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反思)(3)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3章-相互作用-单元复习课课件

③绳: 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点与点: 垂直切线指向受力物体
④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5 、弹力的大小: ①胡克定律: F=k∙x (形变量)
②通过受力分析
5
6
7பைடு நூலகம்
8
9
一、三 种 性 质 力
1、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产生条件 2、有相互作用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
概念: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擦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力
滑动 大小: F=μFN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分类 静摩擦力
概念: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假设法
受力分析
大小:由二力平衡求得, 0<F≤Fmax
F1
T=G
合成法
F y
2
T=G
F2y
F2 按效果分解
x
F1
F2x
T=G
正交分解法 25
例2、如图示, BO为一轻杆, AO和CO为两段细绳,重物质量 为m ,在图示状态静止,求AO绳的张力.
y
Ny
N
正交分解法
Fx
x
N
x
F
F
y
30°
45°
T=G
26
四、共点力的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的特点: 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方向会变化
物质性 相互性 同时性 矢量性
力的分类(按性质)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等...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编写本次教学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中的《复习题》章节进行教学。
通过开展《复习题》的教学,学生们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学采用下面的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通过对《复习题》的学习,巩固之前所掌握的知识点。
•强化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应对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整式的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方程的求解。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回顾前期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教师出示课外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教师讲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
(2)知识讲解本环节教师主要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介绍《复习题》的相关知识点。
在讲解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文术语的解释和讲解;•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的情况并进行分类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解题的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
(3)实例演练本环节教师主要带领学生进行实例演练,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
在实例演练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对实例演练的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所讲授的知识点;•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解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作业布置本环节教师主要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作业布置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布置适量、难度适中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解题的方式完成作业;•引导学生适时和同学进行解题讨论,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复习课----

Practice:
1. Allthedoctorsinthehospitalinsistedthathe___
bedeterminedtodo
decidetodo
makeadecisiontodo
一旦开始,你就不要放弃。
_O_n_c_e_y_o_u_s_t_a_rt_,_y_o_u_w_i_ll_n_e_v_e_rg__iv_eup.
4.原句wecanhardlywaittoseethem!
句型:can’t(canhardly)waitfor/todo… 迫不及待做某事,常用来表达急不可待的心情。
• asusual
• atmidnight
• 在午夜
即时训练
• 1.Heissos___tu__b_b_o_r_n_thatnoonecanpers
uadehimtogiveupdrawing.
• 2.What’syour___a_tt_i_tu__d_e__(态
度)towardhisplan?
• 3.Towriteagoodessay,youmustfirst____
活学活用
1. I__a_d_v_i_s_e_d_himtogoatonce,butfailed.
我劝他立刻去,但失败了
2.Shefinally__p_e_r_s_u_a_d__ehdenrsoottno_p_l_a_y________computer games.她终于说服了她儿子不玩电脑游戏。
新人教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3Fascinating Parks单元分析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单元分析单元主题: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围绕“引人入胜的公园(Fascinating Parks)”这一话题展开。
内容涵盖国家公园、主题公园和城市公园,例如:萨勒克国家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迪士尼乐园等。
本单元鼓励学生多角度认识、思考、探索这些公园的独特之处,在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领略和感悟美的同时,思考这些公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体会公园这一主题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意义。
以下为教材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及教学活动实施建议:1.Opening Page主题图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处风景名胜-大棱镜温泉,照片内容与主题阅读和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使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被带入“国家公园”这个阅读主题。
开篇页的引言“A national park is not a playground. It's a sanctuary for nature and for humans who will accept nature on nature's own terms.”可译为:国家公园不是游乐场。
它是自然的庇护所,也为愿意接受自然本来面貌的人类提供庇护。
这句话揭示了国家公园的本质:接受自然的本来面貌,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除了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馈赠,更应该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就是让自然以原本的面貌存在下去。
2.Reading and Thinking:Experience a national park 主课文是一篇游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介绍了位于欧洲的萨勒克国家公园,公园全境都是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区,景色壮丽。
学生通过阅读语篇,了解萨勒克国家公园的自然环境、历史由来和人文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国家公园的存在价值,在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之下,探索国家公园对自然保护、人类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义。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3warmingupandreading同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3warmingupandreading同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反思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3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火车上的第一次经历”。
本课为第一课时,文章通过一个愉快且丰富的旅游经历,向学生介绍了火车的来源及发展等一些基本情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一了了解火车的来源及发展等一些基本情况,培养训练Skimming及Scanning的阅读能力,进一步熟悉、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培养学生捕捉文章细节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理解篇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他们也想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及火车的来源这一话题比较感兴趣。
除此之外,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大,自学能力不是太强。
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任务式教学,小组探究合作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大意,注意到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学习使用英语释义难点:阅读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六、教学过程Step1Lead-in(Activity1)(8mins)Answerthefivequestionsingroupsactively设计目的及依据:本环节通过澳大利亚的5个相关问题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Step2Pre-reading(Activity2)(5mins)1.Readthenewwordsinboxaloudbythemselves2.Finishspellingexercisesonpage22bythemselves(2mins)3.Checkanswers设计目的及依据:本部分根据课文相关词汇而设计,让学生了解词汇并能看懂单词的英语解释,为下一步阅读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 —Using language教学反思-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 —Using language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讲述了一段沿湄公河的自行车旅行,主人公王坤记录了这一过程。
学生通过跟随这一段旅程,探讨与旅游相关的话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与旅游相关的语言知识,还会使学生对旅游产生兴趣,通过旅行了解各地文化,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练习和应用上,还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分为三个部分:阅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听和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写作(Writing)。
第一个部分是阅读与讨论(Reading and discussing)技能的综合。
读的内容是主阅读篇章故事的继续和延伸,记录了王坤和王薇姐弟两人在沿湄公河旅行途中在山间穿行,并在山上过夜的情形。
第二部分是“听和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整合,在内容上也是上一部分读和说的延续。
第三部分是“写作”(Writing),是对沿湄公河而下的整个旅程的总结。
2.教学过程2.1Procedures1:Reading and discussing(20分钟).2.1.1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之后一起说答案。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章当中画出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可以得出文章中渗透的深层含义,从而对文章的信息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能推断出王坤和王薇对这次自行车旅行的感受。
2.1.2布置学生做课本上P.22练习一的回答问题,之后让学生分成6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相互补充,最后提供参考性答案。
2.1.3接下来让学生从课文中挑出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然后在黑板上集中处理。
2.2Procedures 2:Listening and speaking(10分钟).2.2.1 T:So much for the reading text. Next let’s come to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art. Before you listen, read the exercises below and try to predict what the listening is about. 让学生快速阅读练习二和三,抓住主要信息,从而猜测听力的内容。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课后反思

第一章:前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课后反思是一个涉及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二章:全面评估在评估这一主题时,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
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本身出发,对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
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深入思考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也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科目标,对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意义作出评价。
第三章:文章撰写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主题。
我会对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和解释,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
我会结合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情况,深入探讨这一主题的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
我会结合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阐述。
第四章: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章: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你已经对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课后反思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希望你可以根据本文的观点和建议,更好地应用这一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结尾语: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教学顺利!第六章:教学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课后反思这一主题,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教学中,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他对于反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解题时经常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他克服这一困难,我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引导他深入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 教学反思

Unit 3 Travel Journal教学反思
本课为湄公河旅行日记的第一部分“Part1 The dream and the plan。
”本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略读、跳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技巧,并使学生了解湄公河的地理风貌,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学情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加上他们是高一新生,词汇量与阅读技巧明显不足,因此阅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发音不够准确,也不敢大胆的开口说英语,因此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是被动。
教学中的优点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了有层次的教学任务,所设计的教学步骤符合任务型教学法,课堂以阅读为主,听、说、写为辅,注重实效,提高了学生阅读技巧。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
教学中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多媒体出现问题没能继续使用,不过好在提前准备了教学导学案,使得课堂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讨论部分由于时间有限,没有给足学生能够时间准备。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充分,课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体会
总之,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继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教学反思)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许缨
【教学对象】
针对本校高一新生的存在问题:对如何学习历史、整理历史知识,以及如何答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缺乏相关知识与学习方法。
本课尝试给予一些方法和思路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历史。
【设计理念】
1、学法指导: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纵横组织知识进行复习。
纵向了解认识西方民主
法治政治制度发展简史,横向了解认识近代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的异同点,洞察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教学: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比较方法,
提炼信息,解答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运用所学方法和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A、通过师生讨论分析,理解认识17-19世纪英、美、法、德各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
本特点
B、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复习,理解认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异同,以及与古希腊民主、古罗马法律的联系,洞察时代发展潮流(趋势)。
C、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检查反馈所学知识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分析解决
问题。
2、情感信念价值观:
A、通过课堂学习和个人实践,学习根据历史启示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
现实、展望未来;
B、通过分析美国制宪过程中的多元历史材料,认识人类对建构更完善政治体制的理性
追求,领悟其中的政治智慧,获得历史启示。
【教学过程】略
【实践反思】
上课结束,本科组刘晖龙老师给我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确定主题,怎样实施?二是讲练结合,如何练习到位?刚好问到我的死穴。
重新看课堂实录,倾听老师们对我课堂的评述,发现本节课我的长处是教学理念较好,注意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习,注意重要概念的解释与知识讲解;短处是教学实施尚不到位,讲练分离,结合材料进行方法的指导性训练不足,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与探究性,教学重难点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有设计没效率。
比较好的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较好,上课时即提出本单元复习是运用纵横比较法学习历史,并进行简单介绍,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历史基本方法。
可惜后来的练习没有针对性训练,没能落实。
2、关于历史概念“立宪”与“共和”的解释:
“君主立宪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有老师指出当时不仅用宪法限制君权,还可以维护君权,如德国。
“共和制”是根据宪法国家权力是“共”(共有、共享、共治)的,根据宪法参与政治事务和处理政治纠纷的方式是“和”(和平、和睦、和谐)的。
根据权力中心所在而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老师认为这种解释通俗易懂,应该给学生说明。
3、关于英美法德各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特点的分析:
如何归纳四国政治制度特点,使学生能够简明扼要把握其核心?我的方法是给予学生思路提示:
1)由哪些制度、哪些机构组成?
2)权力中心和机构运作方式(各机构权限、权利来源及相互关系)?
3)注意联系各国当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归纳解决方案。
以此思路,由我归纳出四国政体基本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统而不治”;议会主权,分权内阁(首相),组织和监督其行政。
⏹美国总统共和制:宪法至上;三权分立,制约平衡;总统权力相对较大。
⏹法国议会共和制:议会主权,分权总统和内阁,监督其行政。
⏹德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君主集权,议会有名无实,立法权与行政权未分开。
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应用史实加以说明各国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有的老师持不同意见,建议用表格列出主要机构,对它们的权力来源、地位、关系就可一目了然。
我个人认为表格列举固然好,但语言归纳更精炼概括易记。
不足之处:问不到位,练没到位,讲没讲透。
1、教学提问没有问到位,教学方法单一,表现为“
教学提问没有问到位。
一是指对学生情况掌握不清,没有针对性地点名回答,点评过于简单(“好”、“对”、“加分”);二是问同一个学生问题过多,耗时过长,其他同学被晾在一边,没有及时调动“群众”资源;三是问题琐碎不精炼不明确,随口就问,缺乏精心准备设计,问答效率低。
教学讲解练习重复琐碎。
比如英美政体内容讲练过多而且重复,法德讲解欠缺。
对个别细节过于纠缠,主次不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反思对策,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
前提是根据课文确定重难点,然后精选材料,设计分步小问题,用分组轮流回答、点名回答、男女竞答、互相提名回答等形式去丰富学习方式,调动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教学实施不到位,讲练分离。
表现为:
一是材料缺乏精选,教学形式单一。
“学以致用”提供的英美材料的练习缺乏针对性与指导性,没有起到方法培养的目的;而且材料过多,仅是单一的问答式解决,容易让学生疲累生闷。
二是教学重难点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引入部分“基础回顾”让学生看书填表写出各国体制名称和确立标志用时太长,与方法训练无关的练习占时过多,导致教学节奏前松后紧,重点比较的题型没有时间展开,课堂效率不高。
3、重点应该讲的内容没有讲到位。
表现为:一是为什么四国会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二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关系?这两点我都没有深入说明,但蕴涵的智慧却可以让学生一通百通。
用历史教研员朱全红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把问题讲少讲透!”老师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
关于为什么四国会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
收集老师们的意见后我的认识是:
一是经济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各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力量对比,决定了新的政治体制中新旧因素所占比例,以此理解英、德为什么保留君主制,为什么德意志帝国的封建色彩如此浓厚,为什么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为什么能够在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
二是国情历史。
没有封建专制传统包袱、对新大陆创造新生活的执着理想、欧洲启蒙思
想中追求民主法制理性的影响,都是美国制度创新的源泉。
而英国的君主专制与议会限权的传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保王派势均力敌的现实,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的历史,渴望政坛稳定的现实愿望,德意志通过武力战争结束长期分裂,渴望巩固统一强化皇权对外扩张的需要,都使它们的政治体制打上时代烙印。
关于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关系,本校庞作珍老师提出她的看法:英国是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国家,它通过反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创新。
美国是通过反对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了维持独立和统一,确立共和制,既是创新,也发展了民主制。
以此我的联想:法国共和制是在对外普法战争失败,第三共和国成立,国内共和派与反共和派斗争激烈的情况下,在法律上确立的,而其真正确立和巩固,是在宪法颁布后通过资产阶级共和派的艰苦斗争而获得的。
而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则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
以此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道路依然曲折。
总结来看,有好的教学理念,未必有好的教学设计,有好的教学设计,未必有好的教学实践。
说与做,讲与练,是两码事。
练要练到位,讲要讲透彻,这中间还有很多值得我研究实践和改善的地方。
【教学重构】思路:
1、指导方法
1)提出学法,举例说明
2)精选材料,实操应用
2、精讲知识
1)为什么四国会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
2)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关系?
3、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获得历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