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1 浩瀚的宇宙【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第一章:宇宙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知道宇宙是由星球、恒星、星云等组成的。

2. 掌握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定义:介绍宇宙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

2. 宇宙的起源:讲解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

3. 宇宙的发展:介绍宇宙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变迁。

教学活动:1. 观察天空: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星空,了解宇宙的存在。

2. 宇宙起源的故事:通过故事形式讲解大爆炸理论。

3. 宇宙演化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1. 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宇宙是由地球、月球、太阳等组成的。

b. 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

c. 宇宙的发展过程是恒星的形成和死亡。

第二章:恒星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恒星的概念,知道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2. 掌握恒星的形成和死亡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恒星的定义:介绍恒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2. 恒星的形成:讲解恒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恒星是如何诞生的。

3. 恒星的死亡:介绍恒星的死亡过程,让学生了解恒星的结局。

教学活动:1. 观察星星: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星星,了解恒星的存在。

2. 恒星形成的故事:通过故事形式讲解恒星的形成过程。

3. 恒星死亡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恒星的死亡过程。

同步练习:1. 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恒星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

b. 恒星的形成是由于气体和尘埃的聚集。

c. 恒星的死亡是由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

第三章:星系与星云教学目标:1. 了解星系和星云的概念,知道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的。

2. 掌握星系和星云的形成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星系的定义:介绍星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的。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浩瀚的宇宙(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浩瀚的宇宙(教案)

第6课浩瀚的宇宙
(教材P51~5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一:认识银河系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但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

通过阅读资料,让我们初步了解一下这个庞大浩渺的银河系。

2.活动:课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3.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银河系的形状特点吗?(预设:银河系像一个盘子,又像一个旋涡,有多条旋臂。

)
4.追问:你们知道太阳处于银河系的什么位置吗?(教学提示:可以请学生上台指出。

)你们有什么感受?(预设:银河系非常浩大。

)探索二:建立银河系模型
1.过渡:初步认识了银河系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对银河系的了解建立一个银河系模型。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建立银河系模型。

探索三:河外星系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通过太空望远镜,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2.交流:根据资料,说一说河外星系有什么特点?(预设:河外星系往往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它们形状各异,有椭圆的,有旋涡状的,有不规则的……;这些星系都在高速运动着。

)你们了解哪些河外星系?(预设:遥远的大犬星座有两个螺旋形星系相互碰撞;距地球约2800万光年的旋涡星系M104,其侧面轮廓好像一顶宽边帽。


研讨汇报
1.小结:宇宙的结构浩大而有序。

第一级是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
本课先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归纳资料来描述银河系,并通过观。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413《浩瀚的宇宙》教案浩瀚的宇宙: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天体。

2. 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3.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4. 探讨宇宙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确宇宙的概念及其包含物体。

2. 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3.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2. 启发学生思考宇宙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2. 探究太阳系(15分钟)呈现幻灯片或视频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 他们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探究。

3.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

帮助学生理解以下概念:- 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 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上运动。

- 黄昏和黎明的原因。

让学生操控地球仪,模拟自转和公转运动。

4.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15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帮助他们理解以下概念:-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地球是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并且距离太阳较近。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5. 探讨宇宙的意义和影响(2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讨论宇宙的意义和影响,例如:- 宇宙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人类对宇宙有着怎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七、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用以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

六年级科学下册“浩瀚的宇宙”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浩瀚的宇宙”第一课时教案
生答:我们小学生很难说清楚宇宙到底有多大?所以说是“浩瀚”,......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多以“银河系”的角度谈论了宇宙。那么,我们的家园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天体系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银河系”。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银河系
师出示课件(银河系的“俯视图”)
学生观察;教师追问: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复备
一、聚焦
导 语:天空(教科书上叫做宇宙)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很多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教师开课板书课题后聚焦问题: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51-53页),说说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教师追问:同学们读后觉得哪些内容最值得关注?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指引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深入思考,然后自由分享思考结果。
预设:通过几个数据,如;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
师:这千亿、万亿的数字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真是太大了,听着这些数字,真有恐怖之感。那么,宇宙空间除了银河系,还拥有很多个“千万亿颗恒星”组成的河外星系,大家了解后,心中是何感受?
四、拓展
教师总结:有关权威资料显示,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充满活力,宇宙在高速运动着,恒星数量还在发生着变化,人们至今还未发现它的边际。
板书设计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像太阳系一样的)
河外星系(许多类似河外星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
结构是浩大而有序的
课后反思
课题
浩瀚的宇宙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的特征。

浩瀚的宇宙

浩瀚的宇宙

浩瀚的宇宙《浩瀚的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3.了解宇宙中的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4.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宇宙的演化过程,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难点:宇宙的形成机制和终极命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实验器材:望远镜、模型等。

3.教学环境:教室需要做好宇宙主题的装饰。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宇宙的概念和组成1.引入:通过展示宇宙的壮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热情。

2.讲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宇宙是指一切存在的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的系统,宇宙主要由星系、恒星、行星、恒星系等组成。

3.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宇宙的无限广袤和神秘。

第二节:宇宙的形成和演化1.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星云假说等。

2.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证实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展示模型:使用模型展示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第三节:宇宙中的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1.讲解黑洞的概念和特点:黑洞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天体,引力无限强大。

2.观看视频:学生观看黑洞的形成和现象。

3.讲解星云的概念和分类: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天体,分为行星状星云、发射星云等。

第四节:宇宙的探索和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对宇宙的疑问和问题:有生命的星球存在吗?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和可能性。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天文馆、观星活动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通过讲解和展示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2.讨论互动:通过讨论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3.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能阐述宇宙的演化过程,理解黑洞、星云等天体现象。

2.实验评估: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浩瀚的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同时,通过学习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这一主题充满好奇。

但同时,学生对宇宙的认识还相对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来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

2.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星空图,了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宇宙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星空,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恒星或行星,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宇宙的基本知识。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相关推荐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浩瀚的宇宙》教案篇1一、复习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共同度过这难忘的40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根据我不断地提示,看谁最先猜出谜底。

(课件出示提示)(师板书:地球)地球有一个大家庭,是什么呢?(板书: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太阳系,就会看到太阳系的其他成员。

(让学生说说太阳系的其他成员: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如果让我们继续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就会来到------?(板书: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我们的地球也只是银河系普通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银河系。

二、深入探知那么关于银河系大家想知道一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形状、组成、大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认为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现银河系不同形状的图片)师:关于银河系的形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银河系的形状为什么有时候像是铁饼?有时候像是织布的梭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你介绍的真详细,银河系不管是像一个不断旋转地大铁饼,还是像一个织布的梭子,这都是科学家们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做出的模拟或猜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也许只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走出银河系,才能一窥银河系的全貌。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

浩瀚的宇宙教案(通用6篇)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士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噪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

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重点难点: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二、两种学说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三、恒星也在运动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四、太空有无数的星系1、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恒星.银河系: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展示银河系的大致结构和图片)总星系:20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1923年10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这台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离为225万光年,远远超出银河系范围.随着仙女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发现,人们从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大大地跨进了一步.总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五、破解宇宙奥秘之路学生阅读书本演示:演示说明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原始火球爆炸空间膨胀、温度降低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本节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的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教学反思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使用能源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历史,能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永动机”失败的原因。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人类开发、使用能源的历史.通过阅读理解能按要求对能源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源利用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机械能和内能”一章中机械能的转化问题,并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认识,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那么,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否也可以互相转化呢?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又遵循何种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人企图发明一种可以不消耗能量,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号称永动机课本图16-22,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种设计可行吗?学生争议这种设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今天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设疑引入)乒乓球自南下落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将单摆拉到适当高度放手后自由摆动过程中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乒乓球和单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答在转化的过程中,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单摆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是不是岗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逐渐减少呢?(错误经验引入)解读探究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想一想: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实例证明这个观点吗?说一说: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一电能)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电能一机械能) 光电池提供电压(光能一电能)白炽电灯发光(电能一内能一光能)燃料燃烧(化学能一内能)讨论交流: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在物体中可以转移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议一议:小孩在水平地面上弹玻璃小球,当甲球从手中弹出而撞击静止的乙球后,乙球即沿地面向前滚动。

在此过程中,乙球获得的机械能从何而来?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点拨:乙球获得的机械能南甲球传递而来,说明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转移。

总结: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自然界中的能量在不停地转移和转化,我们是在能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利用能量的。

2.能量守恒定律看一看:引导学生看课本活动“水滴实验”。

总结:“永动机”失败的原因说明自然界存在一条法则:我们不可能无中生有地获得能量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发现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化时遵循一种规律,即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

4.裂变: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的反应叫做裂变。

聚变:将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5.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站。

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重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它主要由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组成。

核电站具有消耗的燃料少、运输量小、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须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6.科学与人类我们生活在能源的海洋中,你能列举出一些我们周围的能源吗?木柴、煤、煤气、汽油、柴油、酒精等.凡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都叫做能源.能源的种类很多,人类丰十会前进的每一步,部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能源释放的能量在被人们利用的过程中,常发生能的形式的转化,如热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等.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会逐渐减少,人类面临能源危机,如何节能和有效地利用能源呢?本章我们将一起在能源的海洋中遨游,探索能的奥秘.同学们还记得吗?什么是能量?能量的形式有哪些?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同学们的记忆真好,那么,能量与能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利用的能源有限的,我们该如何节约能源呢?本章我们将学习相关知识.哪位同学能把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讲述一遍呢?蒸汽机的创造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蒸汽机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由此可见,人类礼会的进步与能源利用是息息相关的.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砌究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读探究1、能源利用的几个阶段与社会发展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核能的发现”四段内容.想一想:这四个阶段不同能源的利用有何重要意义?说一说:学生思考后回答:火的利用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化石能源的利用引发了工业革命;电能的利用将人类社会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核能的发现使人类开始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新纪元.讨论交流:总结以上知识,你有何感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说一说: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2、能源的分类想一想:凡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叫做能源.能源的种类很多,你能说出哪些种类的能源?说一说: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冰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氢能等.想一想:能源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有必要对能源进行分类.那么,如何对能源进行分类呢?说一说:常见的有四种分类方法: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点拨:按是否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消耗后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按目前的生产规模和利用的广泛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议一议:在煤、石油、煤气、天然气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点拨: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所以是一次能源;而煤气是通过人工制取的,所以是二次能源.能源:危机与希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人类使用能源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历史,能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