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笔触的欣赏参考资料
探析画家在油画中的笔触肌理及情感表现

【美术理论研究】笔触能够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层次,因此其成为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艺术语言。
笔触肌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甚至可以成为很多的油画作品的最大亮点,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能够有效吸引人的眼球。
不同的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所运用的笔触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因此,笔触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绘画方式,它能生动地展现画家的个性,已经成为画家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是画家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笔触反映画面的美感笔触是画家用笔接触画布时所留下的痕迹,目前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都非常明显。
而在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痕迹却很单一,当时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以平涂的方式来完成创作,每个画家的笔触也基本上没有区别。
而随着美术史的发展,笔触的运用才渐渐有所突破,其用笔不再只是简单的平涂,画面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因此也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油画的笔触细腻,用笔的变化可以使画作产生很多丰富的效果,笔尖与画面接触的每一笔都会与画面产生联系,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纵观国内外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各要素之间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每个画面中都有点、线、面等元素,而笔触也可以说是这些元素的升华。
笔触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在任何一幅画作中,它都有着自身的形式美,能够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并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感。
同时,笔触又是丰富多变的,画面中有些笔触很厚重,有些却细腻且富有质感,这些都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画面的美感,从而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美的信息,深化观者的审美体验。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修拉创立了点彩派,他的艺术作品非常独特且极其富有美感。
仔细看修拉的画作可以发现,他画作的每一笔都非常细碎,是由一个挨着一个的纯色小点完成的,它们并置在画布上,显得协调而美好。
这种看似简单的笔触,实际上展示的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他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点在画家理性的控制下铺满了整个画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摘要】印象派油画以其独特的笔触风格而闻名,这种笔触给人以模糊而光滑的印象,强调了对光影的捕捉和情感的表达。
色彩在印象派油画中被大胆运用,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光影效果的表现则通过对色彩和笔触的运用来营造出立体感和动态感。
线条和形态处理简洁而抽象,突出了整体的表现力。
空间感在印象派作品中是通过笔触和色彩的叠加来创造的,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的感觉。
印象派油画的视觉特征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关键词】印象派、油画、笔触、视觉特征、特点、色彩运用、光影效果、线条、形态、空间感、艺术创作、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其成员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著名画家。
印象派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景象。
在印象派油画中,笔触成为了表现艺术家个性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笔触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传达出各种情绪和主题。
印象派油画的笔触多变而自由,常常是粗糙而有力的,不拘泥于传统的细腻描摹。
这种笔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象派艺术家对于现实世界的独特看法和个人风格。
通过深入分析印象派油画的笔触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通过对其特点、色彩运用、光影效果、线条形态和空间感的分析,揭示印象派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
通过研究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印象派艺术家所追求的表现主义风格和意象的表达方式,进而对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深入挖掘其独特之处,为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的理解,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它的艺术风格独特,极富内涵。
印象派油画的特点是强调对自然光的捕捉和直接感受,画面中形象的表现方式自然、流畅。
在表现视觉特征上,印象派油画的笔触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了其独特性。
一、轻快自由的笔触印象派油画笔触大多采用快速、轻盈、自由的笔法,以达到自然流畅、柔和、变化多端的画面效果。
笔触的方式往往是利用一粒小小的颜料点点缀着整个画面,使被描绘的物象保持着自然的层次感。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中,花卉的颜色和光影效果极为鲜明而自然,而不是靠线条来表现形状和轮廓。
二、色彩繁复的混合印象派的画家们独具匠心地运用奇异的笔触技法,表现出肆意挥洒的色彩,令人对色彩之美产生强烈感觉。
色彩混合的方式像印象派的绘画笔触一般,采用纯粹的笔触,使色彩达到丰富细腻的效果。
印象派画家的绘画色彩尤为独特,使用小颗粒的色彩混合来创造与现实景物非常相近、非常美丽的视觉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光线和颜色。
三、用色干湿程度错落有致印象派油画的笔触不仅表现了色彩的丰富性,同时还展现了色彩的干湿、明晦之间的效果。
画家们通常用颜料在画布上加水稀释,使颜料变干、变湿、变稠,创造出丰富的质感效果,以达到蓬松的效果。
三、放缓线性的作用相较于线性画风,印象派画风抓住的是自然光线的变幻。
因此印象派寻常避免了笔画的封闭性,其笔触艺术崇尚开放性的效果,它更强调对于光线和颜色的把握与驾驭,要让线性的方式暂时静止,甚至有时会在一种颜色渐变到另一种颜色时停顿下来,给予观赏者留下感性联想空间。
印象派油画的笔触特征很多,由于绘画表现的对象多是自然,所以笔触运用更独特精妙。
在笔触中的色彩、线条、笔法的运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艺术感觉使印象派成为绘画的里程碑,颠覆了人们所认知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效果。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印象派是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反对现实主义的陈旧之风,以大胆的创新和实验为主要特点。
印象派油画笔触是印象派艺术的核心视觉特征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一、笔触的细节处理和感性表现印象派油画的笔触特征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和感性的表现方式。
在笔触的结构性表现中,印象派画家通常使用短小而精细的笔触,微妙地描绘出画面中的各种构型和细节。
在印象派油画中,画家们通常使用一些细软而压缩的画笔,透过有节奏的笔触将光线、色彩和阴影渐次展现出来,使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而在笔触的感性表现中,印象派画家则更注重笔触的表现力和装饰性。
他们通常使用大胆而生动的笔触,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动的气氛。
例如,莫奈在《睡莲》中用笔渲染出莲叶上的细腻光影,而笔触破碎的纹理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雷诺阿在《午后的女人》中用流畅的笔触绘制女人的面部和身体轮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和诗意的氛围。
二、笔触的光影处理例如,《印象·日出》是印象派创始人克劳德·莫奈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一幅日出的美丽画面。
莫奈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极为丰富的笔触,以极具感染力的手法表现出光线和色彩的渐过程,而这种独特的笔触应用在整个画面上,形成一种极富光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
三、笔触颜色的互动印象派油画的笔触特征还表现在对色彩运用方面的独特把握上。
印象派画家在运用颜色和笔触时,通常采用直接爆发的方式,用一种新的手法来揭示光线、色彩和阴影的特性。
他们在使用笔触处理色彩时,不仅注重光影渐变的表现,而且更注重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变化,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装饰性。
例如,塞尚在《山人》中运用了充满魅力的笔触,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缤纷的色彩感。
笔触自由而充满韵律感,色彩大胆而富有变化,令人感受到一种令人赞叹的艺术魅力。
笔触和颜色的相互作用,不仅展示了印象派油画的特有品格和魅力,而且赋予了整个画面更高的艺术价值。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印象派油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了色彩的纯粹性和明亮度,以及对光影的捕捉和感知。
在绘画中,印象派艺术家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笔触技法,以表现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直观感受。
以下是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分析:1. 短而粗的笔触:印象派画家经常使用短而粗的笔触来绘制画面中的各个要素。
这种笔触的特点是颗粒感强烈,笔触之间留下了明显的空隙,从而给人一种鲜明的触感和质感。
2. 断裂的笔触:印象派画家通常采用断裂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的物体和景象。
他们不再在画布上画出完整的线条和形状,而是用断断续续的笔触来勾勒出物体的外形和轮廓,从而创造出一种模糊和不断变化的效果。
3. 点状的笔触:印象派画家还喜欢使用点状的笔触来描绘画面中的细节和颜色。
他们通过紧密排列的点状笔触来表现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以及物体的纹理和细微变化。
4. 快速和敏捷的笔触:印象派画家追求捕捉瞬间的感觉和氛围,因此他们的笔触通常是快速和敏捷的。
他们不再像传统的绘画技法那样慢慢勾勒和渲染,而是用快速的笔触来表现出画面中的动态和活力。
5. 同色调和颜色的混合: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经常使用同色调和颜色的混合。
他们通过在画布上迅速涂抹相似的色彩,以模拟出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这种混合的笔触可以给人一种色彩斑斓和模糊的感觉。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可以总结为:颗粒感强烈的短而粗的笔触,断断续续的线条和形状,点状的笔触来描绘细节,快速和敏捷的笔触来表现动态和活力,以及同色调和颜色的混合来模拟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这些特征使得印象派油画具有一种独特的、模糊和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直观和感性的感受。
印象派油画笔触简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简析印象派是19世纪末的一种艺术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他们以“捕捉光线”、“表现瞬间”为创作特点,通过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来表现对事物的印象,表现印象而非客观真实。
印象派油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其中的笔触表现更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1.轻快的笔触:印象派画家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往往采用轻快、简洁的笔触,不追求精细的描绘,而是以快速的笔触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轮廓。
这种轻快的笔触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
2.断续的笔触:印象派画家在运用笔触时,往往不是一气呵成地完成整幅画面,而是采用断续、间断的笔触,通过点、线、块的组合来表现形态和色彩的变化。
这种断续的笔触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由流畅,更符合印象主义追求瞬间感和即兴感的创作理念。
3.自由的笔触:印象派油画的笔触并不受到传统技法的限制,画家们常常运用自由、随意的笔触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个人印象。
画家对光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笔触得以表现出来,展现了画家个性化的表现风格。
4.色彩的笔触:印象派画家重视色彩的运用,他们通过运用不同的颜料来表现光影的变化,通过色彩的层层叠加和搅和来营造出画面的丰富质感。
在运用笔触时,画家们往往采用带有色彩的笔触来渲染和表现画面,通过娴熟的色彩运用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1.点划:印象派画家常常采用点划的方式来表现画面,通过点、线、块的组合来表现光影和形态的变化。
这种点划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营造出画面的细腻质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光影的流动和变化。
2.斑斓:印象派画家在运用色彩的常常采用斑斓的笔触来表现光影的变化。
通过交错的斑斓和色块的叠加,画家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使画面更富有动感和真实感。
4.粗犷:在表现一些粗犷的自然景物或者生活场景时,印象派画家也会采用粗犷的笔触来表现。
通过快速而有力的笔触,画家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画面的生动性和力量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印象派油画笔触简析

印象派油画笔触简析印象派油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捕捉光线和色彩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为主题,突破传统绘画的规范和技法。
印象派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闻名,这些特征使得印象派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简要分析印象派油画的笔触特点,探究其在画面上的表现与意义。
印象派油画的笔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快速的、轻盈的笔触。
印象派画家通常用较宽的刷子迅速地作画,不加修饰,以求迅速捕捉到他们眼中的景象。
这种轻盈的笔触能够在画面上产生一种生动的、自然的效果,使得观众得以感受到画家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瞬间感知。
第二是丰富多样的笔触。
印象派画家通过不同种类、形状和质地的刷子,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笔触效果来表现画面中的不同物体、光线和色彩。
可以通过粗糙的刷子表现树叶的质感,通过细腻的刷子表现细小花瓣的轻柔。
第三是色彩的纯净与层次感。
印象派画家善于利用色彩的纯度和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他们往往通过交叠、叠加不同色块来表现光的折射和反射,创造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
这些特点让印象派油画的笔触成为了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画家们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洞察力和表现技巧。
那么,在印象派油画中,这些笔触特点又有着怎样的表现与意义呢?笔触的快速与轻盈展现了画家对于瞬间体验的迅速捕捉,让观众感知到了画家面对自然界时的直觉和冲动。
这种笔触的快速与轻盈也彰显出了画家们对于自由表达的追求,他们试图逃离既有的绘画传统和规范,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而丰富多样的笔触则展现了画家对于物体表面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感受,这使得画面中的各种物体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呈现。
色彩的纯净与层次感则让画面呈现出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效果,观众能够感受到画家对于光影和色彩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让画面更加生动。
正是这些独特的笔触特点赋予了印象派油画作品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意义。
印象派画家通过快速、轻盈的笔触捕捉瞬间的生动景象,创造丰富多样的笔触效果来展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利用色彩的纯净与层次感来塑造光影和空间的效果,形成了印象派画家们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关于简析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

关于简析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视觉特征画家在绘画作品中笔的痕迹,我们称为笔触。
笔触构成了一幅作不可回避的语言词汇印象派油画以个性化笔法构画面的形式,揭示印象派艺术的一种视觉构建特。
通过对印象派作品的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那个时代的绘画。
从笔触和彩都是对传统作画念的一种变革。
印象派油画中笔触1.印象派油画的触方法发展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比较一致,运笔力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
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现力。
19世纪初,在法国漫主义代表人物籍里柯与德拉克瓦的作品中,人们能觉到富有运动感的笔,生动的线条,以及光线和彩的力量。
1860年在巴黎学的莫奈,雷诺,西斯莱等人,常结到枫丹白露森林作画。
户外光色的果吸引了他们,印象派画渐渐坚持在户外对物写生,而且喜欢让完成作品保持速写的风格而不愿意在画室中对其再进行加。
通过笔法笔触,将光色进行了画面分割,进行细致的绘,把光色的真实形态表现出。
2.印象派油画的笔特征印象派用笔方法产生与其一次性的制方式也是有关系的。
印派画家作画时根据对景写生时的直觉与感,保留笔触的偶然性。
要分析印派油画笔触的特征则应当从它的式说起。
从总体上来看,印象派画的笔触在视觉形态上有一些同的特征,印象派油画在制时有意识地保留画面写生过程中的一笔一都清晰可见。
笔触基本上是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短笔触的运用,赋表情姿态,保留画面笔触过程与动态感,并注意强调笔触的织所呈现的外观上的美,使作品有欣赏价值,触的效果显示了印象派艺术的一种觉特征。
印象派油画笔触的艺术特征1.印象派个性化的笔是艺术家主观感受与情绪化的在表现画家运笔时借助颜料的厚薄、调合剂的浓淡、笔的轻重、运笔的慢及点染的气韵等等在塑造形的同时还体现了丰富的主观受和情绪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画笔触的欣赏
油画笔触是油画的表现语言。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的时候,不太了解油画的人,常常会有许多困惑:为什么有些油画的画面,有的地方颜色堆得很厚?而有的地方却露出画布的底色?真如常人说的:油画是近看一块疤,远看一朵花吗?此话似乎有些道理,至少朴素地说出了油画的笔触和机理效果,
如果,我们从初略的油画历史说起。
早期古典的油画作品多是平涂式的,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著名大师,以及18世纪初的大卫和安格尔,他们都是采用此法。
这种方法是用宽大的笔一遍又一遍地从暗部画起,最后加亮部,精雕细琢的直至完整地表达对象为止。
我们再从绘画崇尚自然说起。
长期以来的画家都是崇拜自然的,以表达自然为荣,或是迎合市场。
他们的作品感觉光滑、细致,笔触磨得很光,几乎不易察觉,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用色较少,他们在光感、质感上的追求仍达极高的水平。
应该说,古典派画家在画面底层上做了很多功夫,只是喜欢用“扫”、“磨”甚至“揉”等绘画方法,表现画家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
如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拉丽莎》,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的。
这种绘画的方法细腻,具有照相术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表达光感,以及素描效果较强。
但这种方法较易束缚画家的个性,尤其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世纪中叶),古典的、细腻的写实画风被工业文明所代替。
可以说,是工业文明迫使画家在油画风格上趋向个性化,或者说是画家的生存不得不与照相术玩表现技巧。
我们从油画色彩理论上说,厚堆法的出现,是欧洲画家长期研究自然、光学、色彩学的成果。
他们在照相术出现以后的绘画实践中,在表达一些质感和光感等方面尚达不到所追求的效果时候,逐渐加强了色彩层,厚厚地堆上颜色,使欣赏者看画的时候,常常要退后稍远一些看,神奇的效果才出现。
诸如形象、立体感、光感才被表现出来。
如最初出现“堆”颜色的画法是伦勃朗,他在《戴金盔的人》画面上,金盔就是经过了多次的厚厚重叠,使之成为“浮雕”似的造型方法得到表现金盔的质感,从而准确地表达了花纹的凹凸起伏,加强了金盔的金属质感,并和人面部的距离拉开。
在这幅画里,光感、质感、空间感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当然,伦勃朗的时代照相术还没有发明,而他的“堆”颜色的画法只是追求当然,初学油画的同学,由于在这种表现方法上的经验不足,初期的笔触总是显得拘泥杂乱,细节也多。
而成熟的画家由于在个性方面大多趋向豪放,细节也相对减少了许多。
如列宾、透纳的画,我们常常是只见到飞舞奔放的笔触,但也准确地表达了形与色,这与画家对技法的熟练,以及个人的感情也在他们的笔触中显露。
这也印证了中国人所说的“字如其
人,画如其神”的道理。
在这些大师的油画作品里,笔触不仅在画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统一,而形与色、笔触与工具,以及画家的个性与情感也溶为一体,给我们欣赏到感人的可视艺术品。
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西方一些画家开始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以及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由此诞生。
(这一点类似我们的政治和命题的主题画,这里面的大师你们自己去琢磨,我不在这儿说,免得我无处吃饭)。
当时,印象派的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人,他们不约而同的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积极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清新生动的感觉。
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派开始影响欧洲画坛。
从此,油画的表达方法给后世的影响极大,由于当时光学和色彩学的兴起,也给油画带来了一次大的革命。
印象派画家为了追求色彩的真实性和美感,常常面对自然作画,进行了极严格的训练和探讨,为了追求微妙的色彩变化,他们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这一点中外的文化先驱都一个下场)。
在印象派的推动下,当时还派生出了“点彩派”这个新的名词,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画家充分利用色彩的排列、并置、重叠,笔触的方、圆、长点等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色彩关系,从而产生了更加奔放、自由的画面。
当然,在印象派的作品里,形和素描常常遭受到一些小破坏,有的却是无心的,有的也是有意的摒弃了所谓的绘画基础。
依我看,这些都不重要,总不能让老司机开车还要翻交规吧。
忘记技法就是本能反映。
我们在欣赏油画作品时,假如稍微加留心,你会发现画面的暗部会薄些,透明性大,有时甚至露出画布。
(这与中国画讲究留白也异曲同工)。
当然,画布不同宣纸,画布的亮部往往密度大、透明性小,颜色往往也堆得厚。
这也是为了表达光的效果、空间的距离。
雷诺阿早期的作品堆的较厚,因重叠不得法,损坏也较厉害,晚期改变厚涂的方法,大量使用透明的薄颜色,一次又一次“渲染”,只在明度较大的画面上才使用厚堆法,用笔也细小。
凡高的油画多数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写生作品,由于他的观察方法与众不同,素描的层次减少了许多,这是为了追求一种更为单纯的明快色彩效果,他大量使用白颜色,以增加了厚度感,画面的明度大大提高了,“膏状”的笔触也逾明显,从而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这位艺术家的内心是独特的。
(不过,我和你们都没有精神病,不然我也不可能站在这里讲课,你们也不会在这听)。
凡高的笔触是他个人情感上的记录,也是他个人生命的呼喊!凡高强烈的笔触造成了一种视觉的震撼力,这是任何看过他的画的人都无法忘怀的,这也是这位精神病患者为世界美术史留下的激动人心的画作。
当然,中国的精神病患者成不了凡高,因为他们都被关起来啦。
去年,我让一个女生学多看看俄国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的画,她背后说我是老古董。
(我老吗?老最起码是她长辈才是,我这年纪生不出她这年纪来)。
列维坦的早期作品受他前辈老师的影响,个性并不强烈,但他晚期作品的个人风格就十分明显。
他的《金色的秋天》前景中的草地用的是大色块,笔触纵横;中景的金黄色树叶,不用小笔一片片的画,而是用较大的笔触,一块块的堆上去。
画家完全陶醉在自然的秋景之中,他的感情得到直接地宣泄,如一曲优美的金秋乐章。
在他这幅画里,油画的艺术语言不但集中了,而也更加精练,从而也更感人。
如果说,列维坦还按他前辈开拓的道路鬼混,不另辟新途,激发情感,估计仕途无量。
可惜的是,列维坦终生都遭受着无权的痛苦,1892年他再次被迫迁出莫斯科,尽管当时他已是誉满全俄的著名画家,但他还是悲剧。
幸好他的油画作品留世,才名垂青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笔触与技法有关,但笔触与画家的情感、个性,甚是是感悟都有割不断的关系。
不过,我们也常看到一些作品,也是堆满许多颜色,笔触也是东西飞舞,但是我们只要细看全局,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不过是“花拳秀腿”的玩“技法”罢了。
虽然笔触与颜色,仍然是笔触与颜色,但“花拳秀腿”的“个性”与情感全无,给人又欣赏什么呢?我孤陋寡闻啊!这些年,我们看到一些作品也是大量地稀释颜色,或是把一些颜料胡乱地重叠上去。
这些颜色由于运用的让我看不懂,唤起我心里极度的不安,我想我是落伍了。
当然,学生是花钱来求学的,是以后靠所学吃饭的。
但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们记住我的胡话:金奖是摹照片的,银奖是画新局面的,铜奖是你琢磨的。
要想笔触融入你自己的情感和个性,等你老了再玩。
当然,假如笔触能融进前程,你们就得再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