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九日》

合集下载

杜甫写喝酒的最著名的诗

杜甫写喝酒的最著名的诗

杜甫写喝酒的最著名的诗
1、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杜甫《琴台》
2、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3、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杜甫《漫成二首》
4、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杜甫《复愁十二首》
5、莫辞酒味薄,泰地无人耕。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6、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7、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轴茅茨空。

——杜甫《岁晏行》
8、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杜甫《寄岑嘉州》
9、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杜甫《曲江二首》
10、费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11、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2、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3、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14、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5、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九日原文及赏析杜甫《九日》全诗赏析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以下是有关九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日原文及赏析1原文: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翻译: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哥们,你们在那里?你们还好吗?赏析: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此诗是李白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

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

不料一阵风来,竟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

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

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九日原文及赏析2九日范仲淹〔宋代〕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古诗赏析《登高》杜甫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登高》杜甫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登高》杜甫唐诗宋词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
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翻译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

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

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

登高望远,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

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

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秦觏(gòu):作者的年轻朋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

明:明净。

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丛祠:草木丛生处的祠庙。

清尊:酒杯。

欺白发:指年老易醉。

负:辜负。

心如在:一颗心如同在你身边。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觏。

乌纱:指帽子。

“九日落帽”是重阳登高的典故(见赏析部分)。

赏析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

徐州是诗人的家乡。

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那数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欣慰。

但同时又想到那与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的好友秦觏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怅。

于是他以诗寄友,抒发自己的万千感慨,并勉励朋友奋发有为。

作者首先从所见的景物下笔。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

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

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

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

重阳节的古诗两句

重阳节的古诗两句

重阳节的古诗两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郑谷《菊》10、对青山强整乌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11、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13、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1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丘浚《咏菊》15、六曲屏山和梦遥。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16、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18、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19、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杜甫《九日寄岑参》20、少年自负凌云笔。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2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2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2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24、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2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2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长沙九日登楼观舞译文

长沙九日登楼观舞译文

长沙九日登楼观舞译文篇一:标题:长沙九日登楼观舞译文长沙九日登楼观舞是一个著名的古代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和拓展内容。

杜甫的《长沙九日登楼观舞》原文如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描写了杜甫在长沙市秋日登高楼观舞的经历。

诗中,杜甫看到了翩翩起舞的仙女和华丽的舞蹈服饰,不禁感叹舞蹈之美。

他自比飘蓬,深感人生短暂,同时也对舞者们的表演表示赞赏。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通过登高楼观舞,看到了自然和人文的美好,感受到了生命短暂的悲哀。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拓展内容:长沙是唐代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杜甫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地区。

杜甫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之久,经历了长沙的文化和历史变迁。

他的《长沙九日》也是他在这座城市中的一次登高远望。

除了文化历史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的人生哲学。

他在诗中自比飘蓬,表达了他对短暂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也强调了自我修养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热爱。

这首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它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高度成就和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篇二:标题:长沙九日登楼观舞译文正文: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长沙市中心的一栋高楼上,有一座名为“九日楼”的建筑物,这里曾经是长沙文化界的中心地带,也是许多文艺表演的聚集地。

我曾经有幸在九日楼观看过一场舞蹈表演,下面是我的翻译和心得。

On the九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长沙的九日楼,欣赏了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这座高楼的两层都是被用来展示艺术和文化的,这里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表演,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等。

在进入表演大厅之前,我看到了一位身穿黑色舞衣的舞者,她在舞台上跳着一段优美的舞蹈,动作轻盈而优美。

她的表演让我感到非常惊叹,也让我开始思考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

随着表演的正式开始,我看到了一支由多个舞者组成的舞蹈队伍,他们身穿不同颜色的舞衣,跳舞的姿势和动作都充满了韵律和美感。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原文 赏析 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原文赏析翻译杜甫《九日》原文赏析翻译《九日》原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九日》翻译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来,客居夔州的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江边的秋景。

我因年迈多病,已与竹叶青酒无缘分了。

菊花啊,从此你们再也不必绽放了,纵然绽放,我也无心观赏你们。

在这遥远的异地,日落时分,一声声黑猿的哀啼传来,令人悲伤不已。

那来自故园的白雁在异乡的霜天低回盘旋,更触发我心中的思亲怀乡之情。

在这烽火岁月,我可怜的弟妹啊,飘零寥落,音信全无,不知下落。

无情的战争、流逝的岁月,它们不停地催我衰老。

《九日》赏析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关于重阳的诗句10首

关于重阳的诗句10首

关于重阳的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唐·王勃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5.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九日龙山饮》唐·李白6.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8.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 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9.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10.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崔曙11.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 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12.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 风入松·九日》元·张可久13.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 九日寄岑参》唐·杜甫14.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九日寄岑参》唐·杜甫15.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唐·韦安石16.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 旅中过重阳》唐·朱庆馀17.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 九日作》唐·王缙18.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1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 重阳阻雨》唐·司空图2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九日》
【年代】:唐【作者】:杜甫——《九日》【内容】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赏析】: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
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

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

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

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

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

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陶道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