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好吃的水果教案5篇

好吃的水果教案5篇好吃的水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的感知来初步了解水果。
2、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良好饮食习惯材料提供:苹果、香蕉、葡萄若干,水果蓝一只活动过程:1、设置情景:和幼儿一起唱《好孩子有礼貌》,师:刚才歌里唱了好孩子要有礼貌,今天见到我们的客人老师要问声好。
今天除了有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里了?(出示兔妈妈玩偶)兔妈妈家的水果园丰收了,今天她要请大家吃好吃的水果。
可是在吃之前她要先来考考小朋友,请你猜猜兔妈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哪些水果?(出示水果的ppt拼图)2、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的颜色和形状。
刚才你们猜出了水果拼图,那我们的兔妈妈究竟带了什么水果来呢?(老师揭开被布盖着的果篮请小朋友看。
(1)分别请幼儿说一说:苹果、香蕉、葡萄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味道、口感)当他们被切开了或者剥开来又是什么样子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果核?)引导幼儿讲一讲吃水果有什么好处?培养幼儿养成爱吃水果的好习惯。
小结:每种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样,但都有营养。
多吃水果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3、请幼儿玩拼图进一步感知水果现在兔妈妈要请大家吃水果了,你们想知道会拿到什么水果吗?答案就藏在这个拼图上,请小朋友拼一拼,拼出什么水果就可以得到什么水果。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水果,并品尝水果的味道。
刚才小朋友都拼出了拼图,现在请小朋友先去洗洗手兔妈妈要把好吃的水果分给大家吃。
活动反思:拼图是孩子们爱玩的桌面游戏之一,它锻炼了幼儿的观察、推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秋季是各种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对此有强烈的感知。
将水果与拼图联系起来就生成了科学活动《好吃的水果》当然活动中还设计了看、吃水果等环节以唤醒幼儿日常对三种常见水果的记忆,加深幼儿对这三种水果的感知。
以小兔做客为引线使各个环节连贯畅通、逐步深入。
并增强了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4—《好吃的水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话题是“好吃的水果”。
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以及自己的感受来写。
(一)教学目标1、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来观察水果,在看、摸、闻、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作文习惯。
2、指导学生从说到写,练习写物,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和有创意的表(二)教学重难点1、围绕水果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
说教法和学法本次习作课主要采取了实物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密接触之中学习观察,用与水果交朋友的方式让孩子们与水果“亲密接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明白观察一样事物就是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它的特点。
其次,在教学中我还采取了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将喜欢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分为一组, 让同一组的学生将观察到的各方面的结果进行交流,拉近学生与水果的距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趣导入我将采用谜语导入法,调动孩子们的思考意识,请同学们猜一猜水果的名称,如:“捧在手里圆又圆,吃到嘴里甜又甜;解开绿面白里衣,红壤黑籽水汪汪。
”(二)分析谜语,切入正题针对得到的答案“西瓜”,再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是怎样分析这个谜语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谜语是从哪些方面对西瓜进行了描写。
板书:捧在手里圆又圆一一告诉了水果的形状吃到嘴里甜又甜一一告诉了水果的味道解开绿面白里衣,红壤黑籽水汪汪一一告诉了水果的颜色小结:通过谜语我们可以知道描写物的方法,由外到内,从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第12课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水果名称及其特点;2.通过绘画,增加学生对水果的认知和了解;3.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绘画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水果的特点和区别,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水果的形态、颜色和特点。
2.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准确地描绘水果的特点和形态。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准确表现水果,并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如水果表面的光泽、纹路等细节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橙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并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外观和口感等方面来分类并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样子。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特点,如苹果有光泽,香蕉色彩鲜艳,橙子有纹路等。
并通过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种水果的特点和形态差异。
3.教师讲解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水果的特点和形态,如苹果表面的红色和光泽,香蕉弧度的表现以及橙子纹路的塑造等。
4.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通过手绘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水果,突出它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在学生画完后,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水果特点的认知,提高绘画水平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1.学生画出的水果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其形态、颜色和特点;2.学生绘画过程中是否注重细节和表现力。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文献1.纸笔、彩色画笔等绘画工具;2.多种水果的图片和实物;3.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材。
六、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绘画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水果,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对水果的认知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绘画提高学生的二维视觉表现能力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绘画潜力。
幼儿园《好吃的水果》优质教案通用

幼儿园《好吃的水果》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教材的章节为第三章《认识水果》,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特征、分类;学会通过观察、品尝来识别各种水果;培养对水果的喜爱和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说出至少五种水果的名称、特征和分类。
2. 通过观察、品尝,能正确识别各种水果。
3.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喜爱,提高健康饮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通过观察、品尝来识别各种水果。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水果的名称、特征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卡片、水果实物、PPT、挂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水果篮,里面装有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水果,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讲解常见水果的名称、特征和分类,如苹果、香蕉、橙子、葡萄、西瓜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水果卡片,让幼儿根据刚才的学习内容,将水果卡片进行分类。
4. 观察品尝(10分钟)教师拿出水果实物,让幼儿观察、品尝,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吃的水果》2. 板书内容:常见水果名称:苹果、香蕉、橙子、葡萄、西瓜等水果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水果分类:浆果、柑橘类、热带水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标注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 答案示例:小明画了一个苹果,写道:“我喜欢苹果,它是红色的,圆圆的,味道很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更多水果的图片,进行家庭学习。
(2)开展“水果分享会”,让幼儿带自己喜欢的水果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达成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使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观察品尝环节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第12课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果的种类、特点和营养价值;2.学习用画笔描绘、填充水果,掌握水彩画基本技法;3.激发学生对水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水果画的基本技法,着重训练用画笔勾勒、填充和调色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引导其发挥创造思维,创作出独特的水果画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1.水果种类和特点:了解常见的水果种类和特点,包括香蕉、苹果、葡萄、橙子等;2.水果的营养价值: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水果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学会健康饮食;3.水果画的基本技法:通过老师的引导,指导学生用画笔勾勒、填充和调色,在纸上表现出水果的形态和色彩;4.水果创意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创造思维,创作出自己的水果画作。
2.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利用多媒体工具,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介绍水果的种类、特点和营养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步一步的现场绘画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果画的基本技法;3.对于学生创意画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思维,进行互动讲解,激发更多的创意。
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老师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介绍水果种类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水果的特点与营养价值。
2. 画水果(45分钟)1.观察和勾勒: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原图,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勒画出水果的外形和轮廓,不用过多考虑细节和阴影;2.填充和调色:用水彩笔填充水果的颜色,增强色彩的明度和层次感。
颜色的选择要与水果本身相符,同时注意色彩和谐和统一;3.评价和修改:老师针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和修改,帮助学生提高水果画的表现力。
3. 创意水果画(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水果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自行选择水果的种类、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
老师现场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好吃的水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好吃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三章《饮食与健康》第三节《好吃的水果》。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水果的种类、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喜爱,养成每天吃水果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果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重点:认识常见水果,了解其特点,养成吃水果的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果图片、水果实物、切水果玩具、教学PPT。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水果篮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果拼图,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猜测拼图中的水果。
2. 讲解:介绍常见水果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关注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水果实物,让幼儿观察、触摸、品尝,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切水果玩具正确切割水果,并示范。
5.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切水果比赛,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果的种类2. 水果的特点与营养价值3. 吃水果的好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水果,并写上它的名称和特点。
答案示例:我喜欢草莓,它红红的,有很多小籽,味道酸甜可口。
2. 拓展延伸: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水果沙拉,分享给家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互动,让幼儿对水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是否养成了吃水果的好习惯,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可通过开展“水果分享会”等活动,让幼儿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的家庭参与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跟踪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新鲜、多样的水果,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拿到一份。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好吃的水果》这一课是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节人美版课程。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水果的画法和水果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水果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充满了兴趣。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特征,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水果的特征,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水果的特征,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绘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运用色彩搭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
3.示范法:我将会为学生示范绘画水果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练习法:学生通过绘画练习,提高绘画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会通过展示水果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水果的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心得。
3.示范与讲解:我将会为学生示范绘画水果的过程,并讲解绘画技巧。
4.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我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好吃的水果》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观察水果特征、描绘水果形态、色彩搭配4.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准确性、色彩搭配、绘画技巧2.学生参与度:观察、讨论、练习的积极性3.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进行教学反思,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4.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以上是关于《好吃的水果》这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人美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1.图像识读:通过观察水果,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识别能力;2.美术表现:指导学生运用水彩画技法,锻炼他们的绘画表现力;3.审美判断:培养学生对水果造型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水果作品;5.文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水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意和象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实践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作品。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果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学习了水彩画技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果绘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水果是自然界中色彩丰富、形态多样的食物,它们富含营养,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学习描绘水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美术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水彩画技法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水果作品。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好吃的水果》,人美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2.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颜色的调配;3.指导学生运用水彩画技法,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水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欣赏水果的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
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
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
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
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
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
活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
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
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二、教学设计
在《好吃的水果》一课中:
(1)我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巧用游戏、学玩结合的
方法设计了“回忆感知”环节,通过游戏“猜谜语”引导学生
积极回忆各种水果,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水果的认识与回忆。
(2)运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欣赏感受”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观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便解决了
教学的内容与重难点,学生便可以进行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画面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缺少创造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刻意求新、相机诱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观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尝水果,让学生观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表现水果的好吃不单单是把水果画的形准、色鲜这一个途径,通过描绘吃水果的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现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弯弯地笑,酸水果眉眼会挤在一起。
人物动作――吃好吃的水果会大口大口地吃……)这样就会使学生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延伸,启发诱导学生将吃水果的真实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将各种水果赋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种喜悦的表情,甚至可以创作表现“水果运动会”、“水果演唱会”等等,使学生又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会从表现水果的单一途
径中跳出来,绞尽脑汁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现水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态度,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技能的
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完成了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内容,解决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