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测试(精)

合集下载

《李白诗选》练习(含答案)

《李白诗选》练习(含答案)

《李白诗选》练习(含答案)李白诗选练 (含答案)题目一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也流露出他的豪情壮志。

请结合你对李白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1. 李白的诗歌风格有哪些特点?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非常豪放奔放,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段和形象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的诗作通常气势磅礴,感情激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李白的诗歌风格非常豪放奔放,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段和形象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的诗作通常气势磅礴,感情激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 李白的诗作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品?答案:李白有很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热情表达。

李白有很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热情表达。

题目二请阅读以下李白的诗作,并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静夜思》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一个人思乡的情感。

通过描写明月和思故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一个人思乡的情感。

通过描写明月和思故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题目三请阅读以下李白的诗作,并回答问题:《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 《将进酒》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案:《将进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欢乐无常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黄河奔流不息和人生中的变化无常,表达了要尽情享乐、珍惜现在的态度。

《将进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欢乐无常的思考。

文学题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试题)

文学题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试题)

文学题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试题)文学题-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古代中国文学中,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意境瑰丽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深受后世文人的敬仰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李白的代表作品,并对其中几首进行详细阐述。

1.《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日照江楼月,如画图。

空忆谢将军,木兰无限思归路。

这是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诗。

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美妙。

他以极富想象力和形象感的语言,将瀑布描绘成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意境独特,语言简练,让人回味无穷。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有名的一首诗,被广泛流传并被多人吟唱。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明月的赞颂。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有机结合,李白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宇宙的力量相互渗透,展示了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的一首描写长江之旅的作品。

诗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江山的深深眷恋。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人不禁沉醉其中。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与月亮和自身身影的情感交融。

通过写饮酒、赏月、吟诗、散步的情景,李白表达了个人情感的释放、对自由人生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祝福。

以上介绍了李白的几首代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无拘无束、奔放豪情的诗意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激情四溢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种种命运的深刻洞察。

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豪放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巨擘。

我们相信,李白的诗歌作品将继续影响、启迪着世人的心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20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20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1,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2,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3,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

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

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阙然(quē) 喋血(dié)瘟疫(yì) 横行霸道(h èng)B.膑脚(bìn) 虐杀(nǖè) 稽首(qǐ) 殒身不恤(yǔn) C.豢养(huàn) 骄横(hèng) 浸渍(zé) 风流倜傥 (tì) D.攒射(cuán) 惩创(chuàng) 赭衣(zhě) 强颜欢笑(qiǎng)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A.遮蔽斑驳斯守亭亭玉立B.暮蔼妒忌慷慨气息奄奄C.罗纬陨首盘桓营头微利D.懊丧险衅余荫欲言又止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不能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A.就在小吴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40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40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1,对下面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2,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

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见过太监长胡子吗?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B.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褒贬不一。

高中语文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

高中语文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

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李白与歌行体古体诗也称古风,与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一般指隋唐以前的诗歌。

每篇句数不拘,字数不限。

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歌行体。

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统称为“歌行体”。

《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

”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

“行”,有“乐曲”的意思。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

李白虽然也使用近体诗如五律、七绝写诗,但是依据他自由率真的本性和充沛多变的感情,还是非常喜欢用古体诗,尤其像歌行体写作,他最擅长七言歌行,他在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中,往往将自己胸中喷薄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以出神入化的想像驾驭着情感,展现出绚丽多彩的诗歌境界。

像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体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

下面引用清朝高宗弘历敕编的《唐宋诗醇》一段话来很好地说明李白与这种歌行体的关系: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

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域。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飘欲仙”。

意象与意境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形成大量的意象,创设了丰富的意境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涵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作者丰富、奇特的想像物(意象)——月是其思想感情的寄托,作者把“月”和“影”想像成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好朋友,月在自己周围徘徊,依依不去,影在月光下与自己共舞。

这奇特美好的意境中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世无知己的寂寞和孤傲。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专题训练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三专题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三专题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Word版含解析.doc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内容赏析】这首诗写乡思,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第二句极度夸张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

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之情。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识·速览][识作者]“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磷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遇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他具有超出寻常的艺术天分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省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其诗风雄奇豪迈,飘逸雅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豪放飘逸李白诗 (2)(1)

豪放飘逸李白诗 (2)(1)

欣赏品味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直抒胸臆,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 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 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 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的十 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 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 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 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5、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 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见导学案
当堂检测
题解:
《将(qiāng)请、劝) 进酒》意即“劝酒歌”。
李白的人生经历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李白
作品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 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 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 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 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 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高力士脱靴,大胆地将权贵玩于股掌之间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
作人间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测试第一部分:课内基础(共20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钟鼓馔.玉zhuàn 岑.夫子cén 奔.流bēnB.扪参.历井shēn 噫吁嚱.xī轻裘.qiúC.砅.岩转石pēng 恣欢谑.xuè殷.红yīnD.烹.羊宰牛pēng 将.进酒qiāng 恣睢.suī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D.暂伴月将饮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我欲因之梦吴越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B.云霞明灭或可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天姥连天向天横失向来之烟霞D.且放白鹿青崖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对此欲倒东南倾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云青青兮欲雨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樯橹灰飞烟灭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⑤/②/③④D.①⑤/②③/④6.名句默写(10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月亮对诗人情深意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真诚与月相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诗中化用曹植《名都篇》之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诗中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4分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2不应。

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3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3頮:huì ,洒。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子天才英特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侧转:翻来覆去。

D.白浮游四方浮游:漫游。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9.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3分(⑴因以命之⑵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⑶见郭子仪,奇之⑷力士素贵之,耻之A.⑴⑵B.⑵⑶C.⑶⑷⑸ D .⑴⑵⑶⑸10.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3分(⑴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⑵为任侠,轻财重施⑶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⑷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⑸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⑹益骜放不自修⑺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⑻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A.⑴⑶⑸B.⑵⑷⑺C.⑷⑹⑻D.⑵⑹⑻11.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子,谪仙人也(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益骜放不自修(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李白在长安时,“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后来,却又愿被“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品格?(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12分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

”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

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

《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

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3.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4.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5.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6.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18分月,阙也张晓风“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曾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中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