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李白诗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形容词,故旧的 ①落日故 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交情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 . (5)故 动词,衰老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缘故 ④终不以监门困故 而受公子财 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特殊句式 ①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定语后置句,应为“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之烟霞失”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渌水荡漾清猿啼 ③陈王昔时宴平乐
主谓倒装句,应为“猿啼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平乐”作“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应置于“宴”之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主人何为言少钱 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句默写 势拔五岳掩赤城 。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对影成三人 ③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落日故人情 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
三、词类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 倾 .. ②一夜飞 度镜湖月 .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状语,像飞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李白《上李邕》原文、译文与赏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注释】⑴上:呈上。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作品鉴赏】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来说,其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豪放飘逸,同时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意境和奇妙的语言,展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征,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情感奔放,不拘小节,语言力度强,气韵生动。
他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来描写自然、历史、人生等主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
除了豪放之外,李白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用词简练,节奏明快,表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他的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歌还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境。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意境奇妙,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古诗三首

返回
古诗三首
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 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 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三首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佳作欣赏
返回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佳作欣赏
返回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佳作欣赏
李白诗作特点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知识拓展: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送别时的环境,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B.首联描写山的青绿,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C.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自己即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D.尾联写当离别真的来临时,诗人和友人并没有“泣下沾巾”,只是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中,“浮云”“落日”的写法很精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1)C(2)“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或者“浮云”“落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以后的友人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的,才气横溢,纯任自然,不拘束于格律和规则,但是凭借他的天才和创作热情,即使是信手拈来的作品,也能合乎规范,语言清晰流畅,音韵和谐自然。
李白长于歌行和乐府,擅做绝句,律诗较少。
李白的诗歌中,富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了爱国主义激情。
例如在《梁甫吟》一诗中他通过对姜子牙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积极参政态度:“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钩,风期暗与文王亲。
”《上李邕》诗中,则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古风》第三首诗中他热烈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诗集中这一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写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的诗篇,无不气势、热情奔放。
李白热爱祖国的河山,他用如椽的彩笔描绘了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
如写黄河的雄伟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一生漫游南北各地,他留下的写景诗歌是很多的,打开他的诗集,这一类诗歌几乎篇篇似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乱,目不暇接,但无一不是从积极方面热情歌颂,很少消极悲观情绪,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小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于船上写的。
诗中描绘了三峡两岸的秀丽迷人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无限喜悦之情。
全诗景真情切,豪爽奔放,表现出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李白还有不少诗揭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蔑视权贵的骄横跋扈,如《古风》第五十一首:“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论贯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豪放、奔放、飘逸、清新、自然等特点,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诗仙”。
李白的诗歌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豪放、洒脱,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展现出恢宏的气势和独特的个性。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常常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表达出对生命、自由、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李白在诗歌中也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规范和形式,敢于创新和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了豪放、奔放的特点之外,李白的诗歌还具有清新、飘逸、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象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同时,李白也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总之,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面的,他不仅在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上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不断创新和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所景仰和传承。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初步归纳“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4.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
5.学习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鉴赏李白诗歌,并初步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
2.能够通过知人论世和鉴赏的方法,走进诗歌,读出情感。
学的活动3
讨论与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走进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环节四:
学生归纳诗歌“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教师总结。
活动意图:分析李白诗歌特点,体悟“豪放飘逸”内涵。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程的完整性)
第三课时:由李白的人际交往学习他的送别诗,可结合《赠汪伦》《春夜别友人二首》《送魏万之京》开设“送别诗”专题,通过比较归纳的方式,学生自主鉴赏李白送别诗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中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交流李白其他诗歌,可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交流讨论李白诗歌,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由《将进酒》开展一场诵读展示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体悟情况作全班或个别诵读指导,最后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体悟。
年级
高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专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四首诗歌,寻出“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通过诵读与知人论世的方式走进李白的诗歌,多角度研读四首诗歌,对李白诗风格形成整体的把握。
6.学习活动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有人说其实李白并非真豪放, 有人说李白是真正的豪放飘逸,你怎么 看?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安社稷,济苍生”是 李白奋斗一生、至死不懈的政治理想。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 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找寻另 一种精神依托,道家特别是庄子愤世嫉俗、遗世独立的思想便 在他身上占主导,他就开始追求绝对自由,企图归于自然,蔑 视人间一切,已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李白的豪放,李白的狂傲,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自 由自在,不受拘束。李白的飘逸,也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 因此更为难得。 因此,豪放飘逸是他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他灵魂深 处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 破与俯视。
交流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诗,从 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的角度解读豪 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示。)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1、盛唐的土壤 (思想解放,昂扬向上的时代氛围) 2、诗人的思想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 道、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 自珍) 3、诗人的经历 (读书+游历) 4、诗人的个性 (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和自由洒脱的气度。)
豪放即豪迈奔放。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 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 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 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 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飘逸是指其风格: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 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豪放飘逸'的李 白诗"专题总结
走进李白
------探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
内涵等,初步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
2、探究“豪放飘逸”诗风形成的原因,走入李 白的灵魂深处,全面深入的了解诗人 。
知识准备
自主先学
1、通读本专题的四首诗,标划出每首诗中设
置的主要意象,运用的手法,蕴含的情感,结合 积累的李白的其他诗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 飘逸"的诗美特点。 2、读“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 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交流展示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
诗,从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等角 度解读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2、分析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 (小组交流,整合完善,做好记录,班内展 示。)
我的思考
请以“我眼中的李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表达你对李白的感情和认识。 (可采用多种文学样式:如对联、诗词、颁奖 词、评论性文字、抒情性文字等)
1、“豪放飘逸”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四首 诗,从意象设置、手法运用、情感内涵等角 度解读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 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 萧萧的班马,奔腾的黄河 。 “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 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 “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 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标出世的洒脱, 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