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减压渣油
大庆原油分析

中国石化原油分析报告1.1 大庆原油一般性质大庆原油一般性质为:密度为0.8629g/ml,凝固点29℃,硫含量为0.11%,氮含量1586ppm,酸值0.08,金属含量中镍、钒含量分别为4.36ppm和0.13ppm,属低硫中质石蜡基原油。
大庆<350℃轻收为30.22%。
>540℃总拔出率为63.1%。
1.2 大庆原油直馏馏分性质大庆原油0~14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5.94,氮0ppm,硫含量为0.01874%,硫醇硫31ppm。
大庆原油0~18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8.99,氮0ppm,硫含量为0.020697%,硫醇硫36ppm。
大庆原油140~240℃的收率为8.83,冰点为-48℃,硫含量为0.022124%,硫醇硫39ppm,酸度7.62831mgKOH/100ml,烟点为32mm,芳烃含量为8.02%。
大庆原油180~350℃的收率为20.92,十六烷指数59.48,硫含量为0.036978%,酸度9.44417mgKOH/100ml。
大庆原油240~350℃的收率为15.13,十六烷指数59.98,硫含量为0.043133%,酸度9.80416mgKOH/100ml。
1.3 大庆原油裂化原料及渣油性质350~540℃蜡油馏分及>540℃、>350℃渣油性质如下:大庆原油350~540℃的收率为32.89,密度为0.8634g/ml,硫含量为0.103749%,氮含量678ppm。
大庆原油>540℃的收率为36.9,密度为0.9278g/ml,硫含量为0.188964%,氮含量3680ppm。
残炭9.77%,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11.81ppm和0.36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6%。
大庆原油>350℃的收率为69.78,密度为0.8963g/ml,硫含量为0.148807%,氮含量2265ppm。
残炭 5.59%,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 6.24ppm和0.19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3%。
学习总结-石化行业

学习总结1 渣油平衡渣油主要由三套常减压产出,1#、2#常减压渣油残炭较低,3#常减压因实施减压深拔,渣油残炭较高。
渣油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1、道路沥青,石蜡基原油的减渣延度、蜡含量很难满足要求,一般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减渣的芳烃、胶质含量较高,沥青质含量适中,饱和烃含量低,蜡含量低的渣油是生产沥青的好原料;2、高硫重质原油减渣去延迟焦化加工;3、催化掺渣(苏北、达混等);4、渣油加氢(未开工)。
从表格看,渣油的生产装置和消耗装置的量基本相当,但实际生产中,渣油往往面临涨库压力,原因主要有:(1)1#焦化较难达到满负荷生产;(2)由于购买原油劣质化,渣油性质变差,导致催化掺渣比下降;(3)沥青出厂困难。
与渣油平衡有关的优化方案:(1)减压深拔,减少渣油产出量,多出的蜡油组分去加氢裂化加工;(2)焦化循环油部分去常减压加工,分割出循环油中蜡油组分,降低焦化循环比,提高焦化新鲜进料量;(3)燃料油价格高时,催化油浆做燃料油出厂,焦化提渣油处理量;(4)根据沥青和石油焦市场价格变动,安排渣油去焦化和沥青装置的分配比例。
购买适合生产沥青的荣卡多、沙重和科威特原油,减少焦化加工任务。
(5)购买出催化渣油料的原油(达混等)或者改善催化蜡油性质,提高掺渣比。
2 蜡油平衡分公司蜡油来源主要有直镏蜡油和焦化蜡油,焦化蜡油与直镏蜡油相比,氮含量高,不饱和烃含量高,特别是两环芳烃含量高,裂化性能差,易结焦,一般情况它与直镏重蜡进蜡油加氢给催化供料,直镏轻蜡进加氢裂化生产石脑油和航煤等组分油。
从上述蜡油平衡表看,分公司蜡油资源是不足的,两套加氢裂化(250万吨/年)长期处于开不满状态,蜡油加氢(260万吨/年)由于受氢气资源限制和焦蜡性质差而导致反应床层压降上升的影响,也没有满负荷生产。
与蜡油平衡有关的优化方案:(1)减压深拔,提高蜡油总量;(2)直镏重柴去加裂;(3)催化柴油去加裂;(4)2#焦化蜡油或3#焦化轻蜡部分供加裂掺炼,降低了催化焦蜡量,提高催化掺渣比。
原油蒸馏及常减压蒸馏

2.简单蒸馏—渐次气化
液体混合物在蒸馏
釜中被加热 , 在一定压 力下 ,当温度达到混合 物的泡点温度时 , 液体 开始气化 ,生成微量蒸 气 。 生成的蒸气当即被 引出并冷凝冷却后收集 起来 ,同时液体继续加 热 , 继续生成蒸气并被 引出 。这种蒸馏方式称 作简单蒸馏或微分蒸馏
3.精馏
精馏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
侧线油品汽提时,产品中会溶解微量水分,影 响产品质量,尤其是要求低凝点低结晶点的产 品,如航煤等 汽提水蒸气的质量分数虽小(2%~3%),但体 积流量大使塔内汽相负荷增加 水蒸气的冷凝潜热很大,采用再沸器可以降低 塔顶冷凝冷却器的负荷 采用再沸器提馏有利于减少蒸馏装置的含油污 水量
3.恒摩尔(分子)回流的假定不成立
通常用t5H和t95L之间的差值来表示
用ASTM(5~95)间隙 = t5H-t95L 表示
间隙:分馏效 果好
重叠:分馏效 果差
9 8 7 6 5
T
T
7 6 5 4 3 2 1 0 1 1.5 2 2.5 3 3.5 v% 4 4.5 5 5.5 6 1 1.5 2 2.5 3 3.5 v% 4 4.5 5 5.5 6
各组分之间的汽化潜热和沸点相差很大
4.原油进塔进料要有适量的过汽化度
使进料段上最低一个测线下几层塔板上有足够的液相
回流以保证最低侧线产品的质量 过汽化度一般为2~4% 5. 热量基本上全靠进料带入,回流比是由全塔热
平衡决定的,调节余地很小
6. 常压塔中,进料段温度最高,塔顶最低 7.沿塔高自下而上,液相负荷先缓慢增加,到抽出 板,有一个突增,然后再缓慢增加,到抽出板又 突增……至塔顶第二块板达最大,到第一块板又 突然减小;而汽相负荷一直是缓慢增加的,到第 二块板达最大,到第一块板又突然减小
石油化学复习总结讲解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馏分按馏程分类初馏点~200℃或~180 ℃汽油馏分200~350 ℃煤、柴油馏分350~500℃(560℃)减压瓦斯油(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00 ℃(560℃) 减压渣油> 350 ℃常压渣油(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2.原油分类: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哪三类,与化学组成关系⑴美国矿务局原油分类法分为石蜡基(大庆),中间基,环烷基⑵特性因数K值分类法:K值大小顺序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K值可以对原油进行分类:K值>12.1 为石蜡基K值=11.5~12.1 为中间基K值=10.5~11.5 为环烷基K值越大,烷烃含量越大,芳烃含量越少。
3.我国原油特点(1)偏重常规油(2)H/C偏低(3)低硫高氮(4)Ni多V少(5)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4.石油化学组成表示方法:.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元素,单体烃,族组成,结构族组成)目前研究石油化学组成的物理和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GC,LC,MS,NMR。
(1)元素组成①单体化合物组成②族组成族是指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直馏汽油馏分的族组成: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来表示。
裂化汽油的族组成:用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含量来表示。
煤柴油馏分和减压馏分的族组成液相色谱法:饱和烃(烷烃+环烷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非烃组分。
质谱法: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不同环数的环烷烃、不同环数的芳烃、非烃化合物。
常压渣油与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四组分组成:用溶剂处理和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六组分组成:将胶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轻、中、重胶质。
八组分组成:可以将芳香分进一步分成轻、中、重芳烃。
③结构族组成:测单元结构的组成。
任何烃类化合物,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结构单元所构成的。
结构族组成只表示在分子中这三种结构单元的含量,而不涉及它们在分子中的结合方式。
浅谈原油蒸馏

摘要:用蒸馏的方法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油品(称为馏分)的过程。
包括三个工序:①原油预处理:即脱除原油中的水和盐。
②常压蒸馏:在接近常压下蒸馏出汽油、煤油(或喷气燃料)、柴油等的直馏馏分,塔底残余为常压渣油(即重油)。
③减压蒸馏:使常压渣油在8kPa左右的绝对压力下蒸馏出重质馏分油作为润滑油料、裂化原料或裂解原料,塔底残余为减压渣油。
关键词:蒸馏原油本身是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直接利用价值较低,需要将其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以及石油化工产品。
原油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在炼油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炼油厂常采用的原油蒸馏流程是双塔流程或三塔流程。
双塔流程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三塔流程包括原油初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大型炼油厂一般采用三塔流程。
依据原油加工成产品的用途不同,原油的蒸馏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燃料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②燃料-润滑油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对减压馏分油的分离精度要求较高,减压塔侧线馏分的馏程相对较窄;③化工型,以生成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油以及重质燃料油为主,汽油、煤油和部分柴油用作裂解原料,因此其分离精度要求较低。
上述三种类型的原油蒸馏流程基本相同,下面以燃料型来介绍原油蒸馏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油初馏、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三部分。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1) 原油初馏原油经过换热,温度达到80~120℃左右进行脱盐、脱水(一般要求含盐小于10mg/L,含水小于0.5wt%),再经换热至210~250℃,此时较轻的组分已经气化,气液混合物一同进入初馏塔,塔顶分出轻汽油馏分,塔底为拔头原油。
(2) 常压蒸馏拔头原油经过换热、常压炉加热至360~370℃,油气混合物一同进入常压塔(塔顶压力约为130~170KPa)进行精馏,从塔顶分出汽油馏分或重整馏分,从侧线引出煤油、轻柴油和重柴油馏分,塔底是沸点高于350℃的常压渣油。
索科尔原油2014年二季度

二0一四年二季度索科尔原油评价报告二O一四年二季度研究院1 前言为了配合分公司的生产,研究院于2014年5月19日由锦州港采集索科尔原油,并对其进行了包括索科尔原油性质分析、原油实沸点蒸馏及所得各馏份性质分析在内的原油评价,现将各项分析结果概述如下。
2 原油评价2.1 原油性质原油性质分析列于表1。
表1 索科尔原油性质从表1数据看,索科尔原油的密度较小,硫含量、氮含量、残碳、酸值较小,重金属含量较低。
2.2 索科尔原油分类将索科尔原油分别切割250~275℃和395~425℃馏份作为第一、第二关键馏分。
按关键馏分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见表2。
索科尔原油的基属分类为低硫中间基原油。
原油分类中间基中间基关键馏分第一关键馏分第二关键馏分沸点范围250~275℃395~425℃指标实测指标实测密度(20℃)/Kg/m3821.0-856.2 851.5 872.3-930.5 915.0特性因素(K)11.5-11.9 11.5 11.5-12.2 11.8比重指数(O API)33-40 34 20-30 22原油硫含量(m/m)/% 0.2623原油基属低硫中间基原油2.3 每20℃馏分油收率在实沸点蒸馏装置上将索科尔原油每间隔20℃切出馏分,各馏分累计收率列于表3。
索科尔原油初馏~350℃馏分的收率为71.14%,350~500℃馏分的收率为19.05%,500℃前馏分的收率为90.19%,减压渣油占原油的8.90%。
表3 索科尔原油实沸点窄馏分收率2.4 直馏产品性质将实沸点蒸馏所得的各种燃料油及蜡油馏分进行分析,各馏分性质如下。
2.4.1 重整原料油初馏~130℃馏分作为重整原料油,性质分析列于表4。
表4 索科尔原油的重整原料性质分析项目初馏~130℃分析方法收率(m/m)/% 15.08 —密度(20℃)/kg.m-3726.2 GB/T1884-2000砷含量/μg.Kg-1硫含量/ug.g-1-- SH/T0689铜片腐蚀/级1b GB/T5096馏程/℃GB/T6536 初馏4310%/30%(v/v) 72/8750%/70% (v/v) 98/11090%/95% (v/v) 165/--干点165氮含量/μg.g-1-- SH/T0657酸度/mgKOH.(100mL)-10.85 GB/T258胶质/% -- GB/T509硫醇/μg.g-110.30 GB/T1792水溶性酸碱中性GB/T259特性因素(K)12.0组成/% GB/T11132 饱和烃90.15烯烃0.62芳烃9.232.4.2 喷汽燃料130~190℃、190~240℃两馏分作为喷汽燃料,其性质分析列于表5。
原油评价与原油蒸馏—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

4.全塔热平衡;
1.常压塔是一个复合塔 原油常压精馏塔是在塔的侧部开若干侧线以得到多个产 品馏分,就像N个塔叠在一起一样,它的精馏段相当于 原来N个简单塔的精馏段组合而成,而其下段则相当于 最下一个塔的提馏段,故称为复合塔。
2.常压塔的原料和产品都是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原油经过常压蒸馏可得到沸点范围不同的馏分 。 35℃~150℃是石脑油或重整原料; 130℃~250℃是煤油馏分; 250℃~300℃是柴油馏分; 300℃~350℃是重柴油馏分,可作催化裂化原料。 >350℃是常压重油。
• 作业:完成测验题 • 复习: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特征 • 预习: 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操作
• 复习:原油蒸馏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记2分),怎样处理? (记2分)工艺过 程? (记2分)要控制哪些参数? (记2 分)
本次课要解决的问题: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和设备 • 一、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 • 二、原油常减压蒸馏主要设备
5.恒分子回流的假定完全不适用
三、减压蒸馏塔的工艺特 征
润滑油型减压塔图
燃料油型减压塔
1.减压塔的一般工艺特征
降低从汽化段到塔顶的流动压降。 降低塔顶油气馏出管线的流动压降。 减压塔塔底汽提蒸汽用量比常压塔大,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汽 化段中的油气分压。 降低转油线压降,通过降低转油线中的油气流速来实现。 缩短渣油在减压塔内的停留时间。
一、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三段汽化式)
(一)燃料型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图(燃料型)
一、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三段汽化式)
(二)燃料-润滑油型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图(燃料-润滑油型)
一、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
(三)化工型
大庆原油分析

中国石化原油分析报告1.1大庆原油一般性质大庆原油一般性质为:密度为0.8629g/ml,凝固点29℃,硫含量为0.11%,氮含量1586ppm,酸值0.08,金属含量中镍、钒含量分别为4.36ppm和0.13ppm,属低硫中质石蜡基原油。
大庆<350℃轻收为30.22%。
>540℃总拔出率为63.1%。
1.2大庆原油直馏馏分性质大庆原油0~14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5.94,氮0ppm,硫含量为0.01874%,硫醇硫31ppm。
大庆原油0~180℃的石脑油馏分收率为8.99,氮0ppm,硫含量为0.020697%,硫醇硫36ppm。
大庆原油140~240℃的收率为8.83,冰点为-48℃,硫含量为0.022124%,硫醇硫39ppm,酸度7.62831mgKOH/100ml,烟点为32mm,芳烃含量为8.02%。
大庆原油180~350℃的收率为20.92,十六烷指数59.48,硫含量为0.036978%,酸度9.44417mgKOH/100ml。
大庆原油240~350℃的收率为15.13,十六烷指数59.98,硫含量为0.043133%,酸度9.80416mgKOH/100ml。
1.3大庆原油裂化原料及渣油性质350~540℃蜡油馏分及>540℃、>350℃渣油性质如下:大庆原油350~540℃的收率为32.89,密度为0.8634g/ml,硫含量为0.103749%,氮含量678ppm。
大庆原油>540℃的收率为36.9,密度为0.9278g/ml,硫含量为0.188964%,氮含量3680ppm。
残炭9.77%,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11.81ppm和0.36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6%。
大庆原油>350℃的收率为69.78,密度为0.8963g/ml,硫含量为0.148807%,氮含量2265ppm。
残炭 5.59%,金属分析数据中镍、钒含量分别为 6.24ppm和0.19ppm;组成分析数据中,沥青质为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压渣油1、前言焦化装置以减压渣油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为焦化汽油、柴油、蜡油及石油焦,是实现重油轻质化的主要手段,它以加工原料和加工工艺的灵活性日益受到炼油企业的重视。
重油催化裂化(RFCC)外甩油浆是改善催化裂化工况的常用手段,而该油浆的出路一直是各炼厂需解决的头痛问题。
济南分公司5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原设计原料为减压渣油:RFCC油浆为9:1的混合原料,后来该装置又成功开发了浮渣回炼、甩油回炼、全厂污油回炼等新工艺,为实现对炼厂原油的吃干榨尽起到了重要作用。
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曾以不同比例掺炼过RFCC油浆,但RFCC油浆作为焦化装置的原料究竟有何利弊,掺炼比例多少合适,有何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掺炼RFCC催化油浆的实际情况,从其对产品分布影响、产品质量影响、设备磨损情况、经济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实现炼厂效益最佳化。
2、RFCC油浆与减压渣油性质比较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原料减压渣油来自常减压装置,以胜利油田临盘原油为主;RFCC油浆来自80万吨/年催化裂化及14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内含有一定的催化剂固体粉末,一般为2g/l,最高达到过9.2g/l(2003年10月24日分析数据)。
两种原料性质见表1。
由表1可见,与减压渣油相比,RFCC油浆的密度较大,芳烃含量高,残炭、粘度小于减压渣油,S、N含量与减压渣油基本相近。
表1 RFCC油浆及减压渣油的主要性质分析项目减压渣油RFCC油浆密度g/m3 982.4 1071.8 粘度(100℃)mm2/s614.7 41.50残炭%(m)16.34 15.74硫含量%(m)12510 10168凝固点℃37 22盐含量%/ 0.18总氮ppm 6371 6358族组成饱和烃%21.65 20.41芳烃%37.96 60.54胶质%38.27 16.53沥青质% 2.12 2.523、焦化装置掺炼RFCC油浆生产概况济南分公司5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于2002年11月28日一次开车成功,开工初期全部以减压渣油作为原料。
2003年3月份以后,基本按照RFCC油浆掺炼比例为10%的设计值作为原料,直至7月份第一周期按计划停工。
焦化装置第二周期生产于2003年8月3日开车成功,其中8月份全部以减压渣油作为原料以110%负荷生产9月份曾掺炼部分常压渣油作为原料。
进入2003年10月份以后,随着全厂生产方案的调整,焦化装置的负荷及RFCC油浆掺炼比例出现大幅度调整,本文所取数据多来自这一时期。
2003年10月1日~8日,焦化装置仍然全部以减压渣油为原料,10月8日以后开始大比例掺炼油浆,由于罐区来料中RFCC油浆掺炼比例有时无法确定,且11月中旬炼厂原油中掺入黄岛油和沙轻原油,该文仅采取了较准确的掺炼比为25%、33%、41%的数据进行分析,该期间原料性质亦无大变化。
10月18日~25日,油浆掺炼比例为25%,处理量36~40T/H;11月1日~5日,RFCC油浆掺炼比为41.6%,处理量35T/H,该期间由于处理量较低,为提高加热炉管内介质线速度,采取了部分蜡油回炼进原料罐的措施;11月24日~30日,油浆量维持在20T/H左右,掺炼比为33%,装置以62.5T/H的处理量满负荷生产。
4、掺炼RFCC油浆后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掺炼RFCC油浆前后主要产品收率变化见表2。
表2 掺炼RFCC油浆前后主要产品收率变化注:A、掺炼比为41%时部分蜡油回炼作原料;B、掺炼比为33%时改为生产-10#柴油方案。
从表2可以看出,焦炭产率随着掺炼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焦化汽柴油收率及装置总液收明显下降。
如掺炼比为33%时,较不掺炼RFCC油浆时对比,焦炭收率增加4.58%,装置总液收降低7.78%。
另外,本次RFCC油浆掺炼比达到41%时,由于加工负荷较低(仅56%),采取了部分蜡油回炼进原料罐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增加加热炉管内线速度避免炉管结焦,增加原料线速度减少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沉积,)因此该段时期汽柴油收率较高,但焦炭收率高达38.67%,装置总液收仅52.38%,同样说明了以上观点。
分析认为,掺炼RFCC油浆后,由于油浆中芳烃含量高,油浆中约有50%左右的蜡油馏分,该组分难以裂解,相对减压渣油而言易于结焦,因此掺炼油浆后蜡油收率会有所上升,汽柴油收率则下降明显,焦炭收率明显升高。
5、掺炼RFCC油浆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由于我装置仅化验分析焦化汽柴蜡油的密度及馏程,不分析族组成,因此由于分析数据主要受控制手段的影响,生产上焦化汽柴蜡油的密度及馏程变化不大,在此未予列出;焦化蜡油残炭在生产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油浆的掺炼比不同应有所变化,但由于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在掺炼油浆期间生产负荷大幅度波动,蜡油残炭受加热炉注汽量的影响较大,也不具有分析比较价值;焦炭中硫含量又主要受济南分公司原油硫含量的影响,因此我们仅分析比较受掺炼油浆影响较大的焦炭灰份予以分析比较,见表3。
表3 掺炼油浆前后焦炭灰份变化油浆掺炼比% 0 9.2 25 33 41焦炭灰份% 0.15 0.21 0.48 0.58 0.36由表3可见,随着油浆掺炼比的增大,焦炭灰份呈明显上升趋势。
油浆掺炼比为41时焦炭灰份反倒为0.36%,分析认为由于蜡油大比例回炼,生焦率较高,稀释了焦炭灰份所致。
6、掺炼RFCC油浆后存在的生产问题6.1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焦化原料中掺炼RFCC油浆首先必须考虑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主要指对焦炭灰份的影响,因为RFCC油浆中的固体颗粒的带入首先反映在焦炭灰份升高上。
2B焦炭灰份指标为0.5%,在未掺炼RFCC油浆的情况下,焦炭灰份一般低于0.2%,一旦掺炼量过大或RFCC油浆中固体含量过高,都极易引起焦炭灰份超标。
11月中旬,原料为沙轻原油期间,焦炭灰份最高达1.73%(11月12日数据),已属不合格品(3B级焦炭为1.2%)。
后切断罐区来的RFCC油浆后(仅保留80万吨/年催化裂化来的油浆),焦炭灰份迅速降至0.39(11月22日数据),焦炭灰份受RFCC 油浆影响极为明显。
这说明为保证焦炭质量,控制RFCC油浆掺炼比及RFCC油浆中的固体含量非常必要.在焦化原料中掺炼RFCC油浆还对焦化蜡油有较大影响。
由于RFCC油浆中芳烃含量较高,该组分难以裂解,因此掺炼油浆后很大一部分又随着焦化蜡油组分作为产品出装置,最终又回到催化裂化装置。
如此循环,既增大了催化、焦化装置的能耗,又使得焦化蜡油质量变差。
前已述及济南分公司焦化蜡油未做出掺炼油浆前后的质量分析对比,但据安庆分公司焦化装置的实际生产数据知,该装置掺炼8%的RFCC油浆后,蜡油族组成中饱和烃由59.17%下降至51.1%,下降了8%,芳烃含量由36.06%增加到41.41%,增加了5.35%,蜡油残炭由0.1%升高至0.35%,可见蜡油质量明显变劣。
6.2 RFCC油浆带水的影响RFCC油浆密度一般都比水大,脱水比较困难,特别是当RFCC油浆若在罐区内与冷渣油混合时,更容易带水。
若原料带水严重,将引起操作大幅波动,其至会出现原料泵、辐射进料泵抽空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掺炼RFCC油浆时,我装置每次都是先将RFCC油浆来料线油头外甩半小时后再进装置。
尽管如此,仍多次出现罐区来RFCC油浆量不稳,原料罐液面因RFCC油浆带水而异常升高现象。
因此,RFCC油浆掺炼前必须严格脱水。
6.3 原料换热器垢RFCC油浆中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及稠环芳烃,在换热器内易结垢。
焦化装置原料进装置流程为RFCC油浆与减压渣油经混合器混合后,混合原料依次与柴油、中段循环油、蜡油换热后进入分馏塔,走的均为壳程。
由于RFCC油浆中固体颗粒在换热器壳程中更易沉积,将导致换热器压降增大,检修时抽芯非常困难,换热器管束严重损坏。
该现象已在长岭分公司焦化装置发生过,当时该厂曾试验掺炼RFCC油浆到30%,后来该厂将RFCC油浆进装置换热器改为油浆走管程,且掺炼率严格控制在不大于7%。
6.4 分馏塔底循环过滤器内焦粉沉积结焦RFCC油浆中催化剂固体粉末除在原料换热器内沉积外,另一重要沉积点为焦化分馏塔底。
由于底循环的作用,该固体粉末最终沉积在底循环过滤器内。
另外,在分馏塔底360℃温度下,RFCC油浆较易结焦。
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自从10月份掺炼RFCC油浆以来,焦化分馏塔底循环过滤器经常堵塞,导致底循环泵提不起量,常常用蒸汽反吹扫,仍难以奏效,只好拆开清理,仅11月份就拆开清理3次,拆开后发现过滤器内含较多小焦块及焦粉与催化剂粉末混合后的粉状物,堵塞严重。
而在第一开工周期期间(最大掺炼比为10%),该过滤器未曾拆开清理过,这进一步验证了大比例掺炼RFCC油浆是导致底循环过滤器堵塞的主要原因。
6.5 掺炼RFCC油浆对管线、泵等设备的磨损由于RFCC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硬度极大,线速度低时会在所过之处沉积,但线速度较大时更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磨损,尤其是泵体叶轮及底循、炉管等管线,因为介质在该处线速度极高,国内已有多家焦化装置在这上面吃过大亏。
石家庄分公司焦化装置曾因掺炼RFCC油浆使底循环泵叶轮磨损得簿如刀刃,后来更换为专门的RFCC油浆泵。
为此该厂焦化装置现严格控制RFCC油浆掺炼比为5%,最大7%,在此之前焦化装置平均半年被迫停工一次,而今该装置已平稳运行500多天,正争创长周期运行装置;乌鲁木齐炼油厂焦化装置曾因掺炼RFCC油浆使原料泵、底循泵、辐射进料泵叶轮磨损严重全部报费;沧州分公司焦化装置曾因掺炼RFCC油浆使底循环管线磨损的最簿处仅2mm,险些酿成大火,现该厂RFCC 油浆全部做燃料油外卖;福建分公司焦化装置曾因掺炼RFCC油浆将辐射泵出口调节阀阀芯磨损得严重泄漏。
我焦化装置为新建装置,设备磨损带来的危害尚未显现出来。
为减轻磨损带来的损失,济南分公司焦化装置回炼RFCC油浆后曾将辐射泵由倒至1#旧泵,但由于旧泵先天不足,在满负荷下超电流,现仍然运转2#进口泵。
另外,为避免RFCC油浆掺炼比大使加热炉炉管结焦,车间控制较高的注汽量以提高炉管内线速度,加上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分解、气化,加热炉管内线速将高达40~50m/s,炉管磨损问题相当严峻。
为此车间已在下次检修计划中将上述易损部位列入重点检测部位。
(催化油浆系统的设计线速度一般<2m/s,因此,焦化装置的设备磨损情况要比催化装置的油浆系统严重得多。
)6.6 掺炼RFCC油浆后因结焦率大而影响处理量生产实践已证明,随着油浆掺炼比的提高装置焦炭产率将大幅度提高,因此当装置满负荷生产时,由于焦炭塔内生焦高度过高带来的危害则显现出来。
2003年12月2日焦化装置提处理量至64t/h,其中油浆量20t/h,(设计装置处理量62.5T/H,油浆掺炼比为10%)当天该塔冷焦过程中焦炭塔出现异常振动,分析认为与生焦高度过高有关,由于上部空间较小,使冷焦时气流在上部鼓泡引起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