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诊断及处理

合集下载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ff 医药 2) l 东 (j ( 8年第 4 8奄第 4 6期

专题 笔谈 ・
晕 厥 的诊 断 与 治疗
心 脏 评 估 包 括 超 声 心 动 图 、 脏 负 荷 试 验 、 时 问 心 电 图 检 心 长
概 述
王 同成 , 周 华, 孙建 霞
测( 0 e, H lr必要时使用体外或植入 式心 电事件记录仪 ) 电 t 和 生理 检查 。若心脏评估未 发现心脏 异常和心 律失 常等晕厥 病 因的证据 , 对反 复发作 或严重晕 厥的患者建 } 义进行神经介 导的晕厥评估 , 括倾 斜试 验和颈动脉窦按摩 。如果患 者以 包 上两项试验 阴性 , 建议进行 长时间心电监测和使用体外或植 入式心电事件记录 仪。单 次或偶 然发作 的晕 厥大 多可能 为 神经 介导 的晕厥 , 通常不需要做进 一步检 查。晕厥的预后与 基础 心脏病有关而不 是晕厥 本身。器质性心 脏病 是晕厥患
者猝 死 最 主要 的预 测 因子 。 3 晕 厥 的处 理
( 济南 市第 三人 民 医院 , 东济 南 2 0 0 ) 山 5 1 1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 其病因较 多 , 机制复杂 , 常 涉及多个学科 。现结合 自己的临床体会 和近年来 晕厥诊 断
与治疗的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循证 医学 资料 的支持 , I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 择
使用。非药物治疗主要 包括患 者教育 、 倾斜 训练 、 保护性 动 作、 起搏治疗等。患者教育是晕厥患者非药物治疗 的重 要组
成部分。2 3的患者 晕厥 发作前 有前 驱症 状如 头晕 、 / 心悸 、
恶心 、 出汗 、 白等 , 且是长久立后 发生 。回心血量 减少是 苍 并 晕厥发作 的直接原 因, 应告知患者这种晕厥具 有反 复发 作的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

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

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一、晕厥分类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

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

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

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

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

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

晕厥的诊治指南

晕厥的诊治指南

晕厥的诊治指南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导致的意识丧失和倒地的症状。

晕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并且涉及到多种原因和诊治方法。

本文将就晕厥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晕厥的常见病因和分类:1. 神经反射性晕厥神经反射性晕厥是指由于神经反射性机制的异常引起的晕厥。

最常见的神经反射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

2. 心脏性晕厥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所致的晕厥。

常见的心脏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肌病和冠心病等。

3. 立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立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骤降所致的晕厥。

正常情况下,改变体位时,人体会通过神经支配来保持血压平稳,但在立位性低血压患者中,这种调节机制失效。

4. 药物性晕厥某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等)会引起晕厥。

这种晕厥多发生在药物剂量刚刚调整时或者患者处于过度用药状态时。

5.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引起晕厥,如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氧血症等。

这些情况的晕厥通常是病情严重的体征之一。

二、晕厥的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在诊断晕厥时,重要的一步是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来确定晕厥的原因。

医生应该询问病人晕厥的时机、频率、持续时间、旁证症状等。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观察皮肤色泽和水肿情况等。

3.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ECG在诊断心脏相关的晕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ECG结果,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电解质、血糖和肝肾功能等指标,从而进行综合评估。

5. 倾斜试验(Tilt table test)倾斜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将患者固定在特制的试验台上,然后迅速将试验台倾斜,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晕厥症状。

三、晕厥的治疗方法:1.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晕厥的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是最根本的方法。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晕厥PPT课件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晕厥PPT课件

三、辅助检查
(二)直立位评价(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反射性晕厥的重要检查
分为血管减压型、心脏抑制 型或混合型。
心脏抑制型的反应对临床心 脏停搏导致的晕厥具有高度 预测价值
而血管减压型、混合型甚至 阴性反应都不能排除心脏停 搏导致的晕厥。
三、辅助检查
(三)心电监测
院内心电监测、 Hoher 植入性心电记录器(ILR) 远程心电监测。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 C D) 可用于各种快速 型心律失常 ( 如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
心导管射频消融可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 、预激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的治疗 ,临床疗
四、治疗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药物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体位性低 血压最常见的原因 。治疗原则是避免不良反 应 ; 辅助治疗原则是采用单一或复合治疗 ,适当 考虑个体患者的基础条件。
刘文玲,向晋涛,胡大一,梁鹏,白淑玲,崔健,吴昆,傅媛媛.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详解[J]. 中国心脏起搏 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01:4-11.
2、情境性晕厥:发生于特定触发因素之后, 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吞咽、排 便、腹痛) 、排尿(排尿性晕厥)、运动后、 餐后、其他(如大笑、操作、举重)
儿茶酚胺依赖性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 植入设备(起搏器、ICD)功能障碍 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刘文玲,向晋涛,胡大一,梁鹏,白淑玲,崔健,吴昆,傅媛媛.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详解[J]. 中国心脏起搏 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01:4-11.
(三)晕厥的病因诊断:心律失常性晕厥常见心电表现
清醒状态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 反复性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3 S 莫氏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替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或短QT间期综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欧洲心脏病协会ESC课件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欧洲心脏病协会ESC课件

晕厥的后续治疗
在晕厥症状得到控制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治疗,以检测晕厥是否会再次发作,及时处理。
晕厥的康复训练
针对晕厥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恰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缓解晕厥症状。
晕厥的饮食与生活建议
• 清淡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 避免吸烟和喝酒 •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晕厥的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排除颅内异常情况导致的晕厥。
头颅MRI
排除颅内异常情况导致的晕厥。
心脏超声
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
晕厥的神经反射检查
1
桶盖试验
检查晕厥时颈动脉窦的反射是否正常。
2
耳动脉按摩试验
检查晕厥时迷走神经的反应是否正常。
3
直立姿位试验
检查晕厥时腿部静脉血容量变化是否正常。
晕厥的治疗方案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流程
晕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严重威胁性的症状。本课程将介绍晕厥的诊断与处理 流程,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和康复训练技巧。
什么是晕厥
晕厥是指短暂的意识丧失,伴随着容易恢复的自发反射。这种症状通常由于 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神经反射异常引起。晕厥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通 常是其他病症的结果。
晕厥的分类
由于颅内低压综合征、脑动脉瘤或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等原因导致的晕厥。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心肌病、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等引 起晕厥。
代谢因素
由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的晕 厥。
晕厥的常见病因
• 血压突然下降 • 心率过缓或过速 • 严重失血 • 缺氧或二氧化碳过多
晕厥的危险因素
性别
女性更容易发生晕厥,特别是 在怀孕和月经期间。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
器质性心血管病晕厥。
晕厥的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由交感或 迷走神经反射异常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和/ 或心动过缓造成的晕厥。年轻人的血管 迷走性晕厥(VVS)常规为典型、单纯的 VVS。老年人出现反射性晕厥常伴有心血 管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直立位或餐 后低血压。
晕厥的分类
2、OH(直立不耐受综合征)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当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管张力、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的调节 功能存在缺陷时,在直立位,血液过多存留于内脏和 下肢血管,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 明显降低,又称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辅助检查
1、颈动脉窦按摩:有助于诊断颈动脉窦性高 敏和颈动脉窦性综合征,适用于>40岁不明原 因晕厥患者。当按摩颈动脉窦导致心脏停搏 >3S和/或收缩压下降>50mmHg时,为阳性结 果,可诊断为颈动脉窦高敏,当伴有晕厥时符 合反射性晕厥则诊断为颈动脉窦综合征。检查 时分别在卧位和立位顺次按摩右侧和左侧颈动 脉窦,10S内诱发晕厥症状即可做出诊断。有 颈动脉狭窄者禁止用该方法,有诱发卒中风险。
诊断
2、情境性晕厥:与特定动作有关,如咳嗽、 大笑、吞咽或排便、排尿、运动后、吹奏管乐 器等。
3、颈动脉窦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转头动 作、局中肿瘤、剃须。衣领过紧等可造 成颈动 脉窦受压。
4、不典型反射性晕厥:具备下列1种或多种特 征,如无前驱症状、无明显诱因、不典型临床 表现;倾斜试验可出现阳性结果,无器质性心 脏病。
及早评估和治 疗
辅助检查 随后治疗
低风险 单次或少见复发
教育解释 无需进一步评估
晕厥的评估与危险分层 鉴别诊断
1、癫痫 2、PPS或假性昏迷: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频

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律失常性晕 厥 : 缓 慢性 的 : 窦 ① 病 综合 征 ( 窦房 结 功 能受 损产 生 窦 性 停 搏 及窦房阻滞 及 慢 快综 合 征 ) 严 重 获 得 和 性房 室传 导 阻滞 ( 氏 Ⅱ型 , A B) 莫 mO V 。
也可见于 药 物 引起 的缓 慢性 心 律 失 常 。
洋参 10 , 黄 10 , 辛 10 , 芎 0g 麻 0g细 0g川 10 , 0 g 红花 10 , 0 g 桃仁 10 , 0 g 仙茅 8 g 0 粉碎 为末 ; 将仙 灵 脾 5 0 , 子 参 5 0 , 冬 0g太 0g麦 30 , 0 g 五味子 20 , 5 g 葛根 4 0 , 0 g 甘草 4 0 , 0 g 黄芪 4 0 , 0 g 黄精 4 0 , 0 g 玉竹 30 。水煎 3 0g 次, 次4 每 5分钟 , 然后取汁浓缩 至稀 膏状 加入前方药末 混匀为丸 。 平晕丹 组成 及制 法 : 天麻 10 , 将 5 g 西
大 黄 3 g 冰 片 1g粉 碎 为 末 ; 黄 芪 0, 5 将 50 , 根 50 , 泻 40 , 胡 40 , 0g葛 0g泽 0g柴 0 g 枳 实 40 , 0 g 白芍 40 , 0 g 川牛膝 40 。水 煎 3 0g 次, 次4 每 5分钟 , 后取汁浓缩至稀 膏状 然
丧失而倒地 ; ④平卧数分钟可 自行恢复无 后遗症 ; ⑤直立倾斜试验 阳性 。
直 立 性 低 血 压 性 晕 厥 诊 断 标 准 : 病 当 人 自卧 位 转 为 立 位 后 , 分 钟 测 血 压 一 每 次 , 5 次 , 缩 压 下 降 ≥ 2 m g和 共 收 0 mH
方平晕丹 ( 方见后 1g t ) 0 ,d 。可 有效改善 i 晕厥发 生后 的头晕 不清 , 疲乏 力 , 神 心慌 气短等 症状 , 并可 减少晕厥再发 比例 。 复 脉丹 组成及 制法 : 将西 洋参 10 , 0 g 麦 冬 10 , 味 子 10 , 七 10 , 珀 2 g五 2g二 0 g琥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晕厥与癫痫的鉴别
表1-1 神经介导性晕厥
无心脏疾病,有晕厥病史 不愉快的视、听觉、气味刺激或疼痛之后 长时间站立或处拥挤闷热环境中,劳力后
伴有恶心,呕吐
在进餐过程中或进餐后 发生于头部旋转,颈动脉窦压迫
表1-2 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
1 2 3 4 5
体位变换为直立时发生 与有低血压作用药物的使用和剂量 改变有密切关系 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拥挤高温环境下 存在植物神经病变或震颤性麻痹 劳力后
STEP 2
STEP 3
STEP3 住院时机
诊断为目的
怀疑或已经发现有心脏病 ECG异常怀疑为心律失常性晕厥 运动中发生的晕厥 晕厥造成严重的外伤 猝死家族史 其他少见情况: 有心悸,卧位晕厥,高度怀疑心源性等
以治疗为目的
心律失常引起 心肌缺血引起 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病 卒中或神经疾患 拟植入起搏器治疗
(2)是否存在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是晕厥患者猝死和总死亡率的最主要预测指标。
排除心脏病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能排除几种心源性晕厥的原因。 (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病史中有无重要的提示晕厥病因的临床特征(见表1)
仅仅根据病史有时就能诊断出晕厥的原因并制定出检查 方案。围绕意识丧失应仔细询问病史,鉴别晕厥与癫痫。体 征有助于晕厥病因的诊断包括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体征。
1)梗阻性心脏瓣膜病 2)急性心肌梗死/缺血 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4)心房粘液瘤 5)主动脉夹层 6)心包疾病/心脏压塞 7)肺栓塞/肺动脉高压 8)其他
晕厥的分类 (五)
5.脑血管性晕厥
血管窃血综合征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
晕厥的诊断思路
判断哪一些患者
初步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4
4
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
• 此类晕厥主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控制循环 系统的心血管反射对刺激因素出现间歇性 的不恰当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 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及全脑灌注减 少
• 依据诱发因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020/11/4
5
• 血管迷走性晕厥 • 情境性晕厥 • 颈动脉窦晕厥 • 不典型晕厥
2020/11/4
25
• 晕厥发作的次数与频繁程度 • 诱发因素 • 发作后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情况 • 年龄、性别、晕厥发作后意识期持续的时
2020/11/4
14
心源性晕厥
• 心律失常性晕厥:最常见病因 • 器质性心脏病
2020/11/4
15
心律失常性晕厥
• 心律失常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心 输出量及脑血流量严重减少
• 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缓慢性:病窦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受损,产生窦性停搏及窦房 阻滞,以及慢-快综合征)和严重的获得性 房室阻滞(莫氏Ⅱ型、高度及完全性房室 阻滞),也可见于药物引起的缓慢性
2020/11/4
10
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 不耐受综合征分型
• 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OH:orthostatic hypotension)
• 初始OH • 延迟(进展性)OH • 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2020/11/4
11
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
• 站立3分钟内,SBP下降≥20 mmHg和(或) DBP下降≥10 mmHg,见于单纯性自主神 经功能衰竭(ANF)、低血容量或其他形 式的ANF
2020/11/4
6
血管迷走性晕厥
• 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 由情绪或直立位诱发,常伴自主神经激活 的前驱症状(大汗、面色苍白或恶心、呕 吐),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
• 心脏抑制型:以心率减慢为特征,SBP无明 显下降
• 血管抑制型:以SBP下降,HR加快
• 混合型:BP,HR均下降
2020/11/4
• ①是否为晕厥事件 • ②病因是否已经明确 • ③是否存在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高危因素
2020/11/4
22
晕厥诊断
• 是否为真正的晕厥 • 病因诊断
2020/11/4
23
是否为真正的晕厥
• 详细的病史询问在多数情况下有助于鉴别晕厥与 非晕厥,但有时非常困难,应包含以下问题
• (1) 是否为完全性意识丧失(LOC)
2020/11/4
12
延迟(进展性)OH
• 其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主要与年龄相关 的代偿反射受损有关,以直立状态下收缩 压进行性缓慢下降为特点,但不伴心动过 缓
2020/11/4
13
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部分患者(主要为年轻女性),表现为严 重的直立性不能耐受,但没有晕厥,伴随 心率明显加快(增加>30 bpm或达到 120 bpm以上)和血压不稳定,病理生理 机制尚不明确
•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延长QT间期药物引起 的尖端扭转性室速,室性心动过速
2020/11/4
16
器质性心脏病
• 主要见于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 • 严重的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 • 左房粘夜瘤
2020/11/4
17
流行病学
• 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见,首发年龄多为 10~30岁,约47%的女性和31%的男性在 15岁左右发生晕厥
7
情境性晕厥
• 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 • 运动后 • 排便 • 排尿后 • 进食后 • 咳嗽 • 其它(吹奏铜管乐器、举重)等
2020/11/4
8
颈动脉窦晕厥
• 常由非机械性刺激因素诱发,可通过颈动 脉窦按摩来确诊
2020/11/4
9
不典型晕厥
• 多数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诊断主要基于 排除其他晕厥的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
• 应注意询问病因相关的病史,包括晕厥发 作前的情况(体位或活动等)、发作起始 的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大 汗等)、目击者看到的情况、发作结束时 的情况(胸痛、大小便失禁等)和患者的 背景资料(包括心源性猝死家族史、既往 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 多数情况下,需要结合辅助检查以明确晕 厥病因
• (2) LOC是否为一过性,伴快速起病及短暂持 续
• (3) 患者晕厥是否为自发性、完全恢复且不留 后遗症
• (4) 患者是否丧失肌张力
• 若上述问题的答案均为肯定的,则晕厥可能性极 大。若≥1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定,则应首先排除其 他类型的LOC
2020/11/4
24
病因诊断
• 23%~50%的患者经过初始评估能明确病因
晕厥诊断及处理
2020/11/4
1
• 晕厥的定义 • 晕厥的分类 • 晕厥的流行病学 • 晕厥的预后 • 11/4
2
晕厥的定义
• 晕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T-LOC, 特点为速发、短暂持续和自发性完全恢复
2020/11/4
3
分类
• 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 • 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 • 心源性晕厥 • 脑血管疾病(原来)
•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 率最高
• 某项调查表明,晕厥事件发生率为18.1~ 39.7例/1000人/年,但至急诊室就诊者仅 为0.7例/1000人/年,表明极少数晕厥患者 寻求医疗诊治。
2020/11/4
18
预后
• 两个因素与患者预后(如危险分层)密切 相关,分别为死亡和危及生命事件的风险, 以及复发晕厥和外伤的风险
2020/11/4
20
• 约1/3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复发晕厥,晕厥 发生次数是预测复发的最强因素
• 例如,对于1例年龄40岁以上、未明确诊断 的低危患者,3次晕厥史预测1年及2年复发 率分别为36%和42%。
2020/11/4
21
初始评估
• 当对表现为(T-LOC)的患者进行初始评 估时,应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直立位血压测量和心电图检查,从而明确 以下3个问题:
• 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 为晕厥患者发生SCD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危 险因素
• 年轻个体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 离子通道疾病,考虑为反射性晕厥,则预 后较好
2020/11/4
19
• 预后差与基础疾病相关,而非晕厥本身
• 不同学者的研究表明,存在以下因素即为 高危患者:异常心电图、心衰史、室性心 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 应激时晕厥和年龄>65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