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命之舟研学任务单

合集下载

《生命之舟》导学设计

《生命之舟》导学设计
课题:7、生命之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3、学习武警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2、自学:明确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为展示做准备。
3、展示:由小组代表发言,不完整的或不准确的由组内同学补充订正。
4、老师明确答案。
追问:导语、主体、结语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见课本
【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5分钟)
1、过渡: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报道的?又选取了哪几个重点画面?
关于文体知识:
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这一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发现的重大新闻事实所进行的报道。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形象的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的采访报道可与新闻事件同时进行。因此,视像性是电视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本文就是一篇电视新闻的解说词。
【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学法指导:分析动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1、阅读主体部分,完成课后选词填空练习。
(1)搜寻 绕过 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导学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指导学生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简明性。
导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生命之舟》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命之舟》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命之舟》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用的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和伟大。

引出本课的课文《生命之舟》。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词语句型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4.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绘画、手工艺等创作活动,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如何查找和引用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充分预习。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发现。

(2)组间交流,总结课文的特点和优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强调重点难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培养。

2. 抄写生字词,加强字形记忆。

3. 结合课文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字形、字义理解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生命之舟》导学案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课题7.生命之舟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肆虐”“率先”“同期声”“簰”。

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了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声画合一。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声画合一。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备注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

(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 了解”电视新闻”这种新闻体裁的基本特征。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学习流程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肆虐”“率先”“同期声”“簰”。

2.诵读课文,了解本文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3.了解”电视新闻”这种新闻体裁的基本特征。

4. 品味本文简明、准确、生动、大众化的语言,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为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1:这则电视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作者是如何展开报道的?预设问题2:在报道中哪一个情节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预设问题3: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四、精讲点拨在报道中哪一个情节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命之舟》-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命之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生命之舟》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生命之舟》,学习生字词。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生字词。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口语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评价: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探索生命的方法》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的方法》 学习任务单

《探索生命的方法》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2、掌握探索生命的主要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内容1、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生命的定义:探讨生命的广泛共识和不同学科中的解释。

生命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等。

2、细胞生物学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它们所承担的功能。

细胞的生命活动: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

3、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阐述 DNA 和 RNA 的结构、复制和转录过程。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和生命活动。

4、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生物进化理论进化的证据与机制:如化石记录、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等。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探讨新物种产生的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6、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CR 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分离与鉴定等。

7、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带来的伦理挑战。

遵循伦理原则的重要性:确保研究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

三、学习资料1、教材《生命科学导论》:系统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深入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在线课程国内知名高校的生命科学相关公开课。

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课程。

3、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等权威杂志上的生命科学研究论文。

4、科普读物《自私的基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遗传学和进化理论。

四、学习活动1、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认识生命 实践活动任务单

认识生命 实践活动任务单
2.你设计从哪些方面描述生物?
任务三了解生物
通过活动,你是否了解到一些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特殊的生物现象,写出3条生物的基本特征。
我的收获和感受
认识生命
学习任务单
学生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老师评价
学生完成情况:
□A-非常好
□B-比较好
□C-合格
□D-需要重做质性描述及源自议:任务一认识生物1.你为大家介绍了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全班展示完毕后,你对哪种生物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过程方法
1.你都通过哪些方式收集资料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语文版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 生命之舟导学案 语文版

第7课生命之舟(第1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难点: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课前积累】1.本文的体裁:(电视新闻)2.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它的特征是:声画合一;采用时间顺序展开报道;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课上突破】一、预习反馈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穿梭.()肆虐..()率.先()迂.回()溃.口()2.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和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是它的视觉形象,即解说词,音响等是它的听觉形象。

二、分析课文1.读过课文后哪一个情节令你最难忘、最紧张、最典型。

2.“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3.“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4.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5.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6.本文的主旨:表达了对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和,对他们舍己救人精神的肯定。

【课后提高】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B.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按照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

C.报纸广播客观的报道信息,不必用联想来获得现场感。

D.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声画合一。

2.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你是酷暑里的浓荫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课后反思】《生命之舟》第1课时【课上突破】一、1.略2.画面声音画面声音二、1.小女孩获救的过程。

2.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