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文明

合集下载

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发源,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是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由于爱琴文明在衰亡之后300年希腊城邦才再度兴起,人们对爱琴文明已经一无所知,只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因此长期以来,爱琴文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神话。

一、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

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概述爱琴文明的历史与成就

概述爱琴文明的历史与成就

概述爱琴文明的历史与成就爱琴文明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位于现今的希腊和土耳其地区。

爱琴文明在古代世界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爱琴文明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爱琴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主要以城市国家的形式存在,如庇里牛斯、特洛伊和迈锡尼等。

这个时期的爱琴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和手工业,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和文化。

中期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00年)是爱琴文明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爱琴人通过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扩展了他们的影响力。

他们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如雅典、斯巴达和科林斯等。

此时期的爱琴文明对政治、哲学、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晚期爱琴文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800年)是爱琴文明逐渐衰落的时期。

爱琴人面临着来自多个方向的入侵和侵略,如多利亚人、伊奥尼亚人和迈锡尼人等。

这个时期的爱琴文明逐渐分裂和衰落,但仍然保留着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爱琴文明的成就在许多领域都非常显著。

在政治方面,爱琴文明发展了民主制度的雏形,雅典成为了第一个民主政府的城市。

在哲学方面,爱琴文明孕育了众多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和文学方面,爱琴文明创造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帕台农神庙,就是在爱琴文明时期建造的。

古希腊的戏剧、史诗和诗歌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此外,爱琴文明对科学、数学和医学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理论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原理都起源于爱琴文明。

总的来说,爱琴文明在古代世界的历史和成就非常丰富多样。

它对政治、哲学、艺术、文学、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明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爱琴海地处地中海东部的西北隅,东接小亚细亚,西连希腊半岛,南与埃及、利比亚隔海相望。

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前2000—前1200年)。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克里特文明:早期的爱琴文明,前2000---前1400年克里特岛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岛屿,也是爱琴文明的最大中心。

它位于地中海东部,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2—60公里,面积8336平方公里。

岛上多山,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位置优越,海运便利,成为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枢纽。

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新石器时代:小亚居民迁入,为后来的文明诞生奠定了基础。

金石并用时代:受埃及文化的影响较深、可能进入了文明时期。

青铜时代: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克里特文明最大的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所以一开始就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为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与日后希腊风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1)早王宫时期(古王宫时期)(2000~1700BC)形成与初步发展期。

特点:出现了最初的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米诺斯王朝出现了线性文字A,至今未被释读出来。

(2)新王宫时期(1700~1500BC)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特点:社会经济、对外贸易发达,出现线形文字B。

克洛索斯王宫,传说中的“迷宫”,建筑水平高超,设计独特。

有古代社会独一无二的卫生设备-浴室和冲水厕所。

米诺斯王朝的统治区域扩大,与埃及建立密切的联系。

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控制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岛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及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岛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二者之间,各方海运受其节制,从而使得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狮子门》约公元前1300——1250年
The Lion's (Lioness) Gate, Mycenae, c. 1300-1250.
Corbeled gallery in the walls of the Citadel in East ramparts Tiryns, ca. 13th century B.C. Argolis, Greece
王宫中的王位
Artwork at the palace of Knossos
Boxer and Antelope frescoes, from Thera, c.1650-1500 BC. Fresco, 274 x 94 cm high.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Athens.
Aegean civilization consisted of four cultures that flourished on the islands and shores of the Aegean Sea between 3000 and 1200 B.C. These cultures are called the Cycladic, Minoan, Mycenaean, and Trojan cultures. The Cycladic culture developed on a group of islands called the Cyclades. The Minoan culture arose on the island of Crete, and the Mycenaean culture flourished on the mainland of Greece. The Trojan culture centered upon the ancient city of Troy in what is now northwestern Turkey. (Heinrich Schliemann, 1870s; James T Bent, British – Knossos)

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发源,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是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由于爱琴文明在衰亡之后300年希腊城邦才再度兴起,人们对爱琴文明已经一无所知,只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因此长期以来,爱琴文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神话。

一、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

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化的历史传承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 希腊半岛的迈西尼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王国。 由于海上贸易的发达,以及克里特岛同隔海 的古埃及在文化上的交流,先后出现了以克 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史称 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它是古希腊以前的文 化,曾繁荣了好几百年。所以,爱琴文化是 一个独立的文化,对于它的存在,人们是通 过19世纪末的考古发掘才知道的。
谢 谢! 欢迎批评指正!
文化特色
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随着越来越多的 证据被发现,目前公认的爱琴文明发展有三个鲜明 的特点:
这是在岛上发现的神像,实际上是一个神庙的模型,大家可以看到上 面有门,有些是神祗,有些是来祭祀的人,即崇拜者,他们共同构成 有意味的祭祀场面
这是克里特国王接见宾客的地方,从人的衣着可见当时人们的生存气 氛。这由一个水平或略微下倾的通道从外部连接, 通道的两侧逐渐合拢。似乎在爱琴文明期间没有任何火葬的迹象。爱琴文 明贯穿始终一直有武器、食物、水、化妆品等各式物件同尸体一起埋葬。 在迈锡尼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可能竖立于坟上的祭坛,也许奴隶在这里被殉 祭给死去的主人。圣三一发现的一个彩绘石棺可能也显示了对死者的英雄 崇拜。
爱琴文明
一段尘封的历史
爱琴文明简介
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 前文明的总称。它曾被称为 “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 明的存在被海因里希· 施里曼对 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 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后续的 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 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 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 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 名这个文明。

第一节 爱琴文明

第一节  爱琴文明

沉浸在痛苦之中 的王子忘记了与 父亲的约定,船 只悬挂着黑帆一 路驶回。当伫立 岸边望眼欲穿的 雅典国王看到远 方飘近的黑帆, 无法接受失去爱 子的现实,纵身 投入了大海。
为了纪念这位爱民如子、爱子情深的国王,人民便 将这片海域称为"爱琴海"。
• 二、爱琴文明 • 关于爱琴文化,最早的提出者是荷马史诗,修昔 底德也有记载,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到克里特岛和 米诺斯王,但数千年来,古典学者的这些记载, 都被人们认为是虚构、传闻,并非真有其事,而 且后来希腊人都忘记了过去的历史,所以在19世 纪70年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在希腊文化之前还 有一段光辉灿烂的爱琴文化,都以为希腊历史始 于多利亚人入侵或公元前776年奥林匹克竞技会。 因此爱琴文化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学上的一个重 大成就,也使希腊历史上溯了千年之久。
第五章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古代希腊
爱琴文明 荷马时代 早期希腊 古典时代 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与分裂 上古希腊文化
历史分期
•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至1200年) • 荷马时代(公元前11至9世纪) • 古风时代(公元前8至6世纪) • 古典时代(公元前5至4世纪中叶) •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时代 (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2世纪中叶)
• 希腊半岛无大河,只有一些不大的平原, 土地一般也不肥沃,气候属于地中海型, 夏旱冬雨,只适于种植葡萄和橄榄,不适 于农耕,但不少地区出产大理石、陶土及 许多金属矿藏。由于多山,半岛各地区交 通不甚便利。爱琴海上岛屿星罗棋布,且 距离较近,有利于航海经商。东南与希腊 隔海相望的是具有古老文明的埃及和西亚, 古代希腊人吸取了埃及和西亚的先进文化, 创造了欧洲最古老的文化,对后世欧洲影 响颇大。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1、克里特文明【追溯源头】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希腊文明(源头)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源头的源头)【地理】[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中央,东岸西亚,南岸埃及,北岸的希腊和小亚细亚,航海条件好。

地中海地理位置关键,连接三大洲,深入其内部的有三大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流域和埃及。

幼发拉比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5500年历史),最早出现城市苏美尔、乌鲁克;尼罗河中游,孟菲斯在公元前3100左右出现第一王朝。

克里特文明深受两河与埃及的影响。

]PS:历史地理观:古今几千年在自然地理上没有过大变化,但从人文地理上来说变化很大。

【人口迁移】[克里特文明虽被称为希腊文明的摇篮,但克里特人形态与南方人(埃及或西亚)相似,希腊人却是从北方(黑海与里海之间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南下的人。

][北回归线到北纬35°之间有一两条大河地区形成古老文明,此地带成为玉石文化地带,文明线北端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

而最早创造希腊文明是就是北方的蛮族。

] 【体现】公元前26世纪前后在克里特岛中央克诺索斯地区出现了因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王的称呼)以及他的那座扑朔迷离的迷宫而得名的米诺斯文明。

公元前1700年以后,达到极盛,并且确立了爱情海乃至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谢里曼】海因里希·谢里曼(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考古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是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

发现特洛伊遗址,发现迈锡尼遗址。

【发掘】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米诺斯王宫遗址。

[1.壁画][贵妇华丽优雅,震撼欧洲艺术界][斗牛:埃及→克里特→希腊→罗马→罗马统治西班牙→西班牙保留][2.泥板][1600多块刻有克里特铭文的泥板,其古文字与西方任何一种文字都不同,不是拼音文字而是线性文字,类似东方的楔形文字与甲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定义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

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

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阶段,前后相继。

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编辑本段]简介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

这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不可能走出来。

19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这并不纯粹是神话。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史约800年,它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编辑本段]克里特岛文明爱琴文明最早起源于克里特岛,然后传播到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

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

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荷马史诗》等传说的启示下,成功地发掘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太林斯等遗迹,使长期湮没的爱琴文化再出现于世。

二十世纪初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古城诺萨斯,得米诺斯王宫等重要遗址,大大充实了此项文化的内容。

前二千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象形文字(尚未译解),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

前二千年代中叶克里特达到青铜时代全盛期,在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尚未译解);表明当时已经处于阶级社会,其居民据认为多半来自西亚。

约前1400年可能毁于火山爆发。

迈锡尼文化(通常也称之为“希腊底”[Helladic])系前二千年代中叶亚加亚人所创,与同时代的克里特文化水平相似,唯风格较为粗犷。

在派罗斯(美塞尼亚西岸)等地发现大批线形文字“B”(1952年文特里斯译解成功)泥版,表明迈锡尼社会存在奴隶制。

线文“B”也出土于克里特岛,说明后者与迈锡尼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此时(前十五世纪)的克里特,大概处于迈锡尼支配之下。

约前十二至前十一世纪,随多利安(多立斯)人南下,迈锡尼文化被毁。

爱琴世界是地中海东部文明的发源地,它与东方各古国、特别是埃及新王国有过频繁的经济和文化的交往。

线文“B”的研究已可确定,爱琴文化(主要是迈锡尼)对随后的上古希腊历史有明显的影响。

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类型。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

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中有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捕捉海鱼,并使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

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

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

这说明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公元前3000年代初,希腊爱琴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公元前2000年代则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在克里特、后在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统称爱琴文明。

自此,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期);(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爱琴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最初实际上为铜石并用时代,铜器并不多。

金属冶炼技术大概与农业种植一样,来自东方。

公元前2500—2200年间,爱琴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金属器逐渐增多,人口明显增长,爱琴海上贸易交通较前更为频繁,靠近海的地方出现了较大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

这一切反映出物质财富正在增加,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开始复杂起来,出现了向文明过渡的迹象。

基克拉迪斯群岛是由小亚运铜等金属原料通往希腊半岛的要道,其早期青铜文化在爱琴地区居领先地位。

那里出土的大理石“大地母神”偶像和奏琴吹笛者人像古朴传神,开后来希腊大理石雕刻艺术的先河。

希腊爱琴地区的早期居民不是希腊人,古代希腊作家称他们为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和卡利亚人。

爱琴地区有不少地名以nth、ss为词尾,如希腊半岛的科林斯、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和小亚西岸的哈利卡纳苏斯等。

从语言学来说,这种词尾非希腊语所有,从而说明爱琴地区的原先居民不是希腊人。

学者们称之为地中海民族,他们与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大概有较多的关系。

公元前2500年后,一批属于印欧语系的操希腊语的人大约从多瑙河流域来到马其顿等地,其中一部分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分批进入中、南希腊,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为希腊人。

克里特城市国家的兴起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6000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

公元前2500年后,铜器、青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

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

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化。

从大量的私人印章、豪华的金银首饰和东克里特发现的大型L形建筑来看,在公元前300 0年代末,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熏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

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各为较大的城市,并拥有海港。

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纵贯克里特岛。

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

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克里特岛林木茂密,东部平原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粮食而外,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瓮存储油和酒,往往库房连接成行,瓮缸数以千百计,可见油、酒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海贸易。

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皆相当精美。

陶器尤为杰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

它的造船业也很发达,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军舰只,成为各城市的主要防卫力量,因此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

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所用黄金、象牙、皂石印章和高级奢侈品大都得自埃及。

在古王宫时期,埃及中王国第12王朝的文物曾流传于克里特,埃及影响亦普见于爱琴文明的各方面。

工商业和海运的发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兴旺,这是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共有的特色。

但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有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埃及第18王朝宰相列赫米拉墓中有壁画表现克里特使节奉献方物,题词称“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大君和平抵达”,表明克里特已和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

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

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说他“是一个征服了许多土地并且是一个在战争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国王”。

修昔的底斯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份。

”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和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各方海运皆受其节制,从而使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这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可称为地中海上最大城市。

它的克诺索斯王宫复原图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

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

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