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B受体阻滞剂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详细讲解

B受体阻滞剂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详细讲解B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的激活,发挥降压、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等作用。
在肾内科,B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药物之一。
本文将详细讲解B受体阻滞剂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
一、B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B受体阻滞剂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其通过阻断β1受体的激活,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输出量和血压。
临床研究表明,B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脏和肾脏的负荷,保护肾脏功能。
二、B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病理状态,B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它通过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B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B受体阻滞剂在肾脏疾病的应用B受体阻滞剂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B受体阻滞剂可减轻肾脏的负荷,通过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降低血压,减少肾小球的滤过压,从而保护肾脏功能。
其次,B受体阻滞剂还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的收缩作用,从而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保护肾小球功能。
此外,B受体阻滞剂还可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提高尿液的排泄功能。
B受体阻滞剂在肾内科的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适合的B受体阻滞剂。
不同的B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和肾脏的作用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其次,避免剂量过高。
B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过高可能导致心率过缓、低血压和肾功能恶化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此外,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肾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PPT

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 的应用
β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它们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并 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
多项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有效且安全,能够显 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β受体阻断剂的注意事项
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了解高血压的定义、β受体阻断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 性和应用。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身体的循环系统,还会带来各种 心脑血管并发症。它通常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血管受损或器官功能受损。
β受体阻断剂的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β受体的活性,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降低心率 和收缩的心功能、睡眠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例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建议。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β受体阻断剂可以与其他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使用,以增 强降压效果,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
总结和建议
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是重要的药物之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但在使用 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2016.08论著·论述33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周燕清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120【摘 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自2013年11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7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
结果:患者在使用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
结论:在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合理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是指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1],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年轻化趋势,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上通常施于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给药种类较多,我们对在我院治疗的372例患者进行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应用研究,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11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7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患者的基本资料为:(1)患者全部符合选取标准(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2)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
(3)排除患者中有对该药有过敏反应的情况。
(4)患者的年龄分布为3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3.8岁,男性患者193例,女性患者179例。
(5)患者均自愿选择β受体阻滞剂参加本内容研究并书面认可。
1.2 方法对患者主要采用以下的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倍他乐克、盐酸索他洛尔、盐酸普萘洛尔、达利全洛得。
对372例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别推荐两种以上的药物,并由患者自行选择患者严格按药物的使用说明服用。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及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及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摘要: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与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某些亚型(β1、β2、β3)竞争性结合,可逆性阻断多个器官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产生的作用,对机体代谢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安全、廉价和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作为单一药物治疗或与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并且使β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减少,增加β阻滞剂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高血压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虽然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产生心动过缓、房室阻滞、心肌收缩力受抑制、变异性心绞痛加重,另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对血糖、血脂的不利影响等副作用限制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病人中的广泛应用。
1 药理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根据其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膜稳定作用、脂溶性和水溶性,以及受体选择性等分类。
但从其对心血管影响的作用采用最多的还是受体选择性分类。
β受体分为两种亚型:心脏兴奋和肠道松弛有关的受体属β1而支配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受体为β2受体。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是只与β1受体结合,而是与β1结合能力相对的大于与β2受体结合能力;非选择β受体阻滞剂在相近浓度即可阻滞β1和β2受体[1]。
因此药物的选择是相对的,在较高的浓度和剂量时β1选择性消失。
β受体阻滞剂引起循环系统的效应: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确切机制仍然不清,可能是通过几个方面的作用而共同实现的。
实验证明阻滞β1受体与降压密切相关,而β2受体阻滞基本无降压作用。
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略有不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输出量很快下降,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但血压并不改变[2]。
如继续用药致使总外周阻力的降低和心输出量持续在低水平,因而血压下降。
而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β受体阻滞剂不明显减少心输出量,而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血压即时下降。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要点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要点作者:朱明恕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8期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适应证明确,疗效肯定,但临床应用不足,特别是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仍存在一些疑虑。
鉴于此,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临床合理应用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并通过专家们的广泛讨论达成以下指导建议。
β受体阻滞剂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指南推荐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推荐与其他4类降压药的推荐等级是一致的。
β受体阻滞剂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尤其适用于伴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应用不足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明显不足。
顾虑来源从我国高血压人群调查发现,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有3个方面:首先是担忧心动过缓;其次是担心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血糖、血脂带来不利影响;再次才是担心对改善老年人中心动脉压和脑卒中预防作用不显著。
而事实上,我国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中,心率控制是远远没有达标的。
基于此,本指导建议的提出是必要的。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循证证据及应用观点①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人群中的预后研究较少。
②以往多数的β受体阻滞剂降压研究来源于阿替洛尔,在与其他降压药物的比较研究中,并未显示出优势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是脑卒中。
阿替洛尔不是β受体阻滞剂中的代表药物,其研究结果不宜推广到所有β受体阻滞剂。
③新近的研究支持非阿替洛尔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是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④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年龄患者显示不同的疗效,中青年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其他降压药物相似,在老年人群中疗效劣于其他药物,因此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强调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
⑤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一样也存在不良反应,应当给予更多重视。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10

心血管事件:评估药物对心 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
血压控制:评估药物对血压 的控制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药物对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药物经济学:评估药物的经 济效益和成本效益比
未来展望:预测αβ受体阻滞剂 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发展趋势和
应用前景
临床研究进展和证据
临床研究: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证据: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证据 未来展望: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临床应用: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
口干:增加剂量或停药
●
出汗:减少剂量或停药
●
视力模糊:减少剂量或停药
●
听力下降:减少剂量或停药
●
肌肉疼痛:减少剂量或停药
●
关节疼痛:减少剂量或停药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慎用:患有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
病者
慎用:孕妇、哺乳期妇 女及儿童
注意:避免突然停药应在 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或停
药
慎用:患有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慎用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Fra bibliotek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禁忌症:对β受体阻滞剂过敏、严 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哮喘等患者 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 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 反应
临床应用建议
αβ受体阻滞剂在 高血压治疗中的
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β 受体阻滞剂 在高血压中 的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临床应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柯元南β阻滞剂从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在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临床最广泛的,应用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一。
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规范应用,咱们国家的医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第一个是认识上的误区。
顾虑β受体阻滞剂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而对β阻滞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和冠心病患者应当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二级预防了解不够。
第二个使用率低,大概只有40% 。
达到推荐剂量的比率更低,只有1% 。
第三,应用不规范。
心力衰竭患者在液体潴留尚未消除时就应用β阻断,阻滞剂,或者起始剂量不够小,剂量递增的速度不够缓。
第四,选择的种类不当,未能根据临床证据,选用已证实对患者有效和有益的药物。
这个是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的分类。
β受体阻滞剂,包括非选择性的β阻断剂,阻滞剂,包括又阻断β1 ,又阻断β2 受体。
所以这类的药物有卡替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这一类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少,所以特别在心血管的临床应用上是比较少的。
第二类是选择性的β1 受体阻滞剂。
所以这类的代表性的4 个药物,一个是美托洛尔,第二个是阿替洛尔,第三是比索洛尔,第四是萘比洛尔。
这其中的,阿替洛尔,脂溶性就比较低。
美托洛尔的脂溶性比较高。
比索洛尔的是中等,中等。
第三类,是α1 阻断和β受体非选择性的阻滞剂。
所以这一类的比较早的药就是柳胺苄心定,就拉贝洛尔。
比较新的是卡维地洛,还有阿尔马尔,这是日本的药。
目前临床证据比较多的,是卡维地洛。
这是,这张片子正在讲的是一部分β受体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药代动力学你看,T1/2 ,也就是说半衰期。
美托洛尔它是比较短效的药,所以美托洛尔一般要用缓释的制剂,用来治,作为降压的话,要不否则的话,它一天要用药2-3 次。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进展

a u 1 sn . 0 5 卒 中的相对 风险 也是增 高 的 。因此 S m e S o 0 2 0 ) ,荟萃 分 析
譬圈 翟
B体 滞 临 应 进 受阻剂床用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 内科
黄 榕 许顶立 教授
[ 中图分类号] 54 1 [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195 ( 0 8 1— 04 0 17~ 4 X 2 0 ) 0 0 6 — 3
自上 世 纪 6 年 代 以来 , 0
受
G l bu .9 8 o d o t 19 )研 究 了 B受 体阻滞 剂在 老年 高血压 治疗 中 的作用 , 结
1 终止 的A C T 年 S O 降压试 验 的最终 结
果 (a l f B S vr P ,P u tr D h o , e e S o l e
体 阻 滞 剂 作 为 抗 高 血 压 的 常 用
一
特 别是 随着L nh l研 究结 果的公 idom
布 ( i d o m H C r b r B L n h l L , a l e g ,
B受 体 阻滞剂 组 。B C r b r 等 o a le g
( o a l e g, O a a u l s n, B C r b r l S m e s o
或心肌 梗死 的发 生率均 未得 到 明显 的 降低 。有5 项试 验 比较 了 阿替 洛
结 果 公 布 后 对 B受 体 阻 滞 剂 是 否
指南仍将 受体阻滞剂列为抗高血 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 中国高血压防
治 指 南修 订委 员 会 . 0 5 a c a 2 0 :M n i
G, D B c e G, D m n c a A, e akr oiiz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 CI)
1.01 (0.89 ~ 1.15) 0.99 (0.83 ~ 1.18) 0.99 (0.83 ~ 1.19) 0.85 (0.72 ~ 1.01)
25
Carlberg B, et al. Lancet 2004, 364:1684
英国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 主要结果
治疗组 脑卒中 冠心病死亡 非致死心梗 心血管病死亡* 任何原因死亡 12.5 13.6 5.4 19.0 32.5 对照组 21.4 13.6 4.9 24.3 33.6 相对危险 0.58 1.00 1.11 0.78 0.97 95% CI 0.35~0.96 0.58~1.71 0.46~2.68 0.51~1.20 0.70~1.42 P值 <0.03 NS NS NS NS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后通过多种途径升高血压:
– 增加肾血管阻力,促进肾素释放,后者进一步激活RAAS – 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水钠潴留 – 使血管壁的张力和对钠的通透性增加,并使血管对收缩血管物质 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增高外周血管阻力 – 增加心率和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而导致心排血量增加
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作用机制(2)
RR(95% CI) 0.60 (0.43 ~ 0.85) 0.87 (0.49 ~ 1.56) 0.53 (0.33 ~ 0.86) 0.30 (0.07 ~ 0.97) 0.57 (0.37 ~ 0.87)
94 (55.5)* 28 (16.5) 53 (31.3) 13 (7.7) 63 (35.4)
22
权威高血压指南的观点
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 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来自降低血压本身 – 五大类主要降压药,即噻嗪类利尿剂、CCB、ACEI、ARB和β受体 阻滞剂,都适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开始和维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 他药物联合使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 五类主要降压药,即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ARB、CCB, 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
1.05 (0.97,1.13) 1.03 (0.94,1.13)
1/0
1/1
0.5
1.0
相对风险
2.0
17
Lancet 2003; 362: 1527-35
不同积极治疗的比较:全因死亡
血压差异 (mm Hg) ACEI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 vs. CCB
12
Dahlöf B, et al. Lancet 1991;338:1281
降压治疗试验协作组 第二次的总体分析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Health
13
不同积极治疗的比较:卒中
血压差异 (mm Hg) ACEI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2/0 1/0 1/1
平均随访25个月 主要终点:脑卒中、心肌梗死、其他心血管病死亡
11
Dahlöf B, et al. Lancet 1991;338:1281
STOP:主要终点和死亡率
安慰剂组 主要终点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其他心血管病死亡 总死亡率
* 每1000病人年的事件发生率
治疗组 58 (33.5) 25 (14.4) 29 (16.8) 4 (2.3) 36 (20.2)
有利于 前者
有利于 后者
RR (95% CI) 0.98 (0.91,1.05)
ACEI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 vs. CCB
2/0
1/0
1.01 (0.94,1.08) 0.96 (0.88,1.05)
1/1
0.5
1.0相对风险2来自015Lancet 2003; 362: 1527-35
29
Wikstrand J, et al. JAMA 1988;259:1976
MAPHY:致死和非致死性冠脉事件
160 140 120 累计事件数 100 80 60 40 20 0 0
30
冠脉事件 利尿剂 (144/1625)
美托洛尔 (111/1609) 最大剂量 200mg/天 平均剂量 174mg/天 风险下降: 24% P=0.0010
不同积极治疗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
血压差异 (mm Hg)
有利于 前者
有利于 后者
RR (95% CI)
ACEI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 vs. CCB
2/0 1/0 1/1
1.02 (0.98,1.07) 1.04 (0.99,1.08)
0.97 (0.92,1.03)
各剂量β受体阻滞剂24小时降压幅度与其他降压药相当
β 受体 利尿剂 阻滞剂 0 -2 ACEI ARB CCB 0 -1 -2 -3 -4 -5 -6 -7 -8 -9 舒张压降低幅度 β 受体 利尿剂 阻滞剂 ACEI ARB CCB
收缩压降低幅度
-4 -6 -8 -10 -12 -14 半剂量 标准剂量 双倍剂量
中枢 效应
压力感受 器反射 颈动脉窦
窦性心律↓ 每搏输出量↓ 颈胸神经节 心输出量↓
肾脏
Angio Ⅰ Angio Ⅱ
末梢神经元
全身血管阻力
开始提高, 然后下降
6
Goodman and Gilman. Pharmacologic Basis of Therapeutics, 第十版,第十章. /pharmacology/instruction/pha824ar/PHA824ar.html /pharmacology/instruction/pha824ar/PHA824ar.html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挥降 压作用,主要降压机制涉及:
– 降低心排血量
– 通过减少肾素分泌而抑制RAAS
– 改善压力感受器的血压调节功能等
β受体阻滞剂还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而预防儿茶酚胺 的心脏毒性作用,通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和RAAS的激 活而发挥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
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机制
冠心病高危
糖尿病 慢性肾病 预防再发中风
20
Hypertension. 2003 42:1206-52
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一线降压 药物地位的争论
21
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一线降压药物 地位的争论
近年来有荟萃分析质疑甚至否定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益
英国高血压协会2006年修订其高血压指南,把β受体阻滞 剂从原先的一线降压药物降级为第四线药物 这些荟萃分析有选择地收集分析资料,结论不很可靠
有利于 前者
有利于 后者
RR (95% CI) 1.00 (0.95,1.05) 0.99 (0.95,1.04) 1.04 (0.98,1.10)
2/0
1/0
1/1 0.5 1.0 相对风险 2.0
18
Lancet 2003; 362: 1527-35
循证医学资料的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治疗对心血管病主要终点事件的降 低程度与CCB或ACEI相似
二级终点
– 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1.4%(P=0.206) – 致死或非致死心肌梗死增高7.3%(P=0.491) – 致死或非致死脑卒中降低24.9%(P=0.001) – 总死亡率降低10%(P=0.128)
27
Dahlöf B, et al. Lancet. 2002;359(9311):995-1003
5 随访时间(年)
10
Wikstrand J, et al. JAMA 1988;259:1976
美托洛尔与利尿剂相比显著降低高血压 患者总死亡和心脏猝死风险
MAPHY研究证实:
90 80 总死亡: 利尿剂 P=0.028 美托洛尔 总死 亡风 险降 低 22% 累计死亡率 50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随访时间(年) 10 美托洛尔: 最大剂量200mg/天 平均剂量174mg/天 心脏性猝死: 利尿剂 P=0.017 心脏 猝死 风险 降低 22%
70
60 累计死亡率
50
40 30 20
美托洛尔
10
0
0
2 4 6 8 随访时间(年)
10
31
1、J Wikstrand, et al. Am Heart J, 1988, 116(1 Pt 2): 338-347. 2、Olsson G et al. Am J Hypertens. 1991 Feb;4(2 Pt 1):151-8.
0.5
1.0 相对风险
2.0
16
Lancet 2003; 362: 1527-35
不同积极治疗的比较:心血管死亡
血压差异 (mm Hg) ACEI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 vs.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 vs. CCB 2/0
有利于 前者
有利于 后者
RR (95% CI)
1.03 (0.95,1.11)
其他一些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 减少心血管事件!
28
美托洛尔高血压一级预防试验(MAPHY)
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平行组研究
3234例40~64岁男性高血压患者
– 倍他乐克(美托洛尔)组(平均174mg/d) – 利尿剂组(氢氯噻嗪46mg/d 或 苄氟噻嗪4.4mg/d)
治疗目标:DBP<95mmHg 随访平均4.16年
有利于 前者
有利于 后者
RR (95% CI) 1.09 (1.00,1.18) 0.93 (0.8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