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千字文》(周汝昌)

合集下载

千古奇文《千字文》原文注释叁

千古奇文《千字文》原文注释叁

解释:亲属、朋友会⾯要盛情款待,⽼⼈、⼩孩的⾷物应和⾃⼰不同。

⼩妾婢⼥要管理好家务,尽⼼恭敬地服待好主⼈。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寐蓝笋象床解释:圆圆的绢扇洁⽩素雅,⽩⽩的蜡烛明亮辉煌。

⽩⽇⼩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席和象⽛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顿⾜悦豫且康解释: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

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情不⾃禁地⼿舞⾜蹈,真是⼜快乐⼜安康。

嫡后嗣续祭祀蒸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解释:⼦孙⼀代⼀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跪着磕头,拜了⼜拜;礼仪要周全恭敬,⼼情要悲痛虔诚。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解释:给⼈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

⾝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解释:家⾥有了灾祸,连驴⼦、骡⼦,⼤⼩牲⼝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

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和亡命之徒。

布射辽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解释: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长啸。

蒙恬制造了⽑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车,任公⼦善于钓鱼。

释纷利俗竝皆佳妙⽑施淑姿⼯颦妍笑解释:他们或者善于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常巧妙。

⽑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年⽮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解释:青春易逝,岁⽉匆匆催⼈渐⽼,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悬的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光洒遍⼈间每个⾓落。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解释:顺应⾃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

如此⼼地坦然,⽅可以昂头迈步,⼀举⼀动都象在神圣的庙宇中⼀样仪表庄重。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解释:⾐带穿着整齐端庄,举⽌从容,⾼瞻远瞩。

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只能和愚味⽆知的⼈⼀样空活⼀世,让⼈耻笑。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解释:语⽓助词,“焉”、“哉”、“乎”、“也”。

《千字文》注音大字体诵读本

《千字文》注音大字体诵读本

千 字 文〔梁〕 敕员外散骑侍郎 周兴嗣 撰天ti ān地d ì玄xu án 黄hu án ɡ, 宇y ǔ宙zh îu 洪h ïn ɡ荒hu ān ɡ。

日r ì月yu â盈y ín ɡ昃z â, 辰ch ãn宿s ù列li â张zh ān ɡ。

寒h án来l ái暑sh ǔ往w ǎn ɡ, 秋qi ū收sh ōu冬d ōn ɡ 藏c án ɡ。

闰r ùn馀y ú成ch ãn ɡ岁su ì, 律l ǜ吕l ǚ调di ào 阳y án ɡ。

云y ún腾t ãn ɡ致zh ì雨y ǔ, 露l ù结ji ã为w ãi霜shu ān ɡ。

金j īn生sh ēn ɡ丽l í水shu ǐ, 玉y ù出ch ū昆k ūn冈ɡān ɡ。

剑ji àn号h ào巨j ù阙qu â,珠zh ū称ch ēn ɡ夜y â光ɡu ān ɡ, 果ɡu ǒ珍zh ēn李l ǐ柰n ài, 菜c ài重zh în ɡ芥ji â姜ji ān ɡ。

海h ǎi咸xi án河h ã淡d àn, 鳞l ín潜qi án羽y ǔ翔xi án ɡ, 龙l ïn ɡ师sh ī火hu ǒ帝d ì,鸟ni ǎo 官ɡu ān人r ãn皇hu án ɡ。

始sh ǐ制zh ì文w ãn字z ì,乃n ǎi服f ú衣y ī裳sh ɑn ɡ,推tu ī位w âi让r àn ɡ国ɡu ï, 有y ǒu虞y ú陶t áo唐t án ɡ。

缅怀周汝昌先生

缅怀周汝昌先生

缅怀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红学界的重大损失,从此中国又痛失一国宝级大师,此吾国文化之巨大损失,黄鹤西去,万马齐喑,惜哉痛哉!作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与胡适先生对红学的探讨推动了红学的进步,是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令人敬重的大师学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人家的学术思想与人格风范深深的影响了我们。

周老!一路走好!周汝昌先生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

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

一生有6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

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这部著作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

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如果真有另一个世界,周老应该能见到雪芹,希望在那个世界,先生耳聪目明,与雪芹高谈快论,然后能通过什么渠道给我们把《石头记》的真本全本捎过来……愿先生一路走好!感谢您一生为芹宣教!“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感谢您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大爱!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远去,我们无限缅怀,大师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周汝昌先生不仅在红学上很有造诣,同时也是、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大学时候对《红楼梦》的研究感觉很高深,但是耳濡目染也知道这位大师的成就。

很多同学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毕业论文更是不可避免的提到这位大师,我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红学影响。

毕业后很少看文学名著了,一是没有大学图书馆那种合适的条件,二是被繁华的社会追求物质和急促的生活所掩盖,忘记了文学的感悟,少了心中的那份感动就会迷失自我,迷失自我就会感到生活的苦闷。

《千字文》全文

《千字文》全文

《千字文》全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田蕴章先生楷书千字文

田蕴章先生楷书千字文

田蕴章先生《楷书千字文》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千古奇文千字文》,算是周汝昌先生与我合作的一本新书。

说“合作”很是勉强,实际是周老讲析《千字文》,而我只负责以真书抄录全文,因此,只能“算是合作”,无疑重头戏是在周老讲析一方。

最初接到周老要我合作此书的通知时,我心情十分欢愉,因我对《千字文》的文义内容只有一知半解,如能早日拜读周老讲解的《千字文》,当然是一桩快事。

这样,我就以《欧阳询小楷千字文》为底本,很快将全文抄录完毕,等待周老的讲析文稿到来,以先睹为快。

不料,我等来的是周老的爱子建临兄替父发来的一封短信:“务请田先生以智永《千字文》为准书写,如‘律召调阳’不可写为‘律吕调阳’。

”当时我感到如闻惊雷一般,霎时陷入到几十年读书写字生涯的回忆之中。

幼时写字,是从欧楷入门,而读书则是从“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的简称)学起。

那时只是按家长要求死记硬背,文义内容一概不懂,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悟懂了一些,但不懂的仍有许多,感到最麻烦的就数《千字文》,因为不仅因其文义深奥,同时又是书法的必修课。

我十六岁时始攻小楷,最初范本即是《欧书小楷千字文》,但我学不进去,因为我不喜欢它,看那字形不美,与欧公笔意相去甚远,后改学《灵飞经》。

当初虽然对《欧书小楷千字文》的印象不佳,只是认为椎拓失真而已,并未判断真伪,何况有名人跋语在后,我岂敢轻易质疑。

说到学习草字,我确是由《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的,我也曾很早发现智永的《千字文》与后世书家写的《千字文》存在个别文字的差异,如“律召调阳”中的“召”字,后世书家多写为“吕”字,我却认为是版本不同。

四十岁后,我开始怀疑《欧书小楷千字文》,认定它绝非欧公字迹,以致怀疑到后人题跋的真伪,然而从文字内容上尚未质疑。

直到我接到周老“要按智永《千字文》书写”的明示后,方猛醒。

想那《千字文》的起因,本是梁时周兴嗣将王羲之的一千个单字编集成文的,千字中绝无重复。

《千字文》全文注音版

《千字文》全文注音版

《千字⽂》全⽂注⾳版《千字⽂》[ 南北朝 ] 周兴嗣tiāndìxuánhuáng天地⽞黄,yǔzhòuhónghuāng宇宙洪荒。

rìyuèyíngzè⽇⽉盈昃,chénxiǔlièzhāng⾠宿列张。

hánláishǔwǎng寒来暑往,qiūshōudōngcáng秋收冬藏。

rùnyúchéngsuì闰余成岁,lǜlǚtiáoyáng律吕调阳。

yúnténgzhìyǔ云腾致⾬,lùjiéwéishuāng露结为霜。

jīnshēnglìshuǐ⾦⽣丽⽔,yùchūkūngāng⽟出昆冈。

jiànhàojùquè剑号巨阙,zhūchēngyèguāng珠称夜光。

guǒzhēnlǐnàilínqiányǔxiáng鳞潜⽻翔。

lóngshīhuǒdì龙师⽕帝,niǎoguānrénhuáng 鸟官⼈皇。

shǐzhìwénzì始制⽂字,nǎifúyīshāng乃服⾐裳。

tuīwèiràngguó推位让国,yǒuyútáotáng有虞陶唐。

diàomínfázuì吊民伐罪,zhōufāyīntāng周发殷汤。

zuòcháowèndào坐朝问道,chuígǒngpíngzhāng 垂拱平章。

àiyùlíshǒu爱育黎⾸,chénfúróngqiāng⾂伏戎羌。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一卷红楼触百思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一卷红楼触百思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一卷红楼触百思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

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2014年5月31日,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享年95岁。

曹雪芹痴,用10年写《红楼梦》;周汝昌更痴,用60年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周汝昌终其一生研究《红楼梦》,何以如此执着?“万派归源,可以说周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学术实现。

那么这种中华文化的精义又是什么?这种‘中华文化的异彩’就是‘正邪两赋’,就是‘痴’。

而周先生的红学研究,也正好十分有趣地体现了这种‘痴’,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锋镝犹加,痴情未已’。

有了这种‘痴’,才一往情深,才无怨无悔,才生慧心,具慧眼,成慧业,造就出了一代红学大师。

” 红学家梁归智为周汝昌的著作《红楼小讲》撰写的序言,道出了周汝昌一生坚持不懈的追求。

壹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带着对《甲戌本石头记》的疑问,首次叩开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的胡宅大门,拜访胡适先生。

“胡适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用三层报纸包好,借给我拿走细看。

”周汝昌曾这样回忆。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从此,二人经常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由此成就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

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小引有朋友问我,想让孩子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概及来龙去脉,让我给推荐一本启蒙的小书。

我说这不难,就推荐《千字文》如何?他说那不是太简单了吗?我答:你可太轻视这篇古典名作了,它的价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启蒙之用,连你老兄本人大约也还可以增长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呢!我们这样的对话,说笑了一回。

事后想想这次谈话,可知世人的偏见认为:《千字文》不过是旧社会村塾里的教材罢了,怎么可以列为名篇杰作?这是因为人们忘掉了旧日读书之难,那时〖洛阳纸贵〗,而且书都是雕版木刻的,成本很高,一般乡村人家买不起《四书》《五经》,有三四本启蒙的小册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些册子有个戏称的名目,叫作〖三百千千〗,过去的读书人听了一定会笑起来,充满了看不起的神情语句。

〖三百千千〗者何也?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者是也。

在这四种小书中,我满怀诚意地推荐孩子们《千字文》、《千家诗》诗文各备一册,定会受益无穷,这是我为本书而写的一点开场白。

有人会问:《千家诗》还可以算是高雅的书籍,至于《千字文》,那是四个字一句话,零零乱乱、支离破碎,不知它要说些什么!怎么还会得到你这样热情的推荐呢?我说:不然,《千字文》是一部古今未有的奇作,如果你把它看轻了,就表明你实在缺乏文化历史的知识。

《千字文》之所以与众大不相同,理由不止一端。

我先要说说这篇奇作的诞生时代,那叫六朝。

六朝者,是吴、晋、宋、齐、梁、陈,称为南朝,若与北方的〖北朝〗合称,则称为〖南北朝〗。

南朝换了六代,皆以荒唐乱世为主,正如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桂枝香》词所云:〖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从政治上说,这些短祚之国都不甚光彩,但从文化艺术上来看,那可真是一个从古未有的大发展、大前进的重要时代。

那些高层的才华之士、学术之人纷纷表现出思维活跃,气韵生动的崭新气象,他们笔下的作品都让人惊叹不已,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同时也就出现了极高明的文论、艺论、书论、画论、音韵学、文字学等种种新事物,令人目不睱接。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一部《千字文》,其不但没有被那些杰作珍品淹没,反而历世千载,光芒不减,大家对它的评价从来是〖居高不下〗,其原因何在?或者是此文之奇,又奇在哪里呢?此文的撰者周兴嗣接受了皇帝(梁朝的武帝)的命令,要完成一项最为奇特而困难的任务。

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珍藏内府,人间绝不可见,零散的手迹不忍抛弃,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要他把这些零字组成文句,而且还得要有内容意义、文化知识、格律音调,让人喜欢诵读。

谁知周兴嗣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把这一千个零散的单字组成了一篇中华文化〖小史〗或者叫〖小百科全书〗。

全文每四个字为一句,这个传统是从《诗经》一直传下来的,后人叫作〖四言诗〗,而且这〖四言诗〗是押韵的,每一大段落要换一次韵,韵律非常完好严格,绝无杂乱之病。

其次,周兴嗣用零散单字组成的诗句大部分很美好,用今天的话叫可读性强,朗朗上口,有文学审美的享受,非常容易背诵,这对少年儿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训练。

我不妨这样说,无论是从内容来讲,还是从语言意义来说,《千字文》都是一部通古达今的奇才之妙作。

只这一层已然值得传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层重大的光彩,就是这一千个右军的零字——几乎成了废物的敝文,一下子变成了一份长篇大幅的书法绝作,而且是由右军的七代孙智永临写出全文,这篇一气呵成之作早已改变了零散字凑成的那种气势。

于是《千字文》到唐代传下来的时候,就用智永的全文临本作为标准版了。

唐代按这个标准版刻成石碑,拓出供一切爱书人临写。

直到今日,智永的一份手迹还保存在日本,这足以为本文所简叙的文化传奇故事作一个有益的历史见证。

传说周兴嗣为了在限期内完成皇帝的命令而彻夜工作,费尽了心思,须发皆成白色,真所谓呕心沥血之作。

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在千载之下的今日,不要忘记并深深感谢周兴嗣这位亘古奇才大诗文家。

有一点顺便解说一下:周兴嗣是在严格的零字限制的前提下连缀成文的,他绝不能在这千字之外另拼凑字帖中的右军手迹,就是说,他是不能超越这千字的范围去创作文句的。

比如,你看他的〖菓珍李柰,菜重芥薑〗一句就会有疑问:〖菓珍〗只有两种、〖菜〗只有两种是何道理?为何不多举更多品种?这是你转瞬之间就忘记了:那是在特定的一千个零散单字中凑成的,里面只有〖李〗、〖柰〗、〖芥〗、〖薑〗呀!若能明白此点就可以理解周兴嗣为何会出现遗漏,这就是他不能到别的地方去钩摹补凑阑入此文的原因。

鉴于此,有人说《千字文》是从不同字帖中钩摹补充而来的,则是完全荒谬的说法。

又听说,近年出版的《千字文》也有随便改动原文的情况,如〖鳥官羲皇〗,那改者以为〖人皇〗不如〖羲皇〗完备正确,所以善意地要给原文作出润色补正,他哪里想得到,这反而是破坏了原来历史的真相。

若如此做法,那《千字文》可改的地方太多了:若改得太多,就不是梁代奇才的妙句了。

你愿意看到这样对待古文化的做法吗?《千字文》撰者周兴嗣把一千字零字组成全篇时,是按汉字的韵脚分成若干个章节,以后每节韵就标志着内容主题也在逐节变换。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召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琨崗劒號巨闕珠稱夜光菓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醎河淡鱗潛羽翔(注:对应简体字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召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自开篇〖天地玄黄〗至〖鱗潛羽翔〗为全文第一韵之第一段。

内容是天文地理、天宝物华,思境恢弘、气象辽阔,即此一段,已见绝大手笔、鸿文巨响,断非小家数可望其项背。

或问开篇第一句曰〖天地玄黄〗,而不作〖天玄地黄〗者何也?我答:君不见其下一句乃是〖宇宙洪荒〗乎?〖洪荒〗二字联绵为一成语,不可拆断。

汉文字一大特色即讲究对仗,下句既不可作〖宇洪宙荒〗,那上句当然不能作〖天玄地黄〗。

先视此理,然后方可论文。

大家皆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时间无首无尾,空间无边无际。

此二者超越人类想像能力与思维度量,故用一〖洪〗字包括了我所谓的〖四无〗——无首、无尾、无边、无际。

而〖荒〗者何也?盖原始天地万物榛榛莽莽,难以形容。

所谓大自然,绝未经过人类的任何收拾、修理、改造、变易——此之为荒,此易理解。

而〖洪荒〗二了组联为一词,用以形容宇宙之无法形容,可谓最佳最善,若想另取一词而代之则不可得也。

即此,便不能不佩服周兴嗣之才、之学,超乎常人万万也。

何以〖天地玄黄〗?一天一地,上玄下黄。

地之曰黄,是中华文化中五行理论的表现。

五行:金、木、水、火、土。

分为五色:金为白、木为青、水为玄、火为红、土为黄。

中华之领域广阔,土亦分五色,而唯中原之土其色黄,故以黄色为地之代表色。

〖玄〗本意是黑色——然而〖天玄〗一语又绝不可译为〖天黑〗,何也?盖我们中华人自古有一种特殊的习惯,常常以黑、青二色互用互代,甚至说中华人〖不能辨别〗青、黑二色也不算太过——如若不信,即可思索以下几例:我幼时常听妇女口中说道:〖扯几尺青布〗,后来方知所谓〖青布〗者乃〖黑布〗耳。

又如,词曲中常见有〖布袜青鞋〗,所谓〖青鞋〗者又其实〖黑布鞋〗是也。

若再求古例,即有形容妇女之妆饰曰〖粉白黛绿〗,〖粉白〗不须多讲,而〖黛绿〗者岂不即是黑青二色互换通用之佳例乎?是故,吾人今日理解〖天玄〗一词之实意,即青天、碧空、苍螟、苍天……十分清楚,古汉语中之〖青〗、〖碧〗、〖苍〗,皆指天空之色,亦即〖玄〗色也,即青之变色是也。

在古代之人看来,宇宙天地之中最关重要的景象就是日、月、星,此三者合称为〖三辰〗。

是故,在广义上讲,日、月虽各有专名,其实已经属于〖辰〗的范围。

〖昃〗简而言之,太阳行天至正至中谓之〖午〗,然而时光并不停止,才到正午其实已经开始西偏了,故谓之〖昃〗(注:昃,说文解字中曰:“日在西方时。

侧也。

”)。

月则有盈有亏、有圆有缺。

〖辰宿(音[秀])列張〗者,是说满天星斗如同排列布置、张贴悬挂一般(参看〖张灯结彩〗一语),故云〖列張〗,此皆不难领悟。

然须注意一点:〖辰〗之与〖昃〗虽为并列,而义则有别:〖辰〗本义专注为时光之流转,而〖昃〗则专注于位置,即空间是也。

开篇四句总纲之下,即接言云雨露霜、寒暑秋冬……此又不难读懂,但又须注意的是要晓悟:此数句既含有天文历象,也包含了节令农耕之大事,语简而义丰。

总括为一句,即阴阳之大道是也。

是故,文至〖律召調陽〗之句方才明白点出:阴阳岁时,不断推进,而每到冬至之日,则阴极而阳复生,故以阳为结穴。

若不明此义,则于〖律召調陽〗全无理会,亦即对于周光嗣之奇才妙作全失其关键要害,而成为缀文凑句的俗文了。

现在我要提一个很有关系的文本问题,就是〖律X調陽〗四字,我此处特用〖X〗来表示的那个汉字,文本上就发生了歧异,不少书家把这句写成了〖律呂調陽〗,这个〖呂〗字是错误的,本来应该是〖律召調陽〗才符合史实。

这个错误,不要说一般的学书者,就连大名家如我们素来敬仰的于佑任先生,也把〖召〗写成了〖呂〗字,这对后学影响却不可低估。

所以我不讳直言,特为提出,请方家评议。

原来,周兴嗣这们奇才的奇文,那章法结构是特别谨严而清楚的:由首名〖天地玄黄〗起,一直到〖律召調陽〗句,这一段是讲天文历象、阴阳气候,而人们常用的〖气候〗一词,究为何义?就要从〖律召調陽〗这四个字来寻求本来的正确解释。

现代之人都知道,自然科学,科技研究,特别注重实验这一手段,没有实验,就没有结果资料可为定论。

那么,我们中华古代科技讲不讲〖实验〗呢?告诉你吧:那太讲实验了,那办法太高明了。

这儿的〖律召調陽〗就是一个极好极典型的实例。

中华古代很早就认识阴阳二气的妙理,认识到:岁月过到了冬至那一天,阴气达到了最终点而转生出阳气的开端来。

这个认识正确吗?古人就做实验来证明了,他们的办法是用音乐上定律的六个管子,里面都盛上非常容易飞动的葭莩灰,把这六个管子埋在地下,等到冬至这天,把第一个管子启开一看,那葭莩草灰就被阳气冲动而涌出了管子口,证实了就在冬至的当天,阳气虽然还很微弱,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萌动转化的微妙现象。

古人把这种实验阳气的办法就叫做〖候气〗,我们直到后来所就的〖气候〗一词就是由〖候气〗的实验延续下来的。

这儿,还得让我加强说明:第一,古人文字特别注重我们中华汉字的最大特点,即要讲究对仗。

你看,上句是〖閏餘成歲〗,下句才是〖律如調陽〗,这都有严格的对仗规定。

〖閏〗和〖律〗是相应的名词。

第二字上句用〖餘〗,下句用〖召〗,这才是相应的〖虚字〗(略微相当于今日所谓动词是也)。

如果你写成〖律呂〗,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二字名词,所用的虚字对仗就给消灭了,那怎么能行呢?第二,〖召〗就是感应的意思,由于阳气的萌动,而感动了管内的轻灰,所以这叫〖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