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五章第一节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五章第一节

中国生物多样性价值初步估计(单位:万亿元)
直接使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年净价值 直接服务价值 有机质生产价值 CO2固定价值 O2释放价值 1.02 0.78 23.3 3.27 3.11 0.32 6.64 0.27 0.40 0.09 0.13 39.33
间接使用价值
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价值 土壤保护价值 涵养水源价值 净化污染物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选择使用价值 保留使用价值
总计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 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 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对此我们不能漠然处 之,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 人类自己
东 方 白 鹳
第十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
黄眼企鹅
小蓝企鹅
南美企鹅
加岛企鹅
秘鲁企鹅
南非企鹅
纹颊企鹅
皇帝企鹅
长眉企鹅
白眉企鹅
凤头黄眉企鹅
翘眉企鹅
汉波德企鹅
白鳍企鹅
阿德利企鹅
皇家企鹅
巴布亚企鹅
斯岛黄眉企鹅
王企鹅
跳岩企鹅
黄眉企鹅
冠企鹅
生பைடு நூலகம்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的说,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 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物种的丰富程度(最直观,最基本)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物所处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遗传和变异 基因是遗传的信息,基因控制性状遗传,基 因的变异等决定遗传的多样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掌握生物的分类体系。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点,生物的分类体系。

1.2 生物的命名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生物的学名。

教学内容:生物命名的规则,生物的学名。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功能。

2.2 细胞的能量转换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

教学内容: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细胞呼吸的原理。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发育3.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原因。

3.2 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植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4.1 动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生长的原因。

4.2 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掌握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过程。

第五章:生物的适应和进化5.1 生物的适应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适应性,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教学内容:生物的适应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5.2 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六章:生态系统6.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6.2 生态平衡教学目标:学习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的维持。

第七章:人体生理7.1 人体器官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章_16章知识点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章_16章知识点

第五单元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复习一、基础知识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裸子植物的故乡”—(中国)。

2、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粮食、药材等)、(间接)价值(促进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等)、(潜在)价值(野生生物在提取新药物、改良品种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4、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就保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6、(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7、(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

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主要手段。

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1.请根据米勒实验,结合图16-2:(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原始大气的成分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氢气、氨、水蒸气等);(2)米勒实验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2.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第一步:从(原始大气)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大分子);第三步:从(有机大分子)生成(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的摇篮:(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具有的特征:能够(生长、生殖和遗传)。

3.(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4.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

5.(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生存的基础。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4. 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一些动物行为难以用观察法研究,科学家通过给一些动物个体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从而获得该动物行为信息。

5. 先天性行为:(1)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特点:动物对某种行为的初次尝试。

(3)举例: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筑巢、蚂蚁做巢、母鸡孵卵、哺乳动物哺乳等。

(4)意义:使动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依靠经验生存下去。

6. 学习行为:(1)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特点: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3)举例:狗算数、海豚跳跃顶球等表演项目、信鸽送信、训练师训练海豚表演等。

(4)意义: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

7. 社会行为:许多动物为了生存需要与其他个体合作,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群体称为社会群体。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个体通过经验学习和模仿获得的一种行为。

8.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2)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3)对外界刺激一致作出相同的反应。

(4)每个成员都为群体而努力。

9. 社会行为的代表动物:(1)蜜蜂: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2)白蚁:白蚁为社会性昆虫,由蚁王、蚁后和工蚁组成。

(3)狼:狼为群居动物,有头狼带领,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保护群体安全。

江苏专用2020中考苏科版生物教材梳理: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共71张PPT)

江苏专用2020中考苏科版生物教材梳理: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共71张PPT)


白化病
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上(发病情况与性别有关)
‹#›
返回目录
(3)预防遗传病的措施 ①禁止近亲结婚。 A.近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B.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 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②婚前检查。 ③遗传咨询等,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
返回目录
二、生物的变异 1.生物的变异的概念、特点 (1)概念:生物界中,每一物种的生物体在许多 性状上都会有一些差别。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 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2)特点:和生物的遗传一样,生物的变异也是 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
返回目录
【例 2】 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 的①②③依次是( A )
A.染色体、DNA、基因 B.染色体、基因、DNA C.DNA、染色体、基因 D.DNA、基因、染色体
‹#›
返回目录
3.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差异
人的细胞
染色体组成 性染色体组成
22 对常染色体+

XY
体细胞
‹#›
返回目录
【例 4】 从理论上讲,一名孕妇生了两个女孩,
下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 B )
A.100%
B.50%
C.25%
D.10%
‹#›
返回目录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
A.羊的黑毛和短腿 B.小刚的 A 型血和小强的 B 型血 C.番茄的红色果皮和黄色果皮 D.小麦的高秆和矮秆
‹#›
返回目录
②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 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对的染色体, 其形态、大小各不相同。

八年级生物下册学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学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八年级生物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基因的传递与表达遗传病与基因治疗2. 第二章:生物的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证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特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命名4. 第四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生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物的生殖策略5. 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灭绝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灭绝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分类、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章节中的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实验法:进行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生物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 第八章: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9. 第九章:生物的遗传工程遗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因重组、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遗传工程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 第十章: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前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初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多个章节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下面,我将对初二生物15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的结构和功能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点。

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这些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对于理解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生物的内环境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人体内部环境的调节机制,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了解这些生理调节机制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第四章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类了解生命演化和传承规律的基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基因、染色体、基因的表达等。

此外,进化论也是该章节的重要内容,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宝贵财富,也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分类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的生物分类群对于进一步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动物的不同系统,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了解这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的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第七章动植物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措施。

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与功能多细胞生物是生物界的一大类,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多细胞生物的构造和组成方式,如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组织器官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节生物多样性教学课件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节生物多样性教学课件新版苏教版
潜在使用价值
巩固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 )
A.环境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物种多样是由( C )决定的。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巩固练习
3.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 )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4.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C )
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
D. 没有价值
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
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 内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群体之间 的遗传变异总和,基因的多样性 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价值,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森林(大自然的“调节器”)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双氢青蒿素(现在) 一种不起眼的野草
(过去)
可用于各类疟疾
对大量的野生生物, 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它们 的使用价值,但是它们 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 值。
课堂小结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遗传的多样性 含义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 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 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 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 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进化论的先驱者和最早的进化学说
George Buffon(1708-1788) 法国人。 第一个提出广泛而具体的进化学说的博物学家。 “变化论” --物种可变,
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可引起生物机体 的改变
经不起宗教势力的压迫而公开发表了放弃进化 观点的声明。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生育的双亲共有,则该变异能通过遗传而保存。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达尔文进化论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其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1)变异和遗传。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至少有一
部分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2)自然选择。 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 任何生物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或后代的数目要远 远多于可能存活的个体数,在所产生的后代中, 一般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 较大的生存机会,并繁殖后代,从而使有利变 异可以世代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2.1.2 生命起源的过程 化学进化
1936 奥巴林《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还原性大气在短波紫外线 等能源作用下 能生成简单有机物(生物 小分子), 简单有机物可生成复杂有 机物(生物大分子) 并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 子体系的团聚体, 后者经过长期的演变和“ 自然选择”, 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体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生物进化的 三个阶段
前生命的化学进化阶段
38亿年前 细胞出现
生物学进化阶段
一万年前 人类出现
文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 并行和相互制约阶段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2 生物进化的历史
2.1 生命的起源 2.2 生命进化的历史 2.3 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新魏 达斯 尔曼 文 学 说
1859
1.2.2 神创论与灾变论
• 神创论(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 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 造出来的。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 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 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 灾变论:地球上历史上曾经发生大灾变,把 生物全部毁灭,以后的生物是重新创造出来 的。实质上仍是神创论。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1.2 生物进化的概念
• 生物进化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 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 的表型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 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 进化生物学 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以 及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 等的科学。它的基本理论就是进化论。
使动物产生新的习性 导致器官使用的不同
器官改变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两条法则
用进废退 不超过发育限度的任何动物,其所有使用的器
官都得到加强、发展和增大;加强的程度与使用 的时间长短呈正比,反之,某些不经常使用的器 官就削弱、退化甚至消失。
获得性状遗传 动物在环境长期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如果是能
1. 进化学说与生物进化的概念
1.1 进化学说 1.2 生物进化的概念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1.1 进化学说
•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 • 进化论是生物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 地球生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概念是进化理
论的新发展(Gaia假说)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 老子《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3)性状分歧(使一个种变为若干个变种、亚种 甚至新种)、种形成(地理和生殖隔离引起)、 绝灭(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使适者生存、不适 者淘汰)和系统树(新种产生、旧种绝灭、中 间类型消亡,相近种-属、相近属-科、相近 科-目……)。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 庄子《齐物篇》:凡物无成与毁,复和发展历史图解
古代自然哲学
创世论
林布 奈丰 不主 变义 论
拉灾 达 马变 尔 克论 文 主学 义说
BC 500 0 古希腊哲学 老庄哲学
中世纪 1700
1800
1900
1940 1断98续0 平衡第1十论9五6章0生物分子进化的进中性论化(new)现代综合论
• 第一次修正。20世纪初,魏斯曼将“自然选择” 以外的内容摒弃。如“获得性遗传”、布丰的“环 境直接作用”。
• 第二次修正。20世纪20-30s’,遗传学的发展, 对适应、物种、遗传变异等概念进行修正。使 适应和选择不再是“全或无”而是“繁殖或基因传 递的相对差异”的统计学概念。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2.1 生命的起源
上帝创造 宇宙固有 自生论 进化起源说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2.1.1 生命起源的条件
• 初生大气(氢、氦为主)消失,形成的还原性次 生大气(主要是CO2、CH4、N2、水蒸气、H2S 和NH3等)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原始素材;
• 热能、太阳能和放电提供了能源; • 原始海洋提供了场所。
Lamarck (1744-1829) 法国博物学家。
1809《动物学的哲学》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进化学说。
传衍理论--物种是可变的,现存的物种包括人 类都是由其它物种变化、传衍而来。
进化等级说—认为自然界中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等级。
进化原因—强调生物内部因素
环境的改变 动物内在要求的改变
• 第三次修正。 进行中 当前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 的成果对其进行修正。 – 古生物学证明大进化过程并非“匀速”、“渐变” 的,而是“快速进化”与“进化停滞”相间的; – 大进化与分子进化均显示出相当大的随机性, 自然选择并非总是进化的主因素。 – 遗传学揭示遗传系统本身具有某种进化功能, 进化过程中可能有内因的“驱动”和“导向”。
第十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参考书
• 沈银柱主编,进化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
• 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1. 进化学说与生物进化的概念 2. 生物进化的历史 3. 物种的形成和绝灭 4. 几种生物进化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n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