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二泉映月》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研究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探究

21 02年 8月第 2 3期
科 技 视 界
高校科技
钢琴曲《 二泉映月》 的民族艺术特色探究
路 宁
( 湖南 城市 学院 音乐学 院 湖南
【 摘
益阳
430 ) 1 0 0
要 】 文以曲子名 字的由来做 引导, 本 重点从作 品的曲式 结构 、 调式、 和声、 织体 、 旋律等方 面论述和详 细解析 了钢琴 曲
2 关于 民族艺 术特 色
21 曲式结构和调式的民族特色 .
曲子尽 管篇 幅稍短, 曲一气呵成 。该 曲意境深远 、 可整 内
功效, 就像在老弦上拉 出的一样 。其次在演奏技巧与弓法上也 极其讲究, 比如主题旋律中颤 音的使用模仿 了二 胡演奏中的 揉弦' 描绘了作者在 “ 夜深人静 ” “ 、泉清月冷” 中思索 自己坎坷 的一生。 变奏伊始就出了两个十六分休止符, 这其实是模仿二
3 关于乐 曲的弹 奏
31 音 律 .
五次变 奏) ,这是 中 国民间音 乐中非常普遍 的变 奏体 曲式 结
构 。它是一首含 有 ab( ’ 、 b ) 中心主题的二重 变奏曲, 两个 主题 共有 I 小节, 1 开始引子 1 小节, 、 第一 三乐句分别 为 4小节 , 第
需要指 出的是阿炳在 二胡 上拉 出的音 律不全都 是十二 平均律 。 曲子第 9小节 # A音就 明显低 了, 本该 比它高, 接近 B , 可是 钢琴上运用 的却是十二平均律, 根本 没这个音, 音律 问题 在钢琴 曲中是不能体现 了,唯有要弹奏者与听众 自己内心去 感 受了。 3 节奏感 . 2
胡 中用碎 弓演奏模式, 给人们表现出泉水涟漪中碎月 的意境。
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艺术特色

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艺术特色《二泉映月》是由中国民间盲人艺术家阿炳于20世纪30年代末创作的二胡名曲,而后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灌制成唱片后为世人所熟知。
其同名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则是由储望华先生最初创作于1972年,此钢琴曲充分融合和延续了原曲的思想内涵和结构特征,并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钢琴有机结合从而演绎出东方弦乐的音乐特色。
改编后的钢琴曲是中西方音乐相结合的典范,通过利用钢琴鲜明而强烈的色彩性,对旋律、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方面进行丰富,从而尽可能强化民族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一、曲式结构特征改编后的钢琴曲主要延续了原二胡曲的变奏体结构,在具有西方曲式结构特点的同时,相比于原曲的89小节,改编后的钢琴曲变为65小节,由七个部分组成,即引子、A、A1、A2、A3、A4、尾声构成,在变得紧凑凝练的同时,层次精炼分明,使得曲子富有逻辑性。
乐曲的引子具有高度的概括和起兴的作用。
改编后的钢琴曲在一开始的引子部分以1小节下行音阶的形式继承了原曲主题旋律部分的引子,由高到低的旋律变化好似轻轻地叹息,委婉动听之余表达出孤寂、凄凉的哀怨、悲苦之感。
而后的旋律变化则是以由商音渐至上升为角音并做短暂停留最终以宫音结束。
紧接着的主题A部分(2-11小节)则是由a、b、c、三个乐句构成,其旋律和原二胡曲调相同且平稳而静缓。
其中a乐句(2-6小节)在平稳级进过程中隐藏着落寞感,织体和旋律的融合则使该段乐句的旋律显得张弛有度,增加了情感色彩。
b乐句(6-8小节)能让听众明显的感受到宁静平奇的外表下蕴含的躁动不安、压抑的情绪。
这一部分无论是在伴奏、旋律音区还是声部方面都体现出多样变化的特点。
当主题进入c乐句(8-11小节)时,从曲谱的谱例上可以看出,其音区和b乐句的音区相同。
而储望华先生在c乐句的处理方面也颇下功夫,为了使旋律的变化灵活具有弹性,作曲家采用了切分音、附点节奏与模仿二胡滑奏的倚音加以装饰,同时为了使音响干净整洁,织体的音域更是运用了三个八度的音域跨度来达到上下声部宽与紧的对位,而这也为后面变奏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

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论文关键词:裁剪内涵艺术特色论文内容提要:本文试图按照《二泉映月》的发展脉络,分别介绍二胡曲《二泉映乐》与钢琴独奏曲《二泉映乐》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浅论了两首同名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的深刻内涵和音乐风格,阐明了两首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一首脍炙人口、影响极广的音乐作品。
它的产生与我国着名民间盲人艺术家—阿炳分不开,它的发展与着名澳籍华人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密不可分。
《二泉映月》产生、发展、演变至今,作为二胡曲和钢琴改编曲的优秀代表作,已经成为二胡曲和钢琴改编曲的典范之作。
《二泉映月》的二胡版和钢琴版,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范围之大,可以扩展到中外许多国家;影响程度之深,可以延伸到某些器乐改编曲的借鉴与发展。
《二泉映月》独具的艺术魅力,使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喜爱它、赞赏它、重视它,使它一直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散发着永恒的艺术气息。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
其父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精通道教音乐,擅长多种乐器,以笛子最为着名,被人誉为“华笛”。
自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加之自身具备的音乐才赋,阿炳十三岁时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擅长二胡、琵琶和笛子,十五六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有名的乐师,被公认为技艺超群的人才,颇得众人赞赏。
①阿炳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于连续不断爆发战争的战乱年代。
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欺压人民,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的措施,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空间严重,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国内政局极为混乱。
全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不稳定,苦难重重。
私生子出身的阿炳饱受岐视与冷落,生活道路布满了荆棘。
中年因病双目失明后离开了道观,流落街头,靠在街道巷里卖艺为生。
民族风格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特点

民族风格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特点摘要:《二泉映月》原是一首二胡曲,作者为盲人艺术家阿炳,储望华在此基础上创作出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使其呈现出新的特色。
改编曲仍保留了二胡曲特征,故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结合了钢琴弹奏,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产生独特的艺术美感。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介绍作品创作时的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对其演奏特色进行分析,对其深入挖掘,彰显“中西合璧”的艺术美。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器乐改编钢琴曲创作,促进改编钢琴曲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人所重视。
为以后研究钢琴改编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演奏特色《二泉映月》艺术特色钢琴改编曲沈阳音乐学院/刘芳艺术研究 教学研究 2020·3《二泉映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是盲人艺术家阿炳的代表作品。
后被杨荫浏先生灌制成唱片,进而保留并流传下来,被更多人所熟知。
时光的车轮到了1972年,储望华先生在原有二胡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最终创作出同名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
这首改编曲保留了原有的二胡演奏特征,彰显出民族特色,富有东方音乐元素,延续了原曲的思想内涵,融合了它的结构特征,同时又加入了钢琴演奏,将西方乐器特色与之结合,从而彰显富有特征的艺术美。
这首钢琴改编曲无疑是成功的,预示着应用西方乐器演绎中国民族音乐是可行的,西方乐曲同样能够发挥作用,但改编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乐器的特征,选择适合的音乐体裁。
如果改编时未充分考虑,仅仅简单的移植和搬运,没有根据乐器性能确定题材,将会导致二者不相合,最终造成改编失败。
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则恰到好处,使中西方音乐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不同乐器特征。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接受度较高,声音鲜明而强烈,富有色彩性,丰富了原有的旋律和声,与曲式结构相契合,既能够强化民族风格,同时又能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
一、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储望华为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的作者,生于1941年,故乡为湖南蓝田,为书香门第出身,受过很好的教育。
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审美特色与演奏诠释

改编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形式。
由储望华改编自阿炳的同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优秀代表。
作者既根植于原作,又从钢琴创作角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作品呈现出了民族美、融合美和内涵美等丰富的审美特征,也由此实现了对原作品的升华。
本文选取三位钢琴家的演奏进行版本比较,对音乐表演进行多维度考究,借鉴二胡演奏中的“声腔化”审美追求,重点考察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呈现方式,分析演奏家表演上的个性特征。
一、储望华与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盲人演奏家阿炳的代表作。
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的民间艺人,阿炳将对生命、生活和生存的感慨全部融入到了作品中,同时作品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可谓是道人生之凄苦,叹世间之悲欢,是我国二胡艺术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储望华曾创作了《江南情景组曲》《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新疆随想曲》《前奏曲》等一系列佳作,并参与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钢琴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储望华已经在钢琴改编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主动将目光投向了这首《二泉映月》。
其在充分尊重钢琴规律和原作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构、旋律、和声等方面的创新,不仅以新的形式对作品进行了展示,而且更加深刻地诠释了作品精神的内涵。
既是对中国钢琴作品的丰富,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作品推出后,一直广受业内外的普遍认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钢琴改编曲优秀代表。
二、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审美特色《二泉映月》作为一个民族题材,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致力于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
改编为钢琴版本,不仅保留了以二胡音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特点,而且结合西洋音乐的复调、对位等创作技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获得了中西融合的全新效果。
作品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揭示深刻的人文精神。
(一)民族之美——鲜明的中国风格在和声方面,面对已经系统和完善的西方音乐和声体系,作者秉承不破不立的原则,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对原曲各个部分的调性进行了重新的叠置。
0416试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

摘要试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摘要《二泉映月》是中国非常有名的独奏曲目,在中国的音乐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根据中国知名的曲作家储望华的名曲《二月映泉》进行的改编与创作本论文主要针对钢琴音乐创作背景的“月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音乐结构的变异性、线性旋律和多部和声三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模仿语调重点的基础上,注意在装饰音和节奏把握和注重的触键方法,和这三个方面的力量在发挥“二月迎春表演者”过程中应注意的演奏技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这首曲子能够把中西方的艺术之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力求能够为中国的器乐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以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钢琴曲,《二泉映月》,创作,演奏AbstractChina's famous piano solo "Traditional"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he is a famous composer Wang Chu Wah erhu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ong "February Ying-chuen," a certain degree of adaptation and creation . This paper mainly for piano "Traditional" creation of background analyzes, and carry out thei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by three type of musical structure, melody and characteristic linear multi-part harmony of sound, etc.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one from a focus for imitation, focusing on the ornament and rhythm performance-based approach and efforts to deal with touch keys and three players for playing "February Ying-chuen," the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playing skills have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be able to dig out of the piano, as reflected in "Western" beauty of art,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eference value adaptation piano instrumental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 Piano, "Traditional", composed, perform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1)前言 (1)一、《二泉映月》的创作解析 (1)1 《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1)2 《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 (2)3《二泉映月》的线性旋律特色 (3)4《二泉映月》的多声部和声音响 (3)二、《二泉映月》的演奏要点 (4)1 对二胡音色的模仿 (4)2 装饰音的演奏及节奏的把握 (4)3 触键方法以及力度处理 (6)4 情感的处理与气息的运用 (6)三、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10)前言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二泉映月》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大家都非常的推崇这首钢琴独奏曲。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手法与演奏特点

第 二段旋 律 是 在 左 手 低 音 区缓 慢 流 出 的 , 从 旋 律 的大 连线上 能 明显感 觉 到 l e g a t o的特性 , 但旋 律 开 始处 的非连 音 在 演 奏 上 必 须 加 以 留神 , 这 里 创 作 手
法 上借 鉴 了二 胡 拨 弦 的演 奏 手 法 , 而 且用 了 二 度 和
恰 到好 处 的对 比效果 。
声音 程 , 这二 度 音 程 起 的作 用 是 民 族 调 式 和 声 中 的 色彩 效果 , 不 是 起 不 协 和 功 能 的作 用 , 因 为 音 区 较
低, 这里 的 二 度 音 程 演 奏 上 一 定 要 注 意 短 促 。这 一
段 中 出现 的左 手跨 越右 手演 奏 的和 弦一定 要 奏 出朦 胧 的效果 。十 六小 节 开始 的一 连 串 以切分 节 奏 在旋
律上 方 出现 的和 弦在演 奏 上 既不 能 出现 喧宾 夺 主 的
情况 , 也 不 能 以常 规 的思 路把 它处 理 得太 轻 , 这 连续 出现 的是个 切 分 和 弦 , 是 这 一 段 音 乐 中 内在 动力 感
一
渴望 的 情绪 , 作 者 在这 句 音调 中用 了 四个琶 音记 号 , 此处 的琶音 记 号 有 二 重 意 义 , 一 是 展 示 了 民族 调 式 和 弦 的色彩 功 能 , 另一 层是 表 示有 重 音记 号 的含 义 。 这 第 二层含 义 是 该 曲调 表 现 渴 望 、 憧 憬 情 绪 的 画龙 点睛 之处 。下 旬 曲调 中表 现 的 升 d o也更 细 致 地 表 现 了上面 提到 的这种 情绪 。
S e p t ., 2 01 3 Vo 1 . 2 9 No . 5
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创作及内涵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创作及内涵作者姓名曾祥彬指导教师王聪生学科(专业) 音乐学所在学院龙岩学院艺术系提交日期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目录摘要 (2)1作者简介 (2)2二泉映月的精神 (2)3二泉映月的内涵 (2)4歌曲创作背景 (3)4.1阿炳创曲的背景 (3)4.2 该曲曲名诞生历程 (3)5 关于民族艺术特色 (3)5.1 曲式结构和调式的民族特色 (4)5.2 对五声性和声使用的强化 (4)5.3 织体中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模仿 (4)6 关于乐曲的弹奏 (5)6.1音律 (5)6.2节奏感 (6)6.3 滑音 (6)6.4 弹奏力度和音色 (7)7 原作的艺术特色和改编曲的新意 (7)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8)1. 作者简介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的阿炳(1893—1950),其个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
他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
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时当过吹鼓手,中年时害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艺糊口。
他在黑暗和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
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但却人穷志不穷,面对恶势力的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
在音乐艺术上,他总是广取博采,勤学不辍,深深直根于民族民间的音乐土壤,从而使自己的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创作上也有所建树。
由于上述种种情况,使阿炳的乐曲和琴音民族风格浓郁,并且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
这些,也许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正这首乐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流传至今。
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男女老少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在国外也有广泛的影响。
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听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聆听中,顿生断肠之感,不禁黯然泪下。
新中国成立后,曾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派出音乐史家杨荫浏、曹安和等同志去无锡对阿炳的音乐作品进行了录音、记谱、整理,并由有关部门出版、广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望华《二泉映月》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
研究
《二泉映月》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古琴曲之一,由著
名古琴演奏家储望华创作。
其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备受乐界关注,下
面我们分步骤来梳理分析。
一、创作特点:
1.1 音乐情感丰富。
《二泉映月》以月光洒满了二泉的情景为背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音乐钟灵毓秀,旋律优美动听,深情而哀婉,表达了人们对于繁华世界的遗憾和向往,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
继承。
1.2 创新琴法技巧。
储望华充分挖掘了传统古琴演奏的技巧特点,在《二泉映月》中充分展示了古琴高超的技巧,比如吐簧、急指、双弹、跳弦等,多种琴法运用得当,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
现力。
二、演奏技巧:
2.1 基本姿势。
古琴演奏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坐姿要稳定,身体放松,手臂、手肘和手腕呈松散的状态,左手握拨指插入琴弦后,手臂
保持放松状态,以左手第三、第四指为主,右手大拇指拨弦,其他指
用于协助拨弦。
2.2 弹奏方法。
古琴演奏多利用拨诀、击弦、挑弦、勾弦等方法,减少指压动作,优化音色效果。
同时,在演奏弹按之间要抬指,制造
出明显的间隔间断感,拉开曲子中的章节衔接,不仅有利于曲子的表现,还能增加听众的趣味。
2.3 琴音发声。
古琴音色柔和,音量不大,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
注意用力适度,不要用力过猛,要利用琴身回响和减少指压对琴体的
膜拍。
演奏时要注意琴音的变化,包括转音、连音、并音等,这可以
丰富乐曲的音乐特性。
以上是针对《二泉映月》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分析。
储望华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古典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值得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深入学习借鉴。
同时,我们也要一如既往地推广和宣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将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