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笔记
《哲学研究》第二部与规范性论题

《哲学研究》第二部与规范性论题《哲学研究》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分为两部分。
在第二部中,维特根斯坦探讨了关于规范性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就《哲学研究》第二部与规范性论题展开讨论,并表达个人观点。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二部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范性的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规范性究竟是如何存在的?维特根斯坦认为,规范性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建立在语言游戏、社会习惯和人类行为之上的一种现象。
规范性并非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而是由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约定的一种规则、标准或准则。
维特根斯坦指出,我们对于规范性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语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和遵守规范性,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了各种语言游戏和社会实践。
人们通过交流语言、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实践各种技能来理解和遵守规范性。
语言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规范性往往通过语言得以表达和传播。
通过语言游戏的规则和惯例,人们能够理解和遵守各种规范,这使得规范性得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确认和实现。
维特根斯坦并不仅仅关注规范性的存在和理解问题,而是更加关心规范性对于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具有何种影响。
在《哲学研究》第二部中,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规范性的指导作用。
他认为,规范性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是对于我们行为的有效指导。
规范性可以引导和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决策。
规范性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评价各种行为和观念。
维特根斯坦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一些评论家认为,维特根斯坦对于规范性的理解存在着一些问题。
他们认为,维特根斯坦过于强调了规范性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规范性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他们认为,规范性并不仅仅是一种人为的约定,而是基于客观的道德、法律、伦理等原则的存在。
规范性的确立和遵守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选择和意愿,而是受到客观事实和价值的约束和规定。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被认为是现代逻辑哲学的里程碑之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而是在实际使用中才有意义。
他认为语言游戏是一种人们在特定背景下使用语言的方式,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游戏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境。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描述和表达现实的工具,但语言并不直接对应于现实。
他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游戏来建立的,而语言游戏是通过人们在特定背景下的实际使用来确定的。
因此,语言只能提供一种描述和表达现实的方式,但不能完全捕捉到现实的本质和复杂性。
维特根斯坦还对逻辑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逻辑是语言的基础,但逻辑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规则体系,而是依赖于语言游戏的规则。
他强调了语言游戏和逻辑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逻辑是语言游戏的一部分,而不是超越语言游戏的规则。
这种观点对我们理解逻辑的本质和逻辑规则的适用范围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还对数学、伦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数学是一种语言游戏,数学的真理和逻辑的真理有着相似的本质。
他还对伦理学提出了批判,认为伦理学是一种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和规范,并没有绝对的真理。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来的哲学和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语言游戏概念和对语言和现实关系的思考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对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的逻辑观点和对逻辑的思考也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关系的重要观点和思考。
这些观点和思考对我们理解语言和逻辑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读后感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读后感维特根斯坦这家伙,思维就像个超级灵活的小松鼠,在各种概念的大树之间跳来跳去。
他开篇就对奥古斯丁的语言观发起挑战,这就像是在哲学的平静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大石头。
以前我们可能觉得语言就是简单的给事物贴标签,就像每个东西都有个固定的名字牌挂在身上似的。
但维特根斯坦可不这么想,他用好多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语言的功能可复杂多了,就像一个多功能的瑞士军刀。
他提到的“语言游戏”这个概念特别酷。
我理解就像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下玩不同的语言游戏。
比如说在菜市场,人们讨价还价的语言就和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语言完全是两种玩法。
在菜市场,“便宜点呗”“再送点葱吧”这就是菜市场语言游戏的规则下产生的话语;而在学术研讨会上,那就是各种专业术语飞来飞去,什么“形而上”“逻辑实证”之类的。
这让我意识到,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深深扎根在我们的生活里的。
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参与各种语言游戏,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玩不同的游戏却没意识到游戏规则一样。
还有他对“家族相似性”的阐述也让我脑洞大开。
以前我们老想给东西分类,找到一个明确的界限,比如说什么是“艺术”,好像必须得有个确切的定义,像一个严丝合缝的盒子,能把所有艺术作品都装进去。
但维特根斯坦说,很多概念就像家族成员一样,大家长得有点像,但又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特征。
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的人眼睛像爸爸,有的人鼻子像妈妈,但是没有一个特征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这让我对那些一直争论不休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也许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执着于一个完美的定义,而是去看它们之间那种模糊又微妙的联系。
不过读这本书也挺费劲的,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辆老爷车,在维特根斯坦那些弯弯绕绕的思想道路上艰难爬行。
他的句子有时候很简短,但是含义却像个洋葱,一层一层剥下去,里面还有好多层。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走神了,然后就得重新再读一遍,感觉就像在和一个超级聪明又有点调皮的朋友聊天,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节奏了。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读书心得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读书心得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唯一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方式,语言的使用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的概念,指出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批判了一些传统哲学观念的片面性和模糊性。
在我的理解中,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我们思维的载体,只有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实世界。
其次,维特根斯坦强调了语言与世界的联系。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语言的使用,即语言与行为密不可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行为总是相辅相成的。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方式,而不仅仅是符号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根据语言的使用情境来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将语言和事物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另外,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认为哲学的问题大多源于对语言的误解和滥用,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澄清和解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解决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和“私语言”等重要概念,为我们理解语言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我的理解中,哲学的本质在于对语言的思考和分析,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哲学问题。
综上所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给我带来了启发,也在实践中引导我更好地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他的著作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语言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维特根斯坦——精选推荐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奥地利哲学家。
《逻辑哲学论》出版后在哲学界引起轰动,维根斯坦也因此认为解决了⼀切哲学问题退隐⼭林。
(⼀)逻辑的性质。
维根斯坦说过:“逻辑是⼀⾯镜⼦”逻辑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必然的联系。
逻辑解释的世界结构不同于⾃然科学所描述的结构。
⾃然规律有范围,⽽逻辑结构却普遍适⽤。
⾃然规律所揭⽰的因果关系不管在经验领域出现的概率有多⾼仍然是偶然关系,逻辑关系则是必然的。
上臂也不能违反逻辑规律创造世界。
(⼆)世界的逻辑结构。
1.世界是事实(fact)的总和⽽不是事物(fing)的总和。
2.所发⽣的事情---事实---才是事态的存在。
3.⼀个事态乃是⼀切对象之组合。
对象是不可分的逻辑基本单元。
(三)世界图式。
维根斯坦认为,语⾔是关于世界的图式,每⼀个命题都是描述⼀个事实的图式,语⾔是⼀个由⽆数⼩图式按照逻辑结构总称的⼤图式。
维特根斯坦哲学性质的论述研究

23后人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和恩格斯一样都想要终结哲学,并对他进行责难。
当然,也有人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持赞同、支持的态度,罗蒂支持者之一,但人们却对这种支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对笔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人们如何评价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尝试,更重要的是笔者坚信维特根斯坦本人都不认为他终结了哲学。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1],并在其学术实践中不断努力。
在他早期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哲学是对思想和语言的逻辑澄清活动;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指出“我们不会提出任何一种理论”[2],哲学被规定为是对日常语言进行观察、描述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新定义—哲学是一项活动而不是学说的观点,对传统哲学而言是一种批判更是一种超越,以至于让后人误会他终结了哲学。
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文本的分析来说明,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终结哲学,而是在拯救哲学,为哲学寻找出路。
一、前期的哲学澄清活动在《逻辑哲学轮》这本书中,维特根斯坦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就是为了处理哲学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基于对我们的语言逻辑的误解”[1]。
维特根斯坦通过这本书想要说明语言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不能做什么;进而论证什么是可思考、什么不可思考。
他说“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
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
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
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
可以说,没有哲学,思想就会模糊不清;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1]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需要三种逻辑分析活动:第一,对思想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可思考的边界。
在他看来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为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从而也为不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1]。
这样一来就需要借助语言,因为“思维是一种语言”[3]。
第二,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可说与不可说的分界线。
凡是可以言说的东西不仅是可以清晰地说出来,还可以清楚地思考。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札记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札记【摘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影响深远。
他认为哲学应当避免无意义的讨论,而是集中于语言的使用和意义。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和多样性。
逻辑哲学论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提出了逻辑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人类、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哲学考察》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意义在于引导我们重新思考哲学的本质,认识到沉默和语言的重要性。
他的影响延伸到了后维特根斯坦时代,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过对他的哲学观点和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哲学、沉默、语言游戏、局限性、逻辑哲学论文、人类、自然科学、数学、哲学考察、影响、哲学意义、本质、后维特根斯坦时代、生平、哲学观点。
1. 引言1.1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被认为是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维特根斯坦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钢铁大亨。
维特根斯坦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工程学,后来转向研究哲学,并在剑桥大学深造。
维特根斯坦生前写下了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文》和《哲学探讨》。
他的思想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学领域。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性格复杂、孤僻的人,他喜欢独处思考,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理解现代哲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维特根斯坦在1951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却永远留存于世,影响着无数后来的哲学家和学者。
1.2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独特的贡献。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在哲学上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哲学问题都源于语言的误解或混淆。
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文》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同语言的使用方式就像不同的游戏规则一样。
心理学视角下维特根斯坦的两本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的解读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424心理学视角下维特根斯坦的两本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的解读王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00)维特根斯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但他的著作一向以艰深著称,不同领域的读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研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你会发现他的著作其实本身就涉及了许多学科,除去哲学,数学还有语言学等等,其实也有涉及心理学。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维氏的两本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
1、真实世界与心理世界的构建维氏用其极其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两个世界—--物理世界(或称真实世界)和心理世界,及两者的关系。
物理世界包括时间,空间和事物,事物在空间中存在并相互关联,随时间的变化按照逻辑的发生运转而成为事实。
所以“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1】”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
”【2】真实世界中的事实,即发生的事情,是唯一确定的存在。
面对真实世界,”我们给我们自己建造事实的图像”【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事态是可以思想的”,……我们自己可以构造事态的图像。
“【4】可以理解为:人作为观察者,通过表象行为在心理世界表象和构建了世界,每个主体(人)的心理世界是在对真实世界的表象(意象)。
主体感知事物及其存在方式(事物和相互联系),同时感知的还有事物的运行方式,即逻辑,逻辑不是创造出来的,是世界本身的 ,是先验的,,即:思想的本质即是逻辑,逻辑对于世界和思想是相同的。
【5、Z】对象及逻辑映像成为主体的心理世界的“事物“和逻辑,形成真实世界在心理世界的图像,构成真实世界的模型,但这个模型不仅仅是静止不动的对世界的模拟,构建(图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运行和发展的,这种运行发展就是:根据逻辑进行预测,想象,判断。
如果人的心理世界建构的图像与真实世界某个部分一致,同时运行逻辑也与真实世界一致,则心理世界与真实世界在某个部分就是一致的。
所有真实的图像就映像了真实世界,所以,”真的思想的总体就是一幅世界的图像【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笔记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些笔记:
1.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于在特定情境中进行交流。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即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词语和句子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游戏的规则应用于另一种游戏。
2. 意义和用法(Meaning and Use):维特根斯坦主张,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
他认为,词的意义不是由它所指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遵循的规则决定的。
这一观点与弗雷格(Gottlob Frege)等人的语义学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3. 逻辑原子论(Logistic Atomism):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基本的逻辑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逻辑运算相互关联。
然而,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本身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的任何信息。
他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性,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是基于共同的、固定的本质,而是基于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4. 私人语言论证(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旨在证明不存在私人语言。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试图用私人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思考,那么这种语言必须是公共的,因为它必须遵循
一定的语法规则。
然而,一旦语言成为公共的,它就失去了其作为私人表达工具的目的。
5. 哲学的治疗任务(Philosophy's Healing T ask):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误解。
他批评了传统哲学家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往往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相反,他提倡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来揭示问题的真相。
6.后期哲学转向:维特根斯坦的晚期作品与他早期的观点有很大不同。
在他的后期作品中,他更加关注人类生活的实际方面,如伦理、宗教和社会制度等。
他认为,哲学应该关注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不是纠缠于抽象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7.重视语言的性质:在《哲学研究》一开始,维特根斯坦就对语言的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关于两种不同观点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