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培优专题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三上数学培优专题讲义九AB------相似三角形

最新初三上数学培优专题讲义九AB------相似三角形

初三上数学培优专题讲义九AB 相似三角形提高训练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几个基本图形:两个三角形相似,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下列六种图形之一:二、典例分析:考点(一)-------有关三角形的内接矩形或正方形的计算问题例题1、已知:如图,正方形DEFG 内接于△ABC ,AM ⊥BC 于M 交DG 于N ,BC=18,AM=12。

求正方形边长.变式:如图,在△ABC 中,∠ACB=90°,AC=3,BC=4,试比较图中正方形CDEF 和正方形PQRS 的面积的大小考点(二)------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例题2.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E ⊥BC 于E ,AF ⊥CD 于F.(1)ΔABE 与ΔADF 相似吗?说明理由.(2)ΔAEF 与Δ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变式: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E 分别在BC,AC 上,且BD=CE,AD 与BE 相交于点F.(1)试说明⊿ABD≌⊿BCE。

(2)⊿AEF 与⊿ABE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BD 2=AD·DF 吗?请说明理由。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中的面积问题EF AFFC FD +例题3. 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中点,AE 与BD 相交于点O ,S △DOE =12cm 2,求S △AOD 、 S △AOB .变式:(2011•丹东,16,3分)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点P 是DE 的中点,CP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Q ,求S △DPQ :S △ABC .考点(四)------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例题4.如图,E 是ABC ∆中线AD 上的一点,CE 交AB 于F ,已知AE :ED=1:2,求AF :BF 的值。

变式:如图,已知△ABC 中,AE:EB=1:4,BD:DC=2:1,AD 与CE 相交于F.求: 的值.考点(5)------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例5. 某测量工作人员眼睛A 与标杆顶端F 、电视塔顶端E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5米,标杆为3米,且BC=1米,CD=6米,求电视塔的高ED 。

【九年级数学代数培优竞赛专题】专题13 巧解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综合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代数培优竞赛专题】专题13 巧解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综合题【含答案】

专题13 巧解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综合题知识解读因动点产生的图形面积问题,是抛物线与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的重要形式,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以下技巧:(1)图形的面积割补;(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作等积变形;(3)等量代换,即把面积之比转化为线段之比;(4)“等底,等高,等面积”由二推一,即以其中任意两个为条件,第三个为结论,命题总成立.培优学案典例示范例1如图13-1,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过点A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C,其中A点的坐标是(1,0),C点坐标是(4,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E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直线AC的下方,试求△ACE的最大面积及E点的坐标.【提示】(1)只需将A点,C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即可;(2)思路一:△ACE的面积可由12AC×h表示,因为AC固定,若要它的面积最大,则只需h最大,即点E到直线AC的距离最大,如图13-2,若设一条平行于AC的直线,那么当该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该点就是点E.不妨把这种方法形象的记忆为“平行切线法”。

思路二:基于“分割图形”考虑.如图13-3,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点F .设E (x ,x 2-4x +3),则S △AEC =S △AEF +S △CEF =32EF ,即△ACE 的面积取决于EF 的长。

若把EF 的长称为△ACE 的“竖直高”,把A ,C 两点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称为△ACE 的“水平宽”,则△ACE 的面积可直接记为“12×竖直高×水平宽”。

思路三:基于“补全图形”考虑。

但要分点E 在x 轴下方和上方两种情况讨论(为什么要分两种情况?),如图13-4,同时一定要搞清楚线段长度与点坐标的关系,长度是正的,要用大坐标减去小坐标,若不能区分,加上绝对值,请读者自行完成。

【跟踪训练】1.如图13-5,抛物线223212--=x x y 交x 轴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点C 是线段AB 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C 的坐标。

【单元练】海南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

【单元练】海南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AC =4,AD =2,∠DAB =∠C .如果△ACD 的面积为15,那么△ABD 的面积为( )A .15B .10C .152D .5D解析:D【分析】 首先证明△ABD ∽△CBA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 的面积:△ACB 的面积为1:4,因为△ACD 的面积为15,进而求出△ABD 的面积.【详解】∵∠DAB =∠C ,∠B =∠B ,∴△ABD ∽△CBA ,∵AC =4,AD =2,∴△ABD 的面积:△ACB 的面积=(AD AC)2=1:4, ∴△ABD 的面积:△ACD 的面积=1:3,∵△ACD 的面积为15,∴△ABD 的面积=5.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中考常见题型.2.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C 上的点,且2AC EC =,连结,AD BE ,交于点F ,设:,:x CD BD y AF FD ==,则( )A .1y x =+B .1x y x +=C .413y x =+D .21x y x-=-A 解析:A【分析】过D 作DG ∥AC 交BE 于G ,可得△BDG ∽△BCE ,△DGF ∽△AE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x 与y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过D 作DG ∥AC 交BE 于G ,∴△BDG ∽△BCE ,△DGF ∽△AEF ,∴BD DG BC CE =,DG DF AE AF =, ∵AC =2EC ,∴AE =CE ,则BD DF BC AF = ∴BD DF BD CD AF =+, ∴BD CD AF BD DF+=, ∵x =CD :BD ,y =AF :FD ,∴1+x =y ,∴y =x +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恰当作辅助线构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D 中,M 、N 为BD 的三等分点,连接CM 并延长交AB 与点E ,连接EN 并延长交CD 于点F ,则DF :FC 等于( ).A .1:2B .1:3C .2:3D .1:4B解析:B【分析】 由题意可得DN=NM=MB ,据此可得DF :BE=DN :NB=1:2,再根据BE :DC=BM :MD=1:2,AB=DC ,故可得出DF :FC 的值.【详解】解:由题意可得DN=NM=MB ,AB//CD ,AB//BC∴△DFN ∽△BEN ,△DMC ∽△BME ,∴DF :BE=DN :NB=1:2,BE :DC=BM :MD=1:2,又∵AB=DC,∴DF:AB=1:4,∴DF:FC=1: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要注意比例线段的应用.4.下列各组线段能成比例的是()A.1.5cm,2.5cm, 3.5cm,4.5cm B.1cm,2cm,3cm,4cmC.3cm, 6cm, 4cm, 8cm D.2cm,10cm,5cm,15cm C 解析:C【分析】根据比例线段的概念: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乘积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乘积,则四条线段叫成比例线段.【详解】解:A、1.5×4.5≠2.5×3.5,故本选项错误;B、1×4≠2×3,故本选项错误;C、3×8=4×6,故本选项正确;D、215105⨯≠⨯,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的概念.注意在相乘的时候,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另外两个相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等.5.下列每个选项的两个图形,不是相似图形的是()A. B.C.D.D解析:D【分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详解】解:A、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B 、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C 、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义,故不符合题意;D 、形状不相同,不符合相似形的定义,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形的定义,是基础题.6.如图,比例规是伽利略发明的一种画图工具,使用它可以把线段按一定比例伸长或缩短,它是由长度相等的两脚AD 和BC 交叉构成的.如果把比例规的两脚合上,使螺丝钉固定在刻度3的地方(即同时使3OA OD =,3OB OC =),然后张开两脚,使A 、B 两个尖端分别在线段I 的两个端点上.若12AB cm =,则CD 的长是( )A .3cmB .4cmC .6cmD .8cm B解析:B【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利用两组对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OA =3OD ,OB =3OC , ∴3OA OB OD OC==, ∵AD 与BC 相交于点O ,∴∠AOB =∠DOC ,∴△AOB ∽△DOC , ∴3AB OA DC OD==, ∵12AB cm =∴CD=12433AB ==cm,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DE ∥AC ,AE 、CD 相交于点O ,若S △DOE :S △COA =1:9,则S △BDE :S △CDE 的值是( ).A .1:2B .1:3C .1:4D .2:5A解析:A【分析】 根据DE ∥AC 可得到△DOE ∽△COA 和△DBE ∽△ABC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12BE EC =,再根据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即可求出. 【详解】∵DE ∥AC∴△DOE ∽△COA ,△DBE ∽△ABC∵S △DOE :S △COA =1:9∴13DE AC = ∴13DE BE AC BC == ∴12BE EC = ∴S △BDE :S △CDE =1:2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记住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是解题关键.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EC=5:2,连接AE 交BD 于点F ,则△DEF 的面积与△BAF 的面积之比为( )A .5:7B .10:4C .25:4D .25:49D 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证明DEFBAF ,再利用相似比得到面积比.【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D AB =,∵:5:2DE EC =,∴:5:7DE DC =,∴:5:7DE AB =, ∵DEF BAF , ∴22::25:49DEF BAF S S DE A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相似比和面积比的关系.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点A 和点C 分别在y 轴和x 轴上.AC 与BO 交于点D ,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2DE BE =.若5CE =,反比例函数(0,0)k y k x x=>>经过点D ,则k =( )A .2B .352C .36D .30B解析:B【分析】 作DF ⊥OC 于F ,根据矩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D=3,OE=5,根据勾股定理求得30OC =,然后通过三角形相似求得DF 和OF ,从而求得D 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k 的值.【详解】解:作DF ⊥OC 于F ,在矩形OABC 中,∠OCB=90°,OD=BD ,90,OCE BCE ∴∠+∠=︒∵CE ⊥OB ,90,CEO BEC ∴∠=∠=︒90,OCE COE ∴∠+∠=︒,COE BCE ∴∠=∠,COE BCE ∴∽ ,CE OE BE CE ∴= ∴2,CE BE OE = ∵2DE BE =,5,CE = 设,BE x =则DE=2x ,3,OD BD x ==∴OE=5x ,∴()255,x x =解得,x=1(负根舍去),∴OD=3,OE=5,∴()22225530,OC OE CE =+=+=∵∠OFD=∠OEC=90°,∠DOF=∠EOC ,∴△DOF ∽△COE ,∴,DF OF OD CE OE OC== 即3,5530DF OF == ∴306,,22OF DF == ∴D 的坐标为306,22⎛⎫ ⎪ ⎪⎝⎭,∵反比例函数k y x =(k >0,x >0)经过点D , ∴30635,222k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D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面积为80,∠BAD <90°,⊙O 与边AB ,AD 都相切菱形的顶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为5,则⊙O 的半径长等于( )A .2.5B .5C .22D .3B解析:B【分析】 如图,连接AO ,作DH ⊥AB 于H ,连接BD ,延长AO 交BD 于E .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H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 ,BD ,由△AOF ∽△DBH ,可得=OA OF BD BH,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连接AO ,作DH ⊥AB 于H ,连接BD ,延长AO 交BD 于E .∵菱形ABCD 的边AB=10,面积为80,∴AB•DH=80,∴DH=8,在Rt △ADH 中,226AH AD DH =-=, ∴HB=AB-AH=4,在Rt △BDH 中,2245BD DH BH +=, 设⊙O 与AB 相切于F ,与AD 相切于J ,连接OF ,OJ ,则OF ⊥AB ,OJ ⊥AD ,OF=OJ , ∴OA 平分∠DAB ,∵AD=AB ,∴AE ⊥BD ,∵∠OAF+∠ABE=90°,∠ABE+∠BDH=90°,∴∠OAF=∠BDH ,∵∠AFO=∠DHB=90°,∴△AOF ∽△DBH ,∴=OA OF BD BH , ∴445OF , ∴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11.如图,△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P 沿BC 边以2cm/s 的速度从点B 向点C 移动,同时点Q 沿CA 边以1cm/s 的速度从点C 向点A 移动.若以点C 、P 、Q 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秒.或【分析】首先设点P 移动t 秒时△CPQ 与△ABC 相似然后分别从当即时△CPQ ∽△CBA 与当即时△CPQ ∽△CAB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设点P 移动t 秒时△CPQ 与△ABC 相似∵点P 从点B 以2c 解析:125或3211【分析】 首先设点P 移动t 秒时△CPQ 与△ABC 相似,然后分别从当CP CQ CB CA =,即8286t t -=时,△CPQ ∽△CBA ,与当CQ CP CB CA =,即8286t t -=时,△CPQ ∽△CAB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设点P 移动t 秒时△CPQ 与△ABC 相似,∵点P 从点B 以2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点C 向点A 移动, ∴BP =2tcm ,CQ =tcm ,则CP =CB−BP =8−2t (cm ),∵∠C 是公共角,∴当CP CQ CB CA=,即8286t t -=时,△CPQ ∽△CBA , 解得:t =125; 当CQ CP CB CA=,即8286t t -=时,△CPQ ∽△CAB , 解得:t =3211, ∴点P 移动125s 或3211s 时△CPQ 与△ABC 相似. 故答案为:125或3211【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的应用.12.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一点,//DE BC 交AC 于点E ,作//DF AC 交BC 于点F ,分别记ADE ,BDF ,平行四边形DFCE ,ABC 的面积为1S ,2S ,3S ,S 有以下结论:①若12S S ,则DE 为ABC 的中位线;②若13S S =,则23BC DE =; ③()212S S S =+; ④3122S S S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①②③④【分析】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AD=BD 求出AE=CE 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AM=2MN 即可得出答案;③由平行线可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再解析:①②③④【分析】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AD=BD ,求出AE=CE ,即可得出答案; 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AM=2MN ,即可得出答案; ③由平行线可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再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进而代入求解即可;④先判断出△BFD ∽△DEA ,然后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ABC 的面积,进而根据S 3=S ABC -S ADE -S DBF 可得出答案【详解】解:①、∵DE ∥BC ,DF ∥AC ,∴△ADE ∽△ABC ,△BDF ∽△BAC ,∵S 1=S 2,22()()∴=AD BD AB AB∴AD=BD ,∵DE ∥BC ,∴AE=EC ,∴DE 是△ABC 的中位线,∴①正确;②、过A 作AN ⊥BC 于N ,交DE 于M ,∵DE ∥BC ,∴AN ⊥DE ,∵DE ∥BC ,DF ∥AC ,∴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E=CF ,∵S 1=S 3,12∴⨯⨯=⨯DE AM CF MN ∴AM=2MN ,∵DE ∥BC ,∴△ADE ∥△ABC ,2223∴===+DE AM MN BC AN MN MN ∴2BC=3DE ,∴②正确;③、∵DE ∥BC ,DF ∥AC∴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E=CF ,DF=CE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AD BD AB AB1+=+=AD BD AB AB=∴2S =;∴③正确; ④∵由题意得:△BFD ∽△DEA ,∴可得:=BD AD∴=BD AB=x ∵ABC S =S ,22()∴=S BD S AB∴可得212112=++S S S S S S 又∵△ADE 、△DBF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 21121322S =--==⋅ABC ADE DBF S S S S S S S S ,∴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面积及等积变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难度适中,对于此类题目要先根据相似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出要求图形的面积表达式,进而得出答案. 13.如图,D 是AC 上一点,//BE AC ,BE AD =,AE 分别交BD 、BC 于点F 、G ,12∠=∠.若8DF =,4FG =,则GE =________.12【分析】利用AAS 判定△FEB ≌△FAD 得BF=DF 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到△BFG ∽△EF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BF2=FG•EF 由条件可求出EF 长则GE 长可解析:12【分析】利用AAS 判定△FEB ≌△FAD ,得BF=DF ,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到△BFG ∽△EF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BF 2=FG•EF ,由条件可求出EF 长,则GE 长可求出.【详解】解:∵AD//BE ,∴∠1=∠E .在△FEB 和△FAD 中1E EFB AFD BE AE ∠=∠⎧⎪∠=∠⎨⎪=⎩,∴△FEB ≌△FAD ;∴BF=DF ,∵∠1=∠E ,∠1=∠2,∴∠2=∠E .又∵∠GFB=∠BFE ,∴△BFG ∽△EFB ,∴BF FG EF BF=, ∴BF 2=FG•EF ,∴DF 2=FG•EF ,∵DF=8,FG=4,∴EF=16,∴GE=EF-FG=16-4=12.故答案为:12.【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相似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关键. 14.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小明采用的办法是:在河的对岸选取一点A ,在近岸取点D ,B ,使得A ,D ,B 在一条直线上,且与河的边沿垂直,测得10m BD =,然后又在垂直AB 的直线上取点C ,并量得30m BC =.如果20m DE =,则河宽AD 为_________m .20【分析】证出ADE 和ABC 相似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AB ⊥DEBC ⊥AB ∴DE ∥BC ∴ADE ∽ABC ∴即解得:AD =20m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解析:20【分析】证出ADE 和ABC 相似,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AB ⊥DE ,BC ⊥AB ,∴DE ∥BC ,∴ADE ∽ABC , ∴AD DE AB BC =, 即201030AD AD =+, 解得:AD =20m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为估算某河的宽度,在河对岸边选定一个目标点A ,在近岸取点B ,C ,D ,使得AB BC ⊥,CD BC ⊥,点E 在BC 上,并且点A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测得20BE m =,10EC m =,20CD m =,则河的宽度AB 等于_______.【分析】易证△ABE ∽△DCE 即可求得【详解】∵∠ABE=∠DCE=90°∠BEA=∠DEC ∴△ABE ∽△DCE ∴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40m【分析】易证△ABE ∽△DCE ,即可求得.【详解】∵∠ABE=∠DCE=90°,∠BEA=∠DEC∴△ABE ∽△DCE ∴=AB BE CD CE即20=2010AB cm m cm =40AB m故答案为:40m【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且BC 是O 的直径,AD BC ⊥于D ,F 是弧BC 中点,且AF 交BC 于E ,6AB =,8AC =.则CD =_________________.AF =_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求出BC 的长再用等面积法求出AD 长在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然后连接OF 证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出DE 和OE 的长再利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E 和EF 的长最终得到AF 的长解析:325【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求出BC 的长,再用等面积法求出AD 长,在Rt ACD △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然后连接OF ,证明ADE FOE ,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出DE 和OE 的长,再利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E 和EF 的长,最终得到AF 的长.【详解】解:∵BC 是O 的直径,∴90BAC ∠=︒,∵6AB =,8AC =,∴10BC =, 利用等面积法,求出245AB AC AD BC ⋅==, 在Rt ACD △中,325CD ==, 如图,连接OF ,∵F 是弧BC 的中点,∴OF BC ⊥,∵AD BC ⊥,∴//OF AD , ∴ADE FOE , ∴AD DE FO OE=, ∵327555DO CD OC =-=-=, ∴设DE x =,75OE x =-, ∴245755x x =-,解得2435x =, ∴2435DE =,57OE =, 在Rt ADE △中,7AE == 在Rt EFO中,7EF ==,∴77AF AE EF =+=+=故答案是:325;72. 【点睛】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求解.17.如图,⊙O 的直径为5,在⊙O 上位于直径AB 的异侧有定点C 和动点P ,已知BC :CA =4:3,点P 在半圆弧AB 上运动(不与A ,B 重合),过C 作CP 的垂线CD 交PB 的延长线于D 点.则△PCD 的面积最大为______________.【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可知再由可证明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及已知条件BC :CA =4:3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即可【详解】为直径又BC :CA =4:3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当PC 最大时取得最大值而解析:503【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 P ∠=∠,再由90ACB PCD ∠=∠=︒可证明~ACB PDC ,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及已知条件BC :CA =4:3,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即可.【详解】AB 为直径,90ACB ∴∠=︒PC CD ⊥,90PCD ∴∠=︒又CAB CPD ∠=∠~ACB PDC ∴AC BC CP CD ∴= BC :CA =4:3,43CD PC ∴= 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 12PCD S PC CD =⋅△ 2142233PCD S PC PC PC ∴=⨯⋅= 当PC 最大时,PCD S 取得最大值而当PC 为直径时最大,22505=33PCD S ∴=⨯. 【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三角形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8.如图,ED 为△ABC 的中位线,点G 是AD 和CE 的交点,过点G 作GF ∥BC 交AC 于点F ,如果GF =4,那么线段BC 的长是________.12【分析】先判断点G 为△ABC 的重心得到AG=2GD 再证明△AGF ∽△ADC 然后利用相似比求出CD 的长从而得到BC 的长【详解】解:∵ED 为△ABC 的中位线∴DE//ACDE=ADCE 为△ABC 的中解析:12.【分析】先判断点G 为△ABC 的重心得到AG=2GD ,再证明△AGF ∽△ADC ,然后利用相似比求出CD 的长,从而得到BC 的长.【详解】解:∵ED 为△ABC 的中位线,∴DE//AC ,DE=12AC ,AD 、CE 为△ABC 的中线, ∴△DEG ∽△ACG∴12DG DE AG AC == ∴AG=2GD ,∵GF ∥BC ,∴△AGF ∽△ADC , ∴23GF AG CD AD ==, ∴CD=32GF=32×4=6, ∴BC=2CD=12.故答案为12.【点睛】 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也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a ,点E 在边BC 上,且BE =35a .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若点B 的对应点B′落在矩形ABCD 的边上,则a 的值为______. 或【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落在AD 边上根据矩形与折叠的性质易得即可求出a 的值;②点落在CD 边上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当点落在AD 边上时如图1四边形AB解析:103或253.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B 落在AD 边上,根据矩形与折叠的性质易得=AB BE ,即可求出a 的值;②点'B 落在CD 边上,证明''ADB B CE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当点B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1.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AD B ∴∠=∠=︒,将ABE ∆沿AE 折叠,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AD 边上,'1452BAE B AE BAD ∴∠=∠=∠=︒, AB BE ∴=,325a ∴=, 103a ∴=;②当点'B 落在CD 边上时,如图2.∵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AD B C D ∴∠=∠=∠=∠=︒,AD BC a ==.将ABE ∆沿AE 折叠,点B 的对应点'B 落在CD 边上, '90B AB E ∴∠=∠=︒,'2AB AB ==,'35BE B E a ==, 2224DB B A AD a ''∴-=-3255EC BC BE a a a =-=-=. 在ADB '∆与B CE '∆中,9090B AD EB C AB D D C ∠=∠=︒-∠''⎧⎨∠=∠=︒'⎩, ''ADB B CE ∴∆∆, '''DB AB CE B E ∴=,即2422355a a a -=, 解得125a =,225a = 综上,所求a 的值为10325. 故答案为103或53.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0.如果23a c b d ==,其中20b d +≠,那么22a c b d +=+________.【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再根据b+2d≠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2d≠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2223a c b d ==,再根据b+2d≠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23a c b d ==, ∴2223a cb d ==, ∵b+2d≠0,∴2223a cb d +=+; 故答案为:23.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C ∠=∠=︒,DE ,BF 分别平分ADC ∠,ABC ∠,并交线段AB ,CD 于点E ,F (点E ,B 不重合),在线段BF 上取点M ,N (点M 在BN 之间),使2BM FN =.当点P 从点D 匀速运动到点E 时,点Q 恰好从点M 匀速运动到点N ,记QN x =,PD y =,已知5103y x =-+,当Q 为BF 中点时,53y =.(1)判断D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DE ,BF 的长;(3)若30AED ∠=︒①当DP DF =时,通过计算比较BE 与BQ 的大小关系;②连接PQ,当PQ所在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项点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解析:(1)DE∥BF,见解析;(2)DE=10;BF=18;(3)①BQ<BE;②x=6或x=11 16或x=21 8【分析】(1)推出∠AED=∠ABF,即可得出DE∥BF;(2)求出DE=10,MN=6,把53y=代入5103y x=-+,解得x=5,即NQ=5,得出QM=1,由FQ=QB,BM=2FN,得出FN=4,BM=8,即可得出结果;(3)①连接EM并延长交BC于点H,易证四边形DFME是平行四边形,得出DF=EM,求出∠DEA=∠FBE=∠FBC=30°,∠ADE=∠CDE=∠FME=60°,∠MEB=∠FBE=30°,得出∠EHB=90°,DF=EM=BM=8,MH=4,EH=12,由勾股定理得HB=43,BE=83,当DP=DF时,求出BQ=645,即可得出BQ<BE;②(Ⅰ)当PQ经过点D时,y=0,则x=6;(Ⅱ)当PQ经过点C时,由FQ∥DP,得出△CFQ∽△CDP,则FQ CFDP CD=,即可求出x=1116;(Ⅲ)当PQ经过点A时,由PE∥BQ,得出△APE∽△AQB,则PE AEBQ AB=,求出AE=53,AB=133,即可得出x=218,由图可知,PQ不可能过点B.【详解】解:(1)DE与BF的位置关系为:DE∥BF,理由如下:如图1所示:∵∠A=∠C=90°,∴∠ADC+∠ABC=360°-(∠A+∠C)=180°,∵DE、BF分别平分∠ADC、∠ABC,∴∠ADE=12∠ADC,∠ABF=12∠ABC,∴∠ADE+∠ABF=12×180°=90°,∵∠ADE+∠AED=90°,∴∠AED=∠ABF,∴DE∥BF;(2)令x=0,得y=10,∴DE=10,令y=0,得x=6,∴MN=6,把y=53代入5103y x=-+,解得:x=5,即NQ=5,∴QM=6-5=1,∵Q是BF中点,∴FQ=QB,∵BM=2FN,∴FN+5=1+2FN,解得:FN=4,∴BM=8,∴BF=FN+MN+MB=18;(3)①连接EM并延长交BC于点H,如图2所示:∵FM=4+6=10=DE,DE∥BF,∴四边形DFME是平行四边形,∴DF=EM,EH∥CD,∴∠MHB=∠C=90°,∵∠A=90°,∠AED=30°∴AD=12DE=5,∴∠DEA=∠FBE=∠FBC=30°,∴∠ADE=60°,∴∠ADE=∠CDE=∠FME=60°,∴∠DFM=∠DEM=120°,∴∠MEB=180°-120°-30°=30°,∴∠MEB=∠FBE=30°,∴DF=EM=BM=8,∴MH=12BM=4,∴EH=8+4=12,由勾股定理得:HB=2243BM MH-=,∴BE=2283EH HB+=,当DP=DF时,51083x-+=,解得:x=65,∴BQ=14-x=645,∵645<83,∴BQ<BE;②(Ⅰ)当PQ经过点D时,如图3所示:y=0,则x=6;(Ⅱ)当PQ经过点C时,如图4所示:∵BF=18,∠FCB=90°,∠CBF=30°,∴CF=12BF=9,∴CD=9+8=17,∵FQ∥DP,∴△CFQ∽△CDP,∴FQ CFDP CD=,49517103xx+=-+,解得:x=1116;(Ⅲ)当PQ经过点A时,如图5所示:∵PE∥BQ,∴△APE∽△AQB,∴PE AE BQ AB=,由勾股定理得:AE=2253DE AD-=,∴AB=8353133+=,∴510(10)53314133xx--+=-,解得:x=218,由图可知,PQ不可能过点B;综上所述,当x=6或x=1116或x=218时,PQ所在的直线经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AOB为等腰三角形,且OA=OB,B(8,6),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点C在线段BD上,点D关于直线OC的对称点在腰OB上.(1)求AB的长;(2)求点C的坐标;(3)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CB﹣BA运动;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O向终点O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BPQ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解析:(1)210;(2)()3,6;(3)()()231505310310510204t t S t t t ⎧-+≤≤⎪=⎨-≤⎪⎩< 【分析】(1)过点B 作BH OA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 ,BH ,再根据已知条件得出OA ,AH ,即可得解;(2)由点B 坐标及BD 垂直y 轴可得OD=6,BD=8,再根据已知条件90CD B CD O CDO ''∠=∠=∠=︒,设点C 的横坐标为c ,则BC=8-c ,在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解;(3)先求出AB 的长,计算点P 运动到终点A 和点Q 运动到终点O 的时间,取更小的时间t 的最大值,由于点P 在折线CB-BA 上运动且BC=5,所以t=5为分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过点B 作BH OA ⊥,∵点B 的坐标为(8,6),BD 垂直y 轴,∴BD=OH=8,DO=BH=6,∴228610OB =+=,∵OB=OA ,∴AH=OA-OH=10-8=2,∴2262210AB =+=;(2)如图,设点D 关于直线OC 的对称点为D ,连接DD ',∴OC 垂直平分DD ',∴OD OD '=,CD CD '=,CD O CDO '∠=∠, 由(1)知OD=6,OB=10, ∴6OD '=,∴1064BD OB OD ''=-=-=,设CD CD c '==,则8BC c =-,∵△Rt BCD '中,222BD CD BC ''+=,∴()22248c c +=-, 解得3c =,∴点C 的坐标为()3,6.(3)由(1)可知210AB =,∵835BC =-=,∴点P 沿折线CB-BA 运动所用的时间内为5210+,∵10<5210+,∴010t ≤≤,当05t ≤≤,点P 在线段CB 上,如图所示,∴5PB BC CP t =-=-,∴()1165=15322S PB BH t t =⨯=⨯⨯--, 当5<t 10≤,点P 在线段BA 上,如图,∴5BP t =-,AQ t =,过点Q 作QG AB ⊥于点G ,∴90AGQ AHB ∠=∠=︒,∵QAG BAH ∠=∠,∴△△AGQ AHB , ∴QG AQ BH AB =, ∴631010210BH AQ t QG t AB ===, ∴()21131031031052210204S PB QG t t t t ==-=-; 综上所述:()()231505310310510204t t S t t t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在△ABC 中,AB =23,AC 43=,点D 在AC 上,且AD =12AB , (1)用尺规作图作出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2)连接BD ,并证明:△ABD ∽△ACB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尺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再以点A为圆心,以AB的一半作弧,与AC的交点即为点D的位置;(2)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即可.【详解】解:(1)点D的位置如图所示:(2)∵31231,222343AD ABAB AC====,且∠A=∠A,∴△ABD∽△AC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交AC于点O,分别连接AF和CE.(1)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2)过E点作AD的垂线EP交AC于点P,求证:2AE2=AC•AP;(3)若AE=10cm,△ABF的面积为24cm2,求△ABF的周长.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24cm【分析】(1)求出∠AOE=∠COF=90°,OA=OC,∠EAO=∠FCO,证△AOE≌△COF,推出OE=OF即可;(2)证△AOE∽△AEP,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答案;(3)设AB=xcm,BF=ycm,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F=AE=10c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2+y2=100,推出(x+y)2-2xy=100①,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12xy=24.即xy=48 ②.即可求出x+y=14的值,代入x+y+AF求出即可.【详解】解:(1)证明:当顶点A与C重合时,折痕EF垂直平分AC,∴OA=OC,∠AOE=∠COF=90°,∵在矩形ABCD 中,AD ∥BC ,∴∠EAO=∠FCO ,在△AOE 和△COF 中,AOE COF OA OCEAO FCO ∠=∠⎧⎪=⎨⎪∠=∠⎩∴△AOE ≌△COF (ASA ),∴OE=OF ,∵OA=OC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EF ⊥AC ,∴平行四边形AFCE 是菱形.(2)证明:∵∠AEP=∠AOE=90°,∠EAO=∠EAP ,∴△AOE ∽△AEP , ∴AE AO AP AE=, 即AE 2=AO•AP , ∵AO=12AC , ∴AE 2=12AC•AP , ∴2AE 2=AC•AP .(3)设AB=xcm ,BF=ycm .∵由(1)四边形AFCE 是菱形,∴AF=AE=10cm .∵∠B=90°,∴x 2+y 2=100.∴(x+y )2-2xy=100①∵△ABF 的面积为24cm 2, ∴12xy=24,即xy=48 ②, 由①、②得(x+y )2=196.∴x+y=14或x+y=-14(不合题意,舍去).∴△ABF 的周长为:x+y+AF=14+10=24(cm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25.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4=AD ,3BD =,8DC =,点P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D 、C 重合),过点P 作PQ BC ⊥交AB 或AC 于点Q ,作点Q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M ,连结QM ,过点M 作MN BC ⊥交直线BC 于点N .设BP x =,矩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为y .(1)直接写出PQ 的长(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求矩形PQMN 成为正方形时x 的值.(3)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4)当过点C 和点M 的直线平分ADC 的面积时,直接写出x 的值.解析:(1)PQ=43x ;PQ=11-x2;(2)x=95;x=235;(3)y=12-43x ;(4)1513x =; 【分析】(1)根据x 的取值范围不同,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分0<x<3,3<x<11进行讨论即可;(3)由y=PQ+MN+QM+PN 代入值求解即可;(4)连接CM 交AD 于O ,证明△△OME OCD ,即可得解;【详解】(1)①当PQ 交AB 于点Q 时,0<x<3,∵AD ⊥BC ,AD=4,BD=3,∴tan ∠B=43,∵PQ ⊥BC , ∴43PQBP =,∴当0<x<3时,PQ=43x ;②当PQ 交AC 于点Q 时,3<x<11,∵AD ⊥BC ,AD=4,CD=8,∴tan ∠C=12,∵PQ ⊥BC , ∴12PQ PC =,PC=11-x ,∴当3<x<11时,PQ=11-x 2; (2)①当PQ 交AB 于点Q 时,0<x<3,∵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PQ=QM=MN=NP ,∵QM=2(3-x ), ∴43x=2(3-x ), 解得x=95; ②当PQ 交AC 于点Q 时,3<x<11,∵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PQ=QM=MN=NP ,∵QM=2(x-3),∴()11-x 2=2(x-3), 解得x=235; (3)y=PQ+MN+QM+PN , =2×43x+2×2(3-x ), =12-43x ; (4)如图,连接CM 交AD 于O , 由题可知:122AE DE AD ===, ∵43QP ED x ==, ∴423OE OD DE x =-=-,3EM QE PD x ===-, ∵QM ∥BC ,∴△△OME OCD , ∴EO EM DO DC=, ∴423328x x --=, 化简得:44233x x ⎛⎫-=- ⎪⎝⎭,∴1513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正方形的性质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6.图①、图②、图③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 、B 、C 、D 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不要求写画法,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以线段AD 为边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 相似. (2)在图②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 相似(不全等).(3)在图③中的线段AB 上画一个点P ,使23AP PB =.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 (1)连接DE ,则DE//BC ,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ADE ∽△ABC ;(2)如图②,根据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DEF ∽△ABC ;(3)连接DE ,BE ,DE 交AB 于点P ,则DE//BC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知23AP AD PB DC ==. 【详解】解:(1)如图①;(2)如图②;(3)如图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管家.①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7.如图,直线2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抛物线2y x bx c α=++的顶点为A ,且经过点B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点C 是抛物线上的点,ABC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解析:(1)22212y x x =---;(2)(-4,0)或(-6,-8). 【分析】 (1)先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确定A 、B 点的坐标,然后设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2)分情况讨论:点A 是直角顶点或B 是直角顶点,根据题意设出点C 的坐标,再将点C 代入到函数解析式,最后,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当y=0时,-x-2=0,解得x=-2,则A (-2,0),当x=0时,y=-x-2=-2,则B (0,-2),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2y a x =+,把B (0,-2)代入得()2022a +=-,解得12a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2122y x =-+ 即22212y x x =---; (2)如图,当∠BAC=90︒时∵OA=OB ,∴∠OAB=∠OBA=45︒,过点C 作CD ⊥x 轴于点D ,则∠ADC=90︒,∴∠DAC=∠DCA=45︒,令点C 的坐标为(-2-a ,-a )将点C 代入到()2122y x =-+, ()21222a a -=---+ , 解得,10a =(不合题意,舍去),22a =∴点C 的坐标为(-4,-2)若∠ABC=90︒,如图,过点C 作CF ⊥y 轴于点F ,易证△CBF ∽△ABO ,∵OA=OB ,∴BF=CF ,设点F (0,-2-a ),则点C (-a ,-2-a ),将点C 的坐标代入得, ()21222a a --=--+ 解得, 10a =(不合题意,舍去),26a =,∴点C 的坐标为(-6,-8);综上,点C 的坐标为(-4,0)或(-6,-8);【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察了点的坐标,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方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分类讨论思想.28.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B 是直径,延长AD BC 、交于点E ;若AB BE =.(1)求证:DC DE =(2)若6,43DE CE ==,求AB 的长.解析:(1)见详解;(2)3【分析】(1)根据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CD+∠ECD=180°,得出∠BAD=∠ECD ,再根据AB=EB ,可得∠BED=∠ECD ,即可得证; (2)连接OD ,先求出AE ,然后证明△BAE ∽△DCE ,根据CE AE =DE BE,即CE AE=DE BC+CE,求出BC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1)∵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 ∴∠BAD+∠BCD=180°,∵∠BCD+∠ECD=180°,∴∠BAD=∠ECD ,∵AB=EB ,∴∠BAD=∠BED ,∴∠BED=∠ECD ,∴DC=DE ;(2)连接OD ,。

九年级数学下册2023年中考专题培优训练(培优篇):函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2023年中考专题培优训练(培优篇):函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2023年中考专题培优训练(培优篇):函数一、单选题1.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 B .C .D .2.如图,直线1:3L y x =+与直线2:L y ax b =+相交于点()4A m ,,则关于x 的不等式3x ax b +≤+的解集是( ).A .4x ≥B .4x ≤C .1x ≥D .1x ≤3.若直线3y x =与x 轴所夹的锐角为α,则sin α的值为( ) A 3B .12C 3D 34.下列四个选项中,不符合直线3y x =--的性质特征的选项是( ) A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与x 轴交于()3,0 D .与y 轴交于()0,3-5.已知反比例函数()0ky k x=≠,当21x -≤≤-时,y 的最大值是6,则当2x ≥时,y 有( )A .最小值6-B .最小值3-C .最大值6-D .最大值3-6.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a 为常数,且0a ≠)和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且0k ≠)的图像相交于)(2,A m -和B 两点,则不等式kax x<的解集为( )A .<2x -或2x >B .22x -<<C .20x -<<或2x >D .<2x -或02x <<7.对于反比例函数2023y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 B .图象经过点()1,2023-- C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8.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50y x x=>的图象上一点,PA x ⊥轴于点A ,动点B 从原点O 出发,沿y 轴正方向移动,连接AB ,BP .在点B 移动过程中,PAB 的面积( )A .越来越大B .不变C .越来越小D .先变大后变小9.对于二次函数()222y x =-+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称轴为直线2x =- B .最低点的坐标为()2,2 C .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D .与y 轴交点坐标为()0,2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m y -,()2,B m y 都在二次函数()21y x n =-+的图象上.若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 <B .1m >C .2m <D .>2m11.如图,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球沿抛物线20.2y x bx c =-++运行,然后准确落入篮筐内,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2.25米,距篮筐中心的水平距离OH 是4米,篮筐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3.05m ,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A .20.2 2.25y x x =--+B .20.2 2.25y x x =-++C .20.22 2.25y x x =--+D .20.22 2.25y x x =-++12.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对称轴为直线12x =-,且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2,0-.下列结论:①0abc >;①a b =;①930a b c -+>;①20a c +=;①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一点,过点A 作AH x ⊥轴,垂足为H ,连接OA ,已知AOH △的面积是6,则k 的值是__________.14.把抛物线2(1)3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然后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15.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某段公路,所需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满足函数关系kt v=,其图象为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且端点为()40,1A 和(),0.5B m .若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_________h ?16.反比例数4y x =-,当4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C 的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点C 在x 轴上,AC 边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B ,若2BOCS=,且2AB BC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18.如图,直线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点C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将ABC 沿BC 所在直线折叠后,点A 恰好落在y 轴上点D 处,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直线1l :23y a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直线2l :23y x b =-+与x轴交于点A ,并且这两直线交点P 的坐标为()22,.(1)求两直线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AOCP 的面积.20.李强用甲、乙两种具有恒温功能的热水壶同时加热相同质量的水,甲壶比乙壶加热速度快.在一段时间内,水温y (①)与加热时间x (s )之间近似满足一次函数关系,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函数图象如下:(1)加热前水温是 ①.(2)求乙壶中水温y 关于加热时间x 的函数解析式. (3)当甲壶中水温刚达到80①时,乙壶中水温是 ①.21.如图,直线2y a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双曲线()0k y x x=>相交于点P ,PC x ⊥轴于点C ,且4PC =,点A 的坐标为()4,0-.(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双曲线的解析式;(3)若点Q 为双曲线上点P 右侧的一点,且QH x ⊥轴于H ,当以点Q 、C 、H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时,求点Q 的坐标. 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12y x =-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相交于点(),1A m 、()2,B n -.过点A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连接,,OA OB AB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四边形OMAN 的面积记作1S ,AOB 的面积记作2S ,求12S S 的值. 23.为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周要对办公室和教室进行药物喷洒消毒,消毒药物在每间教室内空气中的浓度y (单位:3mg/m )与时间x (单位:min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在进行药物喷洒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y x =,药物喷洒完成后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5,)A n .(1)n 的值为__________;(2)当5x ≥时,y 与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3)当教室空气中的药物浓度不高于31mg/m 时,对人体健康无危害.当教室药物喷洒完成45min 后,学生能否进入教室?请通过计算说明.24.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平均每棵树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果园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增种后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请你求出当果园增种多少棵橙子树时,橙子的总产量最多,并求出此时的总产量.25.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2,0,4,0A B -,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且2OC OA =,抛物线的顶点为D ,直线y mx n =+经过B ,C 两点,与对称轴交于点E .(1)求抛物线及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2)点M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MB ME ,得到MBE △,求出MBE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 的坐标;(3)直线()0y kx k =>交线段BC 于点H ,若以点O ,B ,H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DE 相似,求k 的值;(4)点N 在对称轴上,满足BNC ABC ∠=∠,求出点N 的坐标.。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培优训练【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培优训练【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16=0的两个根,则x 1+x 2的值是( )A .﹣10B .10C .﹣16D .162、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的值是( )A .4B .﹣4C .3D .﹣33、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1+x 2=-23B .x 1•x 2=1C .x 1,x 2都是有理数D .x 1,x 2都是无理数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 +n=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2,x 2=4,则m +n 的值是( )A .﹣10B .10C .﹣6D .2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3x +a=0有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A .﹣2B .2C .4D .﹣36、已知实数x 1,x 2满足x 1+x 2=7,x 1x 2=12,则以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 2﹣7x +12=0B .x 2+7x +12=0C .x 2+7x ﹣12=0D .x 2﹣7x ﹣12=07、若一元二次方程x 2﹣x ﹣2=0的两根为x 1,x 2,则(1+x 1)+x 2(1﹣x 1)的值是( )A .4B .2C .1D .﹣28、若方程x 2﹣2x ﹣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2+β2的值为( )A .12B .10C .4D .﹣4 9、若α,β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的两实根,且βα11+=﹣32,则m 等于( ) A .﹣2 B .﹣3 C .2 D .31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2n=0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y 2+2ny +2m=0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三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负根; ②(m ﹣1)2+(n ﹣1)2≥2; ③﹣1≤2m ﹣2n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二、填空题11、若方程x 2﹣3x +2=0的两根是α、β,则α+αβ+β= .12、若方程240x x c -+=的一个根为23+,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c = .13、设1x 、2x 是方程()222120x k x k -+++=的两个不同的实根,且()()12118x x ++=,则k 的值是 .1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 ﹣2)x +a +1=0的两实根x 1、x 2满足42221=+x x ,则实数a = . 15、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k ﹣1=0的两个实数根,且x 12+x 22﹣x 1x 2=13,则k 的值为 .1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 +m ﹣1=0的实数根x 1,x 2,满足3x 1x 2﹣x 1﹣x 2>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7、已知α,β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两个实根,且满足(α+1)(β+1)=m +1,则m 的值为 .18、关于x 的方程(a ﹣1)x 2+2x ﹣a ﹣1=0的根都是整数,则整数a = .19、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3k +1)x +2k 2+1=0的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且满足(x 1﹣1)(x 2﹣1)=8k 2,则k 的值为 .20、已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的两根,则3a 2﹣b 22a +的值是 . 三、解答题21、已知于x 的元二次方程x 2﹣6x +2a +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x 12+x 22﹣x 1x 2≤30,且a 为整数,求a 的值.2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2)50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根的平方和比这两个根的积大16,求m 的值.2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4m +1)=0有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x 2|=4,求m 的值.2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4280x x m --+=的一个根大于1,另一个根小于1,求m 的取值范围.25、已知关于x 的方程kx 2﹣3x +1=0有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和x 2,当x 1+x 2+x 1x 2=4时,求k 的值.26、如果实数,a b 分别满足222a a +=,222b b +=,求11a b+的值一、选择题1、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16=0的两个根,则x 1+x 2的值是( )A .﹣10B .10C .﹣16D .16【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两根之和即可.解:∵x 1,x 2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16=0两个根,∴x 1+x 2=﹣10.故选:A .2、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的值是( )A .4B .﹣4C .3D .﹣3【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解:x 1•x 2=﹣3. 故选D .3、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1+x 2=-23B .x 1•x 2=1C .x 1,x 2都是有理数D .x 1,x 2都是无理数【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对A 、B 进行判断;根据根的判别式对C 、D 进行判断. x 1+x 2=23,x 1x 2=21,所以A 、B 选项错误,因为△=(﹣3)2﹣4×2×1=1,所以x1,x2都是有理数,则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n=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2,x2=4,则m+n的值是()A.﹣10 B.10 C.﹣6 D.2【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2+4=﹣m,﹣2×4=n,求出即可.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n=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2,x2=4,∴﹣2+4=﹣m,﹣2×4=n,解得:m=﹣2,n=﹣8,∴m+n=﹣10,故选A.5、若关于x的方程x2+3x+a=0有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A.﹣2 B.2 C.4 D.﹣3【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利用两根和,两根积,即可求出a的值和另一根.解: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根为x1,则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x1=﹣3,解得:x1=﹣2.故选A.6、已知实数x1,x2满足x1+x2=7,x1x2=12,则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x2﹣7x+12=0 B.x2+7x+12=0 C.x2+7x﹣12=0 D.x2﹣7x﹣12=0【分析】根据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x1+x2)x+x1,x2=0,列出方程进行判断即可.解: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故选:A.7、若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根为x1,x2,则(1+x1)+x2(1﹣x1)的值是()A.4 B.2 C.1 D.﹣2A解:根据题意得x1+x2=1,x1x2=﹣2,所以(1+x1)+x2(1﹣x1)=1+x1+x2﹣x1x2=1+1﹣(﹣2)=4.故选:A.8、若方程x2﹣2x﹣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2+β2的值为()A.12 B.10 C.4 D.﹣4A解:∵方程x2﹣2x﹣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α+β=2,αβ=﹣4,∴α2+β2=(α+β)2﹣2αβ=4+8=12;故选:A .9、若α,β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的两实根,且βα11+=﹣32,则m 等于() A .﹣2 B .﹣3 C .2 D .3B解:α,β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的两实根,∴α+β=2,αβ=m ,∵+===﹣,∴m =﹣3; 故选:B .1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2n=0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y 2+2ny +2m=0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三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负根;②(m ﹣1)2+(n ﹣1)2≥2; ③﹣1≤2m ﹣2n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分析】①根据题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两个整数根都是负数;②根据根的判别式,以及题意可以得出m2﹣2n≥0以及n2﹣2m≥0,进而得解;③可以采用根与系数关系进行解答,据此即可得解.解:①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两个根同号,由韦达定理有,x1•x2=2n>0,y1•y2=2m>0,y1+y2=﹣2n<0,x1+x2=﹣2m<0,这两个方程的根都为负根,①正确;②由根判别式有:△=b2﹣4ac=4m2﹣8n≥0,△=b2﹣4ac=4n2﹣8m≥0,∵4m2﹣8n≥0,4n2﹣8m≥0,∴m2﹣2n≥0,n2﹣2m≥0,m2﹣2n+n2﹣2m+2=m2﹣2m+1+n2﹣2n+1≥2,(m﹣1)2+(n﹣1)2≥2,②正确;③由根与系数关系可得2m﹣2n=y1y2+y1+y2=(y1+1)(y2+1)﹣1,由y1、y2均为负整数,故(y1+1)•(y2+1)≥0,故2m﹣2n≥﹣1,同理可得:2n﹣2m=x1x2+x1+x2=(x1+1)(x2+1)﹣1,得2n﹣2m≥﹣1,即2m﹣2n≤1,故③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若方程x2﹣3x+2=0的两根是α、β,则α+αβ+β=.【分析】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α+β=3,αβ=2,将其代入α+αβ+β中即可求出结论.∵方程x2﹣3x+2=0的两根是α、β,∴α+β=3,αβ=2,∴α+αβ+β=α+β+αβ=3+2=5.故5.12、若方程240x x c -+=的一个根为2+,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c = .2-1c =根据韦达定理,124x x +=,因为12x =+22x =-所以(12221c x x =⋅==13、设1x 、2x 是方程()222120x k x k -+++=的两个不同的实根,且()()12118x x ++=,则k 的值是 .1k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21x x k +=+,2122x x k ⋅=+.且有()()224142840k k k ∆=+-+=->,即12k >. 所以()()12118x x ++=.从而2230k k +-=,解之得3k =-或1k =.又12k >,所以1k =.1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 ﹣2)x +a +1=0的两实根x 1、x 2满足42221=+x x ,则实数a = . 3﹣11解:∵关于x的方程x2+(a﹣2)x+a+1=0的两实根为x1、x2,∴△=(a﹣2)2﹣4(a+1)≥0,即a(a﹣8)≥0,∴当a≥0时,a﹣8≥0,即a≥8;当a<0时,a﹣8<0,即a<8,所以a<0.∴a≥8或a<0,∴x1+x2=2﹣a,x1•x2=a+1,∵x12+x22=4,(x1+x2)2﹣2x1•x2=(2﹣a)2﹣2(a+1)=4,∴(x1+x2)2﹣2x1•x2=(2﹣a)2﹣2(a+1)=4,解得a=3±11.∵3<11<4,∴6<3+<7(不合题意舍去),3﹣<0;∴a=3﹣.故a=3﹣11.15、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x1x2=13,则k的值为.—2解:根据题意得:x1+x2=﹣2,x1x2=k﹣1,x12+x22﹣x1x2=13=﹣3x1x2=4﹣3(k﹣1)=13,k=﹣2,故﹣2.1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1=0的实数根x1,x2,满足3x1x2﹣x1﹣x2>2,则m的取值范围是.3<m≤5解:依题意得:,解得3<m≤5.故答案是:3<m≤5.17、已知α,β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1=0两个实根,且满足(α+1)(β+1)=m+1,则m的值为.—1解:根据题意可得α+β=﹣=﹣=,αβ==,∴(α+1)(β+1)=αβ+α+β+1=++1=m+1,即m2﹣m﹣2=0,解得m=﹣1或m=2,∵m﹣1≠0,∴m≠1,当m=2时,△=b2﹣4ac=﹣3<0,无实数根,故m≠2,当m=﹣1时,△=b2﹣4ac=9>0,有实数根,故m=﹣1.故答案是﹣1.18、关于x 的方程(a ﹣1)x 2+2x ﹣a ﹣1=0的根都是整数,则整数a =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 =1时,x =1;当a ≠1时,△=4a 2≥0,x 1+x 2=a -12,再由已知,可得1﹣a =±1,1﹣a =±2,求出a 的值即可.当a =1时,2x ﹣2=0,解得x =1;当a ≠1时,(a ﹣1)x 2+2x ﹣a ﹣1=0,△=4a 2≥0,x 1+x 2=a -12,x 1•x 2=a a -+11=-112--a , ∵根都是整数,∴1﹣a =±1,1﹣a =±2,∴a =0或a =2或a =﹣1或a =3,故答案为0或1或﹣1或2或3.19、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3k +1)x +2k 2+1=0的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且满足(x 1﹣1)(x 2﹣1)=8k 2,则k 的值为 .1解:∵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3k +1)x +2k 2+1=0的两个实数根,∴x 1+x 2=﹣(3k +1),x 1x 2=2k 2+1.∵(x 1﹣1)(x 2﹣1)=8k 2,即x 1x 2﹣(x 1+x 2)+1=8k 2,∴2k 2+1+3k +1+1=8k 2,整理,得:2k 2﹣k ﹣1=0,解得:k 1=﹣,k 2=1.∵关于x 的方程x 2+(3k +1)x +2k 2+1=0的两个不相等实数根,∴△=(3k +1)2﹣4×1×(2k 2+1)>0,解得:k <﹣3﹣2或k >﹣3+2, ∴k =1.故1.20、已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的两根,则3a 2﹣b 22a +的值是 .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由题意可知:a +b =﹣1,ab =﹣1, a 2=1-a ,∴原式=3(1﹣a )﹣b +a -12=3﹣3a ﹣b+a -12=3﹣2a ﹣(a +b )+a-12 =3﹣2a +1+a -12=4﹣2a+a-12=4+a a a -+-12222 =4+aa a -+--122)1(2=4+4=8, 故8.三、解答题21、已知于x 的元二次方程x 2﹣6x +2a +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x 12+x 22﹣x 1x 2≤30,且a 为整数,求a 的值.(1)a <2(2)a 的值为﹣1,0,1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2a +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0,即(﹣6)2﹣4(2a +5)>0,解得a <2;(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 1+x 2=6,x 1x 2=2a +5,∵x 1,x 2满足x 12+x 22﹣x 1x 2≤30,∴(x 1+x 2)2﹣3x 1x 2≤30,∴36﹣3(2a +5)≤30,∴a ≥﹣,∵a 为整数,∴a 的值为﹣1,0,1.2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2)50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根的平方和比这两个根的积大16,求m 的值.-1有实数根,则△≥0,且22121216x x x x +=+,联立解得m 的值.依题意有:12212221212222(2)5164(2)4(5)0x x m x x m x x x x m m +=-+⎧⎪=-⎪⎨+=+⎪⎪∆=+--≥⎩由①②③解得:1m =-或15m =-,又由④可知m ≥94- ∴15m =-舍去,故1m =-2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4m +1)=0有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x 2|=4,求m 的值.(1)m ≤2 (2)m=1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4m +1)=0有实数根,∴△=(﹣6)2﹣4×1×(4m +1)≥0, 解得:m ≤2.(2)∵方程x 2﹣6x +(4m +1)=0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x 1+x 2=6,x 1x 2=4m +1,∴(x 1﹣x 2)2=(x 1+x 2)2﹣4x 1x 2=42,即32﹣16m =16,解得:m =1.2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4280x x m --+=的一个根大于1,另一个根小于1,求m 的取值范围.52m > 设1x ,2x 是方程的两根,且11x >,21x <,即110x ->,210x -<,因此1212121212(1)(1)()10284164(28)0x x x x x x x x m x x m --=-++<⎧⎪=-+⎪⎨+=⎪⎪∆=+->⎩,解得52m >.25、已知关于x 的方程kx 2﹣3x +1=0有实数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和x 2,当x 1+x 2+x 1x 2=4时,求k 的值. (1)k ≤49 ;(2)k=1 解:(1)当k =0时,原方程为﹣3x +1=0,解得:x =,∴k =0符合题意;当k ≠0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3)2﹣4×k ×1≥0,解得:k ≤49. 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为k ≤.(2)∵x 1和x 2是方程kx 2﹣3x +1=0的两个根,∴x 1+x 2=,x 1x 2=.∵x 1+x 2+x 1x 2=4,∴+=4,解得:k =1, 经检验,k =1是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k 的值为1.26、如果实数,a b 分别满足222a a +=,222b b +=,求11a b+的值 当a b ≠时,111a b +=;当a b =时,当13a b ==-+1131a b +, 当13a b ==-1113a b+= 由题意知:,a b 为方程2220x x +-=的两个根,且0,0a b ≠≠,解方程2220x x +-=得:11x =-+21x =--⑴当a b ≠时,有2a b +=-,2ab =-,11212a b a b ab +-∴+===-;⑵当a b =时,方程的根为11x =-+21x =--当1a b ==-+1121a b a ∴+===+;当1a b ==--1121a b a ∴+==-。

数学九年级培优第25讲 《锐角三角函数》

数学九年级培优第25讲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5讲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导航1.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板块一】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方法技巧1.结合图形,理解并牢记三角函数的定义.2.数形结合法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利用已有的或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利用等角转化等,结合三角函数定义求解.题型一紧扣定义求三角函数值【例1】已知锐角α满足tanα=12,求sinα的值.【解析】在Rt△ABC中,∠C=90°,∠A=α,∵tanα=12BCAC=,∴设BC=x,AC=2x,∴AB,∴sinBCABα===【点评】由于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基于直角三角形,所以要画出符合题意的直角三角形,结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教的定义求解.【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为AD的中点,点E为AB上一点,且BE=3AE,求cos∠ECM 的值.【解析】首先确定△EMC为直角三角形,设AE=x,则BE=3x,AM=MD=2x,CD=4x.∴AE MDAM CD=,又∠A=∠D=90°,∴△AEM∽△DMC,可得∠EMC=90°,由勾股定理可求CM=x,CE=5x,在Rt△CEM中,cos∠ECM=CMCE=.题型二等角转换求三角函数值【例3】如图,半径为3的⊙A经过原点O和点C(0,2),点B是y轴左侧⊙A优弧上一点,求tan∠OBC 的值.αA BCCBEA M D【解析】作直径CD,在Rt△OCD中.CD=6.OC=2.∴ODtan∠CDO=OCOD=,由圆周角定理得∠OBC=∠CDO,则tan∠OBC【点评】在圆中经常利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进行角的转换,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去构造直角三角形.题型三构造直角求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在Rt△BAD中,tan∠B=53,延长斜边BD到点C,使DC=12BD,连接AC,求tan∠CAD 的值.【解析】要求tan∠CAD,必须将∠CAD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考虑∠BAD=90°,故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则∠ADE=90°,且有△CDE∽△CBA可利用,由tan∠B=53ADAB=,设AD=5x,AB=3x,而13DE CDAB BC==,∴DE=x,∴tan∠CAD=155DE xAD x==.【点评】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将所求的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题型四等比转化求三角函数值【例5】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90°,过BC的中点D作DE⊥AB,垂足为点E,连接CE,求tan∠ACE的值.CDBACDEBAA BDEC【解析】过点E 作EH ⊥AC 于点H ,易证AH =HE ,∴tan ∠ACE =HE AH AECH CH EB==,设BE =x ,则BD =CD,∴BC =x ,AB =4x ,∴AE =AB -BE =3x ,∴tan ∠ACE =AEEB=3.【例6】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若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解析】连接AC ,∵AB 是⊙O 的直径,∴∠ACP =90°,∴cos ∠APC =PCPA,又易证△PCD ∽△P AB ,∴63105PC CD PA AB ===,∴cos ∠APC =35. 【点评】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时,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进行转化.题型五 利用特殊角求三角函数值【例7】利用45°角的正切,求tan 22.5°的值,方法如下:解:构造Rt △ABC ,其中∠C =90°,∠B =45°,如图,延长CB 到点D ,使BD =AB ,连接AD ,则∠D =12∠ABC =22.5°,设AC =a ,AB =BDa a ,∴CD =(1)a ,∴tan 22.5°=tan ∠D=AC CD =-1.A BE DHCAACA请你依照此法求tan 15°的值.【解析】构造如图所示的∠A =15°的直角三角形,∠C =90°,并过点B 作∠ABD =15°交AC 于点D ,则∠BDC =30°,设BC =x ,则BD =AD =2x ,CD,∴AC =(2x ,∴tan 15°=BC AC=2针对练习11.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 A =.2.在Rt △ABC 中,∠C =90°,sin A =513,则tan B = 125 .3.如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 EF 和ED 折叠,使得点B ,C 两点折叠后重合于点G ,则tan ∠FEG =12.4.如图,直线MN 与⊙O 相切于点M ,ME =EF ,EF ∥MN ,则cos ∠E =12. A D CBABCDG F DCBA E5.如图,在△ABC 中,∠C =90°,BC =1,AC =tan 2A的值.解:AB=7.延长CA 到点D ,使AD =AB =7,则CD =7+tan2A=tan ∠D=7- 6.如图,AC 为⊙O 的直径,△ABD 内接于⊙O ,BD 交AC 于点F ,过点B 的切线BE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CF =2,AF =8,求sin ∠E 的值.解:连接OB ,CD ,∵CF =2,AF =8,∴AC =10.∴OB =5.易证CD ⊥AD ,OB ⊥AD ,∴OB ∥CD ,∴△BOF ∽△DCF .∴32OB OF CD CF ==.CD =103.sin ∠E =sin ∠CAD =CD AC =13. 7.将一副三角尺(Rt △ABC 与Rt △BDC )按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连接AD ,试求∠ADB 的正切值.解:过点A 作AM ⊥DB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M ,易证∠MBA =45°,∴设AM =BM =x,则AB x .∴BC,BD .∴tan ∠ADB =AMDM8.如图,在△ABC 中,BC =4,AC =6,AB =5,求tan12∠BAC ·tan 12∠CBA 的值.ABCDEAAEDCBABCDM解:过点C作CH⊥AB于点H,延长BA到点D,使AD=AC,延长AB到点E,使BE=BC,设AH=x,则BH=5-x,∴42-(5-x)2=62-x2,∴x=92.∴BH=12,CH∴tan12∠BAC=tan∠D=CHDH=2962+.tan12∠CBA=tan∠E=CHHE=2142+,∴tan12∠BAC·tan12∠CBA=13.方法技巧:深刻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题型一利用已知三角函数,求其他角的三角函数值【例1】同学们,在我们进入高中以后,将会学到三角函数公式:sin2α=2sinα·cosα,则当锐角a的正切值为12时,sin2a=.【解析】如图,在Rt△ABC中.∠C=90°,∠A=α,由tanα=BCAC=12,设BC=1,AC=2,则AB.sinα=BCAB,cosα=ACAB,由公式sin2α=2sinα·cosα=2=45.【点评】紧扣定义,运用公式解题.▶题型二利用已知三角函数,求线段长【例2】如图,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BD=8,sin∠CBD=34,AE⊥BC于点E,若CD=2AD,求AE的长.BACEDCBA HC BADBAO OFAB CDE【解析】过点D作DF⊥BC于点F,则DF=BD·sin∠CBD=8×2=6,由AE⊥B C.DF⊥BC,∴DF∥AE.∴△CDF∽△CAE.∴CDAC=DFAE=23.∴AE=32DF=9.【点评】因三角函数的本质是线段比,故与三角函数相关的计算常与相似三角形联系在一起.▶题型三利用已知三角函数,求线段比【例3】如图,在Rt△ABC中,CD,CE分别为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BC=a,AC=b(b>a),若tan∠DCE=12,求ab的值.【解析】易证△BCD∽△BAC,∴BC2=BD·BA,又BA,∴BD2,同理CD=DE=BE-BD222,又∵谈∠DCE=DECD=222b aab-=12,∴a2+ab-b2=0,∴ab▶题型四利用已知三角函数,求面积【例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90°,tan∠CAD=12,cos∠ACD,AC与BD交于点E,CDBE=2E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析】过点D作DF⊥ACC于点F,则AB∥DF.∴△ABE∽△FDE.∴ABDF=AEEF=BEED=2,设EF=2a,AE=4a.∴AF=6a,在Rt△AFD中.tan∠F AD=FDAF=12,∴DF=3a,在Rt△CFD中,cos∠ACD =CFCD.∴CF=1,DF=3a=3,∴a=1,AC=7,AB=2DF=6,∴S四边形ABCD=S△ABC+S△AC=12AB·AC+12AC·DF=12×6×7+12×7×3=632.针对练习21.在△ABC中,∠A为锐角,BC=12.tan A=34.∠B=30°,则AB2.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tan∠DEC=34,则tan∠AED的值为EDCBAABCDEFE DCBA913.3.已知△ABC中,AB=10,AC=B=30°,则△ABC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是对角线,∠ABC=90”,tan∠ABD=34,AB=20,BC=10,AD=13,求CD的长.解:分别过点A,C作AH⊥BD于点H,CG⊥BD于点G,∵tan∠ABD=AHBH=34,∴设AH=3x,BH=4x,(3x)2+(4x)2=202,∴x=4.∴AH=12,BH=16.∴HD=5,BD=21,易证∠BCG=∠ABD,..tan∠BCG=GBGC=34,又BC=10,∴BG=6,CG=8,∴DG=BD-BG=15,∴CD==17.5.如图,在△ABC中,AB=BC=5,tan∠ABC=34.边BC的重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为点D.求ADDB的值.解: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CD,则BD=CD,BF=CF=52,tan∠DBF=DFBF=34.∴DF =158,在Rt△BFD中,BD=258,∴AD=5-258=158,∴ADDB=35.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ABC=120°,cos∠ADC=35,CD=5,AB=12,ACDE的面积为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EDCBAAB CDGHDCBAAB CDF CBA解:过点C作CF⊥AD于点F,过点A作AG⊥EB于点G,在Rt△ACDF中,cos∠ADC=DF CD=3 5.又CD=5,DF=3,CF=4,∵S△CDE=12ED·CF=6,∴ED=3,∴EF=6,在Rt△BAG中,∠BAG=30°,AB=12,∴AG=EFC∽△EAG,得EFEG=CFAG,可求EG=BE=EG-BG=9 6.∴S四边形ABCD=S△ABE-S△CED=126)×6=75-E DCBA ABCDE FG。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培优训练卷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培优训练卷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培优训练卷1.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为2,则的值为()A.1B.2C.D.2.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红球、黄球共2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通过多次试验发现,摸出红球的频率稳定在0.6左右,则袋子中红球的个数最有可能是()A.5B.8C.12D.153.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如果,那么的度数是()A.B.C.D.4.如图,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以秒的速度向点B移动,点Q从点B出发,沿边以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则当的面积为时,t的值()A.2或3B.2或4C.1或3D.1或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只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如果设邀请个球队参加比赛,那么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为()A.B.C.D.7.如图所示,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BE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高为1.5m,测得AB=3m,BC=7m,则建筑物CD的高是()mA.3.5B.4C.4.5D.8.近年来某县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某柑橘生产企业在两年内的销售额从20万元增加到80万元,设这两年的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B.C.D.9.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置2个黄球,1个白球,1个红球和个蓝球,这些小球除颜色外其余均相同,课外兴趣小组每次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再放回,并且统计了蓝球出现的频率(如图所示),则的值最可能是()A.4B.5C.6D.710.如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点E为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五等分点,且CE=CD,双曲线y=(k≠0,x⟩0)的图象过点E,则k为()A.B.C.D.11.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根为,则的值是______.12.已知,,c是a、b的比例中项,则______.1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ADE=60°,如果BD:DC=1:2,AD=2,那么DE的长等于________.14.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3个红球和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出黑球的概率是,则的值是________.1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E=2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结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3.6.其中正确结论是________.②BG=GC;③EG=DE+BG;④AG∥CF;⑤S△FGC16.解方程:解方程:(1);(2)17.某校团委组织八年级100名学生进行“经典诵读”选拔赛,赛后对全体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得到下列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表中________,________;(2)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B组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已知有四名同学均取得98分的最好成绩,其中包括来自同一班级的甲、乙两名同学,学校将从这四名同学中随机选出两名参加市级比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甲、乙两名同学都被选中的概率.18.如图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在的斜边上,求证:.19.百货大楼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元?20.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为10m.在这块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的长为5cm.已知图纸上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则这块草坪的周长为______m.21.如图,点在线段上,等腰的顶角,点是矩形的对角线的中点,连接,若,,则的最小值为为______.22.已知y1=2x2+3x,y2=﹣5x+10.x为何值时,y1与y2的值相等?23.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E为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连接DE并延长交射线AB于点F,连接BE.(1)求证:;(2)求证:.24.如图,在△ABC中,点D,F,E分别在AB,BC,AC边上,DF AC,EF AB.(1)求证:△BDF∽△FEC.(2)设.①若BC=15,求线段BF的长;②若△FEC的面积是16,求△ABC的面积.25.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3),B(4,2),C(2,1).(1)作出与△ABC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画出△,使=,点坐标是.26.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在本校范围内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将收集的数据统计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________名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3)“足球”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4)若已知该校有1000名学生,请你根据调查的结果估计爱好“足球”和“排球”的学生共有多少人?27.在学习完北师大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后,数学兴趣小组的3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想要测量学校里两棵树的高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合作完成了以下工作:①测得一根长为l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l).②测量的乙树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如图2),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落在第一级台阶的影子长为0.2米.(1)在横线上直接填写甲树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米.(2)图3为图2的示意图,请利用图3求出乙树的高度.28.已知:为钝角,是的两条高.(1)如图,若,求证:;(2)如图,若,延长相交于点,连接,当时,求的长;(3)如图,若,延长相交于点,连接,当时,求的值.。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综合培优测试卷: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综合培优测试卷: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综合培优测试卷: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一、单选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 ,N 的坐标分别为,若抛物线(−1,3),(3,3)与线段MN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y =x 2−2mx +m 2−m +2m A .或B .或−1⩽m <07−17<m⩽7+17−1⩽m <0m >7−17C .或D .m <07−172<m⩽7+172−1⩽m⩽7+1722.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AB=2,点D 为边AB 上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C 于E点;过E 点作EF ⊥DE ,交AB 的延长线于F 点.设AD=x ,△DEF 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3.如图,在△ABC 中,∠C=90°,AC=BC=3cm.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 cm/s 的速度沿AB 方向运2动到点B .动点Q 同时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折线AC CB 方向运动到点B .设△A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图象能反映y 与x 之间关系的是( )A.B.C.D.4.割圆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造的一种求周长和面积的方法: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它的周长和面积越来越接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就是大胆地应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的思想方法求出了圆周率.请你也用这个方法求出二次函数y=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最接近的面积是( )14(x−4)2A.5B.C.4D.17﹣4π2255.已知如图,抛物线y=-x2-2x+3交x轴于A、B两点,顶点为C,CH⊥AB交x轴于H,在CH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已知PQ⊥AC,垂足为Q,当∠ACH=∠CPQ时,此时CP的长为()A.B.C.D.4522521692096.如图,抛物线y=ax2+2ax-3a(a>0)与x轴交于A,B顶点为点D,把抛物线在x轴下方部分关于点B作中心对称,顶点对应D’,点A对应点C,连接DD’,CD’,DC,当△CDD’是直角三角形时,a的值为( )A . ,B . ,C . ,D . , 12321332133312337.如图1,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ED﹣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 .若P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BPQ 的面积为y (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E=6cmB .sin∠EBC =45C .当0<t≤10时,D .当t=12s 时,△PBQ 是等腰三角形y =25t 28.如图,有一块边长为6cm 的正三角形纸板,在它的三个角处分别截去一个彼此全等的筝形,再沿图中的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直三棱柱纸盒,则该纸盒侧面积的最大值是( )A . cm 2B . cm 2C . cm 2D . cm 2332392327239.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 , 点 .现将 沿Rt △ABC ,∠ABC =90∘A(3,4)△ABC 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依次得到 连续翻转 14 次, 则经过 △A 1B 1C 1,△A 2B 2C 2,△A 3B 3C 3… 三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A 14B 14C 14A .B .y =−35(x−51)(x−55)y =−512(x−51)(x−55)C .D .y =−35(x−55)(x−60)y =−512(x−55)(x−60)10.用一根长为50 cm 的铁丝弯成一个长方形,设这个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 (cm ),它的面积为y (cm 2),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y =-x 2+50x B .y =x 2-50x C .y =-x 2+25xD .y =-2x 2+2511.如图,点E ,F ,G ,H 分别是正方形ABCD 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且AE =BF =CG =DH.设A 、E 两点间的距离为x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可能为( )A .B .C .D .1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 和5,第三边长是抛物线y=x²-10x+21与x 轴交点间的距离,则a 的值为( )4141A.3B.C.3或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ABCD BC=8,AB=6E CD C,D CE13.如图,矩形中,,点为边上一动点(不与重合)、以CEFG CE:CG=3:4BF,ОOE OE为边向外作矩形,且,连接点是线段BF的中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A(3,3)B(0,2)A y=x2+bx−9AB14.如图,已知点,点,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作射线AB A45°C C,再将射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交二次函数图象于点,则点的坐标为 15.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任意一点,若点D、E、F分别是BC、BP、PC的中点,连接DE,DF,则DE+DF的最小值为 .1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24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则矩形花园ABCD的最大面积为 m2.17.用一段长为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养鸡场,若墙长,则这个养鸡场最大面积24m 10m 为  .m 218.在第一象限内作射线OC ,与x 轴的夹角为60°,在射线OC 上取一点A ,过点A 作AH ⊥x 轴于点H ,在抛物线y=x 2(x >0)上取一点P ,在y 轴上取一点Q ,使得以P ,O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H 全等,则符合条件的点A 的坐标是 三、综合题19.如图,为美化校园环境,某校计划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修建一个长方形花圃.已知AB=20m ,BC=30m ,并将花圃四周余下的空地修建成同样宽的通道,设通道宽为 米,花圃的面x 积为 ( ).S m 2(1)求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S x (2)如果通道所占面积是184 ,求出此时通道的宽 的值;m 2x (3)已知某园林公司修建通道每平方米的造价为40元,花圃每平方米的造价是60元,如果学校决定由该公司承建此项目,并要求修建的通道的宽度不少于2米且不超过花圃宽的 ,则通道宽为13多少时,修建的通道和花圃的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为多少元?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x >0,m >1)图象上一点,m 3−m 2x 点A 的横坐标为m ,点B (0,﹣m )是y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连接AB ,AC ⊥AB ,交y 轴于点C ,延长CA 到点D ,使得AD=AC ,过点A 作AE 平行于x 轴,过点D 作y 轴平行线交AE 于点E .(1)当m=3时,求点A 的坐标;(2)DE=  ,设点D 的坐标为(x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连接BD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与(2)中的函数图象交于点F ,当m 为何值时,以A 、B 、D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如图,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正△EFG 的边上,已知正△EFG 的边长为2,记矩形ABCD 的面积为S ,边长AB 为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考点复习专题
1、 如图,△ABC 的高CF 、BG 相交于点H ,分别延长CF 、BG 与△ABC 外接圆交于D 、
E 两点,则下列结论:①AD=AE ;②AH=AE ;③若DE 为△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则BC=AE.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如图,Rt △ABC 中,∠ACB=90°,∠CAB=30°,BC=2,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20°到△A 1BC 1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点E 在Rt △ABC 的斜边AB 上,以AE 为直径的⊙O 与直角边BC 相切于点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BD=2BE=4,求AC 。

4、如图,已知AB=4为⊙O 的直径,弦C D ⊥AB 且CD 过AO 的中点。

(1)如图1,求线段CD 的长度;
(2)如图2,P 为优弧CD 上一动点,Q 为△ACP 的内心,当Q 点恰好在线段CD 上时,求DQ 的长度;
(3)如图3,点M 与点O 关于直线AC 对称,当点P 在优弧AC 上运动时,试求
2
2
2PM PC PA 的值。

A H C B
C 1 B 1
A 1 O 1 A
B C D E
H F G
A
B C D O E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O
A
P Q
M
P
5、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PO 交⊙O 于D ,AC∥OP。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AB,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3,DE=4
(3)在(2)下,求半径。

6、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AC=2,AD=1,F 为BE 的中点。

(1)如图1,当边AD 与边AB 重合时,连接DF ,求证:DF ⊥CF ; (2)如图2,若∠BAE=135°,求CF 的长;
(3)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求点F 运动路径的长。

7、在直角坐标系中,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不含B
点),连接PC 交⊙M 于Q 点,连接DQ ,若A (-1,0) ,C (0,3)。

(1) 如图,求圆心M 的坐标;
(2) 如图,过B
点作B H ⊥DQ
于H 点,当P 点运动时,线段CQ 、QH 、DH 有何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R 为⊙M 的直径DF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不包括F 点),过B 、F 、R 三点作
⊙N ,CF 交⊙N 于T ,当R 点在D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FT-FR 的值是否变化?请
说明理由。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1、如图,在△ABC 中,AB=10,AC=8,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4.75 B 、4.8 C 、5 D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
变式:某展览,墙壁上展柜AB 离地2米高,AB 之间摆放展品,AB=1米,某个身高为
1.6米的人在什么角度,观看展览效果最佳?
3、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
A 、3
B 、6
C 、
2
3
3 D 、33 若∠CED =x °,∠ECD =y °,⊙B 的半径为R ,则⋂
DE 的长度是( )
A .
()90
90R
x -π B .
()90
90R
y -π C .
()180
180R
x -π D .
()180
180R
y -π
7、如图,已知点A (0,2),直线l :y=-x-2与x 轴交于D 点,与y 轴交于E 点,B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以AB 为直径的圆记作⊙M . (1)判断点D 是否在⊙M 上,并说明理由; (2)当⊙M 与x 轴相切时,求B 点的坐标;
(3)若△ABE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圆心M 的坐标.
8、如图,在Rt △ABC 中,∠C=90°,AC=3,BC=4,P 为边AC 上一个点(可以包括点C 但不包括点A ),以P 为圆心PA 为半径作⊙P 交AB 于点D ,过点D 作⊙P 的切线交边BC 于点E . (1)求证:BE=DE ;
(2)若PA=1,求BE 的长;
(3)在P 点的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线段BE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9、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 ﹣b 2
<0; ②4a +c <2b ;③3b +2c <0;④m (am +b )+b <a (m ≠﹣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
4个 B . 3个 C .2个 D .1个
10、已知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如图,且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m =0没有实数根,有下列结论:①b 2
﹣4ac >0;②abc <0;③m >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 0
B . 1
C . 2
D . 3
11、抛物线y =ax 2
+bx +c 的顶点为D (﹣1,2),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3,0)和(﹣2,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则以下结论:①b 2
﹣4ac <0;②a +b +c <0;③c ﹣a =2; ④方程ax 2
+bx +c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P
E B C
D
A
12、当﹣2≤x ≤1时,二次函数y =﹣(x ﹣m )2
+m 2
+1有最大值4,则实数m 的值为( )
A 、47-
或3 B 、3或3- C 、2或3- D 、2或3-或4
7- 13、已知a 、h 、k 为三数,且二次函数y =a (x ﹣h )2
+k 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形通过(0,5)、(10,8)两点.若a <0,0<h <10,则h 之值可能为下列何者?( )
A .1
B .3
C .5
D .7
14、抛物线5)2(2
-+--=a x a x y 交x 轴于A 、B 两点,当AB 最短时,a=_______. 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 上一点P (1,1),C 为y 轴上一点,连接PC ,线段
PC 绕P 点逆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 ,过点D 作直线AB ⊥x 轴于B 点交直线y=x 于点A ,且BD=2AD ,连接CD ,直线CD 与直线y=x 交于Q 点,求Q 点坐标(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m m m x y +--=
224
)(41的顶点为A ,与y 轴的交点为B ,连接AB ,AC ⊥AB ,交y 轴于点才,延长CA 到D 点,使AD=AC ,连接BD ,作AE ∥
x 轴,DE ∥y 轴。

(1)当m=2时,求B 点坐标; (2)求DE 的长;
(3)①设D 点坐标为(x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②过D 点作AB 的平行线,与第(3)①中确定的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P ,当m 为何值时,以A 、B 、D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