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合集下载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谢 谢 大 家!
“烘托”与“衬托” 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 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 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比”与“衬托” 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 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 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 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 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怒,但坐观罗敷。
“对比”与“衬托” 区别
对比:是两个事物相互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重在比 较(双方 衬托:则是一个事物衬托另一个事物(有正衬,反 衬),重在突出一方面特征(两者主次分明) 。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光线照射⽽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另⼀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种是正衬,⼀种是反衬。

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的半⼭腰,就能望见东海⽇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峰必然⾼⼊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兮列如⿇”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天台⼀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之⾼,但⾯对天姥⼭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林幽静⾄极,以闹衬静,静境深⼴。

⼜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酒⾁臭”反衬“冻死⾻”,更显⼈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彩相衬:如“万绿丛中⼀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鳞开”,“亮”得格外夺⽬惊⼼。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有⼈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罗敷之美;“未免被⼈褒⼥笑,只教天⼦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误国。

有动静相衬:如“明⽉松间照,清泉⽯上流”;“空⼭不见⼈,但闻⼈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

此外还有⼤⼩、多少、冷暖、远近、⾼低、明暗等等⽅⾯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注释]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

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

④恶草:杂草.[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

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作者:闻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4期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讲不清楚“烘托”“侧面描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致使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分辨不清。

其实只要辨析出这两个概念的特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下面,笔者就此来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烘托”又叫“烘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指一种写作手法。

此种写法是以“云”托“月”,是极力渲染“云”从而达到衬托“月”的目的。

如《温酒斩华雄》《云南的歌会》都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

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别人之眼之口对主体对象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表现主体对象的目的,是借客体来表达主体如何,如《口技》《陌上桑》。

烘云托月和侧面描写中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把这两个方面分为A和B,那么,烘云托月中A是“云”,通常都是大肆渲染A如何如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B,即“月”的特点。

而侧面描写中,是借A来评价B,并没有写出A本身的特点。

下面举例来说:《温酒斩华雄》中,作者着力描写次要人物华雄(A)的武勇非凡,来烘托主要人物关羽(B)的神勇无敌。

文中并不直接写关羽(B)的武艺如何高强,甚至连与华雄正面交战的具体场景也一字不提,而是着力渲染华雄(A)如何勇不可当,连斩四将,连誉为江东猛虎的先锋孙坚也一触即溃;如今兵临城下,大骂搦战;众诸侯大惊失声,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立下军令状,提刀飞身上马,“酒尚温时斩华雄”,其神勇无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英雄形象光彩夺目,跃然纸上。

《云南的歌会》中极力渲染山野的景美(A)来表现赶马女孩子(B)人美。

一位秀才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诗曰:“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

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

”最终突出“我”,这也是烘托。

再来说“侧面描写”,在《口技》一文中,突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文中写到“满堂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逐渐会接触到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

很多小伙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傻傻分不清楚,很容易就混淆。

其中,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等。

那么,烘托和衬托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如下:一、区别1、烘托指的是通过另外的事物来描写想要表达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2、衬托指的是用一个事物的优缺点来强调另一件事物的好与坏,如果衬托的是好的一面,那么就是正衬;如果衬托的是坏的一面则为反衬。

3、烘托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出想要表现的事物,一般只会详细描写一个事物;衬托主要通过详细描写两个事物的优缺点来让其中一个事物成为陪衬,以此来突出主体事物。

4概念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手法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5、强调不同: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

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而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6、侧重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二、举例衬托:1、花朵上那艳丽的色彩在她那天使般的笑颜中也稍落下风。

2、小明的数学成绩不怎么样,考了9分,不过小红的数学成绩更差,考了3分,这就是天天靠别人,不好好学习的下场。

烘托:1、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表示出琵琶的声音;2、渐近故乡的时候,天气又阴晦了一些,冷风吹着呜呜的响,往外面一望,在苍黄的天空下,远处有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生气。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衬托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写作手法烘托,衬托,侧面描写、对比的区别?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描写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即烘托其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毛泽东用有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来反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侧面描写: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比如说贾平凹的《风雨》,通篇没有一个字写到风雨,而是通过写葡萄蔓跌落,鸟巢掉落,废纸乱飞等事物来突出风狂雨骤.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1、渲染是正面描写,经常说的是渲染气氛,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烘托是侧面描写,烘托的是心情。

以景物烘托情绪。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3、衬托是两个方面都写,之间有比较,有相似特点,能过比较让其中一物更加突出。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 对比是双方比较共同突出一个主题。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铺垫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准备,可以用故事作铺垫,也可以用景物作铺垫。

它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安排。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手法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手法的区别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随着小说等叙事文学的蓬勃发展,对比由修辞范畴逐渐延伸到了小说美学领域,成了人物性格塑造的一种重要手段。

《水浒》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放在一回写,石秀精细,杨雄粗鲁;石秀颇有心计,杨雄心直性急。

金圣叹认为“一路都写杨雄直性,只是有粗无细,全是显出石秀”的“精细乖觉”(《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四十九,第四十四回夹批,中华书局1973年影印贯华堂刻本),其实二者相互对照,石秀的精细反过来也显出了杨雄的粗直性情。

再如第三十七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写李逵和张顺“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

两个打作一团,绞做一快,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

”一黑一白相对,而且都在清波碧浪的衬托下,更显得黑者黑,白者白,不但引得围观者喝采,也激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所以金圣叹在此批曰:“绝妙好辞。

清波碧浪,黑肉白肤,斐然成章,照笔耀纸。

”无论人物内在性格还是外部形貌,运用对比的手法,都可以起到强化描写的作用,收事半功倍之效。

近现代,在长篇巨著的叙事文学中,人物形象性格对比,几乎成了所有成功之作塑造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衬托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
写作手法烘托,衬托,侧面描写、对比的区别?
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描写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即烘托其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毛泽东用有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来反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侧面描写: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比如说贾平凹的《风雨》,通篇没有一个字写到风雨,而是通过写葡萄蔓跌落,鸟巢掉落,废纸乱飞等事物来突出风狂雨骤.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