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解析

合集下载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正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正

3.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阅读课本82页第3段-83页第1 段,及图3-32旁边的小字部分,说说 希特勒为发动战争作了哪些准备?
①政治上 1933年,制造“国 会纵火案”,镇压共 产党和进步人士,建 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 治。
②经济上
1939 煤(百 年 万吨)
铁(万 钢(万 吨) 吨)
确立战争经济 体制;大力发 展以军备工业 为基础的重工 业;增加战前 储备。 实行国民经济 军事化
课本P82页问题:为什么希特勒纳粹党能够在 20世纪30年代夺取政权? 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社会 矛盾尖锐,希特勒利用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 不满进行欺骗宣传。②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思 想深厚,为纳粹党发展提供了条件。③《凡 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使大部分德国人产 生了民族复仇情绪。 ④纳粹党打出复兴民族 的旗帜,骗取了中下层民众的信任。⑤从历 史上看,统一的德国是民
2.英法绥靖政策 ①含义 指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 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容忍和退让的外交政策,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②典型事例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 人物: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③结果 并没有满足德国,随后出兵占领捷克
阅读83页资料, 回答课本问题。
①张伯伦所说的 “和平”: 只是暂时的休战,他认为带回了《慕尼黑协 定》,即带回了和平。因为希特勒在慕尼黑 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地区是他对西方的最 后一次领土要求。事实是,张伯伦不仅没有 带回真正的和平,以英法为代表的大国纵容 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希特勒的话:证实了张伯伦希望的“和平” 只是一厢情愿,希特勒不仅没有满足既得利 益,未来还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 ④绥靖政策的危害(纵容的结果)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张伯伦
只是暂时的休战,他认为带回了《慕尼黑 协定》,即带回了和平。因为希特勒在慕尼 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地区是他对西方的 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事实是,张伯伦不仅没 有带回真正的和平,以英法为代表的大国纵 容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希特勒
证实了张伯伦希望的“和平”只是一厢情愿 ,希特勒不仅没有满足既得利益,未来还把 战争矛头指向英法。
上述材料反映了意大利怎样的社会状况?
一战影响、 外因:内因: 会危机严重
1922年,墨索里尼 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阅读地图,请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法西斯国家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 19世纪两国 战争中法国战败割让给德国)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各国陆军人数不得 超过10万;禁止德国制造和装备化学武器、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坦克及装甲车,不得拥有飞机盒潜艇等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战争赔 一战后的德国 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领土
一战后,意大利只在非洲等地获得很少的殖民地,且多是不毛之地。
材料一:“一战”中意大利死伤110多万人,战费支出占国家 预算的80%,国家外债负担沉重,达到190亿里拉,物价高涨, 工业生产下降,破产企业从1919年的50家增加到1923年的 5700 家,失业人数日增。 材料二:意大利国内政治局势混乱,1918~1922年政府更迭五 次,其中最短的仅七个半月。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1918年 罢工斗争为292次,1919年达1626次。
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失业人数为130 万,一年后达到300万,1931年9月上升为435万12,1932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 业人数达800万。 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一倍。 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3147家上升到8628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 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奥斯威辛集中营
备 战
德国 法西 斯专 政的 表现
推行反犹、排犹政策
三、法西
1937年: 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四、绥靖政策与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 特点:容忍、退让 含义: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以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 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一、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法西斯 墨索里尼——法西斯党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外因: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 上所获甚微 内因:战后国内通货膨胀……整个社会 笼罩着不满情绪
二、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纳粹党
1934—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 上台经过
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 1934年: 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集党、 政、军大权与一身,建立起专 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①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到了《凡尔赛和约》 的 严厉处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②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激化人们对 《凡尔赛和约的痛恨》
二、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政治上: 建立起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①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 失业问题,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 经济上 ②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业为基础的重 工业,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 增加战前储备 军事上: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 军备的条款,宣布实行普遍兵役制, 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队人数扩张数 倍,并大量增加军费开支
国家:英法、德国 目的:为了自保,害怕战火蔓延 至本国而危及统治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 时间:1938年9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与会国及首脑: 英、法、德、意 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 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 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使一败涂 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 下。 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 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 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 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 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 尔·戴高乐将军于6月17日流 亡英国,在英国的支持下,戴 高乐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 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南方集团军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的自画像: 在欧洲胜利冲昏了希特 勒的头脑,他认为自己 是世界上最伟大君主了。
开战第一天, 苏联就损失了1200 架飞机,其中有800 多架被摧毁于地面。 到11月,德军对苏 军实施了六次大规 模包围战,苏军被 俘人数超过了200万。 苏联失去150万平方 千米土地和7000多 万居民。
负责此次偷袭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 六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 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美国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
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向 国会紧急发表了历史性的讲演: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 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美国遭到 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意进 攻……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我们 的领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利益,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书上签名 正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在1940年6月,贡比涅森林的那节车厢里,将 会雪耻德国在一战的失败,在同样的车厢里,现 在是反过来接受夙敌法国投降的时候了。还没进 车厢的希特勒居然兴奋的跳起了吉格舞(奥地利 的一种民族舞蹈)
想一想,希特勒对 签约地点这个细节的安 排说明了什么问题? 洗血德国的耻辱, 向法国复仇。
“福煦车厢”
无畏首相---丘吉尔
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形成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在任何公开 场合的演说中,希 特勒总能以其激 昂的情绪、戏剧 般的表情,引起 听众们歇斯底里 的狂热激情,吞 噬掉绝大多数听 众的理智和明辨 是非的能力。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新帝国必须„„用德 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 的面包。 ——希特勒
希特勒向哪些人进行欺骗宣传? 向农民许诺土地和贷款; 向中小企业主许诺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国家定 货; 向工人许诺就业和面包;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同垄断资本家表明反共和侵略扩张的立场。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 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 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
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解除后顾之忧 在客观上加速了二 战的爆发而不有利于反 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萨尔 区
莱 茵 区
德国
苏台德区
捷克
斯洛伐克
奥地利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 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 不侵犯条约。
(纵容)
德国
(签订条约)
英 法
(祸水
慕 尼 黑 会 议
东引) 苏 联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墨索里尼上台后,利用黑 衫军对进步党和反对派人 士大搞恐怖活动。他们任 意捕人、杀人,无恶不作。 图为黑衫军在罗马街头焚 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1935年10月3日墨索里尼 的骑兵部队入侵阿比西 尼亚, 1936年5月5日, 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攻 占阿比西尼亚 。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处罚 2、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 3、希特勒骗取人们的支持
纳粹党标志
这枚党徽表明其佩戴 者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纳粹党)成员,它是纳 粹党的象征,后来又成为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标志。 曲十字形图案在古代亚洲 文化中原本是好运的象征 ,早期基督教徒也曾以这 种曲十字来掩盖自己的宗 教信仰。
一战后的德国
1.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 了怎样的严厉处罚?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的反应 情况是怎样的?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
经济危机下的德国
在经济危机期间,许多 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 产。据德国官方统计, 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 总数达到19254家,工厂年 合并总数达到8628家,个 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 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 ,3581家被迫合并。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意大利 墨索里尼
1934德国 希特勒
1936 日本 广田宏毅
一战后的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俄三国于1915年4月26 日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秘密条约,答应战后将南蒂罗尔、特兰 提诺和达尔马提亚等大片领土并入意大利版图。这就样,意大 利加入协约国,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为了这次战争,意大利动用了五百万人,死亡达六十万 ,伤残一百万。消耗军费六百五十亿里拉(是意大利3年的国 民总收入),其中二百亿是借外债,有三百五十亿是内债。 战后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两百多万 但在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等背弃密约,拒绝履行原已同 退役军人失业,整个社会笼罩着不满情绪 意的满足意大利领土要求的许诺。
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处罚以及经济危机 的沉重打击,会对德国造成怎样的后果。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 1.在严重的危机面前,纳粹党做了怎样的宣传?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波兰走廊
奇怪的战争
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 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德国将领凯特尔认为:“假使发动进攻,他们所遇 到的将是特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卫 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检查 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在1940年6月,贡比涅森林的那节车厢里,将 会雪耻德国在一战的失败,在同样的车厢里,现 在是反过来接受夙敌法国投降的时候了。还没进 车厢的希特勒居然兴奋的跳起了吉格舞(奥地利 的一种民族舞蹈)
想一想,希特勒对 签约地点这个细节的安 排说明了什么问题?
洗血德国的耻辱, 向法国复仇。
“福煦车厢”
1940年4、5月间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1940年5、6月
★波兰、法国速亡的原因
1939、9、1突袭波兰
建 立
★敦刻尔克撤退
扩张疆域 东


线
英 国 法国
德国 波兰ຫໍສະໝຸດ 苏联★二战全面爆发
1939、9、3对德宣战
★不列颠之战及影响
到苏德战争爆发前(1941、6),德
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
国已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 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张伯伦
慕 尼 黑 阴 谋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

3-2-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2-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铭记历史,让世界远离战争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历史背景。
知识准备
德国历史的特殊性:德国进入封建社会是在843年,由 一分为三的查理帝国形成德意志帝国的雏形。封建制度开 始确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在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 争,达到短暂的统一。所以在德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 根深蒂固的是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势力。 德国政体专制性: 从962年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到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一直是四分五裂的君主专制统 治。所以漫长的德国历史一直是由皇权、专制主义构成, 找不到共和体制的影子。 德国经济的脆弱性:一战使德国遭到巨大损失,战后的 割地赔款更增加人民负担。
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⒋危机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 国内政治 失业人数增加 危机加剧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国际形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 势恶化 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贸易战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英美: 通过国内的改革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上台
⒈背景 ⑴经济危机的影响 ⑵《凡尔赛和约》压制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激活练习
一、选择
1.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里掌握政权,最先出现在: A.德国 B.日本 C.西班牙D.意大利
D
2.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A.日本发动“一· 二八”事变 B.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C.日本发动“八· 一三”事变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
3、下列国家中,没有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是: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三、填表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苏台德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 指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 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 住的地区。
四、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
• 1938年9月召开英法德意四国慕尼黑会 议,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 台德领土给德国德协定》,史称《慕尼 黑协定》。规定捷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
希特勒的话证明了张伯伦希望的 “和平”只是一厢情愿,他不仅没有满 足既得利益,未来还将把矛头指向英法。
英法的纵容: 1、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2、使德国 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提高了希特勒 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在国内的威望;3、削 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1)时间:1938年 (2)参加者: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பைடு நூலகம்墨 索里尼 (3)内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 给德国。
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 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 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 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柏林-罗马轴心
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英法制裁意大 利,德国支持意大利,所以促成了两国关 系的友好。1936年10月,双方签订秘密协 定,决定在重大国际事务中采取一致立场。 墨索里尼在后来的演说中使用“轴心” 一词来形容德意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因 此德意合作被称为“柏林-罗马轴心”。
2.德意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德日反共 产国际协定》,约定共同反对共产主义, 共同防范苏联。但是反共反苏只是表面, 实质上是对付美英法。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 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 京轴心”。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 • • 德奥合并 苏台德危机(五月危机) 《慕尼黑协定》 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C、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3月,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 区,借口是法国和苏联签订了《法苏 互助条约》是违反了《洛迦诺公约》, 德国决定不再受《凡尔赛和约》关于 莱茵区的规定和《洛迦诺公约》的约 束,恢复对莱茵区的完整主权。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柏林-罗马轴心 2.德意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 1945年4月30日),政 治家、军事家、演说 家。德意志籍奥地利 裔政治人物,纳粹党 首,第二次世界大战 兼种族灭绝核心人物。
《我的奋斗》、《第二本书》。 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优越论 和生存空间论。 扩张计划是“先大陆,后海洋”, 避免短时期内挑战强大的英国海权,而 是先在欧洲大陆进行扩张。 具体三个步骤:在中欧建立德意志 帝国——征服法国、苏联,建立欧洲大 陆霸权——挑战英美,称霸世界。
2.希特勒为发动战争所作准备
(1)政治上:建立纳粹党一党的独裁统 治; (2)经济上 (3)军事上: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 约》,大力扩军备战;
A.1933年退出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 1933年10月,以其他国家不愿意裁 军,不满足德国要求为理由退出了裁军 会议和国际联盟。 B. 1935年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年3月宣布不再受《凡尔赛和 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的束缚;公布 《普遍义务兵役法》;5月颁布《国家 防御法》,成立德国武装部队,取代以 前的国防军,由陆海空三个军种组成。
吹张 捧伯 慕伦 尼在 黑伦 协敦 定机 场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 觉之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 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 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P83
1、张伯伦的话:张伯伦所说的“和平”只 是暂时的休战,他认为带回了《慕尼黑 协定》,即带回了和平。(因为希特勒 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地区是 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事实是, 张伯伦不仅没有带回真正的和平,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原因?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巴 黎和会的分赃不均; 内因: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危机。
束棒
二、希特勒上台和扩军备战
1.纳粹政权的建立
希特勒(1889-1945)1919年建立民族社会主 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鼓吹法西斯 主义思想,号召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Third Reich)。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 理。希特勒先后废除了议会制、多党制。 1934年修改宪法,取消了总统职务,自任国家 领袖和总理,建立了独裁制度。
德国建立纳粹政权的原因?
(1)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收到严 厉处罚; (2)丧失所以海外殖民地,使得德国 的收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最为沉重; (3)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4)纳粹党在宣传上采取的强大攻势, 使很多深陷危机的德国人相信其会带 给他们希望,从而支持该党。
(5)人们对魏玛政府无力解决经济危 机和动荡的社会形势的不满。(德国 的上层统治者和垄断资产阶级为巩固 自己的利益,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 独裁的强权政府)。 (6)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 国家,缺乏民主传统;一战后建立的 魏玛共和国基础薄弱,也是一个民主 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
《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更加 强烈,对英法越加蔑视。苏联遭到打击。 苏联和捷克有盟约,但是被排除在慕尼 黑会议之外,结果加深了苏联和英法之 间的猜疑和分歧。苏联认为集体安全政 策已经没有希望,产生了孤立感和危机 感,开始转变外交政策。
绥靖(appeasement)政策
绥靖政策就是指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对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的无原 则的妥协和退让的外交政策,它默许或者承 认法西斯国家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现 状,甚至牺牲弱国和小国的利益以换取和平 和稳定。绥靖政策的典型是1938年的《慕尼 黑协定》。 英国一直是绥靖政策最坚决的执行者,法 国政府开始坚决反对对德国的让步,但是最 后受到英国的打击和影响,也成为绥靖政策 的执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