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温度
法律主题演讲稿—做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

法律主题演讲稿—做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每当说起法律工作者,人们总觉得他们冷酷而无情。
从铁面无私的法官,义正词严的检察官,到陈词激昂的律师,无不是把法律变成了一把利剑,随时等待着刺穿不法者的喉咙。
我也曾天真地想,法律职业在我眼中只有三个字:“高、大、上。
”它如同一座城堡,统治社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标杆,却有着高高的城墙,让人们可望而不可即。
直到我进入法学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渐渐体会到法律人身上那别样的炽热和温度。
是的,法律是冷酷而无情的,但法律人是有感情有温度的。
法律人,如同火种一样,是散播法律思想的温暖使者。
你可知一个离婚律师,无数次地倾听代理人诉说家长里短的小事;你可知一个法官,也为如何判决家庭贫困的被告人,彻夜未眠。
法律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法律工作者也并不缺乏温情。
因为为穷凶极恶的被告人辩护而受辱骂,他们背负了;因为给一个有刑可减的罪人减刑而受误会,他们也承受了。
法律工作者只是要比盲目的公众再更多一点点怜悯、更多一点点温情。
其实法律的大门内,有更为艳丽的希望之花和更为耀眼的正能量。
法律就像是一棵树,向上它直冲云霄,向下,却深深地扎根在坚实的土地里。
它包容、汲取这个社会的一切,而正是法律人,运用他们严谨的态度与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法律的大树,展现对土地的情怀,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为打造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努力奉献自我。
苏格拉底曾说:“我确信,凡是合乎法律的,就是正义的。
”的确,法律人的工作,即是丈量“什么是正义”,以及维护正义。
法律人,是大树的运作系统也是支架。
在我眼中,他们是全社会看遍人性,洞悉社会最深刻之处的人群,他们站在法律的树顶俯瞰大地,走到藤蔓的尖端深入社会,他们的选择与付出,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标杆。
但若是法律人内心没有完整的对社会冷暖的感知,不懂得孔子的礼、孟子的仁、老子的无为、墨子的爱和韩非子的法,他又怎么拿得起天平,称得动两头的重量?2014年5 月28日,山东招远麦当劳店发生一起由邪教徒引发的命案。
法律无情的反方辩论案例(3篇)

第1篇正方立场:法律无情反方立场: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依一、引言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然而,正方认为法律无情,强调法律的刚性和不可动摇性。
反方则认为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以成为法律的补充和延伸。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辩论,阐述反方观点。
二、法律的人情温度1. 法律的普遍性与公平性:法律的确具有普遍性和公平性,但这也意味着法律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不会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情况。
然而,法律并非无情,它的人情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
例如,我国《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关怀。
2. 法律的人性化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在不断进行人性化调整。
以我国《婚姻法》为例,近年来对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既考虑了夫妻双方的感情,又保障了妇女儿童的权益,体现了法律的人情温度。
3. 法律的宽容与人性化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宽容处理,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例如,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会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当事人的态度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
三、人情与法律的平衡1. 人情与法律的相互制约:人情与法律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法律的规定,也要考虑人情因素。
例如,在处理家庭纠纷时,既要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当事人的感情。
2. 人情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法律问题都涉及人情因素。
法律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辩证地看待人情与法律的关系,既不能完全忽视人情,也不能让法律失去严肃性。
3. 法律与情理的结合:在我国,法律与情理的结合尤为明显。
法律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例如,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大处理,体现了法律与情理的结合。
四、结论综上所述,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以成为法律的补充和延伸。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既要坚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要充分考虑人情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法律的温度这个话题。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规则和约束。
而法律的温度,则是指法律在执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是法律在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关怀和温暖。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案例。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比如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等。
而在这些问题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法律的无知而受到伤害,有些人则可能因为法律的温度而得到了公平的对待。
比如,有一位劳动者因为公司拖欠工资而无法维持生计,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最终得到了公正的处理,让他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和公平。
而在另一起案例中,一位交通事故受害者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而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法律的温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法律的温度不仅仅是司法机关和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同时也需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了解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法律的温度真正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法律的温度不仅仅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关怀和温暖,更是在法律本身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得更加安全、公正和有尊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法律的温度所应有的意义。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法律的温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法律的温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充满温暖和公正。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面试题目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有人说法律是有温度的

面试题目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有人说法律是有温度的法律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无情的,但我说有时候法律是有温度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很多人,有些人走向犯罪不是因为他的人品本质坏,而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了,没有选好解决的途径,或许只要有人跟他讲一下,提醒以下,也许面对的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与其追寻所谓的后悔药不如及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被害人,你不要去想着报复,你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你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你也不要心慌,你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法律是冰冷的,但有时也是有温度的。
有一次和朋友讨论当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维权需要与他们停滞不前的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朋友突然来了一句:至少他们越来越相信法律了啊。
然后又说到法律是所有普世规则中唯一可以保护弱者的规则,朋友又来了一句:仅仅是让弱者与强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罢了。
法律也有温情的一面作文

法律也有温情的一面作文
在喧嚣的都市里,那位老爷爷拾荒时不小心走到了车流中,吓
得车都纷纷避让。
但你猜怎么着?交警大叔不是直接给他开罚单,
而是耐心地带他走到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法律的温度,它不只是铁
面无私,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温情。
法庭上,有个年轻的妈妈因为家里太穷了,迫不得已偷了点东西。
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法官没直接把她关起来,反而跟她说,
“妹子,你得知道法律是不能违反的,但我也理解你的难处。
这里
有份工作介绍,你试试看能不能改善生活。
”法律不只是惩罚,它
还有一颗想帮你的心。
你听说过没?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人专门去教大家学法律。
他们用大白话告诉大家,法律不只是限制你,更是保护你。
这样一来,法律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村民们生活里的小助手。
看到那些孤儿因为法律得到了救助,那些受害者因为法律得到
了公正,那些少数民族因为法律得到了尊重,你就能感受到法律不
仅仅是冷酷无情的。
它也有暖心的一面,懂得关心人,尊重人。
法律啊,说到底,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公平、更正义。
它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更像是咱们生活中的朋友。
它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法律的温度作文

法律的温度作文法律的温度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温度。
它是人们打造和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反映着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律的温度,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法律规范了社会行为,保护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创造了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法律的温度在这里体现为它的保护作用。
法律为每个人提供了保护的基础,保障了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各种权益。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法律规定了各种交通规则,使行车更有序和安全;在医疗纠纷中,法律也明确了医疗行为的规范,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法律的温度不仅在于它的刚性规范,更在于它的温暖保护。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公正和有尊严。
同时,法律也保护了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对那些被剥削和弱势的群体提供了帮助。
法律的温度在这里体现为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公正性的实现需要社会的整体力量,也需要法律实践的积极探索。
例如,在劳动就业领域中,法律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实现了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和福利保障。
同样,在权益维护方面,也需要有法律的支撑,例如维权律师和公益机构等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法律的温度不仅在于它坚定的执行,更在于它的公正性和普及度。
法律的实践需要人的支持和贡献。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守法自律,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社会会更加美好。
因此,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法律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充分了解法律的规定、权力和责任。
同时,我们也应当倡导社会的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进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
总之,法律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它的规范性、公正性,更在于它的光芒和温暖。
我们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法制观念,倡导守法行为,积极投身于法律实践中,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为构建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律亦有情800字

法律亦有情800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莎十比亚如是说。
而今,一边是爱子心切而迫不得已将车辆违停的父亲,一边是守护公平、维持正义的法规一边是温暖的人情,一边是冰冷的制度:是坚持规则进行罚款,还是让温暖蔓延,这,是摆在襄阳交警面前的问题。
襄阳交警“警告一次”的“温情罚单”无疑彰显了执法者的温情,温情的执法也让法律法规有了感人的温度。
“温情执法”之“温情”二字体现在执法者对执法对象的人性关怀上。
在德治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襄阳交警的人性化执法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用“警告一次”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又以不罚款体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
违章罚款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警示违章者,是为了减少乃至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很明显,罚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从这位司机所留字条的言辞之恳切可以看出,他深知自己行为不当,也实属迫不得已。
而襄阳交学的“温情罚单”,无疑会让身处困境中的这位司机感受到寒冬中的温暖。
“野蛮执法”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暴力强拆、城管打人、交警以罚代管……此类现象不一而足。
执法是具体的管理行为,管理的本质是服务。
从这一点来讲,襄阳交警“警告一次”的“温情执法”同样体现了执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执法对象的尊重,也实现了执法者与执法对象间的真情互动。
相对干冷冰冰的昭音办事相对干简单的“一罚了之”这样一种带着温度的人性化执法现怕有著更为良善的音义。
温情执法并不是任性执法、人情执法,施恩执法。
真正现“温情”需要执法者既要有高度的一心为民的意识,又要有高超的执法水平和对法律法规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就需要执法者的内心有一把公平公正的尺子,温情而不滥情。
襄阳交警通过车牌号查询到车主姓名,并于医院门诊部确认了孩子就诊的情况后,开具了“警告一次”的“温情罚单”,正是这把兼顾了法律与人性的尺子,这才使法律法规有了感人的温度。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话:“禁锢你的不是牢狱,而是你心里的道德。
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

2019年第06期八年前,我带着影视剧里编织的梦幻和浪漫情怀,迈进了检察院大门。
眼望高高悬挂的国徽,即将从事一份神圣职业的光荣与使命感,让我一时之间有了种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满足感。
匆匆数年,白驹过隙,日复一日的审查案件,出庭公诉,我从成千成百的案卷堆里领悟到,我们更多的是在平凡中坚守使命,在平淡中描绘色彩。
检察工作胸配国徽,是荣耀更是责任,是坚守司法为民,是维护公平正义。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温暖。
温暖来源于真挚的情感,没有情感,哪来爱心?没有情感,哪有奉献?没有对群众亲人般的情感,又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多年的办案经历告诉我,将执法释法工作建立在深沉真挚的情感上,成为发自内心的行动,让老百姓时刻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检察工作的推进便会更加顺畅。
记得在办理一起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案件时,因被申请人小袁(化名)情绪激动,对司法机关和医疗机构非常排斥,一直无法平静下来配合问话。
加之案卷中也没有留下法定代理人的联系方式,而据侦查人员反映小袁母亲并无通讯工具,常年带着孙女捡拾垃圾,住的地方现在已是拆迁工地,一时之间如何联系到小袁家人成了问题,工作陷入僵局。
为了能够顺利地与被申请人及其家属对上话,我决定走出门去寻找方法。
彼时已经进入三伏天气,太阳火辣辣炙烤着大地,拆迁工地也因高温停止了工程进度。
我不只一次地利用午休时间去工地蹲守。
等待了数日后,终于赶上了袁母在家的一天,通过与袁母的聊天,我又得知了小袁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一瞬间仿佛理解了小袁的痛苦,心中开始谋划与他对话的方式。
为了能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我又向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咨询。
会见当天,我给小袁买了很多水果和零食,进入到城郊的精神病人临时性约束机构。
我像和朋友打招呼一样试着跟小袁拉起家常,从小袁热爱的书本,热爱的足球,直到聊到他最爱的女儿。
小袁彻底放下了戒备,居然很认真很平和地主动谈起了案发当天的点滴,问话进行得很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人的温度
2015年12月,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
诶,这是怎么回事?玩玩小鸟还判刑十年刑罚,那下面由我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事情。
河南大学生小闫[yán]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
听到这里,你是否会感叹。
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为自己卖出的16只小鸟进行赎罪。
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刑罚未免过重,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虽然这16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给这几名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且,如果是因为售卖12只鸟就被判以重刑,这会给这位大学生的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引起争议的同时还会被打上犯罪分子家属的标签,危害比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得多了。
保护国家二级动物,大学生肯定懂,关键是他可能不知道家门口的“小鸟”竟然会是如此珍贵。
而且作为大学生,他也缺乏鉴别二级保护动物的能力。
俗话说,不知者不为怪。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这么重的刑罚,未免有些太严重了。
所以说,直接将大学生的行
为定义为非法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处以如此重刑,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
那我们再看看相似的案例。
常州市民薛某在田地及河边抓了百余只青蛙,还拿着去售卖,被抓了现行后被起诉。
经鉴定,薛某捕捉的青蛙为黑斑蛙和金线蛙,二者均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61岁的牛大爷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大处架粘网捕了5只鸟。
被抓时,他大摇大摆地一手拎着粘网,一手提着鸟迎面走向执法民警。
“我就根本没觉得是个事儿,就没藏着掖着。
抓我的时候我都傻了。
”经鉴定,牛大爷捕获的黄雀和灰喜鹊都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
2014年5月,牛大爷被判处拘役半年,缓刑半年。
江苏省如皋市的鱼贩李德平花了6元钱买了3只鸟,却不知自己收购的是珍贵野生动物。
原来,这3只鸟分别为领角、红隼和阿穆尔隼,经鉴定,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那让我们再听听法律人的声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说,“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所以因为对法律不了解而要求免除罪责不可接受。
但是确实因不知道而犯法了,可以宽恕、从轻减轻责任。
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李理说,具有科技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区域价值的“三有动物”也是禁止捕杀的,比如北京周边的野猪。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麻雀,如果捕杀超过30只,那就属于刑事
案件了。
”中国律师司法网总裁、死刑复核律师谢通祥同样认为,纯粹从数量角度分析,法院对二人的量刑是适当的。
天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两个大学生呢,大学生的身份并不能为此“减刑”,人们所谓的“量刑过重”不过是对于大学生的同情,难以抵消其过错。
所以,看似不近人情的处罚,实乃大学生为他的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根本国策,有法可依的同时也当做到有法必依,《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两名学生售卖的“燕隼”已经超过10只,属情节特别严重的,因此法院量刑是合理的。
既然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试想一下,如果掏鸟之人并非大学生,而是高中辍学或外出务工青年,舆论的热度会不会有所降低?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不因人而异,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必须确保法律适用人人平等。
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依据(除非未达到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也不能成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必然理由,更不能成为博取民众同情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
其次,不知者就可以不治罪?不知代表无知,却不能不治。
不能因为事前不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可以说自己是无罪的,不能让“不知道”、“不清楚”成为自己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如
果人人都把“不知道”当作是理由,那么以后的法律将如何实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岂不成了一句空口号。
尤其是我国在近些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上下足了功夫,怎么能因为一句“不知”就可以将自己所犯的错误掩盖呢?当然,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都不能清楚的认出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见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还应该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一种常识,保护野生动物,敬畏生命。
中国处在法制健全不够、然而健全法制又是国家真实建构努力的特殊时期。
在这个过渡期内,人们对司法的公正和严肃将信将疑,大家容易被虚假信息煽动,也能够被真实信息说服。
社会上对法律原则仍存在争议,价值观呈现多元,但是法律的权威会逐渐树立,尽管后者有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国坚持建设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年的青春浪费在牢狱中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但我们决不能因为同情就想让法律的牢笼开出一扇天窗。
法律是庄严的,不容破坏的,也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
如果因为同情就视法律为无物,法律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此外,从这次的事情中也应该看到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扫除群众的知识盲区,避免不经意中造成了对珍贵野生动物的伤害。
补:此文章仅用于个人司法口才课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