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ournal of Comparative Chemistry 比较化学, 2018, 2(4), 125-133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cchttps:///10.12677/cc.2018.24015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of BerberineMenglei Fu1,2, Youle Qu1, Wenxiang Hu2*1Food and Drug Colleg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2Jingdong Xianghu Microwave Chemistry Union Laboratory, Beijing Excalibur Space Military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0th, 2018; accepted: Oct. 16th, 2018; published: Oct. 23rd, 2018AbstractBerberine (Ber), also known as berberine, is oquinoline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he roots and skin of Coptis chinensis, which has a strong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effe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erberine has not only remarkable effects in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spects, but also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ber-berine.KeywordsBerberin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search Progress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付梦蕾1,2,曲有乐1,胡文祥2*1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舟山2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京东祥鹄微波化学联合实验室,北京收稿日期:2018年9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摘要小檗碱(berberine, Ber),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和皮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有较强的清热*通讯作者。

【惊人发现“三高”新克星——开药黄连素片(盐酸小檗碱片)】

【惊人发现“三高”新克星——开药黄连素片(盐酸小檗碱片)】

【惊人发现“三高”新克星——开药黄连素片(盐酸小檗碱片)】?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

《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

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其主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中药,充分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应用于临床,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可直接造福于全世界高血脂病人,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认为该课题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

至于黄连素降血脂的临床有效率,专家透露说,由于个人基因差异,确实也有部分患者对黄连素不敏感,专家正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找到其中原因,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连服20天)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对于因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有效。

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也很好,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

这是由于黄连素中的小蘖碱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

黄连素亦有降血糖、尿糖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每日口服4次,每项次0.4克,服1-3个月后,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每日口服黄连素4次,每次0.4克,连服7-12天,能使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缓解或纠正心律失常。

小檗碱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小檗碱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小檗碱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黄佐;陈思聪;张国元;黄伟民;严桦【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1991(12)1【摘要】用离体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0min后再灌注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冠状动脉结扎前10min给药,小檗碱呈剂量依赖性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小檗碱10^(-5)3.16×10^(-5)和10^(-4)mol/L使室颤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00%降至90%、70%和40%(P<0.05)。

心率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最高剂量小檗碱使心率从对照组的282±11次/min降至180±11次/min。

小檗碱各剂量组冠状动脉流量均明显增加。

小檗碱在有效剂量时经5Hz调搏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消失。

小檗碱在再灌注前给药时无抗心律失常作用。

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使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发生,其效力远大于小檗碱。

结果表明小檗碱的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是由其负性频率作用所致。

【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小檗碱;心律失常【作者】黄佐;陈思聪;张国元;黄伟民;严桦【作者单位】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缓冲剂HEPES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 [J], 朱军;王跃民;马恒;张鹏;周士胜2.高糖灌注对糖尿病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心律失常及肌酸激酶的影响 [J], 刘涛;陈立兵;徐美英;邓小明;朱鼎良;陈红3.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的影响 [J], 王贵龙;高鸿;王子君;李伟超;李华宇;代东君;符校魁;刘艳秋4.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查木哈格;于建设5.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查木哈格;于建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檗碱和利多卡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小檗碱和利多卡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 关键词 】 小檗碱 ; 利多卡因; 肾上腺素 ; 心律失 常
A ta ryh c f c fB r eiea d C mp r o i ioa e Y N 如 ,W NG Qa—u . ni rh tmi E et o eb r n o ai n w t Ld ci A G - s n s h n A i yn o
0 0 ) Co cu i n T e a t a r yh c a t n o r ei e wa o f me e e p rme tlmo e s . 1 . n l so h i rh t mi ci f n . o Beb rn s c n i d i t x ei n a d l. r n h
【 摘要 】 目的 探索小檗碱 的抗心律失 常作用并与利多卡因相 比较 。方法 注射 肾上腺 素诱 导家 兔实验 陛心律失 常模型 , 经静脉注射小檗碱 、 钠通道 阻滞剂利多卡 因, 分别 观察 其对 肾上腺 素致家兔 心
律失常 的影响。结果 利多卡因、 小檗碱均使心律失常持续时 间缩 短。随着 小檗 碱浓度的增加 , 心律 失 常持续时间缩短 ( O 0 ) P< . 1 。结论 小檗碱具有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 常作用 。
续时间。
11 药物 .
小檗碱 ( 批号 2002 )东 北制药 总厂生产 ; 0757 , 利
1 6 统计学方法 通 过 S S 1. . P S 30软件进行 数据统计 分析 ,
多卡因( 批号 0046)泗水希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662 1 , 肾上 腺素 ( 批号 0011 , 662) 由天津市金耀氨基酸有限公 司生产。 12 动物 实验动物选用健 康家兔 ( . 滨州 医学 院实 验动物 中心提供 ) 3 , 共 6只 雌雄各半 , 体质量 15 25k。 . — . g 13 仪器 成都遨生 电子有限公 司生产 的 A B 4 . S 2 0U生物 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将家兔用 2 %乌拉 坦 4 m/ g腹腔 . 5 lk 麻醉 , 沿耳缘静脉快速静脉注 射 0 1 肾上 腺素 7 k( .% 5 g5 S 内注射完 ) 复制 心律 失常模 型。待室性心 律失常发 作后 由 耳缘静 脉分别按 照动物体质量注入药物 , 生理盐水组 注入与

盐酸小檗碱与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60例

盐酸小檗碱与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60例

9 . o , i a n 6 c s s n h c n rl ro p 2 e e u e ,2 g t e tr n 3 i efc ie O 0 % whl mo g 4 a e i t e o t g u ,1 w r c r d 2 o b t a d 0 n f t wi te o a f cie ae f e o e e v t h tt e e t rt o h l v 5 . 2 . n lso Beb rn n oa s m g e im s att o r ai g a ue atc f c rn c umo a e r d s a e c mpi ae 3 1 % Co cu i n r ei e a d p t si u ma n su a p r e fr t t c t t k o h o i a e n a p l n r h a t i s o l t d y e c
临床 医药
2 1 年第 l 卷第 5 00 9 期
盐酸小檗碱 与门冬 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 心律失常 6 0例
修 勇, 王秀梅
( 山东 省高 密市人 民医院 , 山东 潍坊 2 10 ) 650
摘要 : 目的 观 察 盐酸 小檗 碱 与 f冬 酸钾 镁 联 合 治 疗 慢性 肺 心病 急性 发 作 期 并发 心律 失常 的 疗 效 。 法 治 疗组 予盐 酸 小 檗碱 0 2g 口服 , 1 方 . , 4次/ ; d 门冬 酸 钾 镁 2片 (0 g , 30m ) 口服 , / 。 照 组 予 1% 葡 萄 糖 注射 液 5 0m 、 3次 d 对 0 0 L 门冬 酸 钾 镁 注 射 液 2 L 胰 岛素 l 脉 滴 注 , 0m 、 2U静
5 0 0 mL, oa su p ts im ma n sum a p rae 0 m L,ns ln b i ta e o d i o c p r y. e ra me t o re n oh r o p wa o e g ei s at t 2 i u i 1 U, y nr v n us rp n e e da Th te t n c u s i b t g u s 2 s n we k e .Re ut Am o 6 s ls ng 0 c s s n h te t nt rup 8 a e we e u e a e i te r ame go ,3 c s s r c r d,1 g t e tr a 6 n fe tv wih h ttl fe tv r t o 6 o b te nd ief cie t t e oa efc ie ae f

小檗碱心血管药理研究述评

小檗碱心血管药理研究述评

小檗碱心血管药理研究述评3王瑞国,方泰惠(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是以黄连为君药的中医方剂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小檗碱心血管药理研究的一些进展并加以评析,以期对目前和今后中医方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檗碱;心血管药理;靶标;方剂;黄连解毒汤 小檗碱(Berberine,Ber.),又名黄连素,主要存在于小檗科、罂粟科、毛茛科、芸香科、防己科和鼠李科的植物中,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

它最初作为抗菌药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药物,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疗效确切,尤其对肠道细菌感染疗效显著。

近年来,发现Ber.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er.的心血管药理研究作一综述并简要评析。

1 抗心律失常 研究表明,Ber.可以对抗哇巴因、氯化胆碱、氯化钙和氯仿2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冠脉结扎、缺血2再灌注等所致的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

临床上Ber.对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心肌电生理研究表明,Ber.可稳定心肌电活动,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 D)和有效不应期,轻度降低0相上升速率,使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激动。

运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观察到Ber.对犬蒲肯野纤维延迟激活的钾离子流(I V)有阻断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10mg/L时对尾电流明显抑制,并且起效快,15m in时其作用接近稳态。

阻断延迟激活钾通道(K V)可能是Ber.延长AP D,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根据Vaughanwillia m s的分类方法,可认为Ber.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 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 Ber.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有直接舒张作用。

在较低浓度时,对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动脉环舒张反应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增强作用;当浓度超过20μmol/L时,可浓度依赖性的直接舒张带内皮的动脉环,此作用在去内皮或阻断M受体后消失,提示Ber.对血管环的直接舒张作用可能与ACh相似,是通过激动血管内皮M受体,释放NO,产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1]。

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的药理研究

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的药理研究

┃2010.02(下)┃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17摘要:综述了小檗碱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和评析,以期对中医方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檗碱;心血管药理;血压;血脂小檗碱(Berberine,Ber),又名黄连素,主要存在于小檗科、粟科、毛茛科、芸香科、防己科和鼠李科的植物中,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是以黄连为君药的中医方剂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发现 Ber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的药理研究作一综述。

1 抗心力衰竭作用Ber对离体心脏、正常及心衰的在体心脏都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 Ber 有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

关于其作用机制,智光等[1]认为,Ber 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cΑMP浓度,并由cΑMP介导Ca 2+内流,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发现,Ber对IK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 Ber的正性肌力作用也可能是通过阻止K +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慢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内向Ca 2+流增加,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研究表明,Ber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与其促进内向Ca 2+流有关。

但董德利等[2]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研究认为,1g.mol/L的 Ber可抑制 KC1(30mmol/L)引起的心肌细胞外Ca 2+内流;当浓度达到 100mol/L时 ,又可促进心肌细胞内钙释放,因此认为 Ber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促进了胞内钙库的释放而非外钙内流。

心肌肥厚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Ber能改善心肌肥厚大鼠异常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增生,阻止压力负荷过重而引起的心肌肥厚的发展[3]。

Ber对腹主动脉结扎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大鼠的心室前壁厚度、左心室腔横切面积、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ICVF)等有一定改善作用,Ber可能通过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而改善心室重构[4] 。

浅谈盐酸小檗碱剂型的研究概况

浅谈盐酸小檗碱剂型的研究概况
位 为 一1 1 . 5 mV,表 观 渗 透 系 数 为 ( 1 . 4 6±0 . 4 5 ) ×t O一 6 c m・ s 一。侯君【 】 制备盐酸小 檗碱 固体 脂质纳 米粒 ,大 小 较均匀 ,平 均粒径为 6 0 . 5 n m,Z e t a电位为 一2 9 . 7 m V,栽 药
究 [ J ] .中南药学 , 2 0 1 0 ,8 ( 3 ) :1 9 6— 1 9 9 .
[ 1 5 ]李佳玮 ,赵海南 ,郭秀君 ,等.盐酸小檗碱 眼用 固体 脂质纳米 粒 的研 究 [ J ] .药学学报,2 0 1 2 ,3 1( 3 ) :1 5 7 —1 5 9 . [ 1 6 ]侯 君,周世 文.正交试 验优 选盐 酸 小檗 碱 固体 脂质 纳米 粒制 备 工艺 [ J ] . 中国药房 ,2 0 0 8 ,1 9( 1 5 ) :1 1 5 0— 1 1 5 2 . [ 1 7 ]孙红武 ,欧 阳五庆 .盐 酸小 檗 碱 纳 米 乳 的制 备 及 理 化 性 质 的研 究 [ J ] . 中草药 , 2 0 0 7 , 3 8( 1 0 ) :1 4 7 6— 1 4 8 0 . [ 1 8 ]谭 丽蓉,李 国强 ,陈俊威 ,等.均匀 设计法优选 盐酸小 檗碱脂 质体的 处方 [ J ] .实用医技杂志 , 2 0 0 7 ,1 4( 1 1 ) :1 3 8 5—1 3 8 6 . [ 1 9 ]李 彩虹,王俊玲 ,周克元 ,等.盐酸小檗碱 纳米脂质体 的优化 制备方
檗碱 ,可以降低 盐酸 小檗碱 对 胃部 的刺激 ,可 用于溃 疡性
复合 物剂 、纳 米剂等 新剂 型 ,旨在提 高其生 物利 用度 ,起
结肠 炎的治疗 ,同时大 豆分离 蛋 白的生理 活性 可望发 挥一 定的辅助作用。李海虹” 采用乳 化交联 法 ,合成 盐酸小 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和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利用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监视动物Ⅱ导联心电图,预先给药10 d后,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结果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40 mg/kg)室颤发生率降低40%,室颤持续时间缩短〔(12.1±9.6)s vs (18.8±13.3)s〕,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70.2±102.3)s vs(100.5±52.8)s〕,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00 mg/kg)降低了缺血期内室速、室颤的发生率,缩短了室颤的持续时间〔(60.7±20.9)s vs(123.4±32.1)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关键词】小檗碱;心律失常;氯仿;心肌缺血再灌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黄连素)对各种心律失常具有较高显效率〔1〕。

临床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因副作用多,不能长期服用等缺点被迫停药,而BER口服几乎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

因此本实验采用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探讨BER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试剂和仪器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胺碘酮(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小檗碱(陕西昂盛生物有限公司,纯度>99%),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氯仿(北京化工厂)。

1.1.2 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35~40 g,合格证号:SCXK (吉)2007 0003;Wistar大鼠,体重220~250 g,雄性,合格证号:2003 0001,均由吉林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1.2 方法1.2.1 氯仿诱导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1.2.1.1 动物分组和给药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R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60、120、240 mg/kg),阳性对照药胺碘酮(amiodarone,AMI)组(剂量为100 mg/kg)。

每组20只,雌雄各半。

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药均按0.1 ml/10 g容积灌胃给药,预先给药10 d。

1.2.1.2 模型建立〔2〕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仰位固定,用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记录Ⅱ导联正常心电图,然后将小鼠头部放入含有3~4 ml氯仿棉球的100 ml三角烧瓶中(每换一鼠加氯仿1.0 ml),直至心搏停止,计算室速(VT)、室颤(VF)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存活时间。

1.2.2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1.2.2.1 动物分组和给药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ER低、高剂量组(剂量分别100、200 mg/kg),阳性对照药AMI组(剂量为80 mg/kg),每组8只。

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各药均按0.5 ml/100 g灌胃,预先给药10 d。

1.2.2.2 模型建立〔3〕20%乌拉坦溶液(5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连接BL 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心电导线,记录Ⅱ导联心电图。

颈部正中开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动脉插管后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动脉血压,气管插管。

开胸后接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潮气量6~10 ml,呼吸比1∶2,呼吸频率60次/min),剪开心包膜,在肺动脉圆锥和左心耳之间,平左心耳下缘寻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其下穿线,待呼吸、血压平稳15 min后,将结扎线从PE管(直径2 mm)中间穿出,用PE管一端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另一端用动脉夹固定。

缺血30 min 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30 min。

缺血成功的标志为Ⅱ导联R波增宽,ST 段抬高,动脉血压下降20%~30%。

再灌注成功的标志为抬高的ST段下降50%以上,动脉血压升高。

假手术组开胸,冠状动脉下穿线不结扎。

观察缺血30 min内和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1.2.2.3 心律失常的评价〔4,5〕室性期前收缩(PVC)为心室的单个异位节律,VT为连续4个或4个以上的PVC,VF 为不能区分单个的QRS波群和计数心率,常伴有血压迅速下降至0 mmHg。

VT和VF的持续时间为在缺血期内发生所有VT和VF的平均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发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几率检验。

2 结果2.1 BER对氯仿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ER各剂量组VT的发生率未见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缩短,其中BER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VF发生率随BER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BER高剂量组VF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了40%,持续时间缩短,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阳性药AMI组VT、VF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BER对氯仿诱导室性的心律失常的影响(略)2.2 BER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BER低剂量组降低了VT、VF的发生率,缩短了持续时间,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BER高剂量组明显降低VT的持续时间、VF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药AMI组VT、VF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BER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心律失常的影响(略)3 讨论本实验采用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BER对VF的治疗作用。

文献报道小鼠吸入氯仿后VF阳性率与体重相关,随体重增长VF阳性率增加,体重为18~22 g小鼠VF 阳性率为40%~60%;25~35 g为80%;36~45 g为80%~100%〔2〕。

因此,本实验选用小鼠平均体重超过35g,VF阳性率为90%,保证了VF的发生率。

生理盐水组小鼠吸入氯仿后,最早在20 s内即出现VT,30 s内出现VF,多数小鼠在1~2 min 内死亡。

BER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了V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死亡时间。

有报道认为氯仿诱导心律失常的机制为增加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因此BER抗VF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脏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有关。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5 min开始出现心律失常,最初的心律失常以PVC多见,7~20 min内心律失常频繁出现,以二联律、三联律、VT和VF多见,大多数VF可自行恢复窦性节律,少数不恢复的VF为致死性VF,是导致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缺血30 min后进行再灌注,仅在开始再灌注的0~5 min出现少量的心律失常,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BER 对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期心律失常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鼠预先灌胃给予BER治疗10 d后,BER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了急性心肌缺血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增加了大鼠对缺血期VT和VF的耐受能力。

心肌缺血时导致的心律失常主要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5〕。

有文献报道BER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6〕。

黄连解毒汤能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线粒体中GSH Px、SOD活力,抑制MDA生成〔7〕。

因此推断BER有可能抑制了心肌缺血时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作用。

另外,有研究者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了BER在兔急性缺血状态时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改变,BER可通过减弱缺血时动作电位振幅变小和2 相平台消失幅度以及减少早期后除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及有效不应期(ERP),增加ERP/APD比值〔8〕,这些均有利于打断折返并使之不易形成,这可能是BER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6]佚名.王春艳盐酸小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医药期刊学会/neike/html/?705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