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和其他药物联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作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和其他药物联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药学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学作用。
方法:选取2020年4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疾病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90例。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诱发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种类以及联合使用药物的情况。
结果:患者服药发生不良反应以肝毒性与肌肉毒性为主,发生率为31.11%、45.56%。
在他汀类降脂药物服用过程中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是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其发生率分别在48.89%、30.00%。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与抗心肌缺血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47.78%,其次是与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28.89%。
结论: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症状,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他汀类降脂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临床用药时常与降压、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联合使用,然而随着临床广泛使用,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胸闷、肌肉痉挛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学作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90例我院收治的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0-78岁,取平均值(54.05±1.03)岁,疾病类型:16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24例高胆固醇,34例高血脂症,8例缺血性脑卒中。
所有患者均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且有明确的不良反应。
排除对药物过敏或严重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第二部分)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第二部分)1 .三磷酸腺首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三磷酸腺昔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bempedoic acid也属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empedonic acid 口服单用时LDL-C降幅约30% ,联合他汀LDL-C进一步降幅17%~22% ,联合依折麦布LDL-C进一步降幅28.5%、总降幅48% ,总体安全性、耐受性好[195,196]. Bempedonic acid单药及bempedonic acid/依折麦布的固定复方片剂(180/10 mg )已在国外上市,用于治疗LDL-C不达标的HeFH或ASCVD 患者[197 ]。
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是通过抑制LPL 活性而调控VLDL代谢的关键蛋白。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全人源单抗evinacumab的2、3期临床试验纳入HoFH患者,结果显示,在现有的降脂治疗基础上,evinacumab仍可进一步降低HoFH患者LDL-C近50% [198 L美国批准其用于X 2岁儿童或成人HoFH推荐剂量为15 mg/kg静脉输注,每4周1次。
3.ApoC3抑制剂:ApoC3是通过抑制LPL和肝脂酶活性而调控CM 与VLDL代谢的关键Apo o ApoC3第2代反义寡核苜酸volanesorsen 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降TG幅度可达77%,但因血小板计数减少者(<10万/ml)比例高达48.5% ,未获美国FDA批准,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但仅限用于治疗饮食和其他降脂药物疗效不佳的成年家族性CM综合征患者[199]。
4.降低Lp ( a )新药:降低Lp(a)新药包括Apo ( a )反义寡核首酸(pelacarsen )和Apo ( a )小干扰RNA ( SLN360 ),二者 1 期临床试验均显示了显著降低Lp(a)的作用、最大降幅可达98% [ 200 ] o Pelacarsen的2期临床试验纳入Lp(a )>60 mg/d的ASCVD患者286 例,证实了其明确的降Lp(a)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201 ] o目前,其大规模、国际多中心、心血管硬终点的临床研究Horizon 正在进行中。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联用;不良反应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纳入本组研究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症、用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5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毒性27例,占比54%,呼吸系统不适4例,占比8%;消化系统不适5例,占比10%,肝毒性8例,占比16%,皮肤不适2例,占比4%,泌尿系统不适3例,占比6%,神经系统不适1例,占比2%;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横纹肌溶解症,相比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P<0。
05。
2、2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50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分别为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普伐他汀5种药物,其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者为辛伐他汀,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
05,其次为阿托伐他汀。
见表1。
表1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n,%)2、3药物联用情况他汀类药物与抗凝药物、抗心肌药、降压药等药物联用时,患者用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联合降压药或者抗心肌药物者17例,占比34%,联合降脂药者11例,占比22%,抗血小板类药或者抗凝药者10例,占比20%,抗菌药者5例,占比10%,糖尿病药物者4例,占比8%,抗病毒药物3例,占比6%。
3讨论他汀类药物是3一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水平,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是临床应用的一种一线降脂药物[3]。
本组研究结果可知,他汀类降脂药物服药后,存在肝毒性、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其中肌肉毒性发生率占比最高,患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痉挛、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常伴发肌酸酶过量升高,严重者也会导致死亡[4]。
在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脂作用,也具有抗炎、抗氧化、减缓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多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但是由于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理作用差异、配比不合理,均会导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药学·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January 2019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在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降脂药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即使是强化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60%~70%的心血管事件仍未得到较好地控制,加上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使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谭国平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涟水223400[摘要]目的研究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及相关因素。
结果400例患者中,共出现65例不良反应,其中以骨骼肌系统损伤、肝功能损伤为主。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7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3种基础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种基础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使用药物4种及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合并1、2、3种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女性、年龄>70岁、合并3种基础疾病及合并药物4种及以上为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 <0.05)。
结论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需对女性、高龄、联合多种药物及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9)1(a)-0184-03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 combined us⁃age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TAN Guo-p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People′s Hospital of Lianshui County,Jiangsu Province,Lianshui 223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 combined usage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Methods Four hundred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to December 31,2017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elated factors.Results A total of 65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400patients,mainly including skeletal muscle system and liver function damage.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e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aged >70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or equal to 70years old,and 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3basic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that in patients with 1or 2basic disease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4or more drugs combin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1,2or 3drugs combin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men,aged >70years old,combined with 3basic diseases and 4or more drugs were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s to Statins (P <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n-based lipid-lowering drugs can lead to adverse reactions,and it is necessary topay great attention to female patients at advanced age with multiple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combined usage of drugs.[Key words]Statins;Lipid-lowering drugs;Adverse reactions[作者简介]谭国平(1974-),男,汉族,江苏涟水人,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药药学;药物(西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184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January 2019·临床药学·用,单用或者是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降脂方案逐渐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引言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其安全性和合理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分析1. 肌肉损伤他汀类药物与肌肉损伤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骨骼肌痛、无力、妊娠酮水平升高等症状,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肌肉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肝功能受损部分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评估肝功能情况,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4. 骨骼肌病变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骨骼肌病变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骨骼肌病变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及时评估相关风险。
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他汀类药物的合理性分析1. 选择合适的剂量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定,然后根据治疗效果逐步调整剂量。
2.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降脂药物,例如贝特类药物。
在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长期用药的评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长期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肌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药物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降脂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2023)

他汀类药物
肝酶异常 ▪ 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 ▪ 考虑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异常,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和/
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升高,≥3倍正常值,及合并总胆红素 升高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 对于转氨酶升高在3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也可换 用另外一种代谢途径的他汀,部分患者经此处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 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
降脂治疗的其他措施
▪ 脂蛋白分离、肝移植、部分回肠旁路手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作为辅助 治疗措施用于FH患者。脂蛋白血浆置换效果肯定。
▪ 脂蛋白分离(LA)是FH,尤其是C水平降低55%~70%。英国和德国指南推荐Lp(a)>150 nmol/L的进展 性冠心病患者进行LA。长期治疗可使皮肤黄色瘤消退。最佳的治疗频率 是每周1次,但多采用每2周1次。妊娠期间LA仍可应用。
▪ 另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海博麦布是近期上市的国产一类新药,其作用机制、 用法和降脂疗效等与依折麦布相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PCSK9抑制剂 ▪ 目前获批上市的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可显著降低平均LDL-C水平达
50%~70% ▪ 依洛尤单抗140 mg或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两周1次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
耐受性良好。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 甘油三酯严重升高(≥5.6 mmol/L),生活方式及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良好
控制甘油三酯水平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大剂量(2~4 g/d)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之间的两两或以上联合。 ▪ 联合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基本不进一步增加贝特类药物单用 的肝肾安全性风险,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出血、心房颤动(与 ω-3脂肪酸应用剂量正相关)以及颜面潮红(与烟酸类药物相关)等。
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

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陆宗良教授谈:如何看待调脂药物联合应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陆宗良1、调脂治疗现状他汀时代对于血脂异常,目前临床上仍多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危险分层,决定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标值,选择合适的调脂药。
4S、CARE、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及CCSPS等国内外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一致显示,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为他汀类药物有效防治冠心病、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LDL-C水平降至目标值。
《指南》对LDL-C治疗目标值的确定及治疗达标的要求,不但能提高疗效,而且能使广大临床医生有一个明确的治疗目标值以便考察调脂效果。
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以其在防治冠心病中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而在降脂治疗中一支独秀,成为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
他汀单药治疗的局限性然而,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LDL-C的降幅只能再额外增加6%。
降脂治疗中依靠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进一步获得的降脂疗效有限,往往难以达到指南要求的LDL-C目标值。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提出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为<2.6 mmol/L(100 mg/dl)。
2004年补充说明提出, 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1.81 mmol/L(70 mg/dl)。
我国《指南》中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2.07 mmol/L(80 mg/dl)。
在我国进行的两次调脂达标调查研究证实,即使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其达标率仍不高,高危和极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更低,最多也不过31% 和22%。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刘凤阁;陈静【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降脂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6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服阿托伐他汀钙片,B组联合服用降脂通脉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服药前和服药后30 d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相关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CK).结果:A、B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疗效B组明显优于A组(P<0.001).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更安全、更有效地纠正混合型脂质代谢紊乱.%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treating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Group A was given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combination with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The fasting serum TC, TG, LDL-C, HDL-C, ALT and CK were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lter treatment of 30 days. Results: TC, LDL-C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 A and B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G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01). Conclusion: Jiangzhi Tongmai Capsul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may correct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disorders more safely and effectively.【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27【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混合型高脂血症;降脂通脉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作者】刘凤阁;陈静【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血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赞同一味采用大剂 量他汀而不顾基线 LDL-C水治 疗强度
中国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调研结果
中国大部分高危/极高危患者未能达标
所有患者均采用他汀治疗
(采用2004年ATPⅢ的危险分层)
低危 中危 中度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所有患者
0
n=137 n=118 n=153 n=361 n=1325 n=2094
Steven E. Nissen et al. JAMA. 2004;291:1071-1080
目标值的降低持续推动指南更新
160 150 140 130 120
AHA/ASH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06) AHA/ACC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 (2006) ESC 稳定性心绞痛管理指南 (2006)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 (2007) ESC 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7) ESC/EASD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007)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加拿大成人脂质异常诊断和治疗与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2009) ADA 糖尿病医疗管理标准的立场声明 (2010)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常用剂量 不能达到50%的LDL-C降幅
6周研究 STELLAR Jones
n=156 n=155
Jukema
n=230 n=231
Franken
n=128 n=131
0
-10
(%)
-20
50 70 (1.3) (1.8)
90 (2.3)
110 (2.8)
130 (3.4)
150 (3.9)
170 (4.4)
190 (4.9)
210 mg/dL (5.4) (mmol/L)
LDL-C水平
Adapted from Rosensen RS. Exp Opin Emerg Drugs 2004;9(2):269-279; LaRos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1425-1435
2005年CTTC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他汀降低LDL-C 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
每降低1.0 mmol/L LDL-C,则心血管风险降低: • 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1% • 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23%
Clin Ther. 2009;31:236-244
2010 CTT荟萃分析再次证实了LDL-C 下降对于主要血管事件的影响
20 40
LDL <160mg/dl LDL <130mg/dl LDL <130mg/dl*
#
86% 79%
66%
LDL <100mg/dl LDL <70mg/dl
39% 23%
最需要治疗的患者却 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36%
60 80 100
* 基线LDL: >100mg/dl, LDL<100mg/dl为达标目标值
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 联合应用
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
LDL-C和CHD事件的线性关系
4S-Pl 25 20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4S-Rx CARE-Rx
TNT Entry Lipid-Pl
CHD 事件(%)
15 CARE-Pl 10 5 0 WOS-Pl Lipid-Rx WOS-Rx TNT 10 mg TNT 80 mg AFCAPS-Rx AFCAPS-Pl
中南地区为64.5%
Data on file
Data on file
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大剂量他汀 仍未能提高达标率
• 高危患者,使用相当于辛伐他汀80mg及以上的等效剂量 的达标率并未显著高于中低剂量他汀
达标率 53.7% 达标率 61.7%
达标率 61.7%
达标率 50%
注:效价1,2,3,4,5,6分别相当于辛伐他汀5mg/天,10mg/天,20mg/天,40mg/天,80mg/天,160mg/天
110
100 90
80
70 60 50
LDL
7
2013年以来各家指南
建议LDL-C治疗目标”低一些更好”
2013年8月 IAS
核心宗旨 降低ASCVD风险
2013年11月 ACC/AHA
降低ASCVD风 险 LDL-C 取消目标值
2014年9月 NLA
降低ASCVD风险
干预靶点 LDL-C目 标值
# 基线LDL<=100mg/dl, LDL下降>=30%为达标目标值
Yangfeng Wu et al. The second multi-center survey of dyslipidemia management in China: goal attainment rate and related factors. Chin J Cardio 2007;35(5):420-427
LDL-C每降低1· 0 mmol/L减少每年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达1/5多
LDL-C每降低1.0 mmol/L引起的相对风险(RR)降低并不依赖于LDL-C的基线
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9, 2010 DOI:10.1016/S0140- 6736(10)61350-5
DYSIS中国研究:东北地区LDL-C达标最低
在纳入分析的不同地区人群中,无论是按照中国2007 版指南还是NCEP‐ATP III 指南标准,东北地区患者的LDL‐C 达标率都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东北地区为45.3%
西北地区为65.8% 华北地区为65.8%
华东地区为62.6%
西南地区为66.6%
LDL-C和非HDL-C
• 一级预防:LDL-C< 2.6 mmol/L • 二级预防:LDL-C< 1.8 mmol/L
更加突出非HDL-C作 为干预目标 • • • • 低危:<2.6 mmol/L 中危:<2.6 mmol/L 高危:<2.6 mmol/L 极高危:<1.8 mmol/L
推荐他汀 剂量
降LDL-C治疗目标值
LDL-C降幅与粥样斑块体积改变
20
粥样斑块体积改变, mm3
15 10 5 0 -5 -10 -1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虚线为平均水平 95%CIs
LDL-C改变(%)
阻止斑块进展, 需要LDL-C水平至少下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