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英语教师应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的导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必要性、途径和原则。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流,所以从一开始教师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根据美国学者Hanvey (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指的是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科学的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能动性,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片面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只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
在广泛采用“语法—翻译法”模式的课堂中,教师把时间花在单词释义和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把时间花在背单词、记语法上。
“重知识技能传授、轻文化意识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导致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投入多,效果差,应试能力强,交际水平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当今高中英语教学未能真正重视文化意识培养有一定的关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及实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及实践作者:黄雪鸿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1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传播文化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这就是本篇所谈论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跨文化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32.0?摇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91-02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指目的语(英语)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
文化意识强有助于学生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
海姆斯(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4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合语法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一个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越强,对于语言运用的适合性和得体性的体现就越明显。
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是外语教学专家们认为的外语学习中的两种重要错误,而文化错误的性质更为严重。
我们英语教师要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词汇差异、习惯用语差异以及日常交际中的差异。
先谈词汇差异:中英文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根据一些色彩含义的例子:汉语中的“绿色”,有“生机勃勃”之意,英语中有“嫉妒的”之意;而汉语中的“红色”有“革命”、“热情”、“警戒”之意,在英语中,则有“冒险”、“流血”等意。
再如习惯用语的差异:习惯用语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中“像蜜蜂一样忙碌”,在英语中表达为“as busy as bees”。
不管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的,除有少许的文化融合现象外,更多的是彼此无法找到对应的用语,如“a Judaskiss”,(犹大之吻,汉语意为口蜜腹剑)。
还有日常交际中的差异:在汉语中,人们见面时问候“Have you had your dinner?”,而在英语文化中则认为这是干预他们的隐私权。
浅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己去处理调皮捣蛋的学生和突发事件,少给班主任添麻
烦 ,真正做到 “ 的课堂我做主 ” 我 。 ( )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 2 新课 标改变 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为教师发挥 创造性 提 供了较大 的空间。在集体备课 、挖掘教材 的同时,我 们编撰 了系列 的英语学法资料、学习 目标 指导与检测等 , 既丰 富了教学资源 ,也提 高 了我们 的认 知水平 ,初 步做 到 了与新课标和学生同成长 。 1 )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有效的教法进行教学 《 新课 程标 准 》明确 指 出 : 提倡 “ 务 型 ”教学途 任 径 ,把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 的培 养落实在教学 过程 中,倡 导体验 、实践、参与 、交流和合 作的学 习方 式,实现任 务的 目标 ,感 受成功 ,强调学 生能用英语做 事情 ,在做 事情 的过程 中 ( erigb o g L a n ydi )发展语 言能力 、思维 n n 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精髓在于 , 使 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 “ 就像在生活 中真实地使用语 言一 样 ,给学生们一个任务 ” ,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的提升 。 2 )有效地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研究 发现 ,从小学 到高中 ,学生在课 堂上主动 回答 问题 的积 极 性 越 来 越低 小学占 1 . 38 %,初 中生 占 57 . %, 高 中生 仅 占 29 特别是在普通 高中,这种情况尤为 突 . %; 出 专家们 认为 ,学生上课 不愿主动 回答 问题 ,是 因为 学生没得 到充分的参与机会 因此 ,教师 需要给学生提 供更多 的语 言学习 的机会 ,体验成功 ,增 强 自信 ,逐步
目 坚 真 的 身 习, 受 业 福 持 正 终 学 享 职 幸
“ 教师是个 幸福的职业 ” ,我们 每天都被充满 活力的 青少 年包 围着 ,每 天都在爱与被 爱中感动着 。这样 的爱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究开题报告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始于2006年的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际,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第五个目标是文化意识目标,具体内容是:文化意识目标包括学习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对此目标的理解是:学习英语必须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扩展视野,有利于促进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世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性、灵活性和批判态度,这些都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兴趣。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文化教学,最终改变原来重语言知识,轻文化教育;重技能掌握,轻素质教育的英语教学现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全面融入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最后达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大大加强,英语语言素质全面发展。
文化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操作方法也很多,本课题拟从基础文化到跨文化能力培养各个层面进行研究,也对文化能力的提高对英语素质培养所起的主要作用进行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因此,如何将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结合,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应关注词汇学习背后的文化因素。
通过讲授词汇的词源、词义和用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讲解“tea”这个单词时,可以介绍英国人对茶文化的推崇和热爱,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不同的。
其次,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词汇的学习来了解文化差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和美国西部一座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探究两个国家如何称呼这个山,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名称存在的文化因素和背景。
此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词汇的运用和实践来实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歌曲和电影、阅读英语杂志和报纸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化交流的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
最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跨文化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才能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中逐步了解跨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参加教育培训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知识。
总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应该相互促进和支持。
通过以上几点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将词汇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一、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专门设置跨文化交流课程,通过课内外的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国外文化特色的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感知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二、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比如与国外学校进行线上交流、参加国际学生夏令营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加对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结识国外的朋友,开阔自己的交友圈子,增加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引导他们充分交流、讨论、交流观点,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影视剧等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开发跨文化教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教材,让学生从课文、文章、小说、影视剧等多种形式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文化,避免使用不礼貌的语言和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识 的培养
生互换卡片并结束 了这 堂课 。而中国人 习惯 过农 历 新年 . 我们 可以在课 堂上结合这一传统习俗 , 让孩 子 们通过学习来 了解中西 文化 的差异 。首先 , 我剪 了 些“ 花” 在 窗上 , 门上贴上 “ ” , 后 , 窗 贴 在 福 字 然 让 孩 子 们 看 一 看 “ 炮 、 花 ” 实 物 , 他 们 亲 身体 验 鞭 烟 等 让 这一热闹的庆祝 方 式 。当我 从 口袋 中取 出“ 包” 红 时, 孩子们都雀跃 不已 , 课堂 的气 氛达到 了高潮 。最 后, 以小 组 讨 论 的方 式 说 一 说 这 些 词 , 祝 福 声 中结 在 束了这一堂课 。 三、 了解 英 语 成 语 、 语 中 的文 化 谚 汉语 和英语 中都有 大量 的成语 和谚语 , 们 的 他 结构 、 语意和用法在很 大程 度上受 到具 体文 化环境 的制 约 , 此 能 够 比较 突 出 的 反 应 文 化 和 语 言 的 差 因 异 。这 类 词 语 在 理 解 上 超 出 了 文 字 的 本 意 , 交 际 其 价 值 在 于其 语用 意 义 具 有 强 烈 的 文 化 特征 。例 如 , 汉语 中说“ 挂羊头卖 狗 肉” 而 在英语 中却说 “r u , cv p wn n e i gr , 为 在 英 语 中 , 的寓 意 与 汉 i adSl n a” 因 e lv e 狗 语 中的 不 同 。汉 语 中 说 “ 金 如 土 ” 在 英 语 中却 说 挥 ,
一
、
异
词 汇 是 民族 文 化 内涵 的 载 体 。 要学 习 词 汇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涉 及 文 化 , 以 在 词 汇 教 学 中 , 师 可 以 通 所 教 过对 比词汇 中的文化培养学生 的跨 文化意识 。 汉 语 和 英 语 虽 属 不 同 的语 系 , 点 不 同 , 都 有 特 但 丰 富 的 词 汇 。 在 汉 英 语 言 对 比研 究 中 , 们 发 现 了 人 大 量 的 对 应 词 语 。但 是 , 于 自然 环 境 、 会 历 史 、 由 社 文化传统 , 以及 中西 方 人 思 维 方 式 的 不 同 , 种 语 言 两 中 存 在 许 多 不 对 应 的 词 语 , 要 表 现 为 词 语 的 空 缺 主 ( 对 应 词 ) 词 义 的 差 别 ( 分 词 义 是 不 对 应 的 ) 无 和 部 。 因此 , 教 学 中教 师 要 有 意 识 的告 诉 学 生 词 汇 的 文 在 化差 异 。例 如 在 讲 解 cui 词 时 , 师 应 该 让 学 os n一 教 生 对 比 中 西方 称 谓 文 化 , 解 中 西 方 称 谓 文 化 的 本 了 质 区 别 。中 国 人 称 呼 家 庭 成 员 、 戚 或 者 邻 居 时 , 亲 往 往 在 称 呼 前 面 加 数 量 词 或 姓 , “ 哥 ” 四婶 ”周 大 如 二 “ “ 伯 ” 。这 些 方 法 不 可用 于英 语 。 在英 语 中 , 了 父 等 除 母 和 祖 父 母 之 外 , 般 直 呼其 名 , 亲 属 关 系美 国 人 一 对 也倾 向 于 用 名 字 相 称 。 比 如 , 国 生 产 的 “ 羊 ” 中 山 牌 闹钟 曾出 口英国 , 但很滞 销, 因不在质量和价格 问 原 题 , 在 于 商 标 用 的 是 “ ot。 G a 在 汉 语 中 蕴 含 而 G a” ot “ 学 之 人 ” 意 思 , 在 英 语 中则 含 有 “ 色 之 徒 , 博 的 而 好 不正经 的男子” 的文化 内涵 , 所以英国人不愿意使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方法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本文针对人教社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文化特点,提出了进行文化教学的四条途径,以便能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缺乏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和语言结构,但是对文化知识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他们的表达往往不得体,更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不时还会闹出笑话,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自尊心而产生误解。
此种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文化差异的干扰,也就是因为教学中忽视了跨文化方面内容的传授。
下面就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英语中的文化特点及其教学做一些分析,以便能较好地进行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一、《新课程》中的文化特点《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它规定了文化意识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必然有对应的新的课程内容。
所谓课程内容就是实施课程中的教学重点。
为改革原来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新课标》着重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将文化信息与语言信息有机交融,呈现为饱满、滋润的生态化语言教学特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learner-centered”和“task-based”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突出了英语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
摘要: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内容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得到了过多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事实。
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很久的英语,但却没有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英语知识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却大大地被忽略了。
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对英语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就读的大学课堂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学校请美国的外教George Hank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做“英美文化的交流”讲座,Hank先生站在了主席台的中间准备发言。
我作为服务人员,默默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他的后边,可是他却向旁边推去,于是我又把椅子凑了过去,
他再次推开。
我很不解,后来谈及这个事情,他说:“你并没有说让我坐啊,而且你也没有问过我需不需要椅子。
”这次的文化冲突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平常的一件小事,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
再如,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外国人上车,这时,一位小伙子出于尊老爱幼的文化习俗,给他让座,没想到外国人坚持站着,小伙子再次让座,外国人却发火了:“Do you think I am old enough to need a offer? I am not that old.”(你认为我年纪大到需要别人主动让座了么?我没那么老!)英美国家文化中,外国人崇尚自由、年轻和活力,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成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二、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及其在中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流中的体现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
下面谈谈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
1.问候习俗的差异。
如祝愿式的问候:Wish you a good day!关心的问候:How are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recent job?交谈式问候:It is a fine day, isn′t it? 而中国的问候方式普遍为:到哪去?吃了吗?很显然,如果不注意其中的差异而混用则会造成尴尬和迷惑。
例如,我曾经在高一的课堂上作过一次测试。
教室外边细雨绵绵,我突然说:“It′s a nice day, isn′t it ?”结果,大部分的学生看了看窗外,很认真地回答:
“No, it isn′t.”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回答:“Yes,it is.”其实,在英美语言文化背景中,这是开始一段对话或搭讪的一个方式而已,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通常只要回答“是”即可。
2.社交的禁忌。
在英语国家,拜访某人需事先预约,忌讳突然造访,否则会令主人感到不快,甚至拒绝晤谈,预约好的拜访不要无故取消或推迟。
如果的确不能前往,则应在事后主动道歉并说明原因。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文化意识渗透教学
1.教师应该主动意识到文化教育和语言知识的教育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直接反应到语言上。
如果广大的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文化背景教育则必然只是一句空话。
在2006年以前,安徽皖南地区包括芜湖及周边市县,高中英语教学均使用人教版的英语课本。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课本重英语知识,重英语的语法,但是背景文化的教学以及文化意识的渗透却不多。
自2006年安徽皖南地区首次试点,采用的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则强调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之外,特别强调了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
如在牛津必修一Unit one “School life in the UK”的Reading中,就提出了英国的校园以及校园文化,使学生加以对比,产生文化差异的感觉,并引起思考。
2.充分挖掘、整合、提取与教材有关的文化差异和文化
背景知识,并加以整理和利用,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的教学。
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Three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Reading中,集中体现了文化差异。
文中提到了在英文国家,人们收到礼物该怎么处理、西方婚礼习俗、在进入别人房间之前该如何做,以及在用手指指人的时候应该用哪根手指。
如果英语教师能充分地挖掘和提取本课的文化知识并加以延伸,相信一定是一次相当棒的文化教学尝试。
3.通过task-center的教学模式,充分激起对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兴趣。
通过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尝试,一改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在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 Two “Fit for life”的Reading教学中,设计Task: “Suppose you are a patient and your desk mate is a doctor, and you need to see a doctor for…”在这样的任务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更是一次很好的文化渗透教育。
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文化的学习,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教授单词语法,那么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单词、句子,他们永远不会良好地运用英语交流。
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英语文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文化、英语背景的了解。
教学中,将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教学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之中,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英语教学。
把英语环境下,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地交流中,掌握英语知识。
加强文化教学能使外语教学在学生综合教育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并能提高外语学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
文化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外语语言教学,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可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渐摆脱母语文化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对异国文化更加宽容,在了解各种文化之间差异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一切对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外语教学的这一伟大使命在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显
得尤其重要。
总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了语言学习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教学势在必行。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文化传播,有效地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文化与教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责编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