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基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9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李小霞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属于文化的组成,也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讲授英美国家的文化之外,也要注重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本文基于此,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阐述。
1.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新课标中,“文化意识”被纳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新课标中倡导的文化意识,是欧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提高其文化认同感。
高中阶段的学生,各项能力迅速成长,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成长过程中,此时,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就显得尤为必要,能够让学生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学会应对各类文化的碰撞。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2.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在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上,要从思维方法、生活习性、价值观、社会规定等多个方向来着手。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利用拓展训练、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来分析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只有了解自身文化,才能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西方文化。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词汇、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在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
2.2科学设计教学方法(1)设计问题探究活动问题探究活动是高中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探究活动,传统文化的渗透,要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即可收集高中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或者困惑,在课堂上提出主动探究问题,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分析和评价信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问题探究活动,将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寻找背景知识和话题导入的环节,学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资料收集等方式,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当代探究性学习的背景为出发点,从设置课题、解决课题和评价课题三个方面论述高中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指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英语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00-01一、探究性学习的背景探究性学习,是在教育领域内最先倡导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逐渐得到国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青睐和推崇。
在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那么,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不断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手段,激励着学生进行创新,它打破了以往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把课堂掌控权的一半分给了学生。
这样,学生从聆听者变成了演讲者,自身的责任感增强,从而愿意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教育发展和学生诉求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历史的客观要求。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接受性或者是机械性学习,是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背景而产生的,具有诸多新特点。
第一、学生自主选择性。
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阶段。
同时,高中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老师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
显然,把探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在英语课堂上的经验,笔者将从设置课题、解决课题和评价课题三个方面探讨探究性学习。
1.设置课题探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是关键,尤其是高中英语学习。
试论高中英语的探究式教学

试论高中英语的探究式教学作者:许丽琴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07期探究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要以熟练地应用为前提和基础。
在实际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教学规律,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本质,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去发现和掌握这些内在的规律和本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试论高中英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在语法、词组构成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英语学习会变得事半功倍。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予以及时指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在单词教学环节,在例句问题上,我课前总是精心准备,挑选学生比较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例句。
好的例句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词汇的用法。
此外,新教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的话题和一些与话题相关的新词汇,针对这个特点,每个模块都安排一定的自由讨论单词、集中识词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让学生从词汇表里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单词,然后自由讨论。
这种由一个单词带动其他单词甚至句型的训练方式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励学生课外积累词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单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而探究式教学也并非唯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实际英语课堂中,学生围绕相关情境进行的资料自主搜集,实际上就属于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来讲,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
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最好通过问卷形式,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情况、兴趣以及个人能力等,提前预估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做好应对准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文化背景是语言教学最大的障碍,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文化的导入关系着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围绕在教学中如何导入英语文化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背景文化导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形式化的弊病,教师只着重对单词与文本概念的灌输,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渗透教材知识,更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原则1.关联原则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当前世界上已知的五千多种语言中,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虽然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却始终保持着本质的差异。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将中英文化的差异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遵循文化导入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适度原则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背景需遵循适度原则,以确保通过教学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批判原则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取材于各种英文原著,原著中的英语篇章是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而编者在选择和编辑英文课文时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背景过程中,需遵循对教材的批判性原则,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
二、课前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融入人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认识的重要举措。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探究

就 牛津英 语教材 的编排来看 ,也符 合 了循序渐 进 的 原则 。一 二三模块 注重 的是学生对 自我的认识 ,包含学 习生活 、成长 的烦 恼 ,以及 世界各 地的奇 闻异事 、英语 的历史等等。而到 了第 四模块 ,模块 内容开始 转向社会 。 四、五模块主要有关社会 的方方 面面 ,诸 如广告、体育 、 科技 、环 境等 。六七 模块 转 向关注 人 的内心世 界 。八 、 九、十模 块有关社 会 的深入 了解 ,包罗宗教 、文学 、不
1 . 3 循序性 原则
循序 性原则 则要求 文化 内容 应适合学生 的年龄特 点 和认 知能力 ,注意 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 本质 ,逐步扩 展 其 范 围 。针 对 高 中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应 尤 其 注 意 其 知 识
与趣 味 的 并 举 。
Ⅱ 高 中 英 语 教 学 中 文 化 意 识 渗 透 的 原 则
同的国家的文化等 。 例如 ,高一上 学期模 块二第三单元有关法老的诅咒 , 可 适 当 增 添 一 些 有关 埃 及 金 字塔 的建 造 和 金 字塔 的一 些 未 解之谜。但 是等到 了高三,第 九模块第二单元的雅典卫城 时,我们可 以把前者再一次提出,既作为复习,同时可 以 深度讲解两大文 明古 国的特征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 再如 : 第六模块第三 单元的 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让学生 定 程度上 了解 了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 ,到 了第 九模块 的第 三单元 就深入 讲解 同样 的颜色在 不同的 国家 就代表
高中英语教学省常熟 中学
【 摘 耍】 在 高 中英 语 的 学 习 中 , 文 化 意 识 已成 为 一 个 不 可 或 缺 的组 成部 分 。 本 文 从 文 化 意 识 在 高 中英 语 教 学 中 的重
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探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微(3),女,北京人,本溪广播电视大学基础部助教。
2011年6月第3期(总第86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J un .2011No .3(Serial No .86)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探究张微(本溪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本溪117000)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教学也是文化上的教学。
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给文化交流构成了障碍,给英语教学造成了困难。
为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交流的更顺利一些,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的更简单一些,英语教学中应重视中西文化差异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流;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 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3-0099-02一、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表现1、中西思维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传统文化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而文化的差异也对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学生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中国人习惯了顺向思维而西方人习惯了逆向思维,这些在语言上都有反映,汉语多用从大到小的词序,而英语则惯于使用从小到大的词序。
比如在描述地理位置时,汉语都是先省份、再城市,最后到具体地址,而在英语中则完全与此相反。
二是对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影响,学生通常都会按照自己国家的文化标准去理解外国文化,时不时地就会造成一些误会。
如在人生价值上,中国人经常是以懂礼貌、稳重、谦虚等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西方人则以一个人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他们推崇的是个人的进取精神。
三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中国教师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共性,而西方国家则注重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此,中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师的依赖性都很强,而西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则比较突出。
2、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一些交流的误会不同地域的人习惯各不相同,中西相隔甚远,因此在某些交流方面会产生误解。
英语精渎教学中文化导入探究

英语精渎教学中文化导入探究[摘要]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息息相关,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重头课,精读课应注重目的语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章探讨了在精读课中导入目的语文化知识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精读课程;文化导入;原则;方法一、引言美国著名人类学家Sapir (1921)在其《语言论》中写到:“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的一个群。
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这就是说,不脱离社会而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语言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蕴藏在该语言下的社会文化的学习更加重要。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精读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来被英语教学工作者所公认,它是一门集读、写、听、说、译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长期以来,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词汇的解释、句型的操练和语法的分析。
而近年来,交际教学法的普遍应用则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
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不仅要强调语言本身,还要强调语用能力培养,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精读课的教学也应把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内容的讲授和社会文化知识的扩展结合起来。
在精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遵循何种原则呢?如何在精读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呢?以下是笔者在精读教学中所探究的几点原则和方法。
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原则对于精读教学中的文化导人,大多数讨论主要集中在针对英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意义方面。
但有一个方面往往会被忽视,即在文化导人中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适合性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在精读教学中,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日常交际、专业特色、自身文化修养的积累等方面息息相关。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先进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

【 键 词 】 进 文 化教 育 ; 中英语 教 学 关 先 高
和 娱 乐 开 辟 了新 的 渠 道 , 一 些 有 害 信 息 也 通 过 网 络 传 播 , 蚀 他 们 但 腐 的心 灵 。 网 上 各 种 消 极 因 素 的 影 响 下 , 在 少数 高 中牛 精 神 空 虚 、 为 失 行
范 , 的 甚 至 走 上 了违 法 犯 罪 的歧 途 。 四是 来 自我 们 成 年 人 的 影 响 。 有 第 在 我 们 成 年 人 的 生 活 和 活动 中 , 些 领 域 道 德 缺 失 、 冒 伪 劣 、 骗 欺 一 假 欺
科 技 信 息
0 教 学 研 究 o
S IN E& T C NO O YI F R T O CE C E H L G O MA I N N
21 0 0年
第3 3期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先进文化教育的 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
周学 军 ( 宁第 三高级 中学 河 南 洛 宁 洛
4 10 ) 7 7 0
诈 活 动 有 所 蔓 延 : 些 地 方 封 建 迷 信 、 教 和 黄 赌 毒 等 社 会 恶 现 象 一 邪 在新课程改革 中, 视和加强青 少年的先进文 化教育 , 重 已经 成 为 沉 渣 泛 起 , 金 主 义 、 乐 主 义 、 端 个 人 主 义 滋 长, 权 谋 私 等 消 极 拜 享 极 以 新 一 轮 教 育 改 革 的热 点 。在 我 国 中小 学 各 学 科 的 新 课 程 标 准 中 , 要 均 腐败 现 象屡 禁 不 止 等 等 , 电给 未 成 年 人 的成 长 带 来 不 可 忽 视 的负 衙影 求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仅 要 向学 生 传授 系 统 的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 发 不 开 响 。[ 智 力 、 养 能 力 , 要 有 目的 、 意 识 、 计 划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正 确 的先 培 还 有 有 如 果 我 们 对 于 上 述 的 严 峻 形 势 不 加 以 重 视 , 末 成 年 人 不 加 以好 对 进文 化 教 育 , 而 培 养学 生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良好 的道 德 品 质 1 从 人 l 好 引导 和爱 护 ,我 们 国家 和 民族 的 前 途 和 命 运 就 将 会 面 临 大 的 灾 难 , 薪的《 英语 课 程 标 准》 我 国 首 次 提 出 了 英 语 教 育 要 “ 人 为 本 ” 在 以 这 绝 非 危 言耸 听 。 近 些 年 来 在 我 国 一 些 青 少 年 学生 巾 存 在 的 人 格 扭 ‘ 的 教 育 思想 。 以人 为 本 , 足 以人 的 综 合 素 质 为 本 , 人 的持 续 发 展 为 就 以 曲、 道德 沦 丧 现 象 , 向全 社 会 敲 响 r警 钟 。 本 ; 养 的 是 一 个 具 有 健 全 人 格 又 能 持 续 发 展 的 完 整 的 人 , 不 是 单 培 一 而 作 为 肩 负 着 “ 书 育 人 ” 大 责 任 的 教 帅 , 实 应 该真 I地 认 识 到 教 重 确 I 纯 着 眼 于他 眼下 掌 握 了多 少 个 单词 和 句 型 。 成人 , 成 才 , 语 教 育 先 后 英 先进 文 化 教 育 的重 要 性 , 正 地 行 动 起 来 , 转 应 试 教 育的 局 面 , 真 扭 凹到 也 同样 责无 旁 贷 地 承 担 着 这 项 历 史 使 命 。 晕视素质教 育、 以先 进 文 化 教 育 为 先 的 新 课 程 轨 道 上 来 。 作 为 高 中英 英 语 学 科 是 高 中阶 段 学 生 必 修 课 程 , 其 他 学 科 一 样 . 负 着 对 与 担 语 教 师 也 应 该认 识 到 教 学 生 首 先 做 人 的 意 义 , 自己 一 方 面 要教 给 学 牛 学生 进 行 德 、 、 、 诸 学 科 教 育 的 任 务 。语 言 学 习 对 开 发 青 年 学 生 智 体 美 英 语 文化 知 识 , 时 又 要 进 行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 其 成 为 社 会 有 用 的 人 同 使 潜 能 、 行 思 想 情 感 教 育 具 有 其 他 学科 不 可替 代 的 作 用 。 语 言 是 思 维 进 才。 的工 具 , 英 语 表 达 思 想 总 带 着 一定 的思 想 内容 和情 感 因 素 。 学 习 英 用 语, 要涉 及 跨 文化 交 际 , 理 解 不 同 背 景 下人 们 的 思 维 方 式 和 表 达 方 2 高 中 英 语 教 学 中 实施 先 进 文 化 教 育 的 可行 性 要 式 , 进 行 师 生 之 间 、 生之 间 听 、 、 、 多 方 面 的交 互 性 训 练 。 因 要 生 说必 要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摘要: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深入和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
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33-02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的。
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
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本文从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角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以下分别从词汇、听说、阅
读、语法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
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如学习 peasant 农民一词,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
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 peasant 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
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 farmer。
再如中国夫妻在介绍对方时常说:这是我的爱人。
直译为英语是:this is my lover. 单词 lover 在英语中的含义是“相爱的人”或“情人”,它只有感情的含义而没有法律的内涵,使用不当会引起误会。
在nsefc模块一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开篇就点明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所存在的词汇上的区别,而后通过对话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国人和美国人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可见,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体现文化的用法。
二在听说训练中渗透文化
nsefc 中的听说训练部分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
例如模块
一第二单元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学生用书中的听力部分选取了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一个男孩 buford 的自述,他带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而他的老师jane却是英国人,她用地道的英国英语将buford 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两段独白给学生造成了听觉上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文化差异。
如模块五第二单元 the united kingdom 练习册的 talking 将场景设置在伦敦,学生将以旅游者的身份进行一对一的交际活动,他们各自所持的都是不完整的伦敦地图,因此必须寻求同伴的帮助,找到自己游览的目的地,了解正确的行走路线。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听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学生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应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反应,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
三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教师应选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例如:有一篇阅读是这样,“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yes,” said the minister,“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u.”要充分理解这个语篇才会知道:①“他们把水浇在我脸上”一句。
它实指父母将新生婴儿抱到教堂受洗礼时,牧师将水浇在小孩脸上。
②”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顾她”此句暗指在教堂举行婚礼。
③“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
它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向棺木撩土再进行埋葬的背景知识。
如果阅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幽默。
可见,影响阅读能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因为文化包含着很多历史、宗教等知识。
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外国历史、风俗、最新科技等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四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
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
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罢了。
“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
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不表疑问表请求,按照西方人的风俗习惯,提出的请求常用问句形式,以表示有礼貌的请求,但若长辈对晚辈或比较熟悉和随便的人之间可简单的使用祈使句。
再如翻译 you are a lucky dog. 在中国文化中,dog 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dog 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
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
)
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让学生了解。
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录像、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
在高中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
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付丽芳.“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