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联甲苯胺

合集下载

水中余氯的检测方法

水中余氯的检测方法

一、邻联甲苯胺比色法1、概念和意义氯是一种高效常用的杀菌剂,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中常用的加氯方式包括投加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加氯处理后水中有效氯的含量称之为余氯。

余氯根据形式和消毒活性分为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

1.1 游离余氯:也称自由氯,水溶液中的Cl2,HClO,OCl-等均为游离余氯,是水中杀毒效果较好,氧化性较强的一种余氯成份,水质控制时一般用游离余氯来衡量水质余氯是否达标。

1.2 化合余氯:当水中有铵(胺,氨)存在时,氯会同铵反应,生产氯胺(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

氯胺的杀菌效果远弱于次氯酸,而且具有异味。

但由于氯胺的稳定性要远强于游离余氯,在以实现长效杀菌作用,所以在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有一定氯胺是有积极作用的。

1.3 总余氯: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总称。

1.4 对水中加入氯进行消毒反应,要求在经过规定的接触时间后,水中仍存在尚未用完的一定浓度的剩余消毒剂。

此条件可以确保消毒反应进行完全,获得满意的消毒效果。

为了防止残余微生物在供水系统中再度繁殖,自来水的管网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剩余消毒剂。

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馚和其他有机物产生的臭和味,甚至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氯与水接触时间大于30min,出厂水的游余氯限值不得大于4mg/L,余量不应低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不应低于0.05mg/L。

接触时间大于120min,总氯限值不得大于3 mg/L,余量不应低于0.5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不应低于0.05mg/L。

1.5 生活饮用水中余氯是评判水质好坏的重要参数,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

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次污染。

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生活饮用水消毒工作和保证用水安全极为重要。

本指导书提供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也可以使用美国哈希公司生产的便携式余氯仪来测定。

2、检测方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3、应用范围3.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邻联甲苯胺电氧化所致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电沉积及共存硫酸软骨素的影响

邻联甲苯胺电氧化所致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电沉积及共存硫酸软骨素的影响

摘要 :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Q M) E C 技术, 研究 了 B R缓冲溶液中邻 联甲苯胺(— D 电氧化生成的电荷 . DT ) 转移配合物(T ) C C 的电沉 积及共存硫酸软骨素( s的影 响. c) 在弱酸性和中性 (H 40 — .0溶液 中进行循环伏安 p = . 65 ) 7 扫描时, 观察到谐振频率 的“ 字型响应 , V” 表明 oT . D电氧化会产生水溶性差的 电荷转移配 合物 中间体 , C C 该 T 可在金 电极上沉积和溶 出. 察了溶液 p 考 H值 、 电位扫描速率及支持 电解质 的影 响, 发现该 “ 字型频 率响应深 V”
ee t d p st no ec ag — a se o lx( lcr e o io fh h r et n fr mpe CTC g n rtdd r geeto xd t no - l ief o i t r c ) e eae ui lcro iai f t i n n o o od TD)nBrtn i io — t
Ro isn( R) ufr n f cs f o xsigc o d ot uft CS . s a e e u n yrso s ec ci bn o B, b fesa def t o e it h n rins l e( ) A V—h p df q e c ep net t y l e c n i a r oh c
度( ̄o 与支持电解质有关, △ 大d l序 为 02 一 f) r 一 qN ! . . 0mo・~Na O > .0 l ~N C O> . lL N 30 mo・ 2 L a l a01 0mo・~Na O . lL 2 4发 S 现共存硫酸软骨素可显著增大一 f , A , 采用红外 和紫外一 v 可见光谱 表征了 C C和 C T S间的相互作用, 并用 E C Q M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生活水余氯含量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生活水余氯含量

氯气溶于水的相关知识
氯气可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可以溶解2体积氯气。

在氯溶于水时,一部分氯与水反应,形成次氯酸和盐酸。

化学方程式:Cl2 + H2O =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Cl2 + H2O = H+ + Cl- + HClO(可逆反应)
氯气只有少量溶于水,大多数还是气体,溶于水的氯气也有少量的转变为HClO。

氯气与碱容液反应生成次氯酸盐,氯化物和水。

Cl2+H2O=HCl+HClO,HClO不稳定,见光或者受热都分解。

HClO=HClO+O2,最后为盐酸溶液。

余氯相关知识了解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氯投入水中后,除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操作规范(余氯)
1、取样时间:生活水泵开启后,同时投运411#加氯系统,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在107#生活泵房运行的生活泵取样阀上取水样。

2、取样步骤:首先开启生活泵取样阀排水1分钟以上,将比色皿涮洗2-3遍后,各取10mL水样(即取样至皿上刻度处)。

3、比色步骤:将取好水样的比色皿分别放入左右比色槽中。

左比色皿代表空白值,在右比色皿中用滴管加入10滴邻联甲苯胺溶液,可轻微晃动右比色皿,以使显色均匀,然后立即进行比色,比色时应面对自然光,眼睛与视孔平行,观察视孔并转动圆盘,使左右比色槽颜色最为接近时,读取转盘上显示的数字,该数字即为水样余氯数值。

4、测量结束后,应将两个比色皿用洗涤剂涮洗后,再用清水反复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注:邻联甲苯胺避光保存,并避免接触人体。

危化品MSDS-邻联甲苯胺

危化品MSDS-邻联甲苯胺

邻联甲苯胺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邻联甲苯胺英文名:o-Tolidine中文别名:邻联甲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英文别名:o-Tolidine;3,3'-Dimethylbenzidine;4,4'-Bianisidine推荐用途:科研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物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2.1 GHS 危险性类别:2.2 侵入途径:经口、经皮2.3 健康危害:本品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易经皮肤吸收。

其毒性类似苯胺,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

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2.4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2.5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纯品邻联甲苯胺邻联甲苯胺119-93-7 无资料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可燃。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5.3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 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邻联甲苯胺的配制方法

邻联甲苯胺的配制方法

邻联甲苯胺的配制方法
邻联甲苯胺的配制方法有多种途径,下面列举其中一种常用方法:
材料:苯,甲胺,氯化亚铁(FeCl2),酸(如盐酸)和碱(如氢氧化钠)。

步骤:
1. 将苯和甲胺混合,保持混合液的温度低于10。

2. 在低温下,将FeCl2逐渐加入混合液中,搅拌混合。

3. 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少量酸,反应液会发生变色,产生邻联甲苯胺。

此过程可通过pH改变来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率。

4. 清除混合液中的FeCl2残留物,可以使用酸或碱进行中和。

5. 最后,通过蒸馏或其他提取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纯化和分离邻联甲苯胺。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同时,在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和操作过程中,请务必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

余氯测定-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余氯测定-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余氯测定方法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余氯有三种形式:●总余氯:包括HOCl,NH2Cl,NHCl2等。

●化合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类化合物。

●游离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余氯可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N,N-乙基对苯胺-硫酸亚铁胺容量法测定。

下面介绍较简单方便的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可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一、应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时干扰测定,可用离心法去除。

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如下:高铁:0.2mg/l;四价锰:0.01mg/l;亚硝酸盐: 0.2mg/l。

●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余氯。

二、原理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法进行比色定量:还可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三、永久性余氯比色溶液的配制磷酸盐缓冲贮备溶液:将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和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置于105℃烘箱内2h,冷却后,分别称取22.86g和46.14g。

将此两种试剂共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至少静置4天,使其中胶状杂质凝聚沉淀,过滤。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45):吸取200.0ml磷酸盐缓冲贮备溶液,加纯水稀释至1000ml。

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称取0.1550g干燥的重铬酸钾(K2Cr2O 7)及0.4650g铬酸钾(K2CrO4),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并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所产生的颜色相当于1mg/L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

0.01~1.0mg/L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的配制方法:按表21所列数量,吸取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分别注入50ml刻度具塞比色管中,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50ml刻度。

避免日光照射,可保存6个月。

配置邻联甲苯胺溶液

配置邻联甲苯胺溶液

珠江水中余氯的探究胡公方、何江、黄雍相、钟琬婷、邓怡然、谢怡冰一、研究背景目前世界各地的饮用水一般都以加氯或加漂白粉进行消毒和除臭。

我国运用水生产过程中也普遍采用氯消毒。

在水厂的过滤后水中投加不同量的氯进行消毒时,由于水中含有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投氯后水会消耗一部分投氯量,水中尚存的氯是总余氯。

总余氯具有消毒的效应,而自由性余氯表示消毒作用己经完成并可防止二次污染的后患。

利用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物氯胺进行氯胺消毒具有消毒效果稳定和管网中余氯维持较长时间的优点,并可以防止产生氯酚臭味,因此,在实际制水过程中测定出厂水的自由性余氯的同时,测定总余氯具有一定的卫生学意义。

目前,我国有些城市供水已将总余氯列为必测项目。

另外,余氯的过量存在还可生成有机氯化物,对某些水生物产生有害作用。

有实验表明,当余氯为0.16 mg/L时,大型蚤24h存活率为100%,48h存活率为90%;当余氯达到0.32 mg/L 时,大型蚤48h存活率为30%。

在最小致死剂量(MLD=0.16mg/I)暴露下,40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水中余氯对大型蚤生长和生殖影响显著。

[1]当水中余氯为0.16 mg/L时,慢性毒性暴露中大型蚤的体长及生殖情况见表1。

表1 慢性毒性测试(40d暴露)中余氯对大型蚤注:P<0.01。

试验组余氯为0.16mg/L根据表1结果,对照组的大型蚤在40d暴露后存活率为90%以上,没有超出生物毒性测试中对照组死亡率<10%的规定[2],生长和生殖状况都明显好于暴露于0.16mg/L余氯的试验组。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含0.16 mg/L余氯水中的大型蚤4Od后的体长平均缩短1 .18 mm,差异极显著(p<0.01)。

在生殖力指标中,从暴露开始到产下第一胎所用的时间从对照组的120h增加到449h,暴露期间所产幼蚤胎数从16胎降低到约4胎,40d内所生产的幼蚤数量则从近百只降低到约6只,反映试验动物暴露期受到水中余氯的严重影响,对其生殖生理系统产生相当程度的损伤。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操作规范(余氯)
1、取样时间:生活水泵开启后,同时投运411#加氯系统,半小
时或更长时间后,在107#生活泵房运行的生活泵取样阀上取水样。

2、取样步骤:首先开启生活泵取样阀排水1分钟以上,将比色皿
涮洗2-3遍后,各取10mL水样(即取样至皿上刻度处)
3、比色步骤:将取好水样的比色皿分别放入左右比色槽中。

左比
色皿代表空白值,在右比色皿中用滴管加入10滴邻联甲苯胺溶液,可轻微晃动右比色皿,以使显色均匀,然后立即进行比色,比色时应面对自然光,眼睛与视孔平行,观察视孔并转动圆盘,使左右比色槽颜色最为接近时,读取转盘上显示的数字,该数字即为水样余氯数值。

4、测量结束后,应将两个比色皿用洗涤剂涮洗后,再用清水反复
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注:邻联甲苯胺避光保存,并避免接触人体。

余氯相关知识了解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氯投入水中后,除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健康危害:
本品对呼吸道和眼有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易经皮肤吸收。慢性影响: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09-6180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3,3'-二甲基联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3,3'-dimethylbenzidine
中文名称2:
邻联甲苯胺
英文名称2:
o-tol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91
CAS No.:
119-93-7
分子式:
C14H1险性概述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乌来糖树脂的交联剂、鉴定金及水中游离氯的试剂。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