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10月20日上课内容-投入产出下集-2014-2015 ppt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课程第三章PPT

最新课件
47
二、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生产 的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可以对中国 产业结构变化的市场原因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分析可借助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的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来进行。
最新课件
48
最新课件
49
最新课件
50
最新课件
51
最新课件
52
最新课件
53
三、运用上述方法对我国产业发展与调整的重点 进行综合分析
消费、进口对其影响大;从需求诱发的角度看,受进口替
代、投资的影响最大。2001年,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 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均位列第4,资产在工业各行业中位 列第3,职工人数位列第5,利润总额位列第7位,1999年 综合经济效益约为第12位。该产业中的钢产量现已超过1
最新课件
2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表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产品投入产出表、 投资或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生产能力投入产出表、劳 动投入产出表等;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型投入产 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种;按范围的不同,分为国 民经济(全国性)投入产同表、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 投入产出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等。
0
1
最新课件
5.4 4.5 4
1
33
用例子说明列昂惕夫逆距阵和完全消耗系数距阵
农业
中间产品 工业
建筑业
最终 产品
运输业商业
总产 品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0.1709 C12 0.1230 C22 0.0471 C32 0.0250 C42
0.1154 C12 0.4394 C22 0.5882 C32 0.2500 C42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2)广告密度: 广告密度=AD/SL
完整最新ppt
3
第四章 市 场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 。其市场结 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2)没有 替代产品 。(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 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 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 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 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 和退出壁垒较高。
粗分
细分
C8值(%)
产业规模状况(亿日元)
大规模
小规模
寡占型 竞争型
极高寡占型
70<C8
高、中寡占 型
40<C8<70
低集中竞争 型
20<C8<40
分散竞争型
C8<20
完整最新ppt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
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
100
90
80
市 70
场 60
占 有
50
率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排列)
完整最新ppt
10
第四章 市 场
衡量指标:(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也是 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 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 之间的面积(图4-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 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 比,用公式表示为:
完整最新ppt
3
第四章 市 场
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 。其市场结 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2)没有 替代产品 。(3)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 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 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 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 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 和退出壁垒较高。
粗分
细分
C8值(%)
产业规模状况(亿日元)
大规模
小规模
寡占型 竞争型
极高寡占型
70<C8
高、中寡占 型
40<C8<70
低集中竞争 型
20<C8<40
分散竞争型
C8<20
完整最新ppt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
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
100
90
80
市 70
场 60
占 有
50
率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排列)
完整最新ppt
10
第四章 市 场
衡量指标:(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也是 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 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 之间的面积(图4-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 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 比,用公式表示为: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产业经济学 教学PPT课件

第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生了同 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者集团。同时 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 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 业间纵横交错的竞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一个企 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 其行为的问题。
第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 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系的基本因素 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难易程度。
第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市场结构进行 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 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 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贝恩,提 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森在内的许多学者 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 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于1959年发表 了《产业组织》,标志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 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S)决定 市场行为(C),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
一、市场集中度
(一)涵义 ▪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
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即集中程度的指标。 ▪ 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
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产业经济学课堂PPT

12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13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发展
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 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 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 等问题
.
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 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 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 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 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 产业分析的过程。
3
.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 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 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 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 足。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 业。
34
.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 创立。
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
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35
.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PPT课件

第3页/共99页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 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第4页/共99页
第9页/共99页
3.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处于衰退期的产业称为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特点是其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发展速度开始 变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对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进行产业转移,将其 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通过开辟新市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对 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 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
第12页/共99页
刘易斯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由于工业资 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力,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供给。这样,工业总 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工资部分增长的速度,于是出现 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时期,直至剩余劳 动力被吸纳完毕。此后,经济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劳 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工资 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等开始在两个部门 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阶段的变迁。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 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第4页/共99页
第9页/共99页
3.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处于衰退期的产业称为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特点是其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发展速度开始 变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对 “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进行产业转移,将其 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通过开辟新市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对 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 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
第12页/共99页
刘易斯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由于工业资 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力,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供给。这样,工业总 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工资部分增长的速度,于是出现 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时期,直至剩余劳 动力被吸纳完毕。此后,经济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劳 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工资 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等开始在两个部门 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阶段的变迁。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
产业经济学导论(ppt 52页)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 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
❖优点:
❖ 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缺陷:
❖ ①未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全面、不系统; ❖ ②农轻重界限模糊,有些新兴产业难于归类; ❖ ③分类较为粗略。 ❖ 一方面难以揭示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
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指出产业可划分为: 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 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三)生产流程分类法
❖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存 在两种情况,一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而言;二是没有 基准产业做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 ❖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例如: ❖ 棉花种植—— 纺纱 —— 织布 —— 成衣 ❖ 汽车设计 零部件加工 组装
•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
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
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
范畴。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 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 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
2.原料关联分类法:
按照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为依据来划分企业经济活动。如:造纸业、 纺织业、服装业等都具有相同原材料。
3.用途关联分类法: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 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
❖优点:
❖ 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缺陷:
❖ ①未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全面、不系统; ❖ ②农轻重界限模糊,有些新兴产业难于归类; ❖ ③分类较为粗略。 ❖ 一方面难以揭示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
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指出产业可划分为: 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 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三)生产流程分类法
❖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存 在两种情况,一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而言;二是没有 基准产业做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 ❖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例如: ❖ 棉花种植—— 纺纱 —— 织布 —— 成衣 ❖ 汽车设计 零部件加工 组装
•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
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
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
范畴。
精品ppt模板供大家使用
❖ (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 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 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
2.原料关联分类法:
按照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为依据来划分企业经济活动。如:造纸业、 纺织业、服装业等都具有相同原材料。
3.用途关联分类法:
第二十五章 投入产出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25.2.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产出投入 1
中间产品 消耗部门
2…n
最终产品
小 计
固定 资产 积 消 更新 累 费 改造
净 出 口
小 计
总 产 品
生 产 资 料 转
生பைடு நூலகம்产 部 门
移
价
值
1
2 ︙
n 小计 固定资产折旧 物质消耗合计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xn1 xn2 … xnn
25.4.2分析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分析社会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国民收入的部门构成, 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各部门的中间产品率和最终产品率(中间 产品率是指中间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率,最终产品率是指最终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率)
25.4.3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D1 D2 … Dn
Y1 X1 Y2 X2 ︙︙
Yn Xn
劳动 报酬
V1
V2 … Vn
新
创
造 社会
价 纯收 值入
M1
M2 … Mn
小 计
总投入
X1 X2 … Xn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故可得平衡方程如下: (i=1,2,…,n) (22-2)
这组方程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用情况,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从表22-2的垂直方向看,“劳动对象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活劳动消耗(劳动报酬+社会纯收入)=产品 总价值”,有:
(j=1,2,…,n) (22-3) 这组方程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构成,称之为价值构成平衡方程组。
25.3 消耗系数与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完全消耗系数
a
c b
d
农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122的农业产品 农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531 的工业产品 工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187的农业产品 工业部门生产1单位的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间接消耗了0.5708的工业产品
1. 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 则各地区总产出为 ( )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2. 投入产出分析下列关系何者"不"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基本原理
p237。 我们透过行、列的组成可以帮我们理解:一 个产业生产要有多少部门的投入
工业产值为2280亿元,其中工业本身消 耗900亿元,农业消耗280亿元,交通70 亿元
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就是表内的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初始投入=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总产出 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初始投入合计=最终使用合计
•右下为第四象限,主要反映 转移支付,在编制投入产出 时,一般不收集这部分数据。
实物型与价值型两种投入产出表
两者的差别在于: 价值型是以产品的估算价值作为计量单 位; 实物型是以实物量单位 价值型因为是估算价值,所以可以假定 总产出等于总投入; 但是实物型因为以 量为估算单位,在投入增加值的 (固定 资产折旧、税净额) 难以估算,所以一 般不编制第三象限
了解投入产出表就好了,为什么要算系数?
因为: 投入产出表只能帮我们了解产业跟产业第一 层的关系 生产一个面包: 面粉、糖、油、烤箱,从投入产 出表上,可以看到生产一个面包,农业 (生产面 粉、糖、油)跟烤箱 (工业)需要投入的份额。 但是看不到生产面粉、糖、油、与烤箱过程中又 需要农业与工业相互协作的关系
部门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 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业
35/165=0.2121
0 0 0
商业
190/615=0.3089
5/615=0.0081 20/615=0.0325 10/615=0.0163
900/2280=0.2947 80/560=0.1429
280/2280=0.1228 120/560=0.1429 70/2280=0.0307 5/560=0.0089 100/2280=0.0439 5/560=0.0089
在P237案例:
第一行表示:工业产品的生产与使用:总产 出为????亿元,其中????亿元作为中间使用, ???亿元作为最终使用;
总产出为2280亿元,其中1205亿元作为中间使用,1075亿 元作为最终使用;
第一列表示: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 种投入:总投入为????亿元,其中???亿元属 于中间投入,???亿元属于最初投入。
Input-Output Analysis
投入产出分析 (下)
课程大纲
投入产出表如何看?
投入产出表在说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完全消耗系数的算法 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算法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代表的产业特性是什么?
投入产出表-复习上堂课说的
投入产出分析,最重要就是要看懂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表要获得一定生产,就要有一定的投入。
总投入2280亿元,其中1350亿元作为中间投入,830亿元 作为最初投入;
各个象限的含义
如果用两条线将表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称为象限
左上为第一象限,反映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提供 产品与消耗产品;表示要生产那么多的经济值需要多少技 术的象限),是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一部分 右上为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反映 每个部门产品(或劳务)用于最终使用的情况。 左下为第三象限,是第一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反映 每个部门所最初投入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 要生产多少东西,就要有多少投入
例如:要生产一公斤的苹果,农夫要利用工业的投入
购买机器,要利用农业技术购买农药,要利用工业 汽车来运输货物,所以p237页,要生产560亿产值的 苹果,需要80亿的工业、 5亿的运输业跟5亿的商业 来完成
行与列的含义
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行表示“产出”, 指的是有多少被使用了。被哪些部门使用? 有多少作为最终使用? 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列表示“投入”, 即该部门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所“消耗” 的各种要素的数量。有多少属于中间投入? 分别由哪些部门提供? 165 亿的交通运输业,当中就需要 35 亿的工 业投入,55亿的劳动报酬跟物质的消耗, 譬如 说汽油
3. 直接消耗系数,一般用____表示,其定义是,每生 产单位____产品需要直接消耗___产品的数量
但是,直接消耗系数只描述了部门之间的直接连 系,整个经济各部门之间,除了直接联系之外, 还有各种间接联系。
例如: 做一个面包需要面粉,糖,机器,这些是 做面包的直接消耗,但是作面包的烤箱、电、面 粉的麦、油、对于做一个面包是间接消耗 (第一 次),而做面包烤箱的制作,需要铁设备,电要 有发电厂的建造,麦要有割麦机的收割,这些又 是一次的间接消耗 (第二次),以此类推,还有 第三次,第四次的间接消耗。 因此,完全消耗系数就是将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 间接消耗系数的和
2280/280=0.1228 (生产一单位的工业要耗费 0.1228的农业投入)
数值大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 门关系密切 数值小说明第j部门与第i部 门关系松散 直接消耗系数=产业投入/总投入 工业部门每生产一价值单位的 产品,直接消耗0.0307个价值 单位的交通运输业产品
采一个苹果要直接消耗0.1429个工业 产品
原料需求少、附加价值低
原料需求高、附加价值低
原料需求高、附加价值高 原料需求少、附加价值高
中间需求 (原料需求)+最终需求=1 中间投入+附加价值=1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公式
中间需求率=中间需求/总需求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与总投入 农业(农业的总投入)中间投 中间需求+最终需求=1 入率= 中间投入+附加价值=1 (60+90+30)/600=0.3
中間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中间投入率愈低,产 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中间需求=原料需求
课程总结: 上完这堂课,你应该要知道
投入产出表如何看?
投入产出表在说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第一次及第二次…..n次的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完全消耗系数的算法
第一次间接消耗系数的算法
矩阵计算概念
直接消耗
农业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农业品对工业品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系数的算法
工业品对农产品的第一次间接消耗
工业品对工业品的第一次间接消 耗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与一大堆 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合,所以是个很复杂的 运算,就必须要背公式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 终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
中间需求率
完全消耗系数是帮助我们了解生产一个产品当 中其他产业投入的错综复杂关系,如果我们只 是要了解产业生产跟消费之间的直接关系,就 看中间需求率跟中间投入率即可 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与总需 求之比,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有多少作 为其他产业所需求的原料,中间需求+最终需 求=1,所以说,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愈高, 代表这个部门愈有“原料产业”的性质。 而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愈低,表示最终需求 率愈高,代表这个部门的原料需求愈低。
直接消耗系数
某部门在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产 品的直接消耗量; 某产业生产一个产品, 牵涉到其他部门的投入量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拿一个产业的总投入去 除以相对于的其他产业
p234. 直接折旧系数 劳动报酬系数
一个部门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其他部门产 品的数量,因为只算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栏, 所以也称为投入系。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一般用( )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 )产品 需要消耗( )产品的数量。 P 238. 生产一单位的工业要耗费多少的农业投入?
总投入=总产出 A=8000 最初投入=最初使用 B=3616 最初投入=最初使用 C=1600 最终使用=消费+资本 D= 941-894 D=47
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与 总投入之比,反映了各产业在生产活动 中,为生产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买原 料在其中的比重,所以中间投入+附加 价值=1,中间投入率愈高,产业的附加 价值愈低,因而高中间投入率的产业就 是低附加价值的部门,所以,中间投入 率愈低,产业的附加价值愈高。
投入产出法有几个基本假定:
1. 同构型假定,因为表上假定每个产业部门 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如: 苹果公司出产很 多产品,要估算他的投入产出就会很困难 2. 比例性假定,投入产出表的目的是要了解 产业相互影响的关系, 每个部门的产出跟 投入都是成正比的 3. 相加性假定,为了方便估算产业的联系关 系; 每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每个部门的 投入合计
所以算系数,就是要让我们了解产业跟产业间相互关联的 层层细微关系
所以投入产出表是要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产业 生产价值中,其他产业一层层其中的份额 因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金额来作估算, 投入产出表的目的在于知道一个产品创造出 来后,其他产业在当中所占份额,为了更清 楚了解其他产业比例,我们必须以系数方式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