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的感官评价

紫薯的感官评价
紫薯的感官评价

紫薯果冻的感官评价

项目评价标准评分范围打分备注组织状态结构紧密,细腻

光滑,质地均匀

富有弹性

18~25

结构紧密,质地

不均匀,有弹性

9~17

结构松散,质地

不均匀,不光滑

无弹性

0~8

滋味及气味酸甜可口,有浓

郁的紫薯风味

18~25

酸味或者甜味

稍过,有紫薯风

9~17

酸味或者甜味稍

过,紫薯风味淡

0~8

口感入口细腻适口,

有弹性,有咬劲

18~25

入口基本适口,

有弹性,有咬劲

9~17

入口不够细腻适

口,无弹性,无

咬劲

0~8

色泽呈紫红色,均匀

一致

18~25

颜色偏深或者偏

淡,基本一致

9~17

颜色太深或者太

淡,不均匀

0~8

不同配比的复配胶对果冻感官的影响

卡拉胶:黄原胶:果胶

比例感官品质评分备注1:1:1 清亮透明,弹性差,

持水性差,不能凝胶

50

4:2:1 颜色透明,弹性一般,

持水性一般,硬度差

70

5:3:2 颜色透明,弹性好,

持水性好,硬度适中

90

6:4:3 颜色较深,弹性较差,

75

持水性好,硬度太硬

不同用量的复配胶对果冻感官的影响

百分比(%)感官品质打分备注

30

1.0 硬度,脆性以及弹性

都差

2.0 硬度较好,弹性较差,

60

持水性较好

90

3.0 硬度适中,弹性好,

持水性好

4.0 硬度较硬,弹性一般,

80

持水性好

70

5.0 硬度硬,弹性差,持

水性差

不同浓度的紫薯粉对果冻感官的影响

百分比(%)感官品质评分备注5 紫薯味道淡,颜色浅55

70

10 紫薯风味一般,颜色

浅红

15 紫薯风味浓郁,颜色

90

紫红色

85

20 紫薯风味浓郁,颜色

偏深

30 紫薯风味太浓郁,颜

75

色太深

白砂糖添加量对果冻感官的影响

百分比(%)感官品质评分备注5 甜味较淡70

8 有甜味,不影响紫薯

85

风味

90

10 甜味适中,不影响紫

薯味道

15 甜味较甜,影响紫薯

75

味道

20 甜味太甜,严重影响65

紫薯风味

L-苹果酸的添加量对果冻感官的影响

百分比(%)感官品质评分备注0.05 几乎无酸味55

0.1 酸味较淡,不影响其

70

他味道

88

0.13 酸味适中,不影响甜

味和紫薯风味

90

0.15 酸味适中,不影响甜

味和紫薯风味

75

0.2 较酸,影响甜味,对

紫薯味道影响不大

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

GB/T 16290—1996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委员会(ISO/TC 34/SC 12)已经制定了十几项有关感官分析方法的国际标准,并先后经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随着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的发展,各国对感官分析的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视。我国对该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早已开始,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必要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4121,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文保持一致,仅有几处编辑性修改。如:1.第三篇标题“适用于评价特定食品的检验”改为“使用顺序标度的检验”,以便与第二篇平行,全文结构更清晰。2. 第3章“定义”增加了一条术语“3.1标度”。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琼、刘文、牛景金、李志强、于振凡。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以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要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ISO 4121由ISO/TC34/SC12农产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委员会制定。 标准的使用者应注意:所有国际标准都会随时加以修订,本标准所引用的任何其他国际标准除另有说明外都是最新版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几种类型的标度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的各种检验方法。 本标准分为三篇: 第一篇两种检验类型的导则和基本条件; 第二篇使用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的检验,通过评分评价食品; 第三篇使用顺序标度的检验,包括采用顺序标度通过得分或描述词对这些产品的总体或特殊性质进行分类,适用于评价特定食品。 本标准适用于对样品的感官特性(如味道、气味、质地)或某个性质(如甜度、薄荷味强度、嫩度)进行评估。特别适用于确定原材料的变化及生产、加工或贮存方法的影响。 在一次检验中被评估的样品数及特性数取决于被检产品的性质。 2 引用标准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 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 08食营2班肖镇州200830600530 摘要:绝大多数的感官检验都是在一套工业体系中进行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决策也包括在内。作为在决策时减小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手段,我们能够体会到感官检验所产生的效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研究者和市场经理来说,感官检验的作用是一种减少风险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感官评价方法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质量控制、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产品质构之间关系。 关键词:感官评价质量控制稳定性试验仪器测定 前言 感官评价是指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感官评价包含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应的技术,把对品牌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努力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感官评价技术在开发产品、研究基础理论、配料和调整工艺、降低成本、控制品质和优化产品等工作中提供着重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信息,降低决策风险。食品或消费产品厂家有一套感官检验程序,有助于确保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既有良好的质量又有满意的感官品质的产品进入市场)[1]。 一、感官评价应用于产品贮藏期试验 近年来,评估产品稳定性和储存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那些食品、饮料和具生物活性的产品。这要归功于产品日期的日益普遍使用,赋予了产品在销售或者被消费者使用时的有效朗。对于那些无须标注有效期的产品来说,对储存期进行评估是出于竞争和商业方面的考虑。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去了解产品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对于带日期的产品来说(比如销售日期或使用日期等),要考虑的是市场召回成本和消费者对靠近或者达到储存期限的产品的态度。而对于不带日期的产品来说,要考虑的是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或者通过发动广告攻势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感官差异的认识或强调某个产品已经过时。除此之外,技术发展(指工艺和原料方面)和新型的包装材料也会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不当储存期做出的商业决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产品储存期进行估算是十分重要的【2】。 很多企业都会测量产品的稳定性,一般也会对储存期有所了解,然而,竞争、技术、新型包装材料以及产品日期在包装上的位置等方面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产品稳定性问题进行审视。新的发展表面上增加了对稳定性测试的需求,但有时候也会对一些问题的复杂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测试方法、产品变化与产品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以及日益缩短的储存期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等。这样,感官评定部门收到的产品稳定性测试申请往往会堆积如山,而且测试的频率也不是根据预期的储存期来制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测试申请要求在18个月内每个月对产品进行测试,但是一半以上的测试实际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在开始的8—9个月内产品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大部分感官程序只要接到6—7个这样的测试任务就会满负荷了。显然,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程序,在不牺牲所需要信息的前提下,在产品测试频率和可利用的资源之间建立平衡。 在接到测定储存期的申请之后,感官评定人员一定要和申请人商讨该项目的所有细节,例如,申请的提出是基于技术、新包装材料还是竞争对手等?产品目前的储存期是多长?现有什么关于稳定性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还有,产品的配方在近期是否进行过更改?产品配方尚未定型就去确定其稳定性的做法完全是在浪费资源,除非是想鉴别出哪个配方的稳定性更能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感官评价总结讲课稿

感官评价总结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感官科学是一门汇集了生理学、心 理学、统计学和其他科学的一门与兴趣产生有关的综合性学科。 2.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分析、测量 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3.感觉受体分为三类: 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平衡觉 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 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的化学感觉 4.食品感官评价分类:分析型 嗜好型 5.感官评价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描述分析法:产品某一感官特性如何 情感检验法:喜爱哪种产品或对某样产品的喜爱程度如何 6.感觉阈值: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 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脚最差别感觉阈值。 7.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S=KlgR (S —感觉强度;R —刺激强度;K —常数。) 8.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 适应现象: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 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 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 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 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9.影响味觉的因素:不同的味道本身 的感受时间不同;温度;呈味物质的溶解性;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 10.味的基本分类: 四原味:酸、甜、苦、咸 酸味 受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有机酸偏爽快,无机酸偏苦涩。 甜味 影响糖的甜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浓度。 苦味 苦味物质在风味上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咸味 只有氯化钠能产生纯粹的咸味。 辣味 机械刺激现象;火辣味:红辣椒、胡椒;辛辣味:葱、姜、蒜、芥子 涩味 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就会引起收敛,此时的味道便是涩味。 鲜味 最常用的是味精(谷氨酸钠),与食盐和肌苷酸配合使用,鲜味会得到提升。 11.食品气味的形成 生物合成;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添加香料;腐败变质 12.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 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 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味觉则是水溶性的。

感官评价总结

1.感官科学是一门汇集了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和其他科学的一门与兴趣产生有关的综合性学科。 2.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分析、测量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3.感觉受体分为三类: 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平衡觉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 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的化学感觉4.食品感官评价分类:分析型嗜好型 5.感官评价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描述分析法:产品某一感官特性如何 情感检验法:喜爱哪种产品或对某样产品的喜爱程度如何 6.感觉阈值: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 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脚最差别感觉阈值。 7.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S=KlgR(S—感觉强度;R—刺激强度;K—常数。) 8.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 适应现象: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 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 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 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9.影响味觉的因素:不同的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温度;呈味物质的溶解性;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 10.味的基本分类: 四原味:酸、甜、苦、咸 酸味受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有机酸偏爽快,无机酸偏苦涩。 甜味影响糖的甜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浓度。 苦味苦味物质在风味上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咸味只有氯化钠能产生纯粹的咸味。 辣味机械刺激现象;火辣味:红辣椒、胡椒;辛辣味:葱、姜、蒜、芥子 涩味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就会引起收敛,此时的味道便是涩味。 鲜味最常用的是味精(谷氨酸钠),与食盐和肌苷酸配合使用,鲜味会得到提升。 11.食品气味的形成 生物合成;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添加香料;腐败变质12.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 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 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味觉则是水溶性的。 味觉分为稳定的四大类型,而嗅觉却难以区分,虽然也有多种分类,但在学术和工业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 13.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测量食品感官品质;测量感官评价员的品评能力;测量品评结果的校度;测量选择食物的心理行为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感官评价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与前景

感官评价在食品分析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以及目前感官评价在国内外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感官评价食品分析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发展,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越发注重食品的质量。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良莠和真伪,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它可以及时准确地判定出食品有无异常现象的发生,还能够检验出其他检验手段无法判断的特殊性污染或食品感官性状的微量变化,某些项目的检测灵敏度甚至超过仪器分析方法。 1 感官分析的定义 感官分析是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借助人类的感觉器官(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对食品的感官性质进行评定、换起、测定、分析、解释,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2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2·1 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感官分析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按应用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分析型和偏爱型。分析型的目标是产品。评员作为仪器使用,希望知道产品具有哪些性质、强度、感官差异。评员要进行筛选和训练,评员中还可能包括专家评员。分析型包括描述分析、差异测定(总体差异测定和性质差异测定)、

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学生: (食品科技学院xx食科x班学号:xxxxxxxxxx) 摘要: 对感观评价在食品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举例说明了当前食品新产品开发 中感官评价的应用,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品感观评价感观评价方法葡萄酒面包电子鼻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长足地发展, 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对食品风味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食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食品来说, 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 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 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 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 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一、国内外食品感官评价研究概况综述 目前国内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 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 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 并且大学食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 欧美在感官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已发展很成熟,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泛。从20 世纪

感官评价

摘要:本文从感官鉴定的定义出发,主要论述了食品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感官鉴定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感官鉴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食品,感官鉴定,质量控制,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sensory appraisal,mainly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food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ensory appraisal in food quality control is also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Besides, some problems of sensory appraisal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utted forwards. Key words: food, sensory appraisal,quality control, significance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量的方面,而更注重质的方面。而食品质量的好坏首先表现在感官性状的变化上,因此,可以凭借感官手段对食品质量进行鉴别,食品感官评价日益受到重视[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乡镇和边远地区,形势仍较严峻。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到流通环节“从农田到餐桌”的严密监控、全程监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感官鉴定在食品流通环节快速检验的现场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2] 1.食品感官鉴定的定义 食品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具体地讲就是凭借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与鉴定。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定和评价。 2.食品质量的定义 食品质量就是食品适应消费者规定或潜在需要(包括营养和食用乐趣)的有关特性和特征的总和。食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总的来说,食品质量由营养质量、卫生质量和感官质量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并受到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3]。 在国家食品质量标准中,一般将食品质量划分为三部分:即感官质量指标、理化质量指标和卫生质量指标。其中,感官质量指标主要是对食品外观质量特性,如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它是理化、卫生质量的综合反映,直观表现,它直接反映食品的品种特征、新陈度、成熟度、加工精度及内在质量变化与状况[4]。由于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人们的安全感受到莫大威胁,在寻求高营养的功能食品之前,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安全、卫生的食品。所谓安全、卫生食品,它要求人在吃进的过程中不会受伤受伤、生病甚至死亡。食品的卫生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原料、生产加工到销售、运输、储存以及食用不当,都会使食品卫生质量下降。食品的质量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所以可以通过食品的色泽、风味、组织状态的变化来鉴别食品质量的好坏。 3.感官鉴定应用于食品质量控制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食品设备的应用,人们可将不确定的质量特征描述转化为可计量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数据用仪器设备来分析测量,这显然要比感官检验更客观、更科学、更具有雄辩力,但感官检验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作用。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xx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班级:xx 姓名:xx 学号:2xx 课程论文题目: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 xxx 摘要:文章对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作用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的综述,同时对感观评价在新食品产品中的研发做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当前食品新产品开发中感官评价的应用,并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感观评价;研究进展;葡萄酒;面包;电子鼻 理论及实践均已证明,人的感觉器官是非常精密的“生物检测器”,它可以检测到用化学分析仪器无法测到的微量成分,经过严格训练的人甚至可以非常灵敏地分辨出几千种不同的气味。例如人的嗅觉能闻出二千万分之一毫克麝香的气味,这是现代任何分析仪器难以达到的灵敏度。对于食品来说,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一、国内外食品感官评价研究概况 (一)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并且大学食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包括有:①评估餐饮业的清洗效果(以目视法进行) ;②生鲜产品,如肉品、水产品、蛋品、乳品等;③中药药材;④香水材料; ⑤嗜好性产品,如酒、茶叶;⑥育种开发,如园艺产品、农畜产品;⑦环保检测(以目视及嗅觉进行) ;⑧纺织品;⑨设计学、媒体传播方面;⑩食品加工等方面。其中以食品方面的应用最多,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增加。如吴兴利[ 1 ]等研究了感官评价原理与实践在肉质评价中的应用,论述了肉质评价程序的设计原则,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感官分析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按性质可分的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差异识别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差异标度和分类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描述分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史?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1940年代前的初步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940-1970年代的起飞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19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感官评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国内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国外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感官评价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5 6 食品感官评价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感官评价的重要性 (7) 7。1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感官评价在食品研发中的重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感官评定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感官评价表

生姜雪梨汁茶:姜汁:雪梨汁=3:7,糖4%,柠檬酸0.09% 表1 外观评价表(总计25分) 表2 气味评价表(总计20分) 评价指标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是否喜欢饮料颜色, 5分 喜欢 5分 5 比较喜欢 3-4分 3 4 可以接受 0-2分 2 2 有无沉淀,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有,明显 0-2分 2 2 2 2 2 有无分层现象,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4 3 4 4 有,明显 0-2分 2 2 颜色均一性,5分 总体颜色均一, 无杂质 5分 5 5 局部少量颜色 有差异,不明显 3-4分 4 4 4 有明显局部颜色差异 0-2分 饮料粘稠度,5分 粘稠度适中 5分 粘稠度较高或不够 3-4分 太稀或太粘稠 0-2分 2 2 2 2 2 总计得分 15 14 15 17 16

表3 滋味评价表(总计35分) 气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具有雪梨、生姜的清香,10 分 纯正 8-10分 中等 5-7分 7 5 5 香味弱 0-4分 4 4 有其他异味,10分 低 8-10分 10 8 9 9 8 中等 5-7分 高 0-4分 合计得分 17 12 14 14 12 滋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入口(10分) 有挂口感,清新,爽口 8-10分 挂口感不足,浓度太低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淡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感官评价实验报告

食品品质评价 —描述检验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定量描述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本实验是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和薯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其感官差异。 二、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感官所能感知到的食品的各个感官特性,用专业术语形成对产品的客观描述。在本实验中,把人当做一种仪器,依靠感觉器官的感觉检查评价食品的感官指标。 三、样品及器具 1.样品:两种品牌的薯条或薯片 2.器具:一次性纸杯,托盘,纸巾,笔 四、方法步骤 1.召开信息会,熟悉产品,确定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等级,采用GB12313-90 标度A(数字); 2.确定评价方法:独立方法; 3.评价组长按定量描述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的‘描述检验问卷’; 4两种薯条/片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5.评价员在熟悉薯条/片产品的各项特性特征,独立品评,并填写问卷表; 5.数据处理 分组:按编号分成两大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 1-22号为第一大组(薯条), 23-44号为第二大组(薯片),结果报告形式:用QDA图报告总体评价结果; 用方差分析报告样品间和评价员差异。 五、描述检验实验结果报告 1.实验内容 (1).涉及的问题 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的总体品质分析及品质差异。 (2).检验技术 采用独立评价。

(3). 制备样品的方法:将纸盘按顺序编号,再用A5纸裁好分界纸条,需要对称一折突出立体效果,放在纸盘的正中央,按照样品制备表,将对应纸盘左右写下两种薯条/片样品的编号,再按编号将两种样品放在托盘两侧内,呈递时一定要将编号正对评价员面前; (4).是否使用了对照物:无 (5).检验条件: A.评价员(初级)人数:44人二组 B.特性特征的目录与定义: 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评价表 C.测定强度所使用的标度: GB 12313-90 标度A(数字)。 D.分析结果所使用的方法: 每个样品的总体评价 QDA图 样品间差异(评价员重复性)方差分析。 (6).检验次数和评价员:44次 (7).检验结果分析 A.样品的QDA图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姓名:日期: 谢谢大家参加这次的感官评定!现在请大家对下列产品进行感官评定,我们将颜色、形态、食品甜度、咸味、食品气味、食品口感各方面整合为下列表格,遵循从淡到浓,从无到有的原则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项目分数 形态 (完整、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5分) (比较完整、表面比较光洁、无明显白粉和斑点:4分) (较少缺损、较少白粉和斑点:3分) (有明显缺损、有明显白粉和斑点:2分) (有较多明显缺损、有较多明显白粉和斑点:1分) 色泽 (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5分) (表面呈较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无烤焦、发白现象:4分) (表面呈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细微烤焦、发白现象:3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部分有烤焦、发白现象:2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通体有烤焦、发白现象:1分) 气味 (具有强烈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5分) (具有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4分) (具有较淡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3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较淡异味:2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强烈的异味:1分) 口感 (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5分) (比较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4分) (松软适口、无明显融化的糖、盐粗粒:3分) (较硬、有较多未融化的糖、盐粗粒:2分) (口感很硬、有明显未融化的糖、盐粗粒:1分) 组织 (有强烈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5分) (有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比较均匀:4分) (有细微弹性、部分切面气孔大小均匀:3分) (无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不均匀:2分) (无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极不均匀:1分)

感官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感官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摘要: 食品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食品感官分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分析方法称为食品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此篇对感官分析方法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在结合食品感官分析国家标准的相应内容后,这篇总结提及维他奶公司的感官分析工作的现状,并对公司的感官分析队伍的个性化发展有一些思考。希望文中尚不成熟的建议能够为维他奶未来的感官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食品感官分析优缺点应用现状 在食品工业中,食品的质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食品本身的感官形状上,因此食品的色泽、风味和组织状态等成为鉴别食品好坏的重要指标。除了微生物、理化指标,感官分析的数据成为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食品感官分析在新产品的开发、食品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标准设定和确定产品保存期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鉴于人感觉器官的不可替代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测量与感官检验的结合,成为食品质量检验的主流趋势。 一感官分析的定义 感官分析(Sensory analysis)是用感觉器官检验产品的感官特性相关的科学。食品感官分析是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等进行评定、唤起、分析、解释,并用符号或文字做试验记录的数据,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检验目标主要分为三类: (1)对产品进行分类、排序或描述。 (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进行区分,重要的是理清所需要的检验目标:差异是否存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性质、差异的影响等。 (3)确证产品没有差异。 二食品的感官分析方法 感官分析中,因为问题的初始概念需要理清,所以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案前,应针对给定问题进行充分地讨论或思考。根据检验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检验方法。最常用的检验方法分为三类: (1)差别检验:用于确定产品间差异或相似的可能性。 (2)标度和类别检验:用于估计差异的次序或大小,或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3)描述性检验:用于识别存在于样品中的特殊感官特性。 2.1 差别检验 差别检验是分辨样品之间的差别,只要求评价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根据样品数量及结果分析方法的不同,差别检验可以分为5种检验方法: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五中取二”检验、“A”-非“A”检验。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告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 告 1

专业实习报告 感官评价消费者调查问卷模块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专业实习掌握差别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的内容及方案的制定、样品的制备方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掌握标度与类别检验中主要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内容、步骤、方法等。 根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的结果,判断不同品牌猪肉脯的差异,如颜色、香气、味道、质地等值,从而判断顾客的喜好程度。 二、实习内容 (一)问卷调查的制作 调查问卷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调查队伍,选择调查课题,进行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 我组此次的调查课题为: 两个竞争品牌产品的比较。 在考虑多种实验因素后,确定了”百味林”以及”来伊份”的猪肉脯品尝调查问卷。购买调查所用到的不同品牌猪肉脯。根据这 2

个课题在小组人员事先品尝后讨论,并提出假设,拟定整关于肉脯个问卷的调查方案。在确定并全体经过方案内容及流程后,明确调查人群,组建调查队伍,在受调查人群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进行成对偏爱实验。 在调查阶段,我们先将所需品尝的不同品牌的猪肉脯按组按量分装于餐碟中,然后将问卷分发至调查人群,并将食物随后送上,开始整个调查问卷的过程。按照问卷的内容,调查人群按顺序细细品尝不同肉脯的过程中,对肉脯分别进行:喜好程度、喜好原因、产品质地、产品含油量、产品表面湿润度、色泽、风味、甜度、所用香料的风味水平、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与评价,并对不同品牌猪肉脯分别提出改进方面与建议。最终对不同猪肉脯的偏爱程度做出选择。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完成后,对于所有的问卷用数据统计专用软件进行统计与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有整个实验小组人员作出实验的总结。 问卷表如下: 3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只是在某些环节偶尔使用,对于如何系统科学地应用没有清晰概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官评价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已深入到其方方面面,从前期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到市场和销售营运。感官评价体系的简历必然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感官评价方法食品工业应用 一、感官评价的定义 根据GB/T 10221一2012,感官分析的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验产品感官特性的科学。而感官评价的基本定义为:以人的感官感知测定产品性质或调查嗜好程度,这一方法称为感官评价法或感官鉴评法。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目前,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产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感官标准直接纳入食品标准中。这表明食品感官评价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与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和分析评价方面被广泛接受,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二、感官分析方法及应用范围 目前感官分析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差别检验、描述性分析检验方法、情感检验3类。 2.1差别检验: 是对比较的产品的总体感官差异或特定感官性质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特别适用于容易混淆的刺激、产品或者产品的感官性质的分析。 2.1.1总体差别检验: 是不对产品的感官性质进行限制,没有方向性,这些方法主要有: 2.1.1.1三点检验: 根据GB/T 12311-2012,本法是根据检验的敏感性要求选择评价员的数量。评价员接到一组三联样并被告知其中两个样品是相同的、另一个是不间的。评价员报出他们认为哪个是不同的,即使此选择仅凭猜测。计算正确答案数,并根据统计学表确定显著性。 根据GB/T 12311-2012的规定,本标准方法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感官指标是否存在的差别的判定;差别特性未确定时(即差别既不是由样品间差别的大小和范围确定,也没有代表差别的任何特征显示);仅适用于完全同类的样品。同时适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浙江绿世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编号:第03版 QC-G0007-02 1.目的;规范产品感官评定检测。 2.范围:各产品的外观评定,甜叶菊提取物的气味、口味的评定。 3.责任:QC室、检验员 4.内容: 4.1仪器与用具 比色管、铝箔纸、称量瓶、玻璃烧杯、天平、移液管、哇哈哈纯净水(气味评测用新开启),供外观检测用的白色无光纸。 4.2感官对照样及评选小组人员的确定。 4.2.1 外观 评测小组人选:挑选能通过色盲测试的QC人员6-8名,作为外观评测小组人员。 对照样的确定:客户确认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中外观要求的样品。 4.2.2气味 4.2.2.1气味评测小组人员筛选: 4.2.2.1.1参选人员要求。参选人员应不吸烟,较少使用化妆品,无嗅觉方面的其他问题;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对嗅觉感受进行描述;能及时参加每次评测试验。 4.2.2.1.2参选人员基本嗅觉测试: 4.2.2.1.2.1气味样品选择。以一般常接触的10-15个气味为主,见附件一(1)。 4.2.2.1.2.2气味测试方法。将附件一中气味样品配置成可嗅出的浓度置于比色管中,标记名称,测试人员分别嗅闻并记忆这些气味。休息10-15分钟后,随机抽取5种气味样品,在比色管外包覆铝箔纸并相应编号,由测试人员进行气味辨别和评分,评分结果填入“基本嗅觉测试问卷”表格。

4.2.2.1.2.3气味评测小组人数。在随机抽取的5种气味中,能辨别出至少3种气味的人员可入选气味评测小组,挑选6-10人成立气味评测小组。 4.2.2.2气味对照样的筛选 4.2.2.2.1气味对照样类别。将公司现有甜叶菊提取物按RA含量分为以下三类。 4.2.2.2.2气味对照样评定标准。各类产品的粉末及其10%溶液的气味评价标准。 4.2.2.2.3气味对照样筛选。 气味评测小组对提供的样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4.2.2.2.4气味对照样判定。评定小组人员对候选的气味对照样进行评分,并填写“甜叶菊提取物气味对照样评测表”,将评定小组人员的评分结果平均,并按以下标准评出气味对照样。 RA97规格。粉末气味平均分小于1.3,溶液气味平均分小于2.0,可作为1类产品气味对照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