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情绪

合集下载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摘要】负性情绪是指人类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广泛包括恐惧、抑郁、焦虑、愤怒及厌恶等,主要体现为个体主观不愉快的心理维度与情绪体验。

受到不良负性情绪影响人类生理、才智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严重危害其日常生活与工作。

进而评估各种负性情绪的发生原因,了解其危害与影响,分析改善负性情绪的合理对策已成为纠正负性情绪、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人类心理健康;负性情绪;影响【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65-02人类主观情绪体现了对待客观现实的认可程度,能够表现出现实状态是否满足其身心要求,所呈现出的心理表现取决于个体主观态度体验[1]。

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研究人员对人类情绪越发关注,认为情绪状态不仅会严重影响人类心理健康,与人们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也存在着密切相关[2]。

积极情绪与负性情绪是主观情绪的两种表现类型,其中,积极情绪对人类生活态度有良好促进性作用,而负性情绪则会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对其生活与工作均有严重影响。

本文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为主要分析方向,分别阐述其负性情绪形成原因、影响危害及改善对策。

1.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情绪泛指人类对于客观现实的满足程度而表现出的态度体验,当人们对自身所处现实状态较为满意时便会呈现积极情绪,但在否定客观现实时则会自然形成多样化的负性情绪[3]。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其生理与心理状态日趋成熟,但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中学生个人情绪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与学习。

1.1 自我认知不全面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及冷漠等均是中学生的常见负性情绪表现。

大部分中学生受到身心发育影响均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明显变化,心理不断寻求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抵抗他人的干涉与指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的不全面便会形成诸多矛盾点,一旦建立认知矛盾冲突便会阻碍其自我定向,从而诱发多种多样的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精选文档】

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精选文档】

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12级心理学1班学号:姓名:负性情绪的产生及调节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坏情绪,比如焦虑、沮丧、痛苦、愤怒、悲伤、忧虑、郁闷、恐惧等等,心理学上将这些坏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然而,适度的负性情绪,有时候对人是有利的.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面对失落与挫折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使人心态变得平和宽容。

负性情绪,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有点负性情绪不见得是坏事,也许它正在提醒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心态甚至人生观做一些调试和改变,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和放松.但是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存在,不能及时地宣泄和处理,则会使人失眠焦虑、心力交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乃至让人悲观消沉、精神抑郁,还可能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较大的伤害;这时候,应该学会合理的,适当的调节和宣泄负性情绪。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压力,主动调节情绪。

压力与情绪紧密相关,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因此,正确认识压力,有助于缓解压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有压力,学生怕成绩不好,毕业生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以后还有职场上的竞争.。

.。

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当压力来临时,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把压力化为目标,积极的化解压力。

在将压力化为目标的同时,应该调整自己的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或者总的人生目标,调整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世界观,改变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等,使之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

这是从认知水平上掐断产生负性情绪的源头,是宣泄负性情绪的最根本的方法.第二个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是适当宣泄。

情绪需要出口,通过适当的宣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缓解情绪.宣泄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倾诉与交流。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摘要:在人际互动和情绪管理中,认知和情感共情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常常寻求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帮助来减轻情绪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和情感共情的角度探讨负性情绪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负性情绪。

第一部分:引言情绪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对所处环境给予的主观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情绪来体验。

然而,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往往会感到困惑、焦虑甚至抑郁。

因此,研究如何应对负性情绪,减轻其对个体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二部分:认知共情与负性情绪认知共情是指一个人通过模仿、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

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常常寻求他人的认知共情来减轻自身情绪的压力。

当一个人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情境中,试图理解他人的痛苦和困扰时,他会患者地倾听和关心他人的需要,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认知共情可以使个体更好地理解并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

第三部分: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感共情是指一个人通过情感共振来感受他人的情绪,并试图理解和共享他人的情感体验。

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可以通过他人的情感共情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分享他人的痛苦和困扰时,他会体验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能够以某种方式来支持和安慰他人。

通过情感共情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共享并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

第四部分: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情绪调节是一种调控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

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常常借助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减轻情绪负担。

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来重新解释和理解负性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可以帮助个体缓解情绪压力;通过情感发泄来释放负性情绪,可以减轻情绪紧张;通过积极思考来寻找负性情绪中的积极因素,可以改变个体的情绪体验。

负性情绪解读负性情绪测试

负性情绪解读负性情绪测试

负性情绪解读_负性情绪测试*导读:负性情绪解读让你全面了解情绪的负面作用,了解负性情绪解读前先来做个负性情绪测试吧。

负性情绪真的是人生前进的阻碍。

*自杀2008年10月仿佛成为韩国演艺圈的死亡之月,继10月2日崔真实与10月3日张彩媛接连自杀后,7日又曝出了模特兼演员金智厚自杀的消息。

自从9月9日韩国男影星安在焕自杀后,短短1个月,自杀如同毒品一样,令韩国演艺圈上瘾了。

在今年10月10日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之前,一股自杀潮似乎席卷了韩国。

你是否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指的是当我们遇到某些心理压力,使得我们出现情绪上的消极变化,一般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易被激怒,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出现抑郁、紧张、焦虑情绪,或出现疑病、孤独感、空虚感、无助感、无望感和自杀念头。

对于能否测试自己的负性情绪,这里推荐抑郁自测量表(SDS)。

每题有四个选项:A:很少有;B:有时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差3、我一阵阵地哭出来或觉得想哭4、我晚上睡眠不好5、我吃的比平时少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和以往不一样,并不感到愉快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8、我有便秘的苦恼9、我心跳比平时快10、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11、我的头脑近来常感到不清楚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现在感到有困难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14、我对将来不抱有希望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16、我觉得做出决定很困难17、我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有人不需要我18、我现在的生活过得没意思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现在不感兴趣计分方法:题号1、3、4、7、8、9、10、13、15、19如果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选D计4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题如果选A计4分,选B计3分,选C计2分,选D计1分。

把所得各项总分乘以1。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与健康论文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与健康论文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0 引言情绪是一个人因内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对外界事务的态度,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情绪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恋爱以及人际交往,与人们的需要、动机、认知及行为都有密切的联系。

当代大学生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活,很多人常会因为各种事件而导致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好处,所以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

1 负性情绪的分类及来源大学生容易产生的负性情绪通常包括焦虑、愤怒。

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来源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或变故,每个不起眼的事情也会都会对一些人的心理造成一些伤害,每个人对这些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经过消化,最终产生的情绪也会不同,也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

1.1 焦虑焦虑是一种对自己或身边的人感到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的负面情绪。

它通常是由害怕或紧张等情绪混杂在一起所产生的。

大学生活中偶尔或暂时的焦虑是正常现象,因为日常学习和活动难免会引发人的紧张和担忧。

但是过度的焦虑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例如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生会选择通宵复习,巨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反应,如头疼或肠胃不适;过度的焦虑感甚至会导致临场发挥失常,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

1.2 愤怒愤怒指的是个体因目标不能实现或在实现目标时受到挫折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情绪体验。

愤怒在大学生中非常常见,大学生年轻气盛,情感丰富强烈、容易激动。

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人或这件事对于自己来说是不合理的,它甚至是恶意的,就很容易缺乏冷静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引起各种争端和矛盾。

1.3 悲伤悲伤或悲哀是一个人在失去内心所期盼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绪,包括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等情绪体验。

悲伤情绪的程度取决于人们所失去事物的重要性与价值,失去事物的价值越大,人们的悲伤情绪就会越强烈。

负性情绪(negativeemotion)

负性情绪(negativeemotion)

负性情绪(negativeemotion)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目录1简介2负面情绪影响健康有些人会积攒一些负面情绪。

如果在办公室里释放,如在同事面前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做苦瓜脸,负面情绪极有可能传染给同事,让办公室的气氛变得压抑。

这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也会让人憋出“内伤”,表情暴力。

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户外活动,使自身处于一种大汗淋漓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放松自我的过程。

也可通过想象、憧憬一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能够身心愉快,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当然,有些人对付负面情绪的方法就是睡觉,有一种睡醒之后万物又都是新了的感觉。

而有些人就选择洗澡、泡澡、桑拿、按摩等生理享受来忘却负面情绪。

2负面情绪影响健康编辑最近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对六万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近15%的人有心理问题,女性要比男性多。

年龄较为年轻、有吸烟习惯的人、服用降血压药物者似乎较易有身心困扰,这些人往往收入也较低。

跟踪8年后发现,有2367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与其他心血管疾病。

心理学家指出称,一般人口中约有15%—20%的人有情绪障碍、心理困扰。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常见身心困扰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但很少有人研究身心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

心理学家总结指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医生从普通精神病患者中筛选病患,从而减少这些病患由心脏病和中风而导致的死亡风险。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许多中风病人的发病都与情绪激动有关,尤其是经常有生气、吵架、恐惧、焦虑、兴奋、紧张、悲伤、嫉妒等情绪的病人,常常在这些情绪的剧烈发作当中或之后出现中风的发作。

经医学证实:这些情绪的经常刺激,能够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脑血管内压力增大,容易在已经硬化、失去弹性、形成微动脉瘤的部位破裂,从而发生脑出血。

负性情绪研究

负性情绪研究

负性情绪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赋予人以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对自身身体机能与人格和应激性都有影响,而当前的人们明显对负性情绪的认识还很片面。

本文从一个积极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负性情绪。

从负性情绪的价值和判断、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和生理机制三方面来阐述负性情绪,希望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负性情绪,从而对控制自我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和应用自我情绪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性情绪负性注意偏向资源限制理论一、认识负性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积极价值的,负性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产物,如恐惧、愤怒、痛苦等基本情绪和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负性情感,不仅对个体发挥保护、生存、信号和动力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其重要的审美和生态价值。

(一)负性情绪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Ekmar)和弗里森(Friesen )研究显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快乐,恐惧,惊奇,厌恶和悲伤,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识别,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

可见我们的情绪中有多数的负性情绪,那么负性情绪是什么呢?负性情绪(n egative affect , 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性效价(效价,vale nee ,是指与特定生理或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正性或负性负荷)的情绪。

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验,如愤怒、耻辱、厌恶、内疚与恐惧等,低的负性情绪水平表示一种平静的情绪状态[2]。

(二)负性情绪观念的变化以往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更多强调其破坏性,人们不愿意接受负性情绪,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倾向于控制减少等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本世纪50年代埃利斯(A.Ellis )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

这一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A (Activating events )是指诱发性事件; B (Beliefs )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3]。

负性情绪的处理

负性情绪的处理

负性情绪的处理负性情绪是指人们在不利的外界环境以及不利的自身条件下,产生的苦闷、寂寞、忧郁、悲伤、失意、痛苦、愤怒、嫉妒、紧张、、恐惧,憎恨等不良情绪。

负性情绪,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有点负性情绪不见得是坏事,也许它正在提醒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心态甚至人生观做一些调适和改变,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和放松。

适度的负性情绪,有时候对人是有利的。

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面对失落和挫折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使人心态变得平和宽容。

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存在,不能及时地处理,则会使人失眠焦虑、心力交瘁、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下、乃至让人悲观消沉、精神抑郁,还可能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较大地伤害;这时候,负性情绪就必须要处理了。

处理负性情绪的方法很多,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处理方法,而对那些少数陷入负性情绪长期不能自拔的人,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借鉴:第一、把处理情绪的焦点放在“解决”上,而不是“问题”上面。

即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产生的根由。

想想自己希望的明天是什么样,现在自己处于什么境地,根据自己现有的能力,能有一些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明天。

第二、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就算一个企图自杀的人都想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只不过他认为更好的明天不会在这个世界而已。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比那个未知世界多,在这个世界里塑造出美好明天的可能性远比在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世界里的可能性大。

只要坚信这一点,我们就有办法从“困境”走向美好明天。

第三、只有自己真正知道怎么样的人生是最好的。

一个人的世界只存在于自己的大脑里,只要自己觉得需要改变自己的看法,其实也就改变了自己的世界。

每一个人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的现状是怎么样的认识,都是有由本人的一套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观、规条)所决定的。

因为每个人的信念系统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没有可能是两个人完全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也称负面情绪、消极情绪,它是指痛苦、悲伤、失望、自卑、愤怒、忌恨、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这些不良的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短时间内可以做为人生的调味品,但如果长期压在心中,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它将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昨晚有个初中四年级女孩儿向我哭诉,现在自己压力很大,每到将近考试时,就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复习,考试成绩不理想。

当我问她为何焦虑时,她说:“总想着如果不能达到一高分数线,家里就要拿好多钱,就会给妈妈造成很大负担。

姥爷经常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你妈妈还值望你照顾呢!想到这些,就逼着自己学习,越这样越学不进去。

”由此想到,孩子的负性情绪很多是来源于家长。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有意给孩子施加压力,给他安排太多的任务,而不想让她们把时间放在游戏和玩耍上。

父母们意识到了将来社会的压力,自己有紧迫感,就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过大的压力不仅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反而成了心理压力。

正如一个弹簧,在一定限度内,压力越大,强性越强,但超过限度,弹簧就会被压扁,再也弹不起来。

我们仔细推敲,会发现父母对孩子错误的爱是导致孩子负性情绪的罪魁祸手: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对孩子不满;父母溺爱孩子;父母对孩子限制、打骂;父母遏止孩子的情绪发泄。

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孩子调控情绪:1、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负性情绪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2、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以势压孩子,以暴制孩子,要学会缓冲、忍耐。

3、鼓励孩子用体育活动释放情绪,跑步和俯卧撑等都是转移情绪的好方法。

4、让孩子学会倾诉。

当孩子有了情绪,要让他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或者面对旷野喊出来,就像开闸泄洪一样将情绪释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