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简介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简介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儿童发展以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另一个是在成年人的引导下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一个人能够通过适当引导和帮助才能实现的发展水平。
维果斯基认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成年人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帮助孩子充分发展。
维果斯基称这种支持和指导为“助学”,它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还强调了孩子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维果斯基认为,孩子在发展中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社会引导和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应该逐渐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他把这个过程称为“内部话语转变”,即孩子把原本成年人所提供的外部指导逐渐转变为自我指导。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教学任务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一定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但仍然可行的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正在努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更加具体和细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的潜力。
此外,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对教育的评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鼓励我们看重学生的进步和潜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
综上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发展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理解并应用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在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受重视的是他倡议的可能发展区(或叫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所谓可能发展区,维果茨基的说法,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涵义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茨基扬弃了心理学界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的研究。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意味着那些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官能还未成熟。
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对儿童而言,最近发展区会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所拥有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统一的,而是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误读与阐释

幼教365·管理2021年3月“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D )是维果斯基观点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
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斯基为了澄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首次将“最近发展区”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
“最近发展区”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集中体现了其对心理学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早期提出的诸多概念建立了联系,搭建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在我国,“最近发展区”理论备受关注和推崇,众多学者加以解释、传播和运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已成为国内教育学界以及心理学界研究与关注的重要课题,但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误读、误解与滥用现象,造成了认知的混乱和盲从。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所指、能指等进行梳理。
本文主要针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误读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澄清“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在传播过程中,“最近发展区”被形象地比喻为“跳一跳,摘桃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跳一跳,摘桃子”强调的是给出挑战性的任务,个体通过努力,自主获得发展,它依据的是皮亚杰自然科学发展观的观点,认为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自己建构知识。
维果斯基则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活动与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被共同构建的,人类所开发的丰富的心理工具只可能在文化中由他人(例如成人、老师或者见多识广的同龄人)教授给儿童。
教育应该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逐步促进他们心智功能的成熟,而且应当在儿童参与的社会合作中完善这些功能。
把这些“如今正处于萌芽期但即将成熟的功能”比作“待放的蓓蕾”,而不是“发展的‘果实’”。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胜利强化了心理学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的斗争。
维果斯基通过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科学心理学体系。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D)是他关于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ZPD认为一个人在学习某个领域时,会经历三个阶段:实际发展水平、潜
在发展水平和ZPD。
实际发展水平是指一个人能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
任务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是指一个人在有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下能够
完成的任务水平。
ZPD则是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和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在ZPD内进行,即在一个人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他
人(通常是教师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引导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地
参与学习,逐渐提高他们的实际发展水平。
ZPD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者可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教师应该
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
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与成人的合作中发展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斯基与鲁利亚、列昂节夫等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其中,由维果斯基最先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后继研究者尤其是达维多夫等人的努力之下,该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代关于儿童发展的教育改革。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背景维果斯基认为以往的发展观,存在种种不足,并不能够真正揭示人类心理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我们人类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第二,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可以看出,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体系中,突出了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制约性。
他认为,由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从而引起了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进一步地,从物质到精神,人类也发展出了语言、文字、符号等精神生产的工具。
由此出发,他对人类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因作出了回答。
他认为,促使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受到社会规律制约的;(2)儿童是在于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才学会语言的,并且最终通过语言这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掌握新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心理结构不断内化的结果。
正是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斯基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可以说,如果希望深入的了解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正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原理上的深刻洞察,才使得他的理论得以独树一帜。
二、“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内容1.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的分析为他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对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探索则直接导致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诞生。
最近发展区理论

•
其次:在教育方面,第一:因为个体最近发展区是一 个相对动态的区域,所以在个体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时, 教育者就要重新改变教育方法,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这 样不仅个体要定期做智力测量以便得知个体的下一步的 “最近发展区”的同时教学者也是不时变换教学方法, 这对于教学者是很大的挑战;第二:因为不同的个体的 “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所以教学者要对每位学习个 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来看, 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学校也是没有办法办到的;第三: 每位教学者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不一样,教学程度不一 样,这样是否影响学习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的方向的 变化还有待界定。
Origins
• The concept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ten abbreviated ZPD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Vygotsky to argue against the use of academic, knowledge-based tests as a means to gauge students' intelligence. Vygotsky argued that rather than examining what a student knows to determine intelligence, it is better to examin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adult.
教学新启示
• 尽管在现阶段学校不可能实现对学习个体不同的 能力一一进行教育,但是,学习个体可以根据自 己的能力水平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时个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现有的能力水平, 再注重观察本身的兴趣特长等潜在能力;其次不 能只是学习教材上已有的内容,可以适当根据自 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不断回顾自己已达 到的能力水平重新制定出新任务。换句话说在现 有的教育制度来看,我们在每门功课不会掉队的 情况下,可以重点培养自己有潜能的一方面,没 有必要面面俱到。
论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园教育教
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是指孩子当前正在学习的能力正在发展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孩子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伙伴或教师合作,能够完成比自己独立努力时更高级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教学可以借鉴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促使孩子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以下是几个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启示:
1.合作与互动:幼儿园教育应鼓励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通过与其他同伴
一起学习和解决问题,孩子可以在合作中促进自己的发展,并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2.适度的挑战: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给予适度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不过于简单以致无法促进发展,也不过于困难以致让孩子无所适从。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3.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提供支持
和指导,帮助孩子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的潜力。
通过问问题、提供提示和鼓励,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
4.针对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
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针对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个性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他们在最近发展区的进步。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把握其两种发展水平,树立新型的、符合现代要求的作业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即对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什么水平(包括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及身心条件)适时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其次,选择恰当的作业目标,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第三,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当学生快达到一个层次比较高的发展水平时,教师不能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也不能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如: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除此之外,最近发展区理论还十分重视交往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生在交往中可以发现自我,增强主体性,形成主体意识;还可以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个性。它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 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 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2)教育要引导学生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 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 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 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考虑到不仅适应儿童现有的发 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 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 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 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他举例说明:有两个儿童,智力测验判定的智龄都是7岁,如果把这些孩子的解答测验往 前推进一步,他们之间便出现很大差异。其中一人借助于启发性的问题(例题、示范等)很 容易地解答了9岁组的题目,另一人却只能通过7岁半的测验题。说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发 展水平不一致,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潜能,"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茨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 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关键在于"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因此他指出,"弄清儿童发 展的两种水平,将给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整个学说带来了一场大的变革"。
例如,初中一年级负数的教学,学生过去未认识负数,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如,可用温度计测温度的例子,在零摄氏度以上与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的温度怎样表 示,以吸引学生,使他们渴望找到表示这些量的数,从而解决他们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这 样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机能的矛盾,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负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其 解决实际问题。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20世纪30年代初,原苏联维果茨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 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 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 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 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 展。
根据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的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 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 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 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 学习,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 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而有的学生成为学困生,是因为教学不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批学生。例如, 有一道题目是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例题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基础较差的学 生来说绝对听不懂,为了使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部分学生只要求能按 照题目要求画出等腰梯形的图形就可以了,进而降低了要求,也充分顾及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有 所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 时候也要作多层次的要求,避免个别学生交不上作业的局面,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各有所为。同时由于身体 素质,发育情况,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就有领会,理解能力的差 异。他们不善于借助分析、结合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领会、掌握知识。但可能长于较具体、形象的思维。 所以教学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依据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教学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 正得到发展,尽管某些学生的水平达不到我们教育者的要求。依据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教学能增强 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也使学生学有所乐,促进学生在点滴教学中提高数学素质。只要教师多研究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必定能让学生各有发展,这样 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
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现代教育中,要求教师更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好教师的教学 活动,为此教师就必须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参 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挑战,精神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学习过程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 整并恰到好处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实践,依据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为再次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作准备。使教的过程更适合学生学的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实 践中依靠学生内化机制、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即动力系统)的作用而培养出来,不断地把“施教”的要 求转化为学生所得所获的过程,教学过程由“教”转向“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近发展区与教学:
在维果斯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 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 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 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利用最近发展区,教师把问题带进课堂,创设在学生最近发 展区内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是新的教学内容同原来的知识有联系,一般情 况下两者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此学生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实现迁移,而且此时学生的思想也容易敞开, 创造性思维也极易得到发挥,因此对问题情境一方面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 循循诱导和启发,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而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认识思维活动最活跃,将最有 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旦解决问题就有一种成就感,对学习就会更主动、更热情,此 时此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心理负担随之减轻,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