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

合集下载

普外科常见手术要点

普外科常见手术要点

五、各种手术操作及要点1.右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是大肠肿瘤外科最常见的术式。

随着近年来近侧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掌掘好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是外科手术的基本功。

尽管目前对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步骤及清扫范围各家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遵循规范性,合理性及提高生存率。

现将右半结肠D3式手术描述如下。

手术切口选择多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应强调手术切口不宜过小,以免术中造成不必要牵拉及肿瘤_挤压,此均为手术禁忌;另外切口小,难以实施比较规范的解剖及清扫淋巴结,同时小切口甚至被怀疑是否仅行肠段切除,而非根治性手术。

一般情况下,切口上端应达肋缘下2 cm左右,而下方达髂前上棘平面稍下方即可。

在切开腹膜时注意勿损伤膀胱。

开腹后探查顺序应按照距肿瘤由远至近自上而下原则进行。

严禁开腹后直接触摸肿瘤,更需避免挤压肿瘤,尤其是肿瘤较小时。

手术探查顺序序一般由肝,脾,网膜,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女性需了解子宫,双侧卵巢有无增大及肿物。

然后再向右侧结肠系膜,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肝曲等部位探查。

探查肿瘤时应着重了解肿瘤的确切部位,是属于盲肠,或升结肠,横结肠。

对于回盲部肿瘤一定要区分为回肠肿瘤抑或为盲肠肿瘤。

因回盲部的概念模糊,到底是属大肠还是小肠肿瘤必须明确。

对于升结肠肿瘤可描述为起始部,中段,近肝曲处。

而位于横结肠的肿瘤可描述为近肝曲处,近侧1/3,中段,远侧l/3处。

这样对考虑淋巴清扫的范围有所帮助。

肿瘤如果已浸及浆膜,应避免手套与肿瘤创面直接接触,可采用小纱布覆盖于肿瘤创面并缝于正常肠壁四周。

或用生物胶喷涂于肿瘤表面,防止肿瘤细胞术中医源性播散。

此步骤系肿瘤手术规范性措施,肿瘤术后复发及切口种植常与此保护不妥有关。

探查肿瘤结束后,应予放置切口保护膜或切口保护巾。

肿瘤如向腹膜后间隙浸润或呈现侵犯十二指肠,输尿管,腰大肌等部位时,常认为切除困难或不能切除。

有时虽然手术探查感觉手术困难,但经过认真,仔细解剖分离,常能行肿瘤切除或姑息性切除,甚至行根治性手术。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哎呀妈呀,今天小王同学给我们分享了一篇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咱们得认真听,小心错过了哪个重要的细节。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手术吧!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右半结肠癌。

简单来说,就是结肠的一半发生了恶性肿瘤。

哎呀妈呀,这个病可不好治啊!但是,现在的医学技术可是越来越高超了,尤其是腹腔镜手术,让治疗变得更加精准、快速、安全。

话说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可是我们医院的大神级人物,他可是用双手拯救了无数生命啊!(夸张语气)那这位大神是如何进行手术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看。

医生们在患者身上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消毒、麻醉等。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严肃的事情,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啊!然后,医生们开始操作腹腔镜。

这个东西可是个高科技产品,可以让医生观察患者的内部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手术操作。

哎呀妈呀,真是神奇啊!接下来,医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患者的右半结肠。

哎呀妈呀,这个部位可不好找啊!但是,有了腹腔镜的帮助,医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肿瘤的位置。

哎呀妈呀,这个肿瘤可真不小啊!不过,既然来了,就要把它彻底消灭掉!于是,医生们开始进行手术。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紧张刺激的过程啊!他们小心翼翼地切除肿瘤,同时还要保证周围的组织不受损伤。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高难度的动作啊!但是,这位大神级医生可是游刃有余啊!经过一番努力,医生们终于成功地切除了肿瘤。

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且,由于使用了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伤口非常小,恢复起来也很快。

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密切观察和护理。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细心的工作啊!他们要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哎呀妈呀,这可是个充满爱心的过程啊!总的来说,这次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可谓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

哎呀妈呀,我们要为这位大神级医生点赞,也要为医学技术的进步喝彩!当然了,我们也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哎,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大话题,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听到“手术”这两个字,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仿佛要上战场一样。

可是别紧张,咱们来把这个过程说得轻松点,毕竟谁不想在病床上也能哈哈大笑呢?想象一下,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患者小李在医院的床上醒来。

哎呀,昨晚的梦可真让人心惊胆战。

他梦到自己是一颗小小的豆子,被医生像剥豆皮一样给剥了个精光。

嗯,醒来后,他才发现其实只是一场梦,今天的主角可不是豆子,而是他的右半结肠。

医生可是神勇无比,准备好要和这小怪兽好好“交手”呢。

手术前,医生像是个故事讲述者,开始给小李讲解这场“战斗”的计划。

用腹腔镜,医生就像个狙击手,从小小的孔里进去,轻轻松松就能完成手术。

哎,科技真是越来越先进,想当年可没这么方便,动个手术得开个大口子,留下一道伤疤,像是打仗留下的印记,现在可好,几乎看不见,真是上天眷顾啊。

到了手术室,环境一改往日的喧嚣,安静得像图书馆。

小李被麻醉,心里一阵紧张,毕竟谁也不想在梦中就“出局”。

不过,不用担心,麻醉师可是个老江湖,保证你在手术期间就像小熊猫一样,沉沉入睡,连打呼噜都不知道。

嘿,这还不算,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们个个都是技术控,像打游戏一样娴熟,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微微一笑,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团队配合。

小李的肚子上,只需几个小孔,医生就开始了他的魔术表演。

嘿,什么“割、切、缝”,样样在行。

小李在梦中可能还在幻想自己变身为超人,手术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旁边的护士小姐姐可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记录数据,一边随时准备递工具,手脚麻利得像飞舞的蝴蝶。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小李心里默念:“快点,快点,别拖太久!”一小时过去了,医生终于宣布:“任务完成!”这时小李才慢慢醒来,感觉自己像从长途旅行中归来,困得很却又有些不知所措。

周围的护士们像是在庆祝,轻声地说着:“你做得很好!”哎,听到这句话,小李心里美滋滋,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结肠癌最新化疗方案

结肠癌最新化疗方案

结肠癌最新化疗方案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针对结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演进,化疗作为结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以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结肠癌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治疗。

这种治疗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减小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边缘,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

目前,广泛采用的术前化疗方案是FOLFOX方案,即同时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

该方案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二、术后化疗术后化疗是指在结肠癌手术后进行的辅助化疗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杀灭和抑制术后微小残留癌细胞,预防癌细胞复发和转移。

常用的术后化疗方案包括CAPOX方案和FOLFOX方案。

前者是指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化疗,后者与术前化疗方案相同。

三、个体化化疗个体化化疗是指根据患者结肠癌的分子特征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化疗方案。

目前,个体化化疗在结肠癌治疗中越来越受关注。

例如,一些针对K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药物已得到临床应用,如带铂类药物和EGFR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此外,DNA修复缺陷患者也可选用PD-1/PD-L1免疫疗法。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手段。

在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中,靶向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EGFR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使用单抗结合化疗药物,可提高化疗的疗效。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结肠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达到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

临床试验表明,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免疫治疗在一些结肠癌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结肠癌最新的化疗方案包括术前化疗、术后化疗、个体化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手术记录:右半结肠切除

手术记录:右半结肠切除

手术记录:右半结肠切除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右半结肠癌
术后诊断:右半结肠绒毛状腺瘤,部分区域上皮内瘤变,部分区域高分化腺癌手术方式:
患者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过程中,术者仔细分离并切除病变肠段,同时切除淋巴结,并进行肠管吻合。

麻醉方式:
患者行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后,术者首先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然后切开腹部正中线,入腹后首先进行探查,确认病变位置。

在分离右半结肠的过程中,术者特别注意保护肠系膜血管,避免损伤。

随后,术者仔细清扫了相关淋巴结。

在切除病变肠段后,术者进行了肠管吻合,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吻合口通畅。

手术过程中,术者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保持手术野清晰。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术者精细操作,尽量减少创伤。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恢复饮食;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
4.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5.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总之,本次手术过程顺利,术者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精细操作,完整地切除了病变肠段并清扫了淋巴结。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命体征稳定。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我想跟您讲讲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事儿。

有个大叔,平时身体还算不错,就是偶尔肚子不太舒服。

有一回,疼得实在受不了,去医院一查,居然是乙状结肠癌。

这可把他和家人吓坏了。

医生说,得做个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那天,大叔被推进了手术室。

医生们全副武装,准备大干一场。

他们先在大叔肚子上打了几个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把腹腔镜伸进去。

就好像是给肚子里面装了几个小摄像头,医生能清楚看到里面的情况。

接着,小心翼翼地把有癌细胞的地方一点点切掉,还把周围可能有问题的组织也清理干净。

整个过程那叫一个精细,一点儿都不敢马虎。

手术做完了,大叔被推出来的时候,虽然脸色有点苍白,但总算是闯过了这一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大叔慢慢恢复了健康,又能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啦。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您知道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吗?今天我就来跟您说道说道。

这消息就像晴天霹雳,阿姨和家里人都慌了神。

不过医生说,别担心,可以做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效果不错。

手术的时候,医生可认真了。

在阿姨肚子上开几个小洞,然后通过那些小洞把工具放进去操作。

就像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做精细的手工活儿一样。

他们把癌变的部分切掉,又仔仔细细检查了周围,确保没有残留的癌细胞。

这手术就像是一场和病魔的战斗,医生们就是勇敢的战士。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今天咱们来聊聊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给您讲个真实的事儿。

有个大哥,平时工作忙,吃饭也不规律。

有一天,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乙状结肠癌。

这可怎么办?医生建议做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大哥心里害怕,但为了能好起来,还是决定手术。

手术那天,医生们严阵以待。

在大哥肚子上打好几个小孔,通过小孔把腹腔镜放进去,里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然后,一点点地把病变的组织切掉,每一个动作都特别小心。

就好像在修复一件珍贵的宝贝,生怕弄坏了一点点。

结肠癌手术切除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研究进展

结肠癌手术切除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研究进展

般认 为结肠 癌 预后 优 于 直肠 癌。然 而 。 随着 T ME的 广 泛 实
系膜根部脏层筋膜锐性分离 , 充分暴 露肠系膜上静 脉 、 脉。对 动 于左半结肠 癌 , 需游 离至结肠 脾 区 , 锐性 分离乙状结 肠 、 细致 降
结 肠系膜脏层与覆盖肾前脂肪 、 输尿管 、 卵巢 及其血管的腹膜 后 筋膜 ( 壁层筋膜 ) 。将 大 网膜 与横结 肠分 离打开小 网膜囊 , 全 完 暴露小 网膜囊 和横 结肠 的两 层 系膜 , 在胰 腺下缘 分离横 结肠 的 两层 系膜 。
施. 近期研究资料表 明 , 直肠 癌 的 5年 生存 率 已接 近结 肠癌 ,
甚 至在丹麦 等几 个 国家 已经超 过结 肠 癌 。因此 , 结肠 癌手术
标准化 及提高手术 的质 量越 来越 受 到国 内外 专家 的重视 。H . o hn egr H 在胚胎解剖 学基础 上 , 纳提 出了完整 结肠 系膜 ebre 等 归 切除 (o pe sel xio C cm lemeooi ecs n. ME) 为 结肠 癌规 范化 手术 t c i 作
腹 腔内种植 及混 合型复发 。Q i e等 以切 除平 面分级评价 ur k
胚胎早 期 , 肾前 筋膜前 方 为腹后 壁 原始 壁腹 膜 盖 。随着
人体发育 , 、 升 降结肠 系膜 的后层脏 腹膜 与腹后壁 原始壁 腹膜融 合, 融合 的腹膜和系膜 内组织 逐渐演 化为一 层膜状 结构 , 即融合
筋膜 , 也称为“ o t Tl 筋膜” 图 1 。融合 筋膜 ( d ( ) 脏层 筋膜 ) 肾前 与 筋膜 ( 壁层筋膜 ) 之间的潜 在疏松 组织 间 隙 即为融合筋 膜 间隙 , 即 T lt o 间隙 。左侧 的融合筋 膜间隙 向上达胰 腺上缘后 方 , d 向下 至 降结肠 下端( 2 ; 图 )右侧 的融合 筋膜 间 隙 向上 达结 肠肝 曲平 面, 向下至盲肠 下端 ( 3 。融合 筋膜 和腹 膜 完全 包被 升结 肠 图 ) 或 降结肠 系膜 、 出结肠 的血 管及其 淋 巴引流 。 进 右侧 肾前 筋膜覆 盖右侧输尿管和性腺 血 管 。 向中线侧 越 过下 腔静 脉 和腹 主动脉 向前 与左侧 的肾前筋膜相延续 。融 合筋膜 间隙 内有少量 疏松结

手术讲解模板:升结肠切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升结肠切除术

, 由于粪便的扩张作用,大多可自行缓解。 重度狭窄,则须手术处理。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术后护理: 留院观察治疗。
谢谢!
注意事项:
5.钝性分离腹膜后脂肪时,往往因撕裂小 血管引起渗血,用温盐水垫压迫即能止血。 对活跃的出血点,应予以结扎。在腹膜后 分离中,也要保护好右输尿管,以免误伤。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注意事项:
6.分离肠系膜时,注意保留肠管断端附近 肠系膜的血管,以免影响吻合口的血液供 应。吻合时,肠的切缘不可翻入过多,以 免引起吻合口狭窄。一般翻入0.3cm较为 合适。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注意事项:
9.手术完毕后,应用多量盐水冲洗腹腔及 腹膜后间隙,吸净积血及血块,再用 500ml蒸馏水冲洗,利用其低渗的特点, 有可能破坏癌细胞。最后可再用噻替哌 10mg溶于300ml蒸馏水冲洗,并吸净腹腔 内的液体。因为结肠癌切除术后从创口的 冲洗液中,可找到具有活力的癌细胞,此 等细胞种植于网膜及腹
升结肠切除术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升结肠切除术
科室:普外科、肛肠外科 部位:腹部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概述:
右半结肠切除范围,若对盲肠及升结肠癌, 应同时切除回肠末端15cm、盲肠、升结肠、 横结肠 右半部及部分大网膜和胃网膜血管;切断 及切除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 脉右支及其伴随的淋巴结。治疗右半结肠 癌的手术特点是着重预防癌细胞的扩散, 所以应首先切断病变结肠的淋巴及血管干, 广泛切除
手术资料:升结肠切除术
手术步骤:
做间断缝合,再用温盐水冲洗手术野,吸净后,按层缝闭腹壁切口(图 1.7.5.1-9)。 9.回肠与横结肠的吻合有时由于两肠端口径不一致,也可采用端-侧吻合术, 但吻合后结肠残端不能留得过长。即先将横结肠断端缝闭,在靠近闭合端 的结 肠带上,顺肠轴方向做一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2013-01-10 11:26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作者:李国新等编辑:雨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目前已经成为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化术式。

随着TME的实施,直肠癌的生存率在丹麦等几个国家已经超过了结肠癌。

进一步改善结肠癌的预后已经成为结直肠外科医生新的挑战。

为了将结肠癌切除术标准化,提高手术的质量和疗效,学者们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

一、CME的概念与直肠周围存在的解剖平面相似,在结肠周围也存在由胚胎发育形成的明确的解剖学平面。

脏层腹膜由直肠向上延伸,覆盖左侧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至胰腺的后方,包被十二指肠、胰头、盲肠、升结肠及右侧肠系膜根。

基于以上解剖学特点.Hohenberger等于2009年首次提出CME的概念,即在直视下连续锐性分离,将脏层筋膜层从壁层分离.获得被脏层筋膜层完全包被的整个结肠系膜,保证安全地暴露并结扎供血动脉起始部。

手术范围由肿瘤的位置和潜在淋巴转移模式确定。

二、CME的手术要点1.分离脏壁层筋膜: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时,手术由右侧向中央方向进行,游离胰头、十二指肠(Kocher手法)和肠系膜直至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充分暴露供养血管。

分离覆盖在十二指肠和胰腺钩突上的肠系膜,充分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后的肠系膜上动脉。

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时,需游离至结肠脾曲.将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系膜从后腹膜平面完整游离,保留后腹膜(肾前筋膜)覆盖的肾前脂肪、输尿管、卵巢及其血管。

切除大网膜,完全暴露小网膜囊和横结肠的两层系膜,在胰腺下缘分离横结肠两层系膜。

如此可严格地保护结肠系膜的完整性。

2.结扎供养血管:(1)右半结肠和横结肠癌:完全游离右半结肠系膜和肠系膜根之后,顺时针方向扭转肠管.可以轻松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

依次从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根部结扎回结肠及右结肠(如果存在)血管。

对于盲肠和升结肠癌,仅从根部结扎中结肠动脉的右支。

对于包括“肝曲和脾曲”在内的横结肠癌,其淋巴结转移具有多样性,需由根部结扎中结肠动静脉和胃网膜右动静脉。

结肠肝区癌需要在接近脾处横断横结肠。

肿瘤位于横结肠包括脾曲时,可保留升结肠近端,游离结肠及系膜至近乙状结肠处。

游离覆盖在肠系膜上静脉的肠系膜,在已经暴露的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前方暴露肠系膜上动脉。

当判断位于胰头区域的淋巴结可能被浸润时,需要根部结扎胃网膜右血管。

常规保护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2)降结肠癌:对于降结肠癌,由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和位于胰腺下方的肠系膜下静脉。

根据肿瘤的位置,在横结肠远端和降结肠近端之间横断近端肠管,远端横断端通常位于直肠的上1/3。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3.多脏器切除:如果肿瘤浸润结肠外组织或器官,则解剖平面应该扩展到下一个胚胎平面,超过被浸润的器官或组织,以“整块”形式切除。

为了确定是否被肿瘤浸润而尝试分离粘连固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肿瘤在腹膜腔内播散或局部复发。

三、CME的肿瘤学优势CME肿瘤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沿胚胎学层面行全结肠系膜切除。

保证获得由完整结肠系膜包被的肿瘤标本,防止因结肠系膜内血管及淋巴引流暴露而增加肿瘤播散的概率。

有研究提出,结肠癌切除手术标本的系膜完整性与预后有关。

(2)根部结扎供养血管。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第1站是肠旁淋巴结,证据表明,其转移范围距肿瘤10cm以内。

第2、3站分别为沿着供养动脉走形分布的系膜淋巴结和沿肠系膜上下动脉周围分布的血管根部淋巴结。

从根部结扎血管可以保证对以上3站淋巴结的清扫,从而获得最多的淋巴结检出数量。

研究认为,淋巴结检出数量是评价肿瘤预后的因素之一。

四、CME的研究进展1.手术切除平面:切除平面(plane of dissection)分级在直肠癌切除术的质量评价中应用广泛,共分为3级:(l)系膜平面:手术标本由完整的肠系膜包被,系膜表面光滑;(2)系膜内平面:肠系膜在远离肠管方向有明显的撕裂等破损:(3)固有肌层平面:明显的肠系膜撕裂或破损至肠壁固有肌层。

Quirke等以此分级评价直肠癌手术的质量,证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的降低和生存率的提高与手术质量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West等首先将切除平面的分级用于结肠癌手术的质量评价。

他在一项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中,按照上述标准将手术标本分级,所有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检出数量为14.5枚.检出数量与手术切除平面无关:随访至少5年得出结论:肿瘤局部复发率与手术切除平面无明显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时,结肠系膜切除平面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比固有肌层切除平面者提高15%,但多因素分析无此获益:分析原因可能为该研究纳入了61例(15.3%)非根治性结肠癌手术,而非根治性手术的切除平面为固有肌层的概率为根治性手术的2倍,其为结肠系膜平面的概率仅为根治性手术的1/3:该研究亚组分析显示,结肠系膜切除平面的Ⅲ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比固有肌层切除平面者提高27%,且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有此获益。

该研究证明,患者总生存率与手术质量明确相关,手术切除平面的分级可以较好地反应手术的质量和疗效。

不足之处是在这项研究中,手术并未在根部结扎供养血管。

2.有关CME的研究:首先提出CME概念的是德国的Hohenberger等。

他们回顾性分析了“埃朗根结直肠癌数据库”中1978-2002年期间的1329例R0切除的结肠癌病例.按第6版TNM分期为Ⅰ-Ⅲ期初次和单发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技术的革新时间和是否实施CME分成3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施CME后,结肠癌5年局部复发率从第1组的6.5%下降到第3组的3.6%.5年总生存率从82.1%提高到89.1%;该研究同时显示了淋巴结检出数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即在682例N0患者中,淋巴结检出数少于28枚者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90.7%,而大于28枚者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83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如果检出淋巴结大于或等于28枚,患者的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可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由64.6%提高到7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检出少于28枚淋巴结是结肠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之一。

Hohenberger等的研究更侧重于保证完整的结肠系膜和血管的高位结扎,以确保获得最多数量的淋巴结,进而改善预后。

因为手术区域结肠系膜的完整性和血管的高位结扎两者并非完全独立,故相对于West等的研究,CME在理论上更加明确和完善。

West等随后进行了一项基于完全病理学的观察性研究.将实施CME手术的49例未固定手术标本与不强调结肠系膜完整性和血管根部结扎的4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在病理学、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肿瘤距血管结扎处最短距离(131mm对比90mm)、结肠系膜面积(19 657mm2对比11 829mm2)、结肠系膜平面(92%对比40%)、中位淋巴结获得数量(30枚对比18枚)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证明实施标准的CME手术更容易获得结肠系膜切除平面和与血管根部结扎相结合,并可获得肿瘤学的高质量手术标本,确保结肠癌3站淋巴结的清扫。

Bertelsen等首次在CME的研究中纳入腹腔镜手术。

该研究根据实施CME的时间将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间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2008年1月前(93例)和后(105例)两组.比较两组手术标本中淋巴结获得数目和肿瘤距血管结扎处的最短距离;发现,CME手术标本中总的离断血管长度和淋巴结检出数量较传统手术均明显增加,其中盲肠和升结肠癌腹腔镜CME手术标本的上述两者均增加明显;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开腹和腹腔镜CME手术标本的离断血管长度也均明显增加,但仅乙状结肠癌开腹CME手术的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高于传统手术,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CME手术并无此优势。

由于该项研究中腹腔镜手术例数较少及腹腔镜技术在手术医生间的差异等原因,故尚不能得出腹腔镜是否适合行CME 手术的结论。

他们建议,肿瘤位于升结肠上段至脾曲,需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或横结肠癌切除术时,行开腹手术;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中下段、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时,行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由手术医生的腹腔镜技术水平决定)。

五、CME存在的问题和争议1.CME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沿组织胚胎学平面进行手术解剖的思路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

Hogan等认为,无论是West等提出的“结肠系膜平面手术”的概念还是Hohenberger等提出的CME的概念,都只是一个新的术语,在技术上与“国际公认良好的手术”几乎没有差别。

事实上.Hohenberger等在提出CME概念时强调的是,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可作为最佳的肿瘤学清扫技术,但并未说明它是一项新的技术。

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在技术上虽然不是新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它强调对手术医生在手术观念和技术上的进一步强化,使结肠癌手术标准化。

West等的研究证明,经过CME培训的医生所实施的手术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肿瘤学标本。

2.CME适应证的确定: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强调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保证肿瘤学清扫的同时很有可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何把握CME的适应证是一个重要问题。

West 等的研究纳入了Ⅰ-Ⅳ期的结肠癌患者,亚组分析显示,Ⅲ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比固有肌层切除平面者提高27%;Ⅰ和Ⅱ期患者件比较无明显差别;Ⅳ期患者随访至5年时全部死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亡。

说明保证系膜的完整性和保证系膜内淋巴结的清扫会使Ⅲ期肿瘤患者获益最大。

该研究并未明确各期患者在不同手术切除平面时的并发症情况,进而无从判断Ⅰ、Ⅱ和Ⅳ期患者行结肠系膜切除平面手术的风险。

Hohenberger等的研究未涉及Ⅳ期患者,研究结果仅得出所有患者的总生存率的提高,并未进行亚组分析,且对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未进行明确描述。

故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可以明显提高Ⅲ期患者的疗效,对于其他分期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CME并血管高位结扎的适应证尚需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也是将其作为结肠癌治疗标准手术的必要前提。

3.腹腔镜CME手术的可行性:腹腔镜手术是否能够完成标准的CME并血管高位结扎术?目前未见到较好的相关研究。

Bertelsen等对CME的研究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纳入腹腔镜手术的,遗憾的是该研究纳入例数较少,且由于腹腔镜手术技术等原因在横结肠包括两曲的肿瘤仅行开腹CME手术,故该研究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

在国内的一些大型腹腔镜技术培训中心,已经可以熟练实施沿胚胎学平面游离的结肠癌D3根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