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发展相对缓慢的恶性肿瘤,由腺癌样息肉发展至浸润性、致死性的恶性阶段需时达10年之久。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有报道称,早期病变局限时接受治疗,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8%和80%,而病变非局限时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58%和47%。

因此,重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结直肠癌预后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1 高危人群15%~30%的结直肠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造成,因此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者(一级亲属),尤其是对于大肠癌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者的家族成员,应给予高度重视;腺瘤或息肉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其发病危险眭是一般人群2~5倍;家族性腺瘤息肉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是一种癌前病变,虽发病率很低,但如不治疗,40岁前后100%癌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据观察20年病史者的癌变率为正常人的20倍,30年病史者则为30倍;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的严重寄生虫病,研究发现血吸虫流行区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这可能是因为血吸虫卵在大肠黏膜上长期沉积,使黏膜反复溃疡、修复,出现慢性炎症、腺泡性增生,继而癌变。

另外,盆腔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高于常人,且40岁以后逐年上升。

一般而言,如果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绝不应掉以轻心,必须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2 早期发现的方法美国癌症协会为正常危险度的个人推荐了三合一的早期发现法,即直肠指检、直肠乙状结肠镜检及大便潜血试验。

虽然此三合一检查技术的价值尚需进行研究,但这是出现症状前从临床上发现结直肠癌的较灵敏的方法。

(1)潜血试验(FOB):是检查粪便有无微量血液存在的简便方法。

自1967年Gregor首先将大便潜血(FOB)用作无症状人群大肠癌筛检,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筛检手段。

虽然严格来讲,大便潜血阳性意味着黏膜存在破损,已不属于早期,但据国外前瞻性的研究资料,一年做一次FOB,连续3年,多次FOB阳性患癌的预期值(prodictive value)最低为10%,最高可达37%;如对FOB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有助于发现尚未出现症状的早期病人。

早期结肠癌术后能活多久,还能治吗

早期结肠癌术后能活多久,还能治吗

早期结肠癌术后能活多久,还能治吗?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早期结肠癌是指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结肠癌。

如果早期结肠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的生存期会更长。

早期结肠癌术后的生存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数量、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

如果早期结肠癌被确诊为早期,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的生存期通常较长。

早期结肠癌的治疗可以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手术是早期结肠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切除肿瘤来防止癌细胞扩散。

化疗和放疗也可以用于早期结肠癌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除了治疗方法外,患者的年龄也是影响早期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通常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癌细胞的攻击,因此他们的生存期通常较短。

然而,如果患者的年龄较轻,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术后生存期可能会更长。

袁希福老中医认为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虚、瘀、毒”,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调理紊乱的内环境,就不可能长期稳定,更不可能提高治愈率。

因此,他认为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最终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

袁希福老中医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治癌经验,更从多年的从医经验重,总结出“三联平衡”理论,提出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辨证施治,重点用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

早期结肠癌术后的生存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数量、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

如果早期结肠癌被确诊为早期,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术后生存期可能会更长。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11月·重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11月·重庆)
生堡囱型苤查呈!!!生垒旦筮塾鲞筮垒塑鱼!也』!!!!翌丛鲤:垒P巫!!Q!!:y!!:丝:盟!:堡
・375・
.标准与讨论.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 (2014年11月・重庆)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道肿瘤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
0I。
2.高风险腺瘤(advanced adenoma):指1次结肠镜检查 发现3个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个腺瘤直径在10 nlm或以 上,或有1/3绒毛结构以上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四)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实施 1.推荐各医院单位加强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 查的宣传教育。 早期结直肠癌病例临床上多无症状,以无症状检查发现 者居多,其次是因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行结肠镜 检查时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筛查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人群对筛查的依从性,所以应该普及结直肠癌筛查的 相关知识,进行全民结直肠癌筛查的教育,使不具有专业医 学知识的广大人群能够了解结直肠癌筛查的作用和意义,让 高危人群主动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可以实现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宣传教育的执行可以通过社区 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举办相关 的专题讲座等。 2.推荐对社区医生进行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21100007512011);北京市 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ZY201308) 通信作者: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
100050 Email:zhangshutian@ccmu.edu.ca
万方数据
・376・
生堡凼型苤查!!!i生!旦筮丝鲞筮!塑垦!也』!!!!婴丛型:垒四!!!!i:!!!:墨z塑!:1 议40岁开始筛查哺】,以后每5年1次;对于以往有肠道低风 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 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以后 可以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5—10年m1;对于结肠癌根治术 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 镜。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 1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1次肠镜,对于有子宫内膜癌 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自诊断之日起每5年进行1次肠镜 检查汹1;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在症状出现以后8—10年 开始筛查¨o。 相关定义如下: 1.低风险腺瘤:指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1~2个管状腺 瘤,直径均<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因此,降低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科学问题。

结直肠癌的转归及预后与病变的分期紧密相关。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为7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2%;且患者生活质量低。

然而,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可行内镜微创治疗获得根治。

但是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因此,逐步普及结直肠癌筛查和推广内镜下早诊早治是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为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方案,我国卫生部先后颁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和《结直肠癌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指南。

但目前我国尚缺乏侧重于结直肠癌内镜早期诊治且兼顾筛查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共识意见。

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的消化、内镜、外科、肿瘤、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并邀请澳大利亚谭达恩教授及新加坡霍光明教授共同制定本指南意见。

一、定义和术语1.早期结直肠癌:根据1975年日本结直肠癌研讨会上的讨论意见,目前我国普遍将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癌定义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

而2000年版的WHO肿瘤分类则规定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推荐使用WHO推荐术语,但也可暂时沿用原位癌、黏膜内癌等术语。

癌症非绝症 发现的早治愈率可达90%

癌症非绝症 发现的早治愈率可达90%

癌症非绝症发现的早治愈率可达90%《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发病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邱惠介绍,癌症排在我市城市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其中肺癌发病率最高。

“要远离癌症得先了解癌症,然后再管住自己的口。

”患癌重庆市发病率为200/10万邱惠说,重庆城市居民死因,癌症排名第一。

目前,我市癌症发病率在200/10万左右,根据我市9个区县监控点的数据显示,癌症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5:1。

与《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相同,重庆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肺癌。

数据显示,我市肺癌发病率将近40/10万,男女比例大约为1.8:1。

“肺癌和抽烟有密切的关系。

”邱惠说,这也是男性肺癌患者多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此外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工厂废气、汽车尾气、二手烟、雾霾等,都会对肺部造成伤害。

除此之外,消化系统的癌症如胃癌、大肠癌、肝癌等也位居前列,这和重庆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另外,乳腺癌占女性癌症的第一位。

治癌早发现对治疗至关重要一般市民对癌症的认识很少,很多人认为癌症就是绝症,谈癌色变,其实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邱惠介绍:“癌症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的概念差不多。

”据了解,通过规范治疗癌症的治愈率可达40%,如果发现得早还可能达到80%甚至90%,其中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症的治愈率较高,肝癌相对低一些。

邱惠说:“早发现对治疗癌症至关重要,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一年进行一次癌症筛查,高危人群的筛查周期应更短。

”所谓高危人群,包括三类。

一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二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三是长期抽烟酗酒以及患有乙肝等疾病的人。

邱惠说,市肿瘤防治办曾对5万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其中1万相对高危的人群进行免费筛查,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参加,这体现了老百姓在这方面的认识还较差。

防癌注意忌口保持良好心态要预防癌症,首先应了解癌症。

b结肠癌教学课件ppt

b结肠癌教学课件ppt

发病因素与机制
发病因素
遗传、环境、生活习惯、慢性炎症等因素均可影响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结肠癌的发生与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有关,涉及细胞 增殖、凋亡、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结肠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便 血、便秘等症状。
判断肿瘤是否已经浸润到血管和淋巴管中,评估 病情的恶性程度和扩散风险。
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
特殊染色
如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等,用于观察细胞外基质 、胶原纤维等成分,辅助判断结肠癌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免疫组化染色
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表达,如CEA、 CA19-9等,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预后和指导治 疗。
肿瘤浸润深度
确定肿瘤是否已经浸润到结肠壁 的深层,评估病情的恶性程度。
淋巴结肿大
检查邻近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判 断肿瘤的扩散情况。
显微组织病理学检查
细胞异型性
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判断肿瘤细胞 的恶性程度。
细胞增殖活性
通过染色等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评 估病情的进展速度。
血管和淋巴管浸润
详细描述
结肠镜检查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镜子插入 患者的肛门,逆行进入肠道,直接观察肠 道内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发现肿瘤 病变,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对病变进行 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诊断。结肠镜检查 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T成像
总结词
CT成像可以用于结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可以显示肿瘤的侵犯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能力,如使用PD-1/PD-L1抑制剂等。

早期大肠癌内镜诊2016

早期大肠癌内镜诊2016
层癌
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Pit Pattern 分型及临床意义
类型:ⅤN型Pit 特点:无结构(缺乏
Pit结构) 意义:高度可疑黏膜
下层癌及进展 期癌
窄带内镜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
NBI是一种利用窄带光波进行成像的新 技术,强调血管与粘膜表面的细微结构
NBI工作原理
染色后普通内镜不易观察到的病变变得明显
染色前
染色后
染色后病变表面结构与边界更加清晰
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
● 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对结直肠粘 膜表面微细结构进行分型即Pit Pattern分型, 也称工藤分型。
● Pit Pattern分型可分为5型,不仅可 以用于病变性质的诊断,还可以大体 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
刘德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早期结直肠癌相关定义
● 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浸润深度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任意大小 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m sm
pm
ss
se
黏膜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固有肌层 浆膜层
● Ⅱc、非颗粒型及结节混和型LST粘膜下浸润风险相 对更高(>36%)。
● Ⅱc型病变越大,粘膜下浸润风险越高,超过1cm病 变的粘膜下浸润风险>70%结节混和型LST中, ≥10mm的结节易发生粘膜下浸润。
● 非颗粒型LST中有约30%表现为多灶性粘膜下浸润 ● Is+Ⅱc型病变都是黏膜下层高度浸润者。
泡影响观察的发生率
二、规范的精细操作
1. 推荐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可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 出率,但单人操作法 是有效使用放大结肠 镜的重要条件。

肠癌治愈的成功案例

肠癌治愈的成功案例

肠癌治愈的成功案例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肠癌是可以被治愈的。

以下是一位患者的成功治愈案例。

患者小王在做体检时,被发现结肠镜上有一个病变肿块,经过病理学检查后被确诊为肠癌。

小王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选择了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肠癌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一并切除,保留了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手术后,小王进行了六个疗程的化疗和放疗,以确保剩余的癌细胞被全部消灭。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小王恢复了身体健康,肠癌得到了成功治愈。

小王的成功治愈案例,表明早期发现肠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是肠癌治愈的关键。

同时,放疗和化疗也可以有效地消灭剩余的癌细胞,减少肠癌的复发率。

因此,肠癌患者在发现肠癌后,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尽早开始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

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

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

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

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

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

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

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

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

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的恶性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时候,这样的患者通常是比较幸运的,可以通过结肠镜的方法直接把肿瘤消灭掉。

如果肿瘤侵犯了黏膜下层但是这个肿瘤分化不好,比如低分化、黏液腺癌分化,我们还是主张做根治性的切除,建议开刀或者腹腔镜手术。

对于二期或者三期的患者,他的治疗应该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术后病理情况确定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化疗或者放疗。

对于四期患者,肿瘤有远处转移,但是如果这个转移是单发或局限的几个转移,有可能通过手术的方式把肿瘤全部切除,那么我们同样应该选择手术为主,把原发灶肿瘤和转移灶肿瘤一块儿切除,术后再给患者做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及其它治疗,这种患者仍然有根治的可能。

但是如果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而且转移灶切除不掉,肿瘤分期非常晚,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全身治疗为主。

但是有一种情况,结肠癌晚期有肠梗阻或者消化道出血症状,也就是说原发灶的肿瘤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姑息的切除来缓解和控制患者的症状。

好大夫在线:患者有一个传统观念,觉得肿瘤是比较恶性的疾病,很多患者得了肿瘤之后会问大夫一句话,大夫我还能活多久。

对于不同的分期肿瘤患者预后是怎么样的?
汤坚强医生:相对于其它肿瘤来说结肠癌的预后是比较好的,它的预后跟术前分期和术后分期有直接的关系。

2008年《外科学第7版》里面提到一期、二期、三期结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医学中我们用五年生存率,即一百个人里面能存活五年以上的人数,来反映肿瘤的预后)分别是80%、65%、30%,而这样的五年生存率只是针对整个人群的,包括了肿瘤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县级医院等的数据,是一个平均水平。

在国内一些大的专科医院或者大的综合医院里面,随着化疗水平还有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五年生存率在逐渐增加。

最近很多文章报道,对于一期的肿瘤(早期肿瘤)可以到90%甚至是95%的五年生存率,对于二期可以到80%到85%,对三期肿瘤甚至可以达到60%。

即使出现了肝转移或者其它转移的四期患者,以现在的治疗手段仍有5%—10%的患者活过五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