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阅读享受阅读
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_享受阅读感悟人生_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

TUSHUGUANXUEKANNO.2,20lO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胡克文(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11)举办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是少儿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其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
少儿图书馆直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如何应对新形势,以富有生命力的读书活动,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提升其品质与功能,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践行其职能,实现其价值,是少儿图书馆服务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沈阳市少儿图书馆在承办2009年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主体活动“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的实践中,以其出色的发挥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1深刻的立意。
新颖的创意2009年,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紧紧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契机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十部委指导下。
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举全馆之力,承办了“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表演大赛活动。
大赛活动打破少儿图书馆传统单一的读书活动模式,以“享受阅读感悟人生”为主题,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旋律和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主旨,以“阅读与感悟”为主线,寓深刻的立意于活动之中,以组织中小学生深入阅读和校园剧表演比赛为主要形式,融广泛开展阅读活动与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为一体,在引领广大少年儿童阅读所推荐的优秀少儿读物和感悟人生的基础上,通过校园剧编排表演比赛,展示交流“阅读与感悟”成果和当代中小学生精神风貌及校园文化建设成就。
大赛活动分为组织发动、推荐阅读优秀读物、阅读指导、校园剧编排表演、学校海选、地区选拔赛、全国决赛、总结表彰8个阶段和启动仪式、阅读体验活动、创作及表演培训、校园剧展演、校园剧比赛评选、颁奖典礼6大主体活动,形成“阅读、感悟、展示、比赛”多元的独特新颖风格与模式,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了一个“阅读与感悟、展示与锻炼”的精彩舞台,促使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近阅读,在享受阅读中品味人生、感悟人生,在阅读与感悟中提高素养,升华品质,放飞梦想。
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五、 以课文 为起 点,进行 课外 阅读拓展
“ 多 读 书 ,读 好 书 ”不 仅 是 学 生 拥 有 良好 阅读 习惯和健全人格 的重要途
学生的阅读 习惯 ,以课 文为基点 ,引导 并 鼓励学生进行课 外阅读延伸 ,坚持 搭 建 开放式 的语文 阅读平 台,潜移 默化地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取得了 良好成效 。
充 分挖 掘语文 课本 的 阅读价值
一
、
语文课本 上的每篇文章都是 由学识
底 蕴丰富 、对小学语 文教学有着深入 研 究 的编者精心选材 而编订 的,每篇课 文
的思想内涵都极有代 表性 ,体现着浓 厚 的人文情怀 、向善 向美 的生活情趣 和爱
国爱家爱他人 的丰富真挚 的情感 ,是 进
上 ,在 学生们声情并 茂地诵读 中 ,那 明 艳 的、充满生机 的春的气息便氤 氲在每 个 人的心 田上 。同时 ,语言文字 所具 有 的美感也就 刻在了学生心里 。
径 ,而且是拥有 深厚文化素养 最有效地
的行为之一 。学 生只有在大量 阅读 优秀 书籍 中感受汉语 言文字 的魅力 ,才会潜 移 默化地积 累语 文知识和语文 素养 ,热 爱 祖国 的语言 文字 ,并在长期 的阅读 中
养 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惯 和积 极 阳光 的心 态。
索 的好习惯 ;通过 阅读 《 假如 》 《 我 是
深深体会 到亲近语言文字 、享受阅读 的
快 乐感 ,对 于成就学生拥有 强烈的语文
行 阅读训练 的优 秀资源 。有效地进行课 文 阅读是培养优化 学生语言文字感知 力
在创新中升华活动品质——“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综述

会和主办单位的赞 同和充分肯定 ,并纳入 20 0 9年全国少年 儿童阅读年重要的主体活动 , 为沈 阳赢得了首次成功承办全 国大型少儿读书活动的荣誉与骄傲 。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2 00 期
TU S U G UA N X U EK A N o . . H N 2 201 0
余中小学 师生及近 l 万个少年儿童家庭参赛 。经 过各赛 区 O
广 泛 发 动 、 织 指 导 中小 学 生 深 入 开 展 阅 读 与 感 悟 、 排 表 组 编 演 校 园剧 、 校 海选 推荐 、 区选 拔 比赛 、 国评 选 总决 赛 等 学 地 全
悟人生” 为主题 , 紧紧围绕庆祝新 中国成立 6 0周年 主旋律 和
建设 成 就 。
6 项具有教育性 、 知识性 、 娱乐性 、 参与性的主体 活动 , 并借助 新闻媒体包括报刊 、 荧屏 、 网络平 台扩大延伸活动影响 , 活 使
动走 进 全 国千 家万 户 。
2 促进 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 . 2 这一活动历时近半 年 , 通过广泛开展 “ 阅读 、 感悟 、 展示 、 比赛 ” 活动 , 激发 了中小学生浓厚 的阅读兴趣 , 使他们在 亲近 阅读 、 享受阅读 的快乐 中有所感悟 、 有所体验 , 在编排 、 表演 、 比赛 校园剧 中培养品质 、 提高能力 、 放飞梦想 , 有效地促进 了
生”全国年儿童校 园剧表演大赛活动和沈 阳赛区选拔赛 ,
以出色的实践取得显著 的成绩。
21 辐 射 l 省 市地 区 , 进 全 国 千 家 万户 . 8个 走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各级政府在努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农家书屋、实体书店等阅读场所引领阅读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交流彼此的读书体会,让大小阅读场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粮仓”,成了广大群众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家园,掀起了人们群众的阅读热潮。
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人民群众在行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阅读、手机阅读及移动有声阅读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型阅读方式,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阅读,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阅读,爱上阅读。
人民群众阅读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寂静的公园长椅上,在热闹的商店、商场角落里,在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上,在美丽的校园里......聚精会神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
全民阅读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全民阅读行动,遍布神州大地。
书香校园建设的价值意义1、文化赋能价值。
文化是最好的管理,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也是一个校园的特色所在,生机与活力所在,校园不能没有文化。
书香校园建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行动,看似在以学校为主体创设书香环境,为师生搭建一个读书平台,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阅习惯,实则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匠心创设与创建。
也就是说,建设书香校园,相当于在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营造校园文化,表达校园文化,讲述校园文化,呈现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与曼妙芬芳,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2、引领成长价值。
我始终相信,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他一定会温文尔雅,品行端庄,一定会知书达礼,善解人意,一定会执着坚韧,意志坚定,一定会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而且我还认为,读书习惯是一切习惯之母,是总习惯,一个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其它习惯再坏不可能坏到哪个地方去,分数再低也不可能低到哪个地方去,以后人生再差劲也不可能差劲到哪个地方去。
亲子读书阅读活动案例,一起来看看!

亲子读书阅读活动案例,一起来看看!亲子读书,让孩子们学会搜集、处理、接受信息,丰富他们的大脑知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亲子读书阅读活动案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亲子读书阅读活动案例(一)一、活动目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历览前贤的读书生涯,常赞叹于前人的鸿篇伟作,也常感叹于自身的读书不足,为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树班级形象,强班级信心,特开展读书活动,目的如下:1、通过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读书、爱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班级小小图书室读书。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接受信息,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4、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
二、集体活动时间初一上下学期,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的班会课三、活动主题:1. 我和我的祖国2. 经典与我同行3.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四、活动口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五、活动内容:1、启动读书活动。
号召学生每人自带一本课外读物,成立班级小小图书室,同时班主任带头自捐5本有益书籍,任课老师捐一本,并设立“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2、打造“书香氛围”。
(1)设计读书标语,贴于班级的墙上;(2)班主任每天推荐4句名言(刘墉的励志名言和古诗名句),要求能够背诵;(3)每周一早读课推荐一个哲理小故事,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
3、做好读书笔记本。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阅读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栏目。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丰富知识和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阅读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快节奏的社会,孩子们面临着许多诱惑和干扰,导致阅读成为不少孩子并不喜欢的一种活动。
于是,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许多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问题。
一、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开始就非常重要。
在孩子刚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例如播放有声读物给孩子听、讲故事给孩子听等,让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接受阅读的乐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图画书、童话故事、启蒙读物等,满足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需求。
在孩子学龄前,要给予他们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让他们从小就与图书建立起亲近感。
这样一来,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更容易接受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除了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家长还需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阅读。
首先是营造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保证孩子在阅读时不会受到打扰;其次是提供舒适的阅读家具,例如宽大的书桌、舒适的椅子等,让孩子在阅读时感到舒适和愉快。
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影院或电子书阅读器等多媒体设备,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三、示范和引导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家长和老师要示范和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表现出对阅读的积极态度,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读书的榜样。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给孩子讲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鼓励孩子也参与进来。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好书,并陪伴他们一起阅读,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
四、注重阅读的技巧培养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技巧。
亲子阅读家长感言(精选10篇)

亲子阅读家长感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获得知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兴趣等好处。
而家长也能从亲子阅读中受益,不仅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还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我在亲子阅读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成绩的提高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他才能在阅读中不断地探索、学习。
因此,我经常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
我们会在周末或晚上选择一些有趣的绘本或故事书,一边读一边讨论,一边聊一边学习。
这让孩子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让他的阅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我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绘本和故事书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时候,这些道理甚至可以启发我自己。
阅读还可以帮助我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仅在亲子阅读中可以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派上用场。
再者,亲子阅读为我和孩子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新知识,更可以让孩子知道家长和他一样热爱阅读。
这让孩子感到家长也是他们阅读路上的伙伴,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增强了互信互爱互帮的家庭氛围。
最后,通过亲子阅读,我发现了孩子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孩子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途径。
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和故事书,我能够了解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同时,我也能够了解到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辅导孩子。
总之,亲子阅读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更对于家长本身也有着很大的好处,让我在和孩子一起阅读中获得了乐趣和收获。
希望家长们能够广泛参与到亲子阅读中,一起共同探索阅读的魅力!亲子阅读家长感言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强想象力。
同时,亲子阅读也是一种家庭互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孩子爱上了阅读

孩子爱上了阅读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对于增加自身知识量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教育不仅是重视学生读书,更是以阅读为核心。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爱上阅读,并能终身以书为伴,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情。
在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的阅读活动,是以一种输入性的方式进行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为听说写打下基础;而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期里让孩子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让书香伴随孩子们成长,让经典的作品滋润孩子的心田,由经典奠基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怎样才能让孩子和好书交上朋友,我不知从哪里下手,我只能在边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边根据班级情况,自已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就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读书故事,让我看到了学生从原本的没兴趣阅读到爱上了阅读的变化。
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三、四年级的孩子更是,他们正处于有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时期,是个爱表达,爱说的阶段。
借助这个学龄特点,我做了一个尝试“分享阅读”。
在上每一节语文课的时候,都利用上课前面的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来交流、分享自己所看的课外书的内容。
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让班里平时表达能力强的,爱看书的学生来分享他们最近的阅读小内容,让他们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引导学生分享时要注意:分享者表达声音要响亮,要介绍书名;倾听的学生要安静,注意听,要是有相同知识要补充分享时,要举手。
当然学生们出现胆小,紧张的,看着时间流逝上台却一言不发的,我也急呀,我便鼓励他:“老师知道要在上面来与同学分享是要有很大勇气,今天我们紧张是正常的,来先回到座位缓解一下情绪,听听其他同学的。
”;上台分享时,也有学生支支吾吾说不出两三句,此时我只是静静的在学生的一侧,双手轻搭在学生的双肩,小声的对他说“不要紧张,你记得什么就跟大家分享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阅读享受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们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
以《不合群的小蝌蚪》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从其中的一句话的看似不起的关键词入手: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是什么情况使小作者以为它们在闹别扭”?为什么又加上了好像”一词?同学们纷纷在文中寻找答案:永明很快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独的小蝌蚪拨到蝌蚪群中。
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我又一次把它拨进蝌蚪群里。
可是,过了一会儿,它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两次拨”都没能让小蝌蚪回到群体中,它独处时又那么悠闲”,说明没有闹别扭”,而是确实不喜欢和大家相处。
我适时让学生说说一个人悠闲”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悠闲”形容,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们也能很快找到其它关键词:钻”,是自己强硬地想出来,仍旧钻出来”,留都留不住。
通过学生的这一发现,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品味:作者用到的两次拨”,什么情况下要拨”,你也来试试这个动作,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一问,使学生对小作者的爱心之举有所领会,并借机再找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文本内容,从而也使学生们受到教育。
在细细品味文本的词、句中,学生们与文本相知,亲密对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亲近文本,就要以文本为范例,从中学到方法,悟到精妙,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一、有理解,才会运用
让学生会运用,在于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在对话中不断加深理解,以实现对文本的运用。
好美的铺垫。
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这一段中,理解点缀”一词,对感受景美有很大作用。
在教学中,我问学生:课文上说”点缀着野花这个”点缀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这样:(到黑板前解说)这黑板好比是那片草地,上面从这边到那边,密密麻麻地种满了花。
” 点缀是这样的吗?”学生回答:不是。
那就是在草地上从这边到那边整整齐齐地种了一行,是吗?”也不是。
那点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有学生举手)于是,我请学生在这片草地上(指黑板)给点缀一下。
(学生在黑板上无规则地画了一
些小圈儿)我边指着学生画的小圈边问: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点;有的地方密一些,有的地方稀一些,没有什么一定的规矩。
这就是点缀吗?学生一致肯定。
这样,同学们对这里的美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接着,我又请他们用上这个词自己来说一句话:夏夜,那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星点缀在夜空,像在对我眨眼睛呢。
”我新买的裙子上,点缀着一些小花图案,好看极了,我真喜欢。
” ••… 在学生的日记中,我还发现几个学生居然已经会活用点缀”,语言积累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二、有发现,才能创造
对文本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发现中创造。
《一定要争气》一课,童第周不但自强不息,而且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到为中国人争气这一内容时,我抓住文本中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的震动”一词:震动什么意思?(初步理解)这件事指哪
件事?为什么这件事会震动欧洲的生物学界?学生们便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成功,而童第周却把它做成功了,影响肯定大得很;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从中国来的童第周却做成功了,怎不令人震惊。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往下接:怪不得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吗?把它写一写吧。
于是,同学们的创造又形成课堂新的高潮:那些学者们正议论纷纷着。
一个年轻的生物学家摇摇头说: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连教授都做不了的实验,让一个从中国来的穷学生给解决了。
太不可思议了。
” ••…一个老教授点点头,一个劲地说:真是没想到,没想到,科学无国界,英雄出少年啊。
”……
通过这一创造,同学们对童第周为中国人争了很大一口气”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从而为学下文打好情感基础。
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去深入发现,怎会有这些妙语连珠!
三、有亲近,才可超越
超越文本的阅读意识,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品格,在阅读过程中,不让书本束缚了思想,既遵循文书,又能超越文本。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新课标要求的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个性”的体现。
在亲近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鉴赏,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往往会产生不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许多同学都表示喜欢孙膑或田忌,但也有两个同学说喜欢齐威王,觉得齐威王遵守比赛规则,不耍小心眼”、大度直率,有帝王之相”。
这说明如果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话,鉴赏阅读,必然会反映出个性化倾向,这种审美的多元性,就难免会超越文本的单一评价尺度,体现了思想大于形象”的道理。
显然,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会了与文本对话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推而广之,运用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从而也使浏览的实效性得到保证。
当然,教学对话的成功从本质上讲更少不了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先期”对话。
因为教材透”方能教法透”,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准把握,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一起诗意地徜徉、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