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举状元之路——以贵州三位科举状元为主线
贵州举人名录

贵州举人名录秦颙:字士昂。
正统七年壬戌科进士,三甲二名。
官至云南左参政。
易贵:字天爵。
景泰五年甲戌科进士,三甲二名。
官至辰州府知府。
黎逊:天顺元年丁丑科进士,三甲四十八名。
官至湖广长沙知府。
钟震:天顺元年进士,三甲一百三名。
官至工部主事。
俞玑: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二甲九十九名。
官至主事。
徐节:字时中。
成化八年进士,三甲一百三十六名。
由知县升御史,官至山西巡抚。
朱璧:成化二十年甲辰科进士,三甲十四名。
官至都察院经历。
郭珠: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二甲一百五名。
官按察司佥事。
詹恩: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进士,三甲三十五名。
官大理寺副。
汤冔:字伯元。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三甲二百七名。
官历户部员外郎、潮州及巩昌等知府。
汤训:正德十六年进士,官同知。
刘秉仁:字子元。
嘉靖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七名。
由主事历官参政、郧阳巡抚。
陈治安: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名。
官至南京工部主事。
汪若泮: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进士,三甲二十一名。
官大理寺评事。
许一德:字子恒,号吉庵。
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三甲六十六名。
官御史,历任湖广佥事、云南副使。
告归,修《贵州通志》。
马文卿:字瑞符。
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二百三十六名。
选庶吉士,授御史,巡按广东。
杨师孔:字愿之,号霞标。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三甲一百七名。
历官云南按察司佥事、副使,浙江左参政。
王尊德:字存思。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七名。
由中书历官兵部侍郎、两广总督。
卒赠尚书。
潘润民:字用霖。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三甲一百十一名。
由庶吉士历官四川、河南参政。
刘述祖: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一名。
官御史。
张慎言: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三甲八十名。
官知县。
徐卿伯:字孟麟。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十一名。
官御史至四川参议。
子必远、必遴皆入翰林。
马士英:字瑶草。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二甲十九名。
累官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凤阳总督、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清代贵州科举四书文研究

清代贵州科举四书文研究作者:雷伟杨福江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8期摘要:清代贵州科举四书文是科举考试时,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来进行出题,本文以清代贵州乡试四书文为主,探讨乡试四书文之出题规定,考查乡试四书文出题频率之高低,以此来探讨清代贵州乡试的出题。
关键词:乡试;出题;考官一、清代贵州乡试概述清代的科举基本上是沿用了明朝旧制,也分为文科、武科两种形式。
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三级进行考试,清统治者主要是重视文科考试,朝廷的栋梁贤士都是从文科中出来。
文科的第一级考试为童试,第二级考试为乡试,第三级考试,包括会试、复试和殿试三种。
乡试为每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举行。
乡试共考三场,每隔三天考一场,考试时间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
第一场,考四书文一,五言八韵诗一;第二场,考五经文各一;第三场,考策问五道。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因第二场考五经文各一,故前五名称为“五经奎”。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清代乡试实行分省定额录取,数额根据各省的贡赋和人文情况来定,并随着各省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顺治十七年,贵州省乡试名额仅二十名,为各省乡试名额中最少者。
贵州地处偏僻西南,以少数民族居多,当时交通不便,读书人多半清贫,进京赶考很不容易。
要进京赶考需要具备以下要素,第一要有财力,作为进京的盘缠。
第二要有体力,要经过爬山涉水和风吹日晒的磨难。
第三要有毅力,没有坚定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
第四要有学力,自己必须有真凭实学。
即使具备了以上这些还需要有运气。
清初,中原汉族文化逐渐向中原传播,汉人也随即迁入,从“调北填南”、“移民实边”、“改土归流”等。
贵州的汉化逐渐加深,承袭良好的读书风气,尊师重道,文风日盛,贵州的经济、政治、文化逐渐提高,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明清之际,贵州中进士者达七百三十余名。
”二、考查乡试的出题规定《清史稿·选举志三》:“清代乡会试,顺治三年定,第一场四子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
【部编版】2024届贵州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2023年10月22日,以“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贵阳孔学堂图书博览会落下帷幕。
本届书博会展现了贵州风采,书写了贵州出版发行业的新篇章。
展区内不仅陈列着贵州出版的地方文化特色书籍,还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品质图书。
一批批制作精良的出版物相得益彰,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前来看书、买书的群众luòyì①不绝。
在浓郁的书香中,广大群众jí②取营养,浸润心灵,充分感受书籍的魅力。
本届书博会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交流大舞台,获得了广泛的赞yù③。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4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帷幕 B.陈列 C.相得益彰 D.当之无愧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①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②将军,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⑤夕阳,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⑥雾凇沆砀,天与云,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⑦《行路难(其一)》中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⑧《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句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令尊”“贵姓”“久仰”都用来表示尊敬,是古时候常见的敬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杞人忧天》一文同样也出自《列子》。
C.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故乡》都选自他写的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5分)6、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关系不是亲人的一组是(3分)A.《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与保尔C.《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与小马D.《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与红孩儿7、牛汉曾评价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
三鼎甲一探花

三鼎甲一探花清代贵州出了三个状元、一个探花,称为“三鼎甲一探花”。
第一个是武状元,名叫曹维城,贵阳人,在康熙42年(1703年)夺取了全国武科魁首。
光绪12年(1886年),贵阳青岩人赵以炯中文科状元,那时云南还没有状元,所以成为“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夺魁天下的第一人”。
继后,贵州麻江人夏同龢(hé)又于光绪24年(1898年)中文科状元,因正值戊戌变法时期,中试后有机会留学日本,成为中国惟一的状元兼留学生。
遵义的杨锡谟曾在《公车上书》签名,因怕影响录取,改名杨兆麟,于光绪29年(1903年)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后来留学日本,获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
武状元曹维城曹维城,生卒年月不详。
原籍(或祖籍)福泉,定居(或落籍)贵阳。
于康熙42年(1703年)以武举人身份进京会试,考取一甲第一,成为自唐代女皇武则天开创武举考试到清末光绪32年(1906年)废除科举制度止,一千二百多年间贵州仅有的一名武状元。
一举成名来之不易武状元考试与文状元不同,文状元考试有试帖(试卷)、八股文、策对等书面文字留传,而武状元考试,主要是体育动作,当时又无录像机之类将其动作摄下,因此,局外人要了解武状元殿试项目的成绩,确实不易。
为探寻武状元考试项目及录取标准,笔者从《大清会典》及有关资料中,查到了武状元殿试项目。
殿试分武场、文场。
武场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挽弓、舞刀、掇石等。
武场考试完毕,合格者才可参加文场考试。
文场考试分策与论,策是策问,论是评论。
策问是由考官提出有关经义、治国安邦等问题,考生写出献言、献策的文章。
评论是考官提出有关时事、社会问题等,考生写出建议改进的文章。
不管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都是在殿试中产生。
殿试完毕,评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一甲只取三名,二甲、三甲人数不定。
并由皇帝亲临考场,用笔点出一甲三名中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考取二甲者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者称“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在宫廷举行,故称殿试,也称廷试。
盘点贵州历年高考状元

盘点贵州历年高考状元
以下是部分贵州历年高考状元的相关信息:
1. 2017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是李旭杨和查志远,均来自贵阳一中。
2. 2017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是刘昱曼,来自都匀一中。
3. 2018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是燕鸿伟,来自贵阳。
4. 2018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是闵锐,来自贵阳,总分为714分(含加分20分)。
5. 2019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是鲁炫,来自石阡二中。
6. 2020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是魏琳芯,来自贵阳一中,总分为706分。
7. 2020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是王敏嘉,来自贵阳。
8. 2020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是唐明川,来自贵阳一中。
9. 2020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是黄阿想,来自兴义,总分为694分。
请注意,以上信息可能并不全面,建议您通过相关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作者:赵青钟庆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02期内容提要:高枧夏家入黔距夸有620年;夏同龢的祖父是五岁丧父由母教养的独儿;夏同龢出生官宦之家,随父异地为官,生在云南、长在四川,由广东起步,前往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
1898年中状元后,即授修撰。
1899年与丘逢甲成立纪念文天祥的寿忠社。
1904年前往日本法政大学入法政速成科学习法政,同学有胡汉民、汪精卫、沈钧儒等。
传世的著作主要是编辑《行政法》。
回国后1906年出任广东法政学堂监督(校长),学生有陈炯明、邹鲁等,教员有松山丰造、朱执信、陈融等。
民国后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入黔将军坟圣旨碑日本法政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296-101前言:面对历史,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历史会回馈给我们更多。
在夏同龢状元及其家族的研究中,我们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马虎。
拙作《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史考》(以下简称《夏史》)一文于《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第一期后,我们继续努力,收集到了鲜为人知的资料,极大的丰富了夏氏家族的历史。
尤其是夏同龢,经我们查证,他的史料较为丰富,在本文中一并予以补正,供大家参考。
一、入黔始祖夏永昌据《夏氏族谱》记载可知,夏氏先祖原为今江苏南京人,明朝洪武二十二年时(1389)年“从征率兵入黔”,至贵州都匀卫。
因此可确切知道夏氏入黔始自1389年,迄今已620年。
夏氏入黔始祖名为夏永昌,据《夏氏族谱》记载,永昌公1441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由此推知其应生于1368年(巧的是夏同龢生于1868年,刚好晚了整整500年),1389年入黔时仅21岁。
永昌公定居高枧堡后再未离开,逝世后就葬在高枧狮山山麓老坟湾,离状元第很近。
非常难得的是历经600年风雨沧桑,夏氏人黔始祖墓在其后世子孙的保护下,依然完好。
而后世子孙们在先祖的庇佑下也是繁衍发展,至今已至第二十代,这些后代除留在高枧的外,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海外。
清代正安科举考试情况探

清代正安科举考试情况探作者:王礼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摘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科举制度走向衰落的时期,正安作为被科举余波影响的一个地区,科举成绩虽不突出,但毕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还是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其科举概况和影响因素两大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清代;正安;科举作者简介:王礼洪(1988.4-),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正安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引言:厐思纯先生在《明清贵州700进士》[1]一书中将正安划入以遵义为中心,湄潭、仁怀、绥阳、凤冈、务川、余庆、正安、赤水、桐梓为延伸点的“黔北文化圈”中。
从其地缘和历史关系来看,其划分是恰如其分的。
同时,当贵州以明清两代“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美誉逐步走向中华文化舞台时候,正安也因她的哺育而茁壮成长。
据国家文化部在1987年以来整合统称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项目中,正安县是以小说这一门艺术荣摘桂冠的唯一一家单位。
据文献记载,生于1900年前的汉代,并开西南教育之先河的尹珍就是今正安新州人。
这既是正安人的骄傲,更是贵州人的骄傲,也是整个西南人的骄傲。
因历史的原因,“正安”之名的来历也是久经周折,周秦为牂牁县、汉为夜郎县,魏晋因之,唐为珍州,宋改西高州,元初为珍州,后改为真州,明洪武十七年改真州为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改为真安州,隶属四川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珍安州为正安州,雍正五年(1727年)才正式划归贵州省,隶属遵义府,到民国3年(1934年)1月才更名为正安县。
其行政区划变动,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科举考试方面的。
一、清代正安科举考试概况清代正安科举考试自康熙朝以来就有记载,只是当时的正安并不在贵州的行政区划里,所以即使在贵州的文献中略有相关的记载,也是作特别说明的。
贵州科举状元之路——以贵州三位科举状元为主线

• •
(二)、文状元赵以炯
赵以炯取得状元和他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关系, 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大哥赵以焕,1889年进士, 任江苏省丹阳县知县,有政声,任上兴修水利, 重视文教,打击盗匪,惩治奸商,深受爱戴。 • 大弟赵以炳,光绪八年(1882)举人,且中经 魁,即乡试中第三、四、五名,第一名叫解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名叫亚元。 • 二弟赵以煃,和赵以炯是同榜进士,官内阁中 书。 • 赵氏兄弟四人矢志于学,相互砥砺,以自己的 才华学识,在科举场上取得骄人成绩,不仅激励 了黔中士人的向学之风,而且破除了中原人士心 目中是“文化沙漠”的偏见。为贵州前所未有, 举国尤为惊异。
(二)、文状元赵以炯
(二)、文状元赵以炯
•
据说,在保和殿殿试时,光绪皇帝曾出楹联 考贡士的才华:上联是“东启明,西长庚,南箕 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脱口对出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原作探花郎” 由此可见他的才华和博学。夺魁后,就被授予翰 林院修撰,从六品官,并先后担任四川乡试副考 官、广西学政及会试同考官。1900年,其母病逝, 赵以炯回乡奔丧,清朝称为“丁忧”,丁忧三年 在家乡讲课授徒,三年期满,入京供职,这时候 他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差,也感到仕途艰难,就辞 官回乡,1906年病故于贵阳,享年四十九岁。
贵阳海天园树立的状元雕像
海天园奢香夫人像
• (一)、武状元曹维城 • (二)、文状元赵以炯 • (三)、文状元夏同龢
(一)、武状元曹维城
• 1、生平。据史料记载,曹维城祖籍贵州平越府 (今福泉市)。1868年(康熙二十年)出生于一 军人世家,他父亲曹元肃,康熙十二年(1673) 武进士,福泉历史上第一个武进士。官至副将。 (今市级军队副司令)。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和熏 陶,从小习武学习,年轻时不仅武艺超群,而且 善诗善画。中举后北上京师参加武状元大赛,22 岁就中状元,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也是 唯一一个武状元。历史上,各王朝出于统治考虑, 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武举不太受重视,但是武 状元并不好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武状元曹维城
步射。考生在行进中发三箭,目标是100米开外的 布靶中心,布靶高七尺,宽五尺,靶心是二尺的正方 形,中两箭方能通过。由于距离比较远,目标变小, 因此考生不仅要箭法高明,而且要臂力过人方能通过。
技勇考试。先挽弓,挽满不同力度的几种强弓。 继而舞刀,“刀重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刀 必舞花”。所谓的“舞花”,即舞刀必须有套路,有 花样,且刀尖触地就不合格了。最后是“掇石”,也 就是举重,考生以能举起100斤、250斤、300斤之石 为合格。三项技勇考试,必须有两项合格才能参加下 一场——笔试策论的考试。
(一)、武状元曹维城
2、武举考试。据《大清会典》所载:武科殿试 的项目有“马射、步射、挽弓、舞刀、掇石”的 外场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内场的笔试策问。 • 首先,骑射、步射、技勇(挽弓、舞刀、掇石) 考试分三场进行,采取淘汰制,一场不能通过, 就无资格参加下二场。第一场马射,“纵马三次, 发九矢,中四矢”即为通过。目标是70米外悬挂 在树上的毡球。炮声一响,考生纵马飞奔至规定 的射靶线拉弓劲射,合格方能进入步射。 •
贵阳海天园树立的状元雕像
海天园奢香夫人像
• (一)、武状元曹维城 • (二)、文状元赵以炯 • (三)、文状元夏同龢
(一)、武状元曹维城
• 1、生平。据史料记载,曹维城祖籍贵州平越府 (今福泉市)。1868年(康熙二十年)出生于一 军人世家,他父亲曹元肃,康熙十二年(1673) 武进士,福泉历史上第一个武进士。官至副将。 (今市级军队副司令)。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和熏 陶,从小习武学习,年轻时不仅武艺超群,而且 善诗善画。中举后北上京师参加武状元大赛,22 岁就中状元,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也是 唯一一个武状元。历史上,各王朝出于统治考虑, 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武举不太受重视,但是武 状元并不好考。
(一)、武状元曹维城
来自西南边陲贵州的武举曹维城勇夺状元,成 为人们争相谈论的新闻人物。中状元后,任康熙 皇帝御前带刀侍卫和云南副将。 • 儿子曹石,雍正武进士,担任过雍正皇帝御前 带刀侍卫和副将。曹维城解甲后居住贵阳府邸,, 就是今天贵阳市电讯大楼旁市场路与富水南路交 汇之处。贵阳人民为了纪念武状元曹维城,特将 其居住之地命名为曹状元街。 •
科举取士
• 明清两代科举选拔人才的方法是:由县、 州、府考秀才;秀才可以到省里参加 乡试,考举人;举人可以到京城参加 会试,取贡士;贡士可以参加皇帝主 持的殿试,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一、贵州开科考试前的情况
•
自古以来,贵州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地”。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书中就有:“播州,非人所居” 感叹。这使得人们对贵州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贵 州在明朝以前并不是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也就 是说,在明朝以前贵州省是不存在的。分属于云 南、四川、湖广三省管辖。最初贵州建省,主要 是明朝看中贵州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1368年傅 友德率30万大军远征云南,平定后为保证军队各 方面的供给,开始大规模在贵州设置卫、屯、堡、 哨、卡、所,为了更好管理这些军事据点。
三、开科考试后贵州科举成就
中国科举考试始于公元606年,普及于唐宋,发展 于明清,是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员及后备人员的 制度。从第一个有历史记录的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最 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总共产生了600多个状元。进士 若干名,举人若干名。贵州在明清两代出了700多位 进士(武进士未计),6000多位举人,以当时全国十 八个行省来说,应该算是中上,值得引以为荣的,其 中有三位状元,一位探花。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 员庞思纯就此专门写了两本书:《明清贵州七百进士 》和《明清贵州六千举人》。
•
姓名
功名
获得时间
官职
夏朝正 举人 夏朝鼎 恩贡 夏护 岁贡
雍正10年(1732年) 浙江省余姚县知县 乾隆15年(1750年) 道光年间
夏鸿时 举人
夏之雨 州禀 生
嘉庆三年
嘉庆年间
印江县教谕、陕西省石泉县知县、洛川县知 县
夏之蕖 国子 生
夏长春 国子 生 夏廷燮 拔贡 夏源 监生
嘉庆年间
道光年间 咸丰年间 咸丰年间 光绪年间 云南会泽、永善、沾益洲知州、蒙化府知府 云南沾益州知州、南宁县知县、四川盐运使 云南南安州知州、马龙州知州
有赵以炯的故居和赵国澍的专祠等文物古迹。
(三)、戊戌状元夏同龢
•
贵阳有两条状元街,一条是前面我们 讲过的武状元曹潍城居住过的曹状元街。 一条位于贵阳市贲水池云岩区工商银行后 面,叫夏状元街,是清末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文状元夏同龢的息影之地。
夏同龢生于贵州省麻江县贤昌乡高 枧村狮子山一书香官宦之家,
——明清贵州科举状元掠影 历史组:韦发强
“久旱逢甘霖,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 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代人生四大喜事。 金榜题名历来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所以今天,正值高考收获之际,金榜 题名之时,我们历史组特选取贵州历史上 仅有的几位状元简史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并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地方历史的关注和 重视。
• •
(一)、武状元曹维城
• 策论考试: • 策是策问,即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战守之策向 考发问,一般有两题,一题从《论语》、《孟子》 中取材出题;一题从《孙子》、《吴子》等古代 兵书中取题,考生按问逐一对答。 • 论是议论时事,按题目写论文一篇。 • 策论对于一向重武轻文的武举考生来说,勇闯数 关,艺压群雄已属不易,若在文场上才惊四座, 更是难上加难。
(二)、文状元赵以炯
(二)、文状元赵以炯
•
据说,在保和殿殿试时,光绪皇帝曾出楹联 考贡士的才华:上联是“东启明,西长庚,南箕 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脱口对出下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原作探花郎” 由此可见他的才华和博学。夺魁后,就被授予翰 林院修撰,从六品官,并先后担任四川乡试副考 官、广西学政及会试同考官。1900年,其母病逝, 赵以炯回乡奔丧,清朝称为“丁忧”,丁忧三年 在家乡讲课授徒,三年期满,入京供职,这时候 他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差,也感到仕途艰难,就辞 官回乡,1906年病故于贵阳,享年四十九岁。
(二)、文状元赵以炯
•
赵以炯,贵阳青岩人。青岩镇是一个屯堡,是为了 保卫黔南至贵阳粮道的畅通和对付土司的反叛,少数 民族的起义而设立的。赵以炯出身在青岩一书香世家, 父亲赵国澍是当地的团总,曾就读于著名的贵山书院, 同窗好友都是名矂一时的黔中才俊,如莫友芝。赵国 澍为人正派,民族意识强烈。1861年,青岩民众在游 百病途径姚家关时与天主教堂教士发生冲突,赵国澍 闻讯后,立即领兵包围了天主教堂,逮捕了教方闹事 人员,并奉贵州提督之命处决了四名闹事教徒,捣毁 了教堂。这起教案不仅惊动了清廷,而且打击了西方 教会在我国的嚣张气焰,为中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的 宗教侵略树立了光辉榜样,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 的“青岩教案”,以前的历史教科书是讲到这起案件 的。
夏献芬 监生 夏启祥 拔贡 夏同彝 拔贡
光绪11年(1885年) 江苏震泽县知县 光绪11年(1885年) 户部主事、广东道员补用
(三)、戊戌状元夏同龢
• 正是这样的书香官宦之家,为夏同龢的成长提 供很好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夏同龢自幼聪 慧,智力超群,常与学侣赛读《三字经》、 《百家姓》、《幼学琼林》,青年时期已通读 “四书”、“五经”,为他后来夺魁天下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夏同龢从小随做官的父亲游学 西南,从云南到四川,再到贵州和广东,可以 说是视野开阔,见识多广。在四川时,他的父 亲夏源曾请重庆璧山县胡安铨做夏同龢的老师, 胡安铨后来成为翰林,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 是重庆璧山县最后一个翰林。这对夏同龢有很 大的影响。
一、贵州开科考试前的情况
1413年开始在贵阳设置布政使司,标志着贵州正式 建省。正是贵州军事方面的重要性,因而朝廷对文 化教育不太重视,当然当时贵州教育也比较落后, 读书人也很少,贵州不能单独开科取士,没有资格 设贡院开乡试,就意味着贵州本省士子想要参加乡 试,就要到异地去考试,而且名额也非常少,去哪 考,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湖广武昌,一个是云 南昆明,现在我们去昆明和武昌,飞机几个小时就 可以到达。然而,在几百年前交通极为不利,为了 考试要长途跋涉两三个月才可到达。
•炯取得状元和他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关系, 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大哥赵以焕,1889年进士, 任江苏省丹阳县知县,有政声,任上兴修水利, 重视文教,打击盗匪,惩治奸商,深受爱戴。 • 大弟赵以炳,光绪八年(1882)举人,且中经 魁,即乡试中第三、四、五名,第一名叫解元, 第二名叫亚元。 • 二弟赵以煃,和赵以炯是同榜进士,官内阁中 书。 • 赵氏兄弟四人矢志于学,相互砥砺,以自己的 才华学识,在科举场上取得骄人成绩,不仅激励 了黔中士人的向学之风,而且破除了中原人士心 目中是“文化沙漠”的偏见。为贵州前所未有, 举国尤为惊异。
一、贵州开科考试前的情况
• 据《天下水陆路引》介绍,贵州至云 南部分道路情况:“镇远府镇远 驿……十里至清平县清平驿,谨防蛮 子……皆蛇……第五站,有哑泉,不可 误饮……七里保甸铺,有毒泉,不可 误饮。”可见当时远赴他省考试的艰 辛。
二、田秋与贵州开科考试
• 田秋,1494年生于贵州思南府水德江司(今德 江县),1510年到云南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1514年考中进士,官至布政使(相当于省长)。 田秋一生对故土怀有深厚的情感,尤其关心家乡 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入京为官后,他常常对贵州 落后的文教事业反复深思,想到贵州由于未设贡 院,自己只好奔赴千里之外的云南昆明乡试,往 日艰辛的历程历历在目,更多贫寒的贵州读书人 更是苦不堪言。
• 而且赵国澍教子有方,诗书传家,家教很严,几个子女 都是学识渊博之人,其中以夺得科举状元的赵以炯最为 出名。赵以炯1863年生,从小就显露其不同凡俗的个 性及过人的才华,在其《咏刺梨》中写道:生在山间不 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 圣恩。十六岁中举,到北京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但他 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奋发图强,从他的诗我们可以看出 他的雄心壮志: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 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1886年,一举成功, 获得贡士资格,进而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以其渊博的 学识,出众的才华,精辟独到的见解,无可争辩的夺得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