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内容主旨

合集下载

主旨赏析

主旨赏析
《关雎》
1、主旨: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赏析:
①语言角度
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以增强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②结构角度
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逐步深入的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
③表现手法
开头以景起兴,既点明地点环境又渲染了欢悦和谐的气氛,衬托了人物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意境美角度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关雎鸟在沙洲上嬉戏,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②朦胧美
A、景物迷离朦胧,引人遐想。
B、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此诗产生了无穷魅力。
C、抒发的情感含蓄朦胧。《来自葭》1、主旨:这首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之情。
2、赏析
①结构
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它的三个章节中,句数相等,字数相同,形成了一种整齐匀称的形式美,同时又因入乐的需要,各章中只变换了少许几个字,同样的字句反复出现,回环复沓,充分发挥了抒情表意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抒情效果。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主旨和重点句赏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懑,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 由与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 1.主题思想:
• 借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隐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和向往。
• 2.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 达了自已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叹惋。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面描述。
• 在东篱之下信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他恬 淡、闲适的心情。
1.《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 《梁甫行》《饮酒》其五主题
2.赏析 (1)“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 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 物满意而归,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 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 满载而归来的动态场景。从反面衬托诗人的 郁闷孤单的心境。
• (二)《黄鹤楼》崔颢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画面描述。
• 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出“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表i达了诗人 为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老当 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 (八)《赠从弟》其二刘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课件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课件

拟人手法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详细描述
拟人手法将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赋 予它们人类的特征、情感或行为。例 如,将“风”拟人化为有情感的“风 婆婆”。
05 诗歌鉴赏方法
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总结词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反复吟诵,可以深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吟诵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语 调、重音和停顿,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4 诗歌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总结词
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或情 感
详细描述
象征手法利用具体的事物、景象 或情境,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情 感或思想。例如,用“白鸽”象 征和平,用“玫瑰”象征爱情。
比喻手法
总结词
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增强表 达效果
详细描述
比喻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 物相比较,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心如刀割”将心痛比喻为刀 割。
详细描述
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在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声调上。诗人通过精心安排的押韵、平仄和音节,使得诗歌 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这种音韵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 到音乐般的愉悦感。
语言的形象美
总结词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呈现出独特 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意境美是语言艺术的高级表现。诗人通过精准的用 词、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将 读者引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 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这种意境美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让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中讲义.诗歌主旨篇五课时

中讲义.诗歌主旨篇五课时

ABCD
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创造独特的意象。
遵循诗歌规范
在创作诗歌时,要遵循一定的诗歌规范,如韵律、节奏 、行数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性。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
学生作品展示
挑选部分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展 示,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点评与建议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建议, 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 进的建议。
诗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如修辞、节奏、韵律等,通过探 究这些语言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将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全面理解诗歌的主旨,并能够把握诗人 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诗歌的技巧与建议
注重语言锤炼
好的诗歌需要精炼的语言,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力求言简意赅。
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思考。
哲理诗主旨的表现手法
01
象征与暗示
哲理诗常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意象来表达抽
象的道理或观念。
03
反讽与对比
通过反讽、对比等修辞手法,突 出事物的矛盾和冲突,引发读者 对生命、社会、自然的思考。
02
寓言与比喻
通过寓言或比喻的方式,将深奥 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
事或形象。
04
意识流与内心独白
抒情诗的形式通常比较自由,不受严格的 韵律或格律限制,可以根据诗人的个人喜 好和情感需要进行创作。
抒情诗的主旨类型
爱情主题
抒情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爱 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爱人 的思念、赞美或伤感等情感。
自然主题
抒情诗也可以表达诗人对自然 界的感受和思考,如对山水、 花鸟、季节等的描绘和感悟。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 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 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 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 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 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 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 个标题。
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 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 作的主要风格。 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都打上烙印。 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 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 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
意象“梅”——幽静脱俗,清高孤傲,在文中象 征着隐者的理想情操和生活态度。 注释“金貂”“玉华”——可知这里借代“出仕 作官”,荣华富贵的生活。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 “话桑麻”——白描手法描绘隐居生活的内容。 联系诗人生平,“一生烟雨逢茅底” 指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对仕途官场厌恶反感。 题目为“梦寻梅”,尾句与之相呼 应的是梦醒后“不梦金貂侍玉华”,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而不愿意 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诗词鉴赏 诗歌的内容主旨(一)知识讲解2

古诗词鉴赏   诗歌的内容主旨(一)知识讲解2

高考解决方案诗歌鉴赏·内容主旨(一)诗歌鉴赏•内容主旨(一)高考考什么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就是要求对诗作表达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境界等做出正误高低等角度的评说。

而这些都要以内容的准确理解为前提,所以理解诗歌内容和体察作者情感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解诗歌的文本。

一般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察的考察分为: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包括具体的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的意义,也包括它们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和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包括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情感态度,就是分析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怀人思乡诗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托物言志诗忧国伤时诗建功报国诗人生际遇诗闲适隐逸诗生活杂感诗即景抒情诗满分必备攻略一、怀人思乡诗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苏幕遮》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点,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名篇名作,这些诗歌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样。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诗歌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

一、描写自然景物的主旨许多初中课本中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例如《江雪》这首古诗通过描写江面上的冰雪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赞叹之情;《黄山四季》这首现代诗则通过描绘黄山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丽。

这些诗歌作品传达了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主旨。

二、表达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表达情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来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情感。

比如,杨牧的《登高》表达了激情澎湃的壮志豪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亲友的离别之情;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则表达了守土有责、坚决战斗的情感。

这些诗歌作品引领学生去感悟诗人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寄托思想哲理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诗歌作品寄托了深奥的思想哲理,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通过诗人对事物的思考和自省,表达了“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博大精深、超越个人的境界”这样的思想哲学;杜牧的《秋夕》以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要把握当下”的人生哲理。

这些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人生、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四、抒发个人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例如《静夜思》这首古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亲情、乡情的主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愁思之情。

这些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真挚,激发了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的欲望。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主旨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哲理的艺术形式。

(完整版)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完整版)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
(二)边塞征战诗:
(三)咏史怀古诗:
(四)别离贬谪诗:
(五)思乡怀远诗:
(六)咏物诗:
(七)闺怨诗: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
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试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景、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
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或情感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具体分析?
4、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
变化(换)?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中)的不同感情?)二、相关类别
(1)内容、感情涉及到人物形象类
1、答题步骤
第一步,塑造(体现)了一个XXX形象。

第二步,揭示(寄托、表现)了作者XXX思想感情(情感或情
怀)。

2、答题模式
本诗塑造了一位XXX的形象。

表现了(表达出)诗人XXX 的思想感情。

[例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位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

(步骤一)表达了诗人那种希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步骤二)
(2)内容、感情涉及到景物形象类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
本诗描绘了一幅XXX画
面,营造了XXX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XXX情感。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
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1)前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傍晚风清月朗的的山村日暮图景。

营造出一种寂寞宁静、清冷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

(3)内容、感情涉及到事物
形象类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形象(物象)。

第二步:表达(寄托)诗人XXX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
本诗刻画了一个XXX的事物形象,表达了诗人XXX 思想感情。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问:此诗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刻画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步骤一)抒发
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步骤二)
三、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7、要知人论世
8、要结合时代特点
9、要利用暗示信息
【巩固练习1】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
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
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
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
倚阑干不自由。

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
想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
与“相思”的女性形象。

表达出思妇对心上人的无限想念,望眼欲穿的痛苦心情。

【巩固练习2】
杨柳枝词①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注: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
放。

问:此诗刻画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刻画了枝繁叶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的杨柳形象,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对人才不重视的伤感之情。

【巩固练习3】
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
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
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
写。

问: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作者用落雁、
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巩固练习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野望①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
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
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问: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
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
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
④“迟暮” “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
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任答出4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