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和衣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况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抗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一、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感染疾病的重要武器,但由于滥用和误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本文旨在对抗菌耐药性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应对策略,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的抗药性提供参考。
二、抗菌耐药性现状抗菌耐药性是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产生的能够对抗抗生素杀菌作用的能力,它是一种逐渐产生的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告,全球每年有至少70万人死于抗菌耐药性相关的感染疾病,预计到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能增加到千万级别,这将严重挑战人类的生存环境。
目前,严重耐药的细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加,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是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药性达到了令人惊异的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耐药性细菌主要由于滥用和误用抗生素导致的。
三、抗菌耐药性的成因1、抗生素滥用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抗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行服药;(2)患者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3)医生用药不当;(4)畜牧业开展大规模预防用药等。
2、环境因素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环境因素可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使得人体更容易感染细菌,同时可以延长细菌感染期,增加耐药性细菌产生的机会。
3、国际旅游国际旅游可以促进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细菌相遇和交织,从而促进了抗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
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抗菌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细菌抗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加剧。
四、抗菌耐药性应对策略1、加强公众教育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清洁卫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淋球菌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adp ey i dsoio J . caN uo Sad,0 7,1 4 n hnt n i si o p tn[ ] A t erl en 2 0 15( ):
a tp e t p n h noy e.
Ke r s N is ra g n r o a r ss n e;e itn c a im y wo d : e se i o or e e;e it c r s a tm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s h a s
基金项 目: 安徽省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 o0 0 1 13 N 94 3 4 ) 作 者 简介 : 祝 伦 , , 士 研 究 生 男 硕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 a Junl 2 1 u ;6 6 n u i dP am cui l o ra 0 2Jn 1 ( ) Me a a c
・2 7 3・
淋球菌耐药现状 及耐药机制研 究进 展
祝
(. 1 安徽 医科 大学附属省立 医院皮肤科 , 安徽 合肥
dnco a et[ ] Bo hr ul2 1 ,4 1 :1 . eet pt ns J . il am B l 0 13 ( )7 —6 my i P , [ ] 马晶 晶, 8 李金恒 , 晓梅 , C 2 1 曹 等. YP C 9基 因多态性对 奥美拉 唑 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 度 的影 响 [ ] 中 国药理学通 报 ,00 J. 2 1,
2 ( ) 2 8— 2 6 2 :5 6 .
[6 1 ]李钟玉 , 周宏灏 . Y 22的生理功能及 其在心血管 疾病 中的作 C PJ
新型抗菌药物治疗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治疗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钟娇娇;苏晓红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2022(53)11
【摘要】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对一线治疗药物(如头孢曲松钠)耐药的菌株。
WHO已将淋球菌列入急需新型抗菌药物的重点病原体清单。
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探讨新型抗菌药物治疗淋球菌的疗效,包括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新型大环内酯类、胸膜多肽类、小分子抗菌药物等。
该文主要介绍上述药物的结构、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突变、临床试验和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为淋球菌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797-801)
【作者】钟娇娇;苏晓红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性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5种抗菌剂对淋病奈瑟氏球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2.检查淋病奈瑟氏球菌感染两种方法比较
3.应用FQ-PCR诊断咽部淋病奈瑟氏球菌感染一例报告
4.医院内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监控
5.2014—2020年某院淋病奈瑟球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

第六部分 国家行动计划相关进展........................................55
(一) 科研方面................................................................................... 55 (二) 产业化方面............................................................................... 57 (三) 中医药方面............................................................................... 58 (四) 农业方面................................................................................... 60 (五) 环境保护方面........................................................................... 63 (六) 宣传方面................................................................................... 65
一、 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分为 7 个部分,分别为现状、策略、实践、成效、问题、 国家行动计划相关进展、附录。具体主要内容为:
1. 现状。 主要包括 2016 年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现状。 2. 策略。 主要包括 2016 年相关政策与行动、重点投入抗菌药物及抗耐药 菌药物的研发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及细菌耐药防治规划、G20 公报及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与细菌耐药相关内容。 3. 实践。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广泛传播。
然而,近年来淋球菌感染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因此,有效、准确地检测淋球菌耐药性以及对其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就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进行概述,并详细说明及解释该金标准的应用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概述、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说明、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解释以及结论。
以下将依次介绍每个部分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的金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与认识。
同时,通过全面了解淋球菌耐药问题背景、现有检测方法以及金标准的应用,促进淋球菌耐药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金标准概述2.1 淋球菌耐药问题背景淋球菌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且引起生殖系统感染的细菌,被认为是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性性病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淋球菌抗药性的报告和研究逐渐增加,表明淋球菌感染出现抗药性严重的趋势,给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2.2 现有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于PCR 技术的检测方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可靠性、效率和灵敏度方面存在着局限,并且不能提供具体的耐药信息。
因此,寻找一个可靠、快速并且有效评估淋球菌耐药性的金标准成为了迫切需求。
2.3 金标准的重要性和定义金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或问题中被普遍接受并视为最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标准或方法。
在淋球菌耐药检测中,金标准应该能够准确、可靠地确定淋球菌是否对特定药物具有耐药性,并提供详细的耐药信息。
金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统一淋球菌耐药检测方法,促进不同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结果比较和交流。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d e t e c t e d i n o u r H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2 0 1 2 t O F e b r u a r y,2 0 1 3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e s t f o r
关键 词 : 解 脲 支原 体 ; 人 型 支 原体 ; 衣原体 ; 药物 耐 受性 ; 药 物敏 感 性 试 验 中图分类号 : R 7 1 1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My c o p l a s ma a n d Ch l a my d i a I n f e c t i o n i n F e ma l e Ge n i t a l Tr a c t a n d Dr u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An a l y s i s
f e ma l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f l a mma t i o n o f g e n i t o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s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my c o p l a s ma t O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t O
ZH O U Y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Ni n g xi a n g Co u n t y Ma t e r n a l a n d Ch i l d He a l t h C a r e Ho s p i t a l ,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观察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观察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 淋球菌) 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每年新发感染患者达到1. 06 亿,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
在我国,淋球菌的治疗主要以广谱头孢菌素为主,如头孢曲松、头孢克肟[1]。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经出现了对头孢菌素敏感性下降的淋球菌,甚至出现了头孢菌素治疗失败的临床病例报道[2-3]。
各国研究人员均在寻找有效的抗菌疗法,如联合疗法、替代药物、新药研发等。
然而控制感染的蔓延更是重中之重,不同地区感染淋球菌的型别有所差异,NG-MAST 分型是基于测序技术的淋球菌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具有高度变异性的porB 基因( 编码孔蛋白) 和tbpB 基因( 编码转铁结合蛋白) 测序分析并与数据库比对后得到基因型,对于了解区域感染淋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对本区域分离的淋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分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收集126 株淋球菌分离自2015 -2016 年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男性标本采自尿道分泌物,女性标本采自宫颈分泌物,剔除同一患者中分离的重复菌株。
所有菌株经过革兰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以及API NH 鉴定试剂条( 法国Bio-Merieux 公司) 鉴定为淋球菌,菌株保存于20%甘油肉汤,置-80℃冰箱备用; 质控菌株ATCC49226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Stijn 教授惠赠。
1. 2 仪器和试剂GeneAmp PCRSystem 9600 为美国ABI 公司产品( Applied Biosystems) ,EPS-100 电泳仪为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UV-3B 紫外成像仪为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Premix Taq Version2. 0 及DNA Marker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
引物合成及PCR扩增产物测序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球菌和衣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况摘要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的耐药在临床多见。
淋球菌的耐药不仅可以通过染色体和质粒介导,还可以通过主动外排系统中的基因突变引起多重可传递耐药,且耐药基因也可通过转化、接合等方式在淋球菌间传递。
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是我国治疗淋病的首选用药,不再推荐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
沙眼衣原体为细胞内寄生菌,相对不易从其它病原体获得耐药基因,对抗生素耐药的机理与特性至今不明,但临床报道耐药多见。
我国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推荐治疗药物为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替代治疗药物包括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等。
关键词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耐药Drug resistance on Neisseria gonorrhoeae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Gong Wei-ming,Zhou Ping-yu*(STD Institute,Shanghai Skin Disease Hospital,Shanghai,200050)Abstract Drug resistance on Neisseria gonorrhoeae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s common clinically. The former can be encoded not only by chromosome and plasmid,but also by mutant gene in active efflux system causing 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s. Resistance genes can transfer among Neisseria gonorrhoeae by transformation,conjugation or other mechanisms. Spectinomycin and ceftriaxone ar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gonorrhoeae in China. Chlamydia trachomatis is an intracellular parasitic bacterium and is relatively not easier to obtain resistance genes from other pathogens. 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resista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re still unknown,though clinical reports on drug resistance are not rare. Azithromycin and doxycycline are recommended for treatment of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cervicitis. The alternative treatment regimen includes erythromycin and ofloxacin.Key words Neisseria gonorrhoeae;Chlamydia trachomatis;drug resistance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可分别引起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涉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耐药的报道越来越多,对耐药株感染的治疗随之成为性病治疗的重点。
1 淋球菌耐药淋球菌是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引起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结膜炎、盆腔炎以及口咽部和肛门直肠的淋球菌感染或播散性淋病,对抗生素的耐药日益严重。
目前,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是我国治疗淋病的首选用药[1]。
尽管耐大观霉素的淋球菌比例低于1%,但研究显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降低加快[2]。
2000年和2002年,在美国的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首先发现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淋球菌株;2004年,由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淋球菌株在美国男-男性行为者中高度流行,美国CDC不再推荐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这一人群。
2007年,鉴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淋球菌株在异性恋和男-男同性恋中的广泛流行,头孢菌素类药物被推荐用于该人群的治疗[3]。
我国2005年对淋球菌耐药的监测资料表明,质粒介导的高度耐青霉素淋球菌和耐四环素淋球菌的总阳性率分别达37.7%和28.1%,染色体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淋球菌的阳性率高达96%[2]。
鉴于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普遍耐药和高耐药率,我国2007年1月新颁布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已不再推荐使用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
已知淋球菌耐药主要分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其中染色体介导的耐药不产β-内酰胺酶,主要因染色体上的多位点选择性突变所致。
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及耐药机制不同,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β-内酰胺酶;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大观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作用靶位的改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或耐药的机制尚未明确,但与penB、penA等基因密切相关。
淋球菌还可通过主动外排系统中多重可传递耐药系统的基因突变而导致多重耐药。
淋球菌的耐药基因会经转化、接合等方式在淋球菌间传递。
因此,密切监测淋球菌分离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并在临床上强调规范治疗对防止淋球菌耐药菌株的播散和传播十分重要。
2 沙眼衣原体耐药在女性中,沙眼衣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表现为宫颈口溢黏液脓性分泌物,如侵犯其它组织还可引起结膜炎、盆腔炎以及口咽部和肛门直肠的衣原体感染等;在男性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表现为晨起尿道口有分泌物或尿道糊口现象。
尽管我国沙眼衣原体对抗生素临床耐药的报道不少见,但真正的基于基础研究的论文很少。
体外实验表明,沙眼衣原体具有同其它细菌一样的突变机制。
美国曾从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分离出3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衣原体株,对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和克林霉素等均耐药[4]。
以色列2001年报道,44%的临床衣原体分离株对多西环素或四环素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
体外研究已筛选出对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的衣原体变异株[6],其中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由gyrA的耐喹诺酮类药物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突变所致[7]。
最近,国外已有一些报道称发现了耐四环素的沙眼衣原体株,但该耐药株占临床分离株的比例不到1%。
Lenart等[8]曾分离到2株耐四环素的衣原体株R19与R27,两株在四环素4 μg/ml时仍能存活。
不过,此时包涵体的形态已经发生改变,一旦四环素撤除,网状体又会恢复正常并可增殖传代。
此外,亦见因对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和氧氟沙星耐药的多重耐药性沙眼衣原体所致临床治疗失败的报道。
我国对广州地区沙眼衣原体耐药倾向的研究显示,1997-2005年间分离的沙眼衣原体株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其是左氧氟沙星的MIC90、MBC90升高较快,而司帕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抑菌和杀菌浓度低、有较强的抗沙眼衣原体活性,可能与当时这两药物尚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有关[9]。
衣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机理与特性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但一些耐药菌株确可导致治疗失效。
在衣原体耐药株中,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最为普遍,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部分机制已经明确,但耐药是否会引起治疗无效尚无结论。
除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外,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报道相对较少。
在我国性病治疗指南中,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推荐治疗药物一般为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替代治疗药物包括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等[1]。
尽管体外药敏试验均显示这些药物有抑制或杀死衣原体的活性,但临床上要达到高度有效地治疗衣原体感染仍很困难。
近年有研究发现,女性阴道拭子洗脱液中沙眼衣原体的载量明显高于男性尿液标本,在以推荐剂量的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时,无性行为女性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为8%(22/289例),而随访时沙眼衣原体阳性、治疗后无性行为的57例男性患者中无一治疗失败。
因此,有学者提出沙眼衣原体载量高的女性发生治疗失败的危险性增加,目前推行的阿奇霉素1 g顿服或多西环素7 d疗法对某些女性患者来说可能治疗剂量不足[10]。
总之,临床上对衣原体感染的治疗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疗效的不一致性、耐药趋势的评判、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新药和疫苗的开发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王千秋,张国成.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M].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27.[2] WHO Western Pacific Gonococcal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 Surveilla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the WHO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05[J].Commun Dis Intell,2006,30(4):430-433.[3] Workowski KA,Berman 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2010[J].MMWR,2010,59(RR-12):26-40.[4] Somani J,Bhullar VB,Workowski KA,et al. Multiple drug-resistant Chlamydia trachomat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failure[J].J Infect Dis,2000,181(4):1421-1427.[5] Bragina EY,Gomberg MA,Dmitriev GA. Electron microscopic evidence of persistent chlamydial infe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l,15(5):405-409.[6] Xia M,Suchland RJ,Carswell JA,et al. Activities of rifamycin derivativesagainst wild-type and rpoB mutants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J].Antimicro Agents Chemother,2005,49(9):3974-3976.[7] Dessus-Babus S,Cile CE,Bebear M,et al. Sequencing of gyrase and topoisomerase IV 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quinolone-resistant mutants obtained in vitro[J].Antimicro Agents Chemother,1998,42(10):2474-2481.[8] Lenart J,Andersen AA,Rockey D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tracycline-resistant Chlamydia su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8):2198-2203.[9] 韩建德,陈木开,廖绮曼.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几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0):559-561.[10] Horner P. The case for further treatment studies of uncomplicated 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J].Sex Transm Infect,2006,82(4):340-343.(收稿日期: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