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摘要:苏珊·朗格在人类文化符号论哲学基础上,在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借鉴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较为合理的全新命题,这是苏珊·朗格整个艺术理论的基础和精髓。
此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的命题,即艺术是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象;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关键词:符号;幻象;情感;形式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苏珊·朗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一一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一一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
”任何一件艺术品所创造的形象,无论是一场舞蹈,还是一件雕塑品,或是一幅绘画,一部乐曲,一首诗,本质上都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或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
这种表现性的形式具有“意义”,从而使自己成为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艺术的一种特殊符号。
艺术符号不像纯粹的符号去代替另一样事物,也不像语言符号去表现一个概念。
例如,在绘画艺术中,一幅画虽然有色彩、线条、光线、阴影等不同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像语言词汇那样,有独立的意义,不存在专门画鼻子或画嘴巴的斑点,整幅画是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个体要素的意义是由整体赋予的。
按照朗格的说法,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我们若想理解这幅画就不能把组成作品要素的意义进行机械罗列相加而形成对其整体意义的了解。
如《格尔尼卡》这幅画,我们如果仅仅理解了其中的个别组成因素的意义,如马、牛、老人、半人半牛怪、儿童等等,不一定就算对整幅作品的意义理解了,应把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二、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象苏珊·朗格用“幻象”一词,为各类艺术找到一个最好的共同点,苏珊·朗格认为幻象是各类艺术的总体特征,基于各类艺术的特殊性,艺术幻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音乐,虚幻的时间;绘画,虚幻的空间;舞蹈,虚幻的力;文学,虚幻的生活;像电影、喜剧等综合艺术,则内含有几种幻象。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浅析苏珊•朗格对艺术的新定义2012-07-03 13:05:30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摘要:苏珊•朗格在人类文化符号论哲学基础上,在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借鉴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较为合理的全新命题,这是苏珊•朗格整个艺术理论的基础和精髓。
此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的命题,即艺术是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想;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本文主要针对苏珊•朗格这一艺术的新界定,简要探讨一下其艺术定义中所涉及的内涵。
关键词:符号;幻象;情感;形式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苏珊•朗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一一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一一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
”任何一件艺术品所创造的形象,无论是一场舞蹈,还是一件雕塑品,或是一幅绘画,一部乐曲,一首诗,本质上都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或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
艺术品表现人类的“主观世界”、“内在生活”,不是运用“推论性形式”,而是诉诸另一种形式——“表现性形式”。
这种表现性的形式具有“意义”,从而使自己成为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艺术的一种特殊符号。
艺术符号不像纯粹的符号去代替另一样事物,也不象语言符号去表现一个概念。
例如,在绘画艺术中,一幅画虽然有色彩、线条、光线、阴影等不同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像语言词汇那样,有独立的意义,不存在专门画鼻子或画嘴巴的斑点,整幅画是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个体要素的意义是由整体赋予的。
我们无法从一幅艺术作品中找出表达某种意义而采用的固定法则。
总之,艺术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语言符号无能为力的领域。
艺术符号以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现了人类的主观经验领域。
“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
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症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力能力的东西。
艺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当代西方的符号学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潮流,一是从文化人类学出发的符号学,一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推衍而来的符号学。
我认为最能揭示艺术规律和特质的还是前者,其具方法论的基石来源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
卡西尔开创了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把艺术作为一种符号,一种不同于神话、宗教、语言、历史、科学的符号来研究的新路,然而建立了符号学美学艺术理论体系的是美国哲学家、美学家苏珊·卡纳斯·朗格。
在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中,艺术被定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朗格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感。
人类情感由具体向一般的过渡是个极为复杂重要的过程,人类正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情感的知识,掌握一般情感的概念才从事艺术活动的。
朗格一再强调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是表示情感和其他主观经验产生、发展和消失过程的概念,是再现人类内心生活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艺术形式的内涵,艺术正是那种将这些概念细腻而深刻表现出来的符号手段。
语言无力完成的任务,即呈现情感本质与结构的任务,艺术完成起来却得心应手。
艺术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艺术创作过程中,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便成为情感符号。
艺术就是这样“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
”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就其中一者充当另一者符号的意义上来讲似乎是类似的,而实际上这两种关系形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通过艺术即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理论的阐述,朗格把研究人类理性活动的认识论,扩展为研究一切人类文化的符号论。
这之中,既有艺术符号的直观形式,又有语言符号、科学符号的推理性形式;而把直观的艺术形式当作理性认识的发源地,又为人们对于符号活动的考虑,提供了新的有益的线索。
这种符号理论,把人类语言思维活动与艺术表现活动统一起来,又通过直观符号形式和推论符号形式,进一步阐述了艺术活动的特质,艺术活动与思维活动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在解决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上独辟蹊径,给人以启发。
《艺术概论笔记4:艺术本质与门类论》

艺术本质与各门类艺术刘小土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上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2.“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情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也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不仅是文的本质,而且是文的内容,而“文”仅仅是“道”的工具。
3.“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中国,自古便有“情志合一说”、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4.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有关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
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贝尔的理论存在其循环论证否定再现等毛病,但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作者:李阳灿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2期摘要:苏珊·朗格是20世纪以来公认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家,她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所呈现的就是情感本身。
朗格的艺术观是对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学说在符号论基础上的一种综合。
本文试图探讨苏珊·朗格艺术观的内涵,发掘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苏珊·朗格符号论艺术观作为美学史上少有的女性美学家及艺术符号论美学的主要代表,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在《哲学新解》中提出,在《情感与形式》中全面展开,在《心灵:论人类情感》中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论证。
她的《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共同揭示了朗格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这也是她对艺术的定义,虽然这一定义不能说包含了她的所有学说,但也已经足够凝练地包括了她的符号说、再现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主张。
本文将先阐明作为朗格哲学基础的符号论,进而探讨朗格的艺术观。
一、朗格的符号论朗格曾在《情感与形式》一书的题词中记录了一位对她影响甚深的人物:“谨以此书纪念厄恩斯特·卡西尔。
”朗格在理论上与卡西尔的哲学有着直接继承关系,朗格接受了卡西尔的符号理论,继承了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的基本观点,用符号活动作为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标志。
在朗格看来,我们通常并不是在与感觉打交道,而是在与符号和意义打交道,我们通常并不直接拥有经验,而是只拥有被符号转化之后的经验。
关于这一点,朗格在《哲学新解》中,用“符号转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表述,作为表示人类根本特征的概念。
朗格区分了三个概念:记号(sign)、信号(signal)和符号(symbol)。
所有信号和符号都是记号,但信号与符号属于具有本质区别的两种记号。
朗格认为,符号与信号的不同主要在于符号在三项之外有着第四项:概念(conception)。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2012 5 24 川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
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
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
不仅如此,情感也是决定社会结构形成的力量,但同时,情感有时也是摧毁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活动的动力来源。
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
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成俗,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和逻辑的关系是什么。
逻辑是源自语言的一个东西,逻辑和语言是交织在一起的。
复杂的情感可以用复杂的逻辑表达出来,但总有大部分内容在表达的过程中缺失了。
所以,我们才需要艺术,来平衡我们的情感。
艺术情感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情感的传达。
艺术家的是生活情感,生活情感只有升华、转化、提炼成艺术情感之后,才成为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即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一种审美的情感极具个人魅力。
艺术情感是指艺术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情感是自然情感的提升和超越,具有象征结构与审美品质。
艺术情感的突出特征是共通性和审美性。
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变成一个痴人,因为他们深深沉浸在艺术情感里,逃离了常规生活状态。
当然艺术情感不是指艺术活动中的所有情感,而是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的情感。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强烈情感活动是属于艺术家的私有情感,不能称作艺术情感。
艺术家的私有情感只有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情感才是艺术情感。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
那些单纯发泄情感的活动如哭、笑、咆哮如雷或者奔走跳跃等等并不是艺术创作活动,那些是情感的自在的形式而不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表现不仅是表现,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反思的活动。
那些是情感的自在的形式而不是情感的表现性形式,正因为它是这样一种活动,它才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创造的不仅是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由的形式。
美术概论知识

1.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希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希尔《人论》: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
卡希尔虽然重视感性形式,明确提出“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但他又深刻地看到艺术的外部前提,苏珊·朗格扬弃了卡希尔关于艺术的一切外部前提,仅把艺术限制在情感形式上,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她在《哲学新解》、《形式与情感》、《艺术问题》中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理论核心是:情感意向=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
符号论美学的艺术本体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研究体系。
但是,用抽象的“人类情感”或“生命形式”解释艺术现象,把艺术简单归结为一种“情感的符号”,理论上的矛盾难以避免。
2.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和苏珊·朗格。
前者用的是心理学,后者用的生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
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在“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
阿恩海姆强调形式与视知觉的关系,主张美术作品要与现实世界相分离,美术不需要在线自然对象也能实现它的本质,而抽象艺术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3.摹仿说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艺术摹仿自然。
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摹仿”,模仿对象是现实世界,因此艺术也是真实的。
达芬奇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模仿者……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摹仿说、“师造化说”只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正确解释美术的本质。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首先;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
浅论《情感与形式》与《乐记》音乐思想的异同

、பைடு நூலகம்
了“ 实际的听” “ 和 内在 的听” 两种概 念 “ 际的听” 实 就是用感官 去听 , 它具有直接性 , 被动性 . 非整体性 的特点。直接性就是讲我 们用感官直接聆听到 的实际的音乐 , 音高 、 长 、 音 音量 、 音质等 因 素 。被动性主要是 区别于视觉而言 的 . 不想看 闭上 眼睛 即可 . 然 而音乐 对于听觉器官来说具有强大的侵 略性。不完整性 . 意在表 达 实际 的听 , 只能把握住 当下的“ 知声 ”“ 、 知音 ” 但是会遗漏 音 。 调 的前后逻辑关系 , 更把握不住音乐的整体形象。朗格又提 出了 “ 内在 的听” “ , 内在 的听” 是一种精神的听 . 它贯 穿于音乐欣 赏活 动 的始终 。“ 内在 的听 ” 具备 三个特点 。 一是想象性。朗格认为并 非所有 的都具有想象 性 .她认为这种想象性是建立在乐谱 的提 示 以及审美经验的基础 上的 二是 不确定性 朗格认为 同一作 品 每一次 演奏可能 由于演 唱者 . 质 , 器的不 同而具 有多样 性。 音 乐 三是整体性 。与 实际的听相 比, 内在 的听虽 然具有模 糊性 , 但是 可 以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主题的呈现 、发展 、变化等音乐运 动趋 势 。音乐的世界是一种 听的世界 , 听是音乐的本质 中非常重要 的 特征之一。音乐 的审美需要“ 实际 的听” “ 的听” 与 内在 相结合 . 只 有这样既能 听到 当下 的音 . 又能把握音乐 的虚幻 的像 . 体验生命 的张力。 从 音乐 的审美来说 ,乐记 》 情感与 形式》 《 与《 都提 出了把握 音乐的 内在精神 ,乐记 》 出了“ 《 提 审声 以知音, 审音以知乐 ” 这 , 认 识基本符合音乐审美感受活动的心理特点 。因为, 人的听觉 器官将音声 的信号 ( 声波) 传递 到大脑, 的分析功能 由此不仅 脑 能感 受到乐音的运动 还能辨别 出乐音运动 的规律与特点 。《 情 感与形式 》 也讲到 了在音乐 审美 的过程 中既要把握感性 因素 , 又 要有理性认识 , 同体验音乐符号所表现 的情感概念。 共 《 乐记》 情感与形式 》 与《 在音乐 的产 生和审美 方面都提出了 情感 因素的重要性 .认为音乐不是空洞 的僵 硬的 .它是有 意味 的, 是可感 的。但是 , 两者 的观点在情感 的基础上 又朝 着不 同方 向发 展 ,乐记》 《 更加强调音乐 的功能性 , 也就 是“ 与政 通”《 乐 ,情 感 与形式》 则更 加注重艺术 的分类 。 首先 ,乐 记》 《 强调音乐的功用 。在 《 乐记》 ,乐“ 中 “ 的功能大 概应 包括三个 方面 : 一是具有愉 悦身心 的功能 。 即所谓 的“ 乐者 乐也 ” 。这也是乐的本质功能 二是具有“ ” 德 化功 能. 即所谓“ 德 音之为乐” “ ,德者 , 性之端也 : 乐者 , 德之华也 。” 把音乐教育 当成 道德教育 。三是具有教化功能 。 即所谓“ 乐也者 . 圣人 之所 乐也 , 而可 以善 民心 ” 它反映了儒家美学思想 中的真实观 。 它具有鲜 明 的社会 功利性特 点 , 《 记》 论哪一篇 中 , 在 乐 无 都把音 乐与治 国 , 治民形成一条不可分的纽带 . 它是一本音乐美学著作 . 但是归根 到底是为统治 阶级服务 的 其 目的和抱负都是为 了便让社会更 加安定 .避免重蹈秦王朝覆辙 的大问题 .在 当时是具有进步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浅析苏珊•朗格对
艺术的新定义
2012—07-03 13:05:30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
摘要:苏珊•朗格在人类文化符号论哲学基础上,在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借鉴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较为合理的全新命题,这是苏珊•朗格整个艺术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此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的命题,即艺术是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想;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本文主要针对苏珊•朗格这一艺术的新界定,简要探讨一下其艺术定义中所涉及的内涵。
关键词:符号;幻象;情感;形式
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苏珊•朗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一一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一一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
"任何一件艺术品所创造的形象,无论是一场舞蹈,还是一件雕塑品,或是一幅绘画,一部乐曲,一首诗,本质上都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或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
艺术品表现人类的“主观世界"、“内在生活”,不是运用“推论性形式”,而是诉诸另一种形式——“表现性形式".这种表现性的形式具有“意义",从而使自己成为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艺术的一种特殊符号.艺术符号不像纯粹的符号去代替另一样事物,也不象语言符号去表现一个概念。
例如,在绘画艺术中,一幅画虽然有色彩、线条、光线、阴影等不同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像语言词汇那样,有独立的意义,不存在专门画鼻子或画嘴巴的斑点,整幅画是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个体要素的意义是由整体赋予的.我们无法从一幅艺术作品中找出表达某种意义而采用的固定法则。
总之,艺术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语言符号无能为力的领域.艺术符号以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现了人类的主观经验领域。
“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
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症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力能力的东西。
"从艺术符号自身讲,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艺术符号都是指整个的艺术的功能,艺术符号的情绪内容不是标示出来的,但是可以结合或呈现出来。
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有机结构体,其中每一个成分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体而独立存在,所有单个成分不能单独去表现情感。
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符号,但它的意味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意义相加而成。
二、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象
苏珊•朗格用“幻象”一词,为各类艺术找到一个最好的共同点,苏珊•朗格认为幻象是各类艺术的总体特征,基于各类艺术的特殊性,艺术幻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音乐,虚幻的时间;绘画,虚幻的空间;舞蹈,虚幻的力;文学,虚幻的生活;像电影、喜剧等综合艺术,则内含有几种幻象。
那究竟什么是幻象呢?苏珊•朗格认为幻象就是一种虚幻的意象,也即虚像。
但是这种虚像不同于物理现象,艺术的虚像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
如绘画艺术,画布、色彩已经存在,被画家组合构图后,浮现出新的空间幻象,如一片怡人的风景,一组活动的人物或一些静物,它们看似真实,但实际上“它们是过去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它们完全是创造出来的空间幻象."例如凡高的《向日葵》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它是凡高运用色彩、画布、线条、构图后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虚幻的东西,可以被视觉真实地感受到,但又绝不是现实
中的真实存在物。
它没有香味,也不会随太阳而转动方向,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
在苏珊•朗格看来,所谓“幻象”或者“虚像”,实际上也就是指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不是现实中的事物,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
“一件艺术品的某些东西是从音调和色调的排列之中浮现出来,它原来是不存在的,它不是材料的安排而是情感的符号。
这种表现形式的形成是运用人的最大概念能力一—想象力罗致他最精湛的技艺的创造过程。
”由此,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创造的本意就是运用想象力去创造出一种感性的幻象。
幻象——是仅为人的感觉而存在的。
“当某物呈现出来纯粹诉诸人的视觉即作为纯粹的视觉形式而与事物没有实际的或局部的关联时,它就成了意象。
如果我们完全看作直观物,我们就从它的物质存在抽取了它的表象.以这种方式所观察到的东西,也即成了纯粹的直观物一一一种形式,即一种意象。
”这种意象就是艺术家创造出的幻象,是一种离开了现实的纯粹表象,是仅为人的感觉而存在的。
在朗格看来,画在帆布上的意象,并非画室陈列物中的新东西。
帆布在那儿,颜料也在那儿,画家并没有增添什么,而是在配置色彩的过程中,某种新东西产生了,即幻象被创造出来了。
三、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表现的情感不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一种情感概念。
例舞蹈,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或快或缓,或激情或消沉,按照朗格的观点,这种虚幻的力的情感符号并不表达舞蹈演员个人的喜怒哀乐,舞蹈演员通过虚幻的力的符号形式向人们传达
了一种超出个人之外的情感,是一种情感概念。
这就是说,舞蹈的可感知的形式表现的是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是其创造者对各种人类情感的认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情感概念,而不是舞蹈演员个人的情感表现.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个舞蹈表现的是一个概念,是表示感情、情绪和其他主观经验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念,是再现我们内心生活的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
”朗格强调了舞蹈所表现的情感,不是艺术家个人的真实的情感,而是一种它所认识和理解的人类情感,是一种情感的本质,情感的概念。
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是从艺术是一种符号来讲,艺术的抽象正是体现了其所具有的符号特质,正因为艺术表现的是情感的概念,所以才说艺术是一种符号,这是艺术为符号的一个前提条件。
苏珊•朗格曾说:“艺术符号应该是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清晰呈现出来的形式.”艺术应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这普遍的情感也就是情感概念。
优秀的艺术家正是掌握了这种情感概念,才使其艺术品中的情感超越了个人的情感。
这种情感概念被艺术符号以一种表现性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性形式与人类的情感是“同构”的,所以能为人们的直觉能力把握。
艺术作为情感符号“是使我们认识到的主观现实,形式和情绪……,给这些内部经验赋予了形式,所以它们才能得以被表现出来,从而使我们能够真实地把握到生命的运动和情感的产生、起伏和消失的全过程”。
艺术符号表现情感,人们可以通过艺术符号来认识情感,这也正是艺术符号的符号学价值和功能。
朗格一再强调艺术所表现的是种情感概念,是再现人类内心生活的概念,这是艺术形式的内涵,艺术正式把这些概念细腻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无法完成的,艺术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朗格认为人类情感由具体向一般的过渡是个复杂的过程,人类正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情感的知识,掌握一般的情感概念而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
四、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一种生命形式
苏珊•朗格把艺术的本质界定为人类情感的符号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她又指出艺术的表现性形式就是生命的形式。
正如她所说的:“如果想要使得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
"一件艺术品有生命力,包含着情感,恰恰说明这件作品展现或直接神合于一种“生命的形式”。
如果说“表现性形式”是对艺术符号的特殊本质的界定,那么“生命形式”则是对艺术符号表现特征的揭示。
苏珊•朗格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自然具有生命的形式。
人的生命活动主要体现为情感活动。
朗格所说的情感的是广义的情感,“亦即任何可以被感受的到的东西—从一般的肌肉觉、疼
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还包括人类意识中那些稳定的情调。
”在这里“情感”实际包括了人类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这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两大构成方面,朗格更注重的是后者。
她曾强调:“所谓情感活动,就是伴随着某种十分复杂但又清晰鲜明的思想活动而产生的有节奏的感受,还包括全部的生命感受、爱情、自爱,以及伴随着对死亡的认识而产生的感受(这是在我们整个情感生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感受).”苏珊•朗格还指出:“情感活动就好像是生命湍流中最为突出的浪峰,它们同时具有与有机躯体以及这个躯体种种本能相类似的东西,它们的产生和消失形式也就是生命的成长和死亡呈现出来的那种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也就反映了生物存在的方式,因此,它们的形式也就是生命的形式.艺术的本质既然是创造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那么,也就是要创造与生命形式同构、对应的符号形式.”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
情感与形式. 刘大基、傅志强、周发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2]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 滕守尧译南京出版社 2006年版。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