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

合集下载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与费雪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与交易方程式,为许多经济学家带来了巨大发展与伟大贡献,它们也在高校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

首先要介绍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也称月现货币定律,又称马克思月现金定律。

它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克尔曼在1842年提出的,表明货币的流动量等于每月售货的金额减去每月支付利息和固定支出(货币定律公式记为M=S-I-F)。

该公式表明流通量小于以当月货币总额减去支出和定期支出时,但不能过大。

其次介绍的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Fisher Equation),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艾伯特·费雪(1930)提出的。

他的理论认为,衡量投资回报的最佳方法是比较期望的现金流量(r)和全面成本(i)。

其中r=i+ln((P/P0)/(1+i),其中P和P0分别是未来价格和现在价格,i为利息率,ln为自然对数函数。

几乎所有投资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以上就是马克思与费雪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与交易方程式,它们是经济学家们在高校高等教育领域以来难得一见的巨大发明,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可靠的评估标准。

它们也影响到各行业研究,使金融学科不断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知名大学的重视,并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揭示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方式和作用。

货币流通公式可以被简单地表示为MV=PQ,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Q代表实际产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影响因素和应用。

一、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描述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方式和作用。

该公式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和数量会影响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公式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四个部分:1.货币供应量(M):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包括所有可流通的货币,如现金、存款、支票等。

2.货币速度(V):货币速度是指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

货币速度越快,货币的流通量就越大,从而对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产生更大的影响。

3.价格水平(P):价格水平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4.实际产出(Q):实际产出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实际产出的变化也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货币流通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2.货币速度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3.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实际产出下降。

4.实际产出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二、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速度、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1.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消费和投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此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刺激实际产出的增长,因为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

2.货币速度的变化货币速度的变化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量和物价水平。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掩盖资本家的剥削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社会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超额利润= 商品社会价格-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股票价格= 股息/ 利率土地价格= 地租/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农产品价值-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 使用年限折旧率=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 c + II c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II(c + m – m / x)>I(v + m / x)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v + m / x) = II(c +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基本原则: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b.m m / xc.遇到c加c;遇到v加v.总结: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关于纸币的几个重要公式的运用

关于纸币的几个重要公式的运用

关于纸币的几个重要公式的运用1例:(2007四川卷26)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 2万亿元C. 2.2万亿元D. 2.4万亿元2例: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___,原来标价为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____。

A.28% 44元 B.25% 40元 C.22% 36元 D.25% 37.5元3例1:某国去年应发纸币2000亿元,但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

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____ 。

A.0.25 100% B.0.5 100% C.2 50% D.0.5 50%例2:某国半年来CPI高达10%,某商品每件半年前买10元,则现在价格为:A.11元 B.9.09元 C.11.1元 D.10元4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1元钱相当于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_: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例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______元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______的现象。

A.0.85 物价上涨 B.1.18 投资减少 C.0.78 投资增加 D.1.29 物价持续下跌。

货币数量论公式

货币数量论公式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货币的数量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是:MV=PY,其中M表示货币的总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的总产出。

一、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是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它表明货币的总量M乘以它的流通速度V等于商品价格水平P乘以经济的总产出Y。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为200亿,它的流通速度为2,商品价格水平为2,经济的总产出为1000亿,那么按照MV=PY的公式,200亿乘以2等于2乘以1000亿,即200亿乘以2等于2000亿。

二、货币数量论的含义MV=PY这个公式的含义是,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如果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增加,则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增加;反之,如果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减少,则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减少。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从200亿增加到400亿,流通速度从2增加到4,则按照MV=PY的公式,400亿乘以4等于2乘以2000亿,即400亿乘以4等于4000亿,这就意味着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增加。

三、货币数量论的应用货币数量论的公式MV=PY可以用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用来指导政府制定货币政策。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可以根据MV=PY的公式,通过增加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来提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MV=PY的公式,通过减少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来抑制物价上涨,保持物价的稳定。

四、总结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表明,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用来指导政府制定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是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流通方式。

其公式为MV=PT,其中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总额。

该公式表明货币的流通量是由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的,而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则是受到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具体来说,货币总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所有货币的总量,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和储备中的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流通频率,即货币交易的频率。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而商品和服务总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当货币总量增加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增加。

同样地,当货币流通速度增加时,如果货币总量不变,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增加。

反之,当货币总量或货币流通速度减少时,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减少。

总之,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掩盖资本家的剥削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社会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超额利润= 商品社会价格-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股票价格= 股息/ 利率土地价格= 地租/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农产品价值-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 使用年限折旧率=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 c + II c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II(c + m – m / x)>I(v + m / x)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v + m / x) = II(c +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基本原则: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b.m m / xc.遇到c加c;遇到v加v.总结: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
一、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
1、M=K·P·Y/V
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二、流通率调整公式:
1、K=M/P·Y/V
2、其中,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M表示货币流通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三、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
1、M=K·P·Y/V
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货币流通量的三个公式可以用来理解其规律,也可用来进行货币流通量的调整和流动率的调节。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是货币流通量理论最基本的模型,它反映了政府对货币流通量的引导意图,它将政府的货币增发量抽象为四个变量:货币流通量M,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入水平Y,支票速率V,以及比率调节变量K。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定义为M=K·P·Y/V,比率调
整公式为K=M/P·Y/V,从中可以看出,当政府改变比率调节变量K时,M型货币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

同样,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用来调整货币流通量,它定义为
M=K·P·Y/V,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
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当比率调节变量K发生变化时,货币流通量也会随之改变,但货币流通量不仅受到
K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
入水平Y,以及支票速率V。

因此,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量有三个公式: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
M=K·P·Y/V,比率调整公式K=M/P·Y/V,以及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
M=K·P·Y/V。

这三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也可以运用这些公式调整货币流通量,使其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