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机制

有关“巴氏消毒法”的机制
有关“巴氏消毒法”的机制如下:
巴氏消毒法,也被称为巴氏灭菌法,是一种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
同时,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巴氏消毒法主要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可能因处理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处理牛奶和发酵产品时,巴氏消毒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食物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食物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食物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这种方法的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总的来说,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其他需要杀菌处理的领域。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加热将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杀灭,从而达到保鲜、延长货架期和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
巴氏消毒的具体原理是利用高温状态下的杀菌作用。
食品在经过巴氏消毒设备加热处理后,温度会升至72-75摄氏度,并保持该温度持续一定时间,通常为15-30秒。
在这个过程中,高温会使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破裂,破坏其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
此外,巴氏消毒还利用了快速冷却的原理。
经过高温处理的食品会迅速降温至20摄氏度以下,以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温度较高时再度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巴氏消毒并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有些耐热的孢子可能仍能存活。
因此,在设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高温持续时间足够长且温度可靠、均匀地传递到食品中。
总的来说,巴氏消毒通过高温处理的方式,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和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目的,确保食品的安全和持久保鲜。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巴氏消毒法(pasteurized―baquecation)是一种温和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发现。
按其性能和适用范围,可分为2种:①以含有效氯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为主要成分的低浓度消毒剂;②以70%酒精或异丙醇为主要成分的高浓度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来杀死病原微生物。
其消毒对象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及真菌等,但也可用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结核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以及与细菌密切接触的器械和设备表面等。
这类消毒剂使用方便,作用快,安全,易保存。
巴氏消毒法又称低温消毒法。
通过热处理(一般加热到56 ℃ 30分钟)的方式杀灭病原微生物。
热处理过程中对某些耐热性微生物可提高致死率。
一般情况下,加热到56 ℃,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根据热处理的时间长短,可分为:①短时间加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如对常见的细菌芽孢、结核杆菌等;②中等时间加热: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对多数病原微生物;③长时间加热:如24小时以上,对一些病原微生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表明,巴氏消毒法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污染物品、医疗器械等均可进行较彻底的消毒。
热力消毒是指通过高温( 100 ℃以上)将细菌或病毒杀死的消毒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湿热消毒法:以湿热消毒罐或以纱布浸渍在热力消毒剂中作为湿热消毒法。
2)、干热消毒法:是利用红外线、微波等干燥方式杀死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方法。
热力消毒简便易行,对易感人群无害,且安全、卫生、经济,但需消耗大量的消毒剂,其费用远比常规消毒法昂贵。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细菌对巴氏消毒法的抵抗力已增强,有时甚至可达100%。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巴氏消毒法的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根据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定期监测。
使用巴氏消毒剂时,还必须注意一些事项: 1)应按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浓度配制。
巴氏消毒简介

诸城市龙翔工贸有限公司- 风干机, 油炸机, 食品烘干机, 巴氏杀菌机,
巴氏消毒简介
巴氏消毒法最早是巴斯德为了解决啤酒变酸而研究出来的。
巴氏消毒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啤酒里面的乳酸杆菌不是很耐热的特点在适当的温度进行处理将其灭杀。
但是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耐热、耐冷能力,所以在经过巴氏消毒后仍会存活一小部分细菌。
现在的巴氏消毒程序有很多种类:低温长时间处理主要用来生产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处理则广泛应用在饮用牛奶的生产;快速巴氏消毒应用于酸奶制品的生产。
现在巴氏消毒法主要应用于牛奶的杀菌消毒,也可以应用于发酵产品。
世界广泛采用的是低温灭菌标准,既可以杀死病菌又可以保持牛奶的营养不流失;利用高温灭菌处理可以增强灭菌效果但是对牛奶的品质有些影响。
市面上出售的袋装牛奶大多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生产的。
采用巴氏消毒的鲜奶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和口感,是所有牛奶品种中最好的。
巴氏消毒处理的牛奶需要储存在<4℃的环境中不然变质可能还是很大。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袋装奶不是很规范。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1.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来杀菌的食品加工技术。
它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杀死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同时尽量减少对食品本身的影响。
2. 低温杀菌巴氏消毒法属于低温杀菌技术,相较于高温处理,它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效果,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食品加工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于液态奶、果汁、酒类、罐头等产品的处理,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延长保质期。
4. 奶制品处理在奶制品处理中,巴氏消毒法被用来杀死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使产品既可以安全饮用,又具备良好的口感和品质。
5. 保存营养物质相较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巴氏消毒法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减少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
6. 控制细菌数量通过巴氏消毒法,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细菌的数量,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7. 延长食品保质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降低产品变质的风险。
8. 安全性评估针对巴氏消毒法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在处理过程中,应确保达到杀菌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9. 广泛应用领域巴氏消毒法不仅在奶制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涉及到其他多个食品行业,如饮料、酒类、果汁等。
它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0. 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巴氏消毒法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将推动其在效率、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制药用水系统的消毒和灭菌

制药用水系统的消毒和灭菌巴斯德消毒一、巴斯德灭菌(Pasteurization)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灭菌法,因其对象主要是病源微生物及其他生长态菌,故又称巴氏消毒。
巴氏消毒系指将饮料或其他食物(如牛奶或啤酒)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导致疾病、变质或不需要的发酵微生物的过程。
它也可指射线杀菌法破坏某种食品(如鱼或蚌肉)内的大部分微生物以防止其变质的过程。
对制药用水系统而言,巴氏消毒常指低温灭菌。
经典的巴氏消毒主要使用在食品工业中对牛奶进行消毒处理,在杀灭牛奶中的结核菌的同时,保留了牛奶中对人体生长所需的维生素的蛋白质,使牛奶成为安全的营养品,将牛奶进行巴氏消毒的程序与一般无菌产品的灭菌程序相仿,所不同的是温度较低,时间较长,通常先将牛奶加热到80℃,停留一定时间,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将其冷却至常温即成为消毒牛奶。
所采用的设备为多效巴氏消毒器,以节约能源。
在多效消毒器中,第一效是用已消毒好的热牛奶对待消毒的冷牛奶通过热交换器进行预热;第二效是将已预热待消毒的牛奶加热至80℃并停留一段时间,完成对牛奶的消毒;第三效是用水将一效已回收能量的消毒牛奶进一步冷却至常温,然后出消毒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巴斯德消毒的另一个经常采用的重点部位是使用回路,即用80℃以上的热水循环1-2h,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采用这一消毒手段的纯化水系统,其微生物污染水平通常能有效地控制在低于50CFU/ml的水平。
由于巴氏消毒能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内源性微生物污染。
一个前处理能力较好的水系统,细菌内毒素则可控制在5EU/ml的水平。
二、臭氧消毒在水处理系统中,水箱、交换柱以及各种过滤器、膜和管道,均会不断的但这消毒杀菌的方法虽然都提供了除去细菌和微生物的能力,滋生和繁殖细菌。
.些方法中没有哪一种能够在多级水处理系统中除去全部细菌及水溶性的有机污染。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是一种杀灭病原体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于牛奶消毒。
巴氏消毒最早是由法国人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对细菌的芽孢、大肠杆菌、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病原体起到杀灭效果,其方法是62~65度温度消毒30分钟或者75~90度消毒15秒,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既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病原体,又可以不对牛奶的营养和风味造成影响。
但需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对于某些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的细菌,巴氏消毒法无法完全杀灭,因此经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需在低温保存以避免这些残留细菌再度生长。
除巴氏消毒法外,常用消毒方法还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卫生消毒等,比如紫外线灯照射等,需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