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壮烈和悲惨,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该已经学习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文字和数据,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影响,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和数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文字解析: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让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实和影响。

3.数据统计:通过统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和影响。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图片: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3.数据: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数据4.课件:制作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太平军的军事组织、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形成原因
2.掌握太平军的组织形式和纲领,了解其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并体会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
1.太平军的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
2.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
3.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时间:1课时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授法:教师讲解并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军的军事组织、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

2.问答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4.阅读文章法: 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后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通过学生所学知识、资料和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对历史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纲领、太平天国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广大地区的贫困和落后,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指导学生用表格等形式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为什么历时不到三年就失败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材料展示: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的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教师提问:通过材料的阅读,结合教材第13页文字,你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于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教师讲解: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京天王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王府?为什么会在南京建立天王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材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教师收集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太平天国吗?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师总结失败原因。
(主观客观)
(5)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四、盘点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有关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互相交流
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2)金田起义的时间
(3)永安封王
2.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让学生描述路线
(2)教师讲述定都天京过程
(3)教师过度“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4)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理解记忆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5)教师提问: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情况?
3.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 Nhomakorabea事变的经过?
(2)洪仁轩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3)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鸦片战争失败
时间;1843年
过程:
意义:
教学反思
情感
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课题
太平天国运动
课型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
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能力
目标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三、讲授新课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背景,创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