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言课
七年级初中历史导言课(课堂PPT)

文物古董
宋 张 择 端 《 清 明 上 河 图 》
7
·
历史是文学著作?是影视作品? 历史是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历史是文物字画?是考古发掘? 历史到底是什么?
历史: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
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事实本身,更指人们对过 去事实的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
8
why
9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读史可以明智—培根
10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直 在打瞌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 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 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 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 他烧的!”
走进历史
——初中历史导言课
1
一、什 么 是 “历 史”? (what is history)?
2
这是历史吗?
3
这是历史吗?
4
这是历史吗?
唐高祖开元通宝(621) 共字钱(约公元前5~前3世纪魏 国货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1912)
5
这
些
呢
虎门销烟
?
“五四”运动
渡江作战 6
考古发掘现场
30
31
32
33
34
35
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 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11
七年级初一历史导言课

课堂要求:
1、课前准备:预习历史教材,历 史笔记本和历史练习册 2、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 适当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讨论。 3、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 固相关内容。
一、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要素法 二、结合自己实际,找出最佳历史记忆方法 三、课后复习教材和阅读有关历史课外读物。
• 台湾当红艺人————杨丞琳 • 在一次直播的电视节目里,在谈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吴 宗宪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年。杨丞琳说,好像11年吧, 吴宗宪告诉她了8年,她居然说:哇!才打了8年耶! • 台湾著名歌星————周杰伦 • 周杰伦大家都比较熟悉,2007年7月8日,周杰伦做客 《鲁豫有约》,据报道当时演播厅的观众创记录坐满了。 周杰伦的号召力可想而知。但在谈话中,谈到不同时代 偶像对青年的影响,谈到雷锋,周杰伦居然不知道雷锋, 还反问“他会不会唱歌”这件事被网友批为“杨丞琳第 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 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弗朗西斯 培根
历史中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多民生 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司马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处今日 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 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 ——孙中山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 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
历史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名人论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历史使人明智 ──(英)培根 以鉴于人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
生活中处处是历史!
三 、 怎 样 学 习 历 史 ?
初中历史导言课

预祝同学们: 感受历史的魅力! 收获历史的智慧!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When--Where--Who
时间、地点、人物
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基本思路
历史 ——灵魂
规律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3.历史学习方法关键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记忆是最原始的方法。 ✓ 听课是最佳的良药。 ✓ 笔记是高分的关键。 ✓ 作业是成功的阶梯。
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 一点至三点为丑时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部分推荐书目、网站、电视
1、、《上下五千年》 2、 中国历史博物馆: http://www.nmch.
1912年2月12日, 清帝被迫退位
3981年
年号
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汉武帝有11个年号, 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
康熙帝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
尊的名号 刘邦庙号为太祖(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 后用之)
谥号 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
隋炀帝
天干地支纪年法 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
——初中历史导言课
History
“历, 过也, 传也。史,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 正也。”
——汉·许慎 《说文解字》
“Hi story”
嘿, 历史
”His story”
他的历史
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通用版】七年级历史导言课课件(共18张PPT)

1、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 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物。 2、 “历者, 过也, 史者, 记事也” 3、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活动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什么是历史” ,要从两个层面来阐释。
第一层面是指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真实发生过的 事情,具有客观性,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
第二层面是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记录的历史 ,是人们依据史料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 记载或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朱元璋
日本“扫荡”后被毁的潘家峪
潘家峪惨案中儿童 被烧焦的惨状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日本右翼教科书部分言论:
关于“九一八”事变 2005年的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 关于南京大屠杀 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 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 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 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 在中国的街头吃饭 军医治疗中国伤员 关于卢沟桥事变 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 保持2001版的说法:“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 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 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 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 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 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2005年送审本强调:“事件本 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精选】

不管是伟大先哲的功与过,还是芸芸众生的是与 非,不管是神奇的创造,还是无谓的牺牲······一 旦成为过去,后人统统称之为历史。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有两层意思
广义: 过去发生的事情,泛指一切事物 发展的过程,即自然史和人类史。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怎样学好历史?
课前预习 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多阅读历史课外读物 学会思考、学会判断,不盲从,有独立
见解。
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推荐) (1)何时(时间,when) (2)何地(空间,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为何,why) (6)如何(怎么,how知识。 二、历史教给我们智慧、反思。 1、“学史使人明智”——弗朗西斯·培根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为什么要学好历史?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
作业
预习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要求:不懂的地方用铅笔画出来,思考课文中动 脑筋的问题。
历史的分类
时间:近代、古代、现代。 地区:世界、中国、地区。 内容:可以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对象:还有国家,社会,个人。
初一历史导言课

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 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 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 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 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 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 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 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 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 万人,占全市人口1/2800或1/500; 广岛: 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 1/21……
——钱穆《国史
大纲》
《我的1919》台词: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 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 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 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 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 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 路撒冷! ——顾维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 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 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
社会 变革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 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 立与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民族交
wh y
二、为何学历史?
1.尊重历史,还原史实
惨不忍睹的抗日神剧,既是对抗日战争历史的歪曲, 也是对抗战先烈们的变相贬损!
历史的三层含义: 1、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是 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成的主体化的历史; 3、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一、课堂导入
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二、知识讲解
2.1 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2.2 分别介绍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文化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案例分析
3.1 举例说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尼罗河河谷的发展、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
3.2 分析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和影响: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兴起、城市规划等。
四、扩展延伸
4.1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古代文明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
5.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基本的了解。
5.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作业布置
6.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七、课后反思
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2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年级上历史导言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言课》教案
【导入新课】
6分钟的历史影视剧片段剪辑,感知历史的魅力。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历史
1、活动问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
故事、课本、史书、文物、文学影视……
2、身边处处是历史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古董、邮票……)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博物馆……)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绘画……)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历史文艺影视……)
3、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与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
研究和诠释。
简单来说,历史包括:史实+史论(+史识)
真题链接:
(2023江苏连云港)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
的是()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点拨: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导言课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不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初中历史学什么?掌握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学会历史纪年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初一学生的特点是:新鲜感强,对新学校和新课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困惑。
面对一下子增多的新课程,在新鲜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指导的困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法和问答法感知历史,学会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祝贺同学们升入初中,开始初中的学习。
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堂历史课,我是大家的历史老师,我叫谢正燕。
(黑板书写)好了,现在大家已经认识老师了,老师也希望能够尽快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这样,老师就能很快地认识各位了。
?说到历史,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历史与社会,也知道一些历史故事,下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生:……
一、什么是历史?
师: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她知道的历史知识,通过刚才同学所叙述的历史故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历史?
生:思考,回答。
?
过去的事情。
?年代久远。
?……?
师: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
历史的涵盖的范围很广,大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小到我们生活的社区、学校、家庭甚至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都属于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人类的共同记忆,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历史呢?(展示图片)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师:许多人认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历史是那么年代久远的事了,对我今天的生活和学习又能有什么帮助呢?作为一名历史初学者,往往具有这样的疑惑。
同学们,你们认为该怎样看待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呢?
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总结起来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就有一下几点
1、探究历史奥秘
2、汲取历史智慧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
-------李世民
3、传承民族文化
龚自珍在《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沈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以色列的复国、台湾去中国化)
4、提高个人修养
用前贤的智慧观照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使思考的光芒照亮智慧人生。
——百家讲坛
5、中考的必考科目
三、怎么学习初中历史?
师:学习历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好这门课程呢?
1、方法建议
背:苦背+巧背
巧背>苦背
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例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时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长期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盘踞在河北的袁绍想消灭曹操。
200年(时间),双方在官渡展开激战,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读:广泛地读书
问:我思故我在,我问故我在
2、学习口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后因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四、初中历史学什么?
师:我们掌握了学习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那么初中历史我们到底要学习些什么呢?要学习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师:我们这一学年要学习的就是中国古代史,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就是学习从原始部落一直到你们熟悉的清朝,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跌宕起伏却精彩纷呈的发展。
?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的王朝是怎么更替的吗?(展示王朝更替表,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老师的几点要求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
(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
(大部分是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
笔记加测验,开卷亦重要;
(笔记都记在书上,组长每堂课要检查。
每学完一主题,开卷测验。
)
勤巧作舟楫,学海任逍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四个板块: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要学习历史?3.怎么学习历史?4.初中历史学什么?这是新的学期,班上的学生都是新面孔,对学生的了解上不够充分。
在教学内容分析上还不到位,初中导言课要注重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方面准备不是很充足。
本节课的内容应该很充实,所以在内容的准备上就不是很充分。
对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上没有很明确的定下来,这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在时间上把握不当。
教学方式上很单一,设置的提问很少,在计划上不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意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