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讲 课后达标训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ao ou iu”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ao ou iu”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 ou 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o ou iu拼读音节。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好”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ao ou iu三个复韵母,并且能拼读这三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区分iu和ui,注意ou和o的发音和口形。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 ou 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能够看图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卡片ao iu,看老师的口形,猜一猜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2、指名读复韵母ai ei ui,说说读这三个复韵母时口形是怎样变化的,轻重又该怎样?3、对比读:a——ai e——ei u——ui说说每组有什么不同?(如:a是单韵母,发音时口形不变。
ai是复韵母,发音使口形从a 向i滑动,a重i轻。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上一课我们学了3个复韵母,知道复韵母发音时口形要从前一个音向后一个音滑动。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3个复韵母,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还会带调读。
三、教学复韵母ao ou iu1、教学复韵母ao。
(1)看插图说话引出ao:图上画着什么?(奥运会的标志)领读:“奥运会”,复韵母ao就是“奥”的第一声。
板书:ao。
(2)ao怎么读呢?先发a音,紧接着向o音滑动,a重o轻,就成了ao。
(教师示范读ao,领读、齐读、指名读)(3)练读四声,标调在a上:āo(凹进凸出)áo(熬药)ǎo(棉袄)ào(骄傲)2、教学复韵母ou(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藕。
)谁能把ǒu改成第一声来读一读,出示:ou。
(2)看老师念ou,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o音,很快地向u滑动,o重u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算式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懂得欣赏他人的品质。
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2、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资源: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了知识上的准备;同时,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又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方法和策略上的必要铺垫。
学生准备10个花片。
教师准备主题情境图和拓展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预习设计:复习10的分与合。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并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前面我们学习了9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分与合。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例题。
1、自学例1中的内容,思考:(1)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小组里交流。
图中一共有10人,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6人,一部分是4人。
一共有多少人?黄队有多少人?蓝队有多少人?6+4= 4+6= 10-4= 10-6=4+6=10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想方便?10-4=6 10-6=4 这两道算式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说说,算这两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
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写出哪些算式?(3) 想一想这些算式是怎么计算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成员。
四、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交流图中搜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2.4+6=10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想方便?3.10-4=6 10-6=4 这两道算式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说说,算这两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如有学生是根据加法算减法给予表扬)4.学生完成“试一试”。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83页精品】 .docx

目录第一讲生活数学第二讲活动思考第三讲比0小的数第四讲数轴第五讲绝对值与相反数(1)第六讲绝对值与相反数(2)第七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第八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第九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第十讲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第十一讲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第十二讲有理数的乘方第十三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十四讲用字母表示数第十五讲代数式第十六讲前阶段综合复习与测验第一讲.生活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学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重点:1、充分利用数学的内在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能够读取一些图形、表格中的信息难点:运用数学知识,对图形、表格中所提供信息,作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合作探究(1)新知识探究课本提供了生活中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图形与生活。
提问1、数字与生活①汽车票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②从身份证号码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你知道身份证上的号码的所代表的含义吗?(如32010619750818987,其中32、01、06是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75、08、18是出生的年、月、日,987是顺序码,1是校验码)③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如汽车牌照、学生的学籍号、邮政编码、手机号码、条形码2、图形与生活①广阔的田野,繁华的城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观察高速公路服务区、雄伟的城市建筑群照片,寻找其中的数学图形(如长方形、圆、扇形、梯形、长方体、锥体以及图形中具有的平行、垂直等关系)。
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
图形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③欣赏奥林匹克五环旗,在长方形的旗帜上有五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环,环环相扣,你知道它象征着什么吗?(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④大家再来找一找教室和同学们的学习用品中有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吗?(2)例题分析1、下表为东陇海线旅客列车时刻表:假期内,家在连云港的小东和爸爸想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上述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应该在哪一个站点买票( )A.连云港 B.新沂 C.徐州 D.以上都不对(2)他们应该买哪一车次的票( )A.直快1444 B.直快1443 C.双优1503 D.双优1504(3)上车后,火车应该何时发车( )A.18:30B.18:35C.19:30D.19:33(4)他们应该乘坐哪一车次的火车返回连云港( )A.直快1444B. 直快1443C. 双优1503D.双优1504 (5)从连云港去北京,他们在火车上的时间大约为( )小时 A.12 B.13 C.14 D.15(6)在他们去北京的途中,因有事想在徐州下车,则他们应该何时做好下车准备( ) A .19:33 B.21:00 C.21:15 D.21:302、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中共有 个 ★(3)交流展示1、翻到书的背面,查看定价、出版日期、出版册数、字数、书的大小。
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讲 化学计量 (第一课时)

2015—高三化学01 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评价:_____ 12015秋高三化学我规范,我行动。
我成长,我快乐!课型:复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主备人:初立奇 审核人:初立奇2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数据转化为物质的量是相当的。
如O 2,1mol 相当于32g 或标况下的22.4L【典例解析】例1 ①18gH 218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分别是多少?②将15 mL 2 mol·L -1 Na 2CO 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1 MCln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 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 中n 值 是多少?③将a molSO 2通入含有b mol Cr 2O 72-的溶液中,恰好使溶液颜色褪去,已知SO 2 全部转化为 SO 42-,则还原产物中Cr 元素为几价?④a g RO 32-气体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c g RO 2 在标况下的体积为多少升?知识模块二、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内容: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个结论叫阿伏加德罗定律2、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常采用克拉贝隆方程,PV=nRT①指出各字母的含义②利用该方程解释阿伏伽德罗定律③勾画出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关键词,并用心识记【典例解析】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给出对应的解释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CO 和N 2 具有相同的原子数③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任何物质均具有相等的微粒个数【达标检测】1、当燃烧8.96升由CH 4、CO 、C 2H 6组成的混和气体时,除生成水外,还生成13.44升CO 2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则原混和气体中含C 2H 6的物质的量是( ) A 、0.2mol B 、0.4 mol C 、0.6 mol D 、0.8 mol2015—高三化学01 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评价:_____ 32015秋高三化学我规范,我行动。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后训练强化卷基础·巩固·达标1.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
该化石距今约()A.300万年B.170万年C.80~60万年D.70~20万年解析:这两颗化石是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前,因此正确答案为B。
答案:B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是()①食物太少②工具简陋③生活环境险恶④由母系血统维系的群体不易分开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考查北京人群居生活形成的原因,即北京人生活的条件和水平。
由此确定②③两个选项;①也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是②③的附带产物,不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必然因素;④根本不是北京人的生活组织,可以排除。
所以答案是C项。
答案:C3.下面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离不开许多种类的打制石器B.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北京人往往围坐在火堆旁C.北京人在炎热的夏季也只能穿兽皮衣服D.北京人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群体解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一问题。
①北京人的时代,人们还不会使用磨制工具,还不会缝制衣服;②北京人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兽皮为所有的人做衣服,更不会在夏季还穿那样的衣服。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4.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世界遗产”清单,该古人类遗址位于今天()A.北京附近B.天津附近C.山西附近D.云南附近解析: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由此可知周口店遗址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
答案:A5.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A.会使用工具B.会使用火C.会做熟食D.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析:本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会使用工具”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因而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就不是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使用火和会做熟食只是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而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北京人正是凭借制造出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的。
必修第一册2021版高中化学必修1新教材配套课后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14

2021版高中化学必修1新教材配套课后练习试题14 铁及其化合物[达标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在战国中期即开始使用铁制品B.自然界中的铁元素只存在于化合物中C.铁能与所有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金属D.高炉炼铁是用还原剂将铁从它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2.A.C.①②③④⑤D.①③3.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B.Fe3+的水溶液为黄色C.Fe3+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D.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4.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5.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要除去FeCl23A.滴入KSCN溶液B.加入铁粉C.通入氯气D.加入铜粉7.在含有1 mol 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OB.FeC.Fe(OH)3 D.Fe2O3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氨水滴入到FeCl3溶液中Fe3++3OH-=Fe(OH)3↓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2Fe3++3H2O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Fe3+=2Fe2+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9.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铜无铁B.有铁无铜C.有铁有铜D.无铁无铜10.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11.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Fe(OH)2是一种黑色固体,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转变为红褐色B.由图示操作可制取Fe(OH)2C.Fe3O4、Fe(OH)3都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D.Fe(OH)3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12.某同学对未知物A盐的水溶液进行了鉴定,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现对A、B、C、D做出的如下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A盐一定是FeCl3B.白色沉淀B可能是AgClC.C中一定含Fe3+D.无法确定A中是否含有Fe2+[等级突破]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讲 函数定义

第一讲 函数定义命题人:谷海丽 审核人:董茂庆 使用时间:2010.9【复习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基础知识回顾】:1、映射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函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集合A 、B 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3、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两个函数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同,这两个函数就相同。
4、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自测】1、设B A f →:是集合A 到B 的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中每一个元素在B 中必有象 B 、B 中每一个元素在A 中必有原象C 、B 中每一个元素在A 中的原象是唯一的D 、B 是A 中所在元素的象的集合2、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 )A 、x x g x x f lg 2)(,lg )(2== B 、)1lg()1lg()(,11lg)(--+=-+=x x x g x x x f C 、 vvv g u u u f -+=-+=11)(,11)( D 、f (x )=x ,2)(x x f = 3、}30|{},20|{≤≤=≤≤=y y N x x M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3个4、(P33A6)若2(1)f x x +=则()f x =_______________5、(2010陕西)已知函数221,1(),1x x f x x ax x ⎧+<=⎨+≥⎩,若[(0)]4f f a =,则实数a =( )A12 B 45C 2D 9 6、(P43A2、B1、B2)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1|y x =+ (2)5||y x =- (3)【典型例题剖析】一、映射的概念例1(1)若集合}1,0,1{-=A ,}2,1,0,1,2{--=B ,f :A →B 表示A 到B 的一个映射,且满足对任意A x ∈都有x + f (x )为偶数,则这样的映射有_______ 个。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课后篇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直线与圆§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1.5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直线3x+2y+6=0和2x+5y-7=0的交点坐标为 ( )A.(-4,-3)B.(4,3)C.(-4,3)D.(3,4){3x +2y +6=0,2x +5y -7=0,解得{x =-4,y =3,即交点坐标是(-4,3).故选C . 2.过2x+y-8=0和x-2y+1=0的交点且与4x-3y-7=0平行的直线是( )A.3x+4y+17=0B.4x-3y-6=0C.3x+4y-17=0D.4x-3y+18=0{2x +y -8=0,x -2y +1=0,解得{x =3,y =2, ∴直线2x+y-8=0和x-2y+1=0的交点为(3,2).设与直线4x-3y-7=0平行的直线的方程为4x-3y+a=0,把点(3,2)代入4x-3y+a=0,得a=-6, ∴所求直线方程为4x-3y-6=0.故选B.3.过两直线l 1:x-3y+4=0和l 2:2x+y+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A.3x-19y=0B.19x-3y=0C.19x+3y=0D.3x+19y=0x-3y+4+λ(2x+y+5)=0,代入原点坐标,求得λ=-45,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3y+4-45(2x+y+5)=0,即3x+19y=0,故选D . 4.两条直线x-my+4=0和2mx+5y-4m=0的交点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5)B.(-√5,0)C.(0,√5)D.(-√5,√5)解析由{x -my +4=0,2mx +5y -4m =0,解得{x =4m 2-202m 2+5,y =12m 2m 2+5,即两条直线的交点为4m 2-202m 2+5,12m2m 2+5,由交点在第二象限,得4m 2-202m 2+5<0且12m 2m 2+5>0,解得m ∈(0,√5). 5.直线l 1:x+by=1与直线l 2:x-y=a 的交点坐标为(0,2),则a= ,b= .2 12 (0,2)代入直线x+by=1,解得b=12,将点(0,2)代入直线x-y=a ,解得a=-2.6.(2020福建莆田一中高二月考)经过直线3x+2y+6=0和2x+5y-7=0的交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1=0或3x+4y=03x+2y+6+λ(2x+5y-7)=0,即(3+2λ)x+(2+5λ)y+6-7λ=0,令x=0,得y=7λ-62+5λ;令y=0,得x=7λ-63+2λ. ∵所求直线方程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7λ-63+2λ=7λ-62+5λ,即λ=13或λ=67,∴所求直线方程为x+y+1=0或3x+4y=0.7.求证:不论m 为何值,直线(m-1)x+(2m-1)y=m-5都通过一定点.(x+2y-1)m-(x+y-5)=0,此式对于m 的任意实数值都成立,根据恒等式的要求,m 的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均等于零,故有{x +2y -1=0,x +y -5=0,解得{x =9,y =-4. 所以m 为任意实数时,所给直线必通过定点(9,-4).等级考提升练8.过直线l 1:3x+y-1=0与直线l 2:x+2y-7=0的交点,并且与直线l 1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x-3y+7=0B.x-3y+13=0C.x-3y+6=0D.x-3y+5=0{3x +y -1=0,x +2y -7=0,解得{x =-1,y =4,所以直线l 1与l 2的交点为(-1,4), 又与直线l 1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13,由点斜式,得所求直线方程为y-4=13(x+1),即x-3y+13=0,故选B.9.已知直线l 过直线2x+y-5=0和直线x+2y-4=0的交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x-y-1=0B.x+y-3=0或x-2y=0C.x-y-1=0或x-2y=0D.x+y-3=0或x-y-1=0{2x +y -5=0,x +2y -4=0,解得{x =2,y =1.所以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2,1),因为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①当直线l 与坐标轴的截距不为0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x-y=a ,直线l 过两直线的交点,所以把(2,1)代入x-y=a ,得a=1,则直线l 的方程为x-y=1,即x-y-1=0;②当直线l 与两坐标的截距等于0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kx ,直线l 过两直线的交点,所以把(2,1)代入y=kx ,得k=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12x ,即x-2y=0. 综合①②,直线l 的方程为x-y-1=0或x-2y=0.故选C.10.若点A (2,-3)是直线a 1x+b 1y+1=0和a 2x+b 2y+1=0的公共点,则相异两点(a 1,b 1)和(a 2,b 2)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是( )A.2x-3y+1=0B.3x-2y+1=0C.2x-3y-1=0D.3x-2y-1=0A (2,-3)是直线a 1x+b 1y+1=0和a 2x+b 2y+1=0的公共点, ∴2a 1-3b 1+1=0,且2a 2-3b 2+1=0,∴两点(a 1,b 1)和(a 2,b 2)都在同一条直线2x-3y+1=0上,故点(a 1,b 1)和(a 2,b 2)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是2x-3y+1=0,故选A.11.(多选题)两条直线l 1:2x+3y-m=0与l 2:x-my+12=0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m 的值为( )A.-24B.6C.-6D.02x+3y-m=0和x-my+12=0的交点在y 轴上,设交点为(0,b ),所以{3b -m =0,-mb +12=0,消去b , 可得m=±6.故选BC.12.(多选题)已知三条直线y=2x ,x+y=3,mx+ny+5=0交于一点,则坐标(m ,n )可能是( )A.(1,-3)B.(3,-4)C.(-3,1)D.(-4,3){y =2x ,x +y =3,得{x =1,y =2,由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知m×1+n×2+5=0,即m+2n+5=0,结合选项可知AB 正确.13.经过两直线11x+3y-7=0和12x+y-19=0的交点,且与A (3,-2),B (-1,6)等距离的直线的方程是 .x+y-9=0或2x+y+1=011x+3y-7=0和直线12x+y-19=0的交点坐标是(2,-5),线段AB 的中点为(1,2),当所求直线过线段AB 的中点时,所求方程是7x+y-9=0;直线AB 的斜率是-2,当所求直线与直线AB 平行时,所求直线的方程是2x+y+1=0.故所求直线方程是7x+y-9=0或2x+y+1=0.14.(2020银川一中高二月考)已知直线l :x+y-2=0,一束光线从点P (0,1+√3)以120°的倾斜角投射到直线l 上,经l 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3y-(1+√3)=0,设入射光线与l 交于点Q ,反射光线与x 轴交于点P', 由入射光线倾斜角为120°可得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3,又入射光线过点P (0,1+√3),∴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1+√3)=-√3x ,即√3x+y-(1+√3)=0.解方程组{√3x +y -(1+√3)=0,x +y -2=0,得{x =1,y =1,所以点Q 的坐标为(1,1). 过点Q 作垂直于l 的直线l',显然l'的方程为y=x.由反射原理知,点P (0,1+√3)关于l'的对称点P'(1+√3,0)必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所以反射光线所在直线P'Q 的方程为y -01-0=√3)1-(1+√3)即x+√3y-(1+√3)=0.15.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x-2y+1=0,角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若点B 的坐标为(1,2).(1)求点A 的坐标;(2)求直线BC 的方程;(3)求点C 的坐标.直线x-2y+1=0和直线y=0的交点是(-1,0),即点A 的坐标为(-1,0).(2)∵直线x-2y+1=0为BC 边上的高,由垂直关系得k BC =-2,∴直线BC 的方程为y-2=-2(x-1),即2x+y-4=0.(3)∵角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A (-1,0),B (1,2),∴k AC =-k AB =-1,设点C 的坐标为(a ,b ),则b a+1=-1,b -2a -1=-2,解得a=5,b=-6,即点C 的坐标为(5,-6).新情境创新练16.在△ABC 中,AD ,BE ,CF 分别为边BC ,AC ,AB 上的高,求证:AD ,BE ,CF 三线共点.,设A (a ,0),B (b ,0),C (0,c ),F (0,0),则直线CF 的方程为x=0.由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得直线AC 的方程为x a +y c =1,即cx+ay-ac=0.同理,可得直线BC 的方程为cx+by-bc=0.由于AD 为BC 边上的高,则直线AD 的斜率为bc ,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得直线AD 的方程为y=bc (x-a ).同理,得直线BE 的方程为y=ac (x-b ). 设直线CF 和直线AD 交于点O ,由{y =b c (x -a ),x =0得点O 的坐标为0,-abc .又O 点坐标也满足直线BE 的方程,所以直线BE 也过点O.所以AD ,BE ,CF 三线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2019·宝鸡模拟)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钯(Pd)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02 46Pd和103 46Pd互为同位素B.钯是第五周期元素C.Pd2+核外有48个电子D.108 46Pd的原子核内有62个中子解析:选C。
Pd原子核外有46个电子,则Pd2+核外有44个电子。
2.有5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4019□、4018□、4019□+、4020□2+、4119□(“□”内元素符号未写出),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选B。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有19、18、20,共3种。
3.(2019·豫东名校联考)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物。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D.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解析:选D。
离子化合物必含离子键,不一定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必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A、B错误;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C错误;离子键中既存在静电吸引,也存在静电排斥,D正确。
4.已知R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能形成化合物A m R n,其中A的化合价为+n。
该化合物中一个R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该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A.b+m+na+m R B.b+a-ma+mRC.b+a a RD.a-m+ba-mR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在化合物A m R n中,R的化合价为-m,其离子符号为R m-,已知一个R m-的核外电子数为a,则该同位素的核内质子数为a-m,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m+b,D正确。
5.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解析:选A。
A选项,Be2+为4号元素的阳离子,质子数为4,电子数为2,所以,质子数∶电子数=2∶1;B选项,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中子数=1∶1;C选项,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HCO-3,它们的比值为1∶1;D选项,BaO2是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O2-2和阳离子Ba2+组成,其比值为1∶1。
6.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下面关于L层与M层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L层离核比M层离核近B.M层上电子所具有的能量高于L层上的电子C.当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时,M层上不可能有电子D.M层上最多可填充8个电子解析:选D。
L层最多可填充8个电子(偶数),所以当L层的电子数为奇数时,说明L 层未填满,C正确;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填充18个电子,D错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解析:选C。
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H2O与Ne的电子数、质子数均相同,故①错、④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②错;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如果质子数相等,其电子数一定不相等,故③对;质量数是针对某原子而言的,一种元素往往有几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质量数各不相同,故⑤、⑥错。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②物质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③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为阳离子④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因此HCl中含有离子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A。
①NaCl溶液蒸发结晶过程中形成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②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③AlO-2、MnO-4等阴离子中含有金属元素;④HCl分子中H与Cl之间存在共用电子对,HCl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9.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合作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K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且有良好的超导性。
下列关于K3C60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A.K3C60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B.该物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该物质的化学式可写成KC20D.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选B。
A项K3C60中含有离子键,不可能含有极性键;B项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项该物质的化学式不能写成KC20;D项C60是单质,12C是核素。
10.(2019·高考浙江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Y,Z>W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解析:选D。
结合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可知X为碳元素,则Y为氧元素;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钠元素;又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结合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W为氯元素。
A项,碳和氧形成的化合物主要为CO、CO2,其中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项,原子半径:C>O,Na>Cl,错误;C项,化合物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而化合物NaClO3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D项,O3、Cl2、ClO2等均可用作水的消毒剂,正确。
二、非选择题11.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21H、13 6C、14 6C、14 7N、5626Fe2+、5626Fe3+、16 8O2、16 8O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1H、21H、3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对于A Z X n b,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每小题分别写出符合题意的两种粒子,且从以上所给微粒中选择)。
①Z、n、b相同而A不同:__________________;②A、n、b相同而Z不同:__________________;③A、Z、b相同而n不同:__________________;④Z、n、A相同而b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核素同位素(2)16 8O2和16 8O3(3)①11H、21H(或13 6C、14 6C)②14 6C、14 7N③5626Fe2+、5626Fe3+④16 8O2、16 8O312.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与水作用可产生NH3。
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该化合物由________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比较Na3N中两种粒子的半径:r(Na+)__________r(N3-)(填“>”“=”或“<”)。
解析:首先根据Na3N构成元素的活泼性确定其所属的化合物类型。
Na3N与盐酸的反应可理解为Na3N与H2O反应所得的产物再与盐酸反应。
(1)钠位于ⅠA族,是活泼金属,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氮位于ⅤA族,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N3-,故Na+与N3-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2)Na3N与盐酸反应时,N3-与H+结合成NH3,NH3进一步与HCl反应生成NH4Cl,Na +与Cl-形成NaCl,故有2种盐生成。
(3)Na3N与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Na3N+3H2O===3NaOH+NH3↑。
(4)Na+与N3-属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钠的核电荷数大于氮的核电荷数,故r(Na+)<r (N 3-)。
(3)复分解 (4)<13.(2019·合肥模拟)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 X L 层电子数是K 层电子数的3倍 Y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 ZL 层电子数是K 层和M 层电子数之和 W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1)画出W 。
(2)元素X 与元素Z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写出一个能表示X 、Z 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Y 、Z 、W 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元素X 和元素Y 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Q ,元素W 和元素Y 化合形成的化合物M ,Q 和M 的电子总数相等。
以M 为燃料,Q 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X 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是K 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 层为6个电子,所以X 为氧元素。
Y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 只能是氢元素。
Z 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是K 层和M 层电子数之和,L 层有8个电子,则其M 层电子数为6,所以Z 是硫元素。
W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其次外层只能是K 层,有2个电子,所以W 为氮元素。
(2)能说明氧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很多,其中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生成S 比较直观。
(3)H 、N 、O 、S 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只能是铵盐,其水溶液显强酸性应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铵盐水解酸性不如其酸式盐溶液酸性强,故应为NH 4HSO 4。
(4)H 和O 按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为H 2O 2,共有18个电子,则H 和N 形成的18电子微粒只能是N 2H 4,根据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