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的应用
双源CT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48114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影像·双源CT 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 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孙建亭1,王欣2(通讯作者)(1.黑龙江省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CT 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2.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彩超室,黑龙江 密山 158300)0 引言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设备不断发展,使得CTA 及CTPI 得到广泛应用。
CTPI 可以有效通过客观数据和时间—密度曲线来反应人体脑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可早于形态学发生变化前预示病变存在。
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管阻塞和凝血功能紊乱及心源性栓子等,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房颤及吸烟、心衰、高脂血症等[1]。
采用CTA对患者头颈部进行扫描检查,其可准确地显示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及密度特征等。
同时还可测量及观察管腔及管壁,为临床定量评价动脉管壁钙化提供直观性和准确性。
1 研究方法根据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程度及 CT 灌注成像表现。
将脑梗死前期分为 2 期 4 个亚型[2]。
1.1 Ⅰ期 : 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 ,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 ,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动态稳定 。
1.2 Ⅱ期: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CBF 达电衰竭阈值以下,神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 维持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期:CBF 下降 ,由于缺血造成局部星形细胞足板肿胀, 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
灌注成像见 TTP 、MTT 延长, 以及 rCBF 下降, rCBV 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
Ⅱ2期:星形细胞足板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压变窄或闭塞,局部微循环障碍。
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8-06T10:05:56.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钟幸[导读] 分析脑CT灌注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上的诊断应用价值钟幸(叙永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400)【摘要】目的:分析脑CT灌注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上的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经头颅CT平扫排除肿瘤、颅内出血后,做脑CTP检查,获得各灌注参数和伪彩功能图,脑CTP扫描后做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相关指标情况。
结果:40例患者初次头颅CT平扫,显示出病灶15例,没有异常者25例。
经随访并在14天内复查CT,其中14例是脑梗死,11例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显示,灌注异常者29例,脑CT灌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要比CT平扫高,其中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的敏感度最高,血流量图的特异度最高。
经脑CT灌注显示血流灌注异常的患者,其异常区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对比,患侧血流量值、血容量值要比健侧低(P<0.05),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值要比健侧高(P<0.05)。
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行脑CT灌注联合头颈CTA能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情况做综合性评价,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巨大。
【关键词】64排螺旋CT;头颈CT血管造影;CTA;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04-03脑血管疾病为直接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生存质量的一个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尤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而且该病病因复杂,关键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1]。
CT检查有着简便、快速的优点,是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手段,但对于早期、超急性期患者来说,常规CT诊断敏感度并不是很高,普通CT最早只能在发病后的22h显示低密度病灶,而这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
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结合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双源 CT全脑灌注成像结合 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并解析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结合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人42例执行CTA检测、全脑灌注成像、双源CT平扫,进行数据评测。
结果:其结果显示可疑低密度缺血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有7例,35例没有异常;4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呈现异常灌注脑缺血区,缺血半暗带区病人有3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存在病人有32例。
结论:CTA检查联合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诊断具有极高的精准性,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CTA检查;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一类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内科疾病,它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1]。
据可靠数据表明,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病情早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人数在总急性脑梗死病人数中还不满百分之三十一。
因此,对于脑梗死的早期甚至更早的诊治是当下较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双源CT较普通的多层螺旋CT来说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在速度上的能力都更为出众,因此可以在灌注成像方面,双源CT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好检测任务。
本文将立足于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结合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随机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的样本。
并对4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所有样本年龄48~72岁,平均(60.5±11.8)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
1.1.方法首先,4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DECT常规平扫,将脑出血的情况进行排除,之后在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内,进行CTA检查,以及双源CT全脑灌注。
其次,在使用双源CT机器时,把OM作为扫描基线,从颅底到颅顶。
5mm是层厚和层距,512×512是矩阵,80kV是管电压。
于常规平扫过后,将速率为5ml/s的60ml的尤维显进行注入。
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收治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应用64层螺旋CT为所有患者进行CTP扫描,并分析获得CBV、MTT、CBF数据和图像;进行头颈CTA扫描,观察患者脑供血动脉斑块和狭窄闭塞情况。
联合CTP和CTA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计算。
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脑CTP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特异度最高的是CBV图,敏感度最高的是MTT图,CBF图介入二者之间。
CTP检查中MTT、CBV、CBF图结果特异性分别为69.2%、100.0%、92.3%;敏感度分别为89.3%、72.3%、63.8%。
脑CTP异常患者患侧MTT值高于健侧,CBV、CBF值低于健侧。
在头颈CTA脑供血动脉斑块健侧、狭窄后闭塞方面,脑CTP异常患者与脑CTP正常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应用CTP和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9.6%、90.8%、98.3%。
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头颈CTA联合脑CTP具有重要价值,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可为疾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64层螺旋CT;头颈CTA;脑CTP;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brain CTP and head and neck CTA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for treatment. CTP scanning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with 64-slice spiral CT,and CBV,MTT and CBF data and images were analyzed and obtained. Head and neck CTA scanning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cerebral artery plaque and stenosis occlusion. CTP and CTA scanning were combined to calculate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CTP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n which CBV was the most specific and MTT was the most sensitive,and CBF was involved. The specificity of MTT,CBV and CBF in CTP examination was 69.2%,100.0% and 92.3%,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was 89.3%,72.3% and 63.8%,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TP,the MTT value of the affected si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side,and the CBV and CBF valu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side.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TP and those with normal CTP(P<0.05)in healthy side of head and neck CTA cerebral blood supply artery plaques and post-stenosis occlusion. 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TP and CTA in the diagnosis of head and neck artery stenosis were 99.6%,90.8% and 98.3%,respectively. Conclusion:CTA combinedwith CTP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which has high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accuracy,and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 64-slice spiral CT;Head and neck CTA. Brain CTP;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该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尽早开展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1]。
64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

64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评估64层CT脑CT灌注(CTP)与头颈CT血管成像(CTA)相联合检查方法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本医院诊断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项目计算分析,实行64层CT脑CT灌注与头颈CT 血管成像相联合检查,统计检查结果。
结果:患侧梗死区的脑血流量测定值、脑血容量测定值低于健侧非梗死区,患侧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测定值、脑血容量测定值低于健侧非半暗带区,患侧半暗带区的达峰用时测定值高于健侧非半暗带区(P<0.05)。
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采用64层CT脑CT灌注与头颈CT血管成像相联合检查方法存在重要意义。
【关键词】64层CT;脑CTP;头颈CTA;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脑血液忽然发生循环障碍情况而引发的一种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情况及残疾情况均比较高,需要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1]。
本文主要对64层CT脑CT灌注与头颈CT血管成像相联合检查方法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予以评价。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本医院诊断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入项目调查分析数据值资料,年龄均值是(65.38±5.87)岁;男女之比是18比12。
1.2 方法采取64层螺旋扫描仪实施脑CT灌注与头颈CT血管成像相结合检查,对患者颅脑实施一般横断面检查,设置层厚是7毫米,设置间距是7毫米,选择患者梗死中心层面部位或是基底节位置作为中心部位,设定层厚是40毫米,实施脑CT灌注检查,通过肘静脉以5毫升/秒速率对患者将40毫升碘帕醇370注入,再注入20毫升生理盐水,在注入之后等待7秒,实施脑CT灌注检查,电压采用80千伏,电流采用300毫安,设定间隔时间是1秒,设定扫描范围是40毫米。
结束脑CTP扫描之后等待5分钟再实施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自患者主动脉弓到头顶部实施检查,以5毫升/秒速率将80毫升到100毫升碘帕醇370注入,再注入20毫升生理盐水,电压采用100千伏,电流采用300毫安,设定层厚是0.6毫米,选用矩阵是512乘以512,设定螺距是1.2毫米。
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引言在神经系统性疾病中,脑卒中非常常见,且该病发展起来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比较明显,且很多临床试验都证实了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病例进行选择,对于溶栓治疗的热点问题是时间窗的选择及缺血半暗带的问题。
此次研究是为了调查在对HCI的诊断中采用CTPI联合CTA的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2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41~73岁,平均年龄为(56.3±2.7)岁;患者临床起病至检查时间的时间间隔均<6 h;在2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急诊同时进行CTPI与CTA的检查,其余4例患者急诊进行CT与CTPI的检查,两周内完成;另7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
1.2 方法通过CT平扫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指征确定感兴趣区域,进行动态关注扫描。
利用局域网把源图像传到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图像处理后便可得到一些参数图,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以及脑血容量(CBV)。
根据参数图、复查后的头部CT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在复查中出现的低密度区视为缺血中心区,周围非低密度区视为缺血半暗带,同侧非梗死血管供血区视为缺血周围区,对侧视为正常对照区,测定各个点的MTT、CBF、CBV,并同梗死侧数值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用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以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
扫描完患者头部CTPI后,于同期进行CTA检查,并加50毫升造影剂,设置11毫米的扫描层厚以及18秒的延迟。
扫描结束后,将源图像上传到工作站,用容积显示法和表面遮蔽(SSD)进行血管重建。
最后,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病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或者静脉溶栓治疗。
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冯浩,唐晓梅,于逢春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 100000[摘 要] 目的调查CT灌注成像(CTPI)联合血管成像(CT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HCI)的应用效果。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以头颈部CTA检查原理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头颈部CTA检查的原理及其应用。
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查头颈部血管的影像学方法。
它结合了CT技术和血管造影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头颈部CTA检查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头颈部的组织和血管,然后由计算机对接收到的X射线信息进行处理和重建,最终生成清晰的血管影像。
具体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在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前,需要患者服用口服对比剂或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强血管的显影效果。
此外,还需要患者脱掉金属饰品和衣物,以避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2. 定位和扫描:患者将头部放置在CT扫描仪的扫描床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X射线束扫描头颈部。
扫描仪会在不同的角度上获取大量的X射线图像。
3. 对比剂注射:在扫描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会通过血管系统流经头颈部的血管。
对比剂能够使血管显示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血管病变。
4. 图像重建和处理:计算机会将扫描得到的大量X射线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血管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及应用其他图像增强技术,来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
5. 影像解读:医生会对生成的血管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
他们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内腔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如动脉狭窄、动脉瘤、血栓等。
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病变的评估:头颈部CTA可以检测和评估各种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通过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医生可以判断病变的程度和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颈部肿物的评估:头颈部CTA还可以用于评估颈部肿物的性质和范围。
医线动态‖CT室开展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动脉血管与脑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CTA+CTP)

医线动态‖CT室开展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动脉血管与脑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CTA+CTP)一、CT灌注成像(CTP)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层面通过连续多次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time-density curve,TDC)曲线,其曲线反映的是对比剂在该器官中浓度的变化,从而反映器官灌注量的变化。
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对以上参数进行图像重建和伪彩染色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
二、CTP参数定义:脑血流(CBF):以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ml/(100g.min)]。
脑血容量(CBV):每100g脑组织内含血量[ml/100g]。
达峰时间(TTP):自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s)。
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s)。
三、CBF和CBV的正常值:正常脑血流接受自动调节而在窄幅范围内波动。
脑缺血时,CBV 下降或升高,取决于脑的自动调节的能力。
CBF:人类的灰质约为:80ml/(100g.min);白质为:20ml/(100g.min);皮层区总的CBF和平均CBF,即灰白质各占一半的脑区,约为:50ml/(100g.min)。
CBV:是一定量的脑组织内的血量,约为4-5ml/100g组织。
当CBF降至35ml/(100g.min)组织以下,神经元内的蛋白合成停止;降至20ml/(100g.min)组织,神经元功能丧失。
四、CTP数据解读:CBF:与相应非缺血侧脑区的CBF值相比,CBF下降大于60%正常对应区可准确诊断脑缺血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A:发现动脉血管病变 CTP:明确脑灌注状态 二者结合明确 有利于明确TIA发作的病因:动脉狭窄部位、 程度,脑灌注情况 II. 有利于指导临床调压、扩容治疗。 III. 有利于指导是否介入治疗。 IV. 有利于指导进一步检查。
小
结
一.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为一站式检查,安全、 方便、快捷。 二.对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颅脑CT平扫、 CT灌注成像、CTA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 综合评价,明确责任病灶、血管,为医师临床合 理决策提供 客观、全面、可靠的影像依据。 三.缺点 辐射剂量、检查费用
相关概念
脑血管通过Bayliss效应(当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 的范围内波动时,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 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 稳定。这种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 张或收缩又称为Bayliss效应 )维持脑血流正常 稳定的能力称为脑循环储备力(cerebral circulation reserve, CCR ) 当CBF下降到一定程度,神经元对氧和葡萄糖的 摄取率增加,以便维持细胞代谢的正常和稳定, 这种能力称为脑代谢储备力
双源CT脑灌注成像联合 头颈部CTA在脑缺血性病变的应用
濮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丁同文
脑血管病
在全球范围内,脑血管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脑血管病 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 中国也是脑血管病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 600万,每年新发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 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 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的发生率占首 位。
脑灌注的临床应用
标准灌注:用于脑缺血病变 1、脑梗死前期病变情况的检查。 2、超早期脑梗死的半暗带的判定。 肿瘤灌注: 判断肿瘤的活动性,特别是鉴别手术后、放疗后肿瘤组 织和纤维化组织。
理论基础
1mg的碘使1ml的组织CT值增加25Hu, 可以根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 通过定量测定局部脑组织的碘聚集量,通 过计算得出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
头颈部CTA后处理
扫描后由原始数据重建成0.75mm层厚的薄层图像,层间 隔0.4mm。然后在工作站上应用Neuro 重建。 以MIP、VRT、MPR图像显示。
DSA进行血管
双源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CTA比较
数字减影CTA 扫描次数 辐射剂量 2 较大 双能量CTA 1 较小(降达60%)
TIA
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功 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10~20分 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 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急诊CT检查无责任病灶;其危险性经常被忽视!
研究报道TIA如果不及时治疗干预,发生脑卒中的 危险率明显增高,其发作后第1个月内为4%-8%, 第 1年为12%-13%, 5年后达24%-29%; TIA的症状尽管在24h内会消失, 随着持续时间的 延长, 发生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因 此对患者必须进行及时检查, 确定病因, 早期、 合适、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头颈部CTA扫描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颅顶。
固定头部,嘱患者不能移动、不能做吞咽眨眼动 作等。 先进行平扫,然后,以6.0ml/s流率注入造影剂 70-75ml,然后以相同速率注入生理盐水40ml,采 用阈值触发扫描模式,当主动脉弓CT值大于100HU 时,自动启动扫描,平扫和增强扫描条件及范围 均一致(为了进行减影)。
灌注图像显示了什么?
是“功能”和“参数”图像,灌注CT借助与时间 密度曲线匹配的数学计算模式,利用了隐藏在增 强程度时间变化的所有信息。
经处理后的彩色图像更适合人眼;测量的数值不 是CT值,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如TTP越大,说明团 注峰值到达越晚;CBF数值越小,说明流量越低。
灌注图像后处理
中心容积定律: CBF=CBV/MTT
2017/3/5
6
时间-密度曲线
2017/3/5
7
参数和图像
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
脑血流量图(mapping of CBF) 脑血容量图(mapping of CBV) 平均通过时间图(mapping of MTT)和峰值时间图 (mapping of TTP)
脑梗死前期CT灌注表现
Ⅰ1期:左侧额颞叶TTP延长
Ⅰ2期:左侧TTP、MTT延长 CBF正常、CBV升高
Ⅱ1期:右侧颈内动脉供血区TTP、MTT延长, CBF下降、CBV基本正常
“脑梗死前期”的意义
I期,由于CCR发挥作用, 病人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 II期,CCR失代偿,进入 “贫困灌注”状态临床上可 以出现头痛、肢体力弱、 肢体的轻微抖动和言语欠 流畅等症状,可出现TIA 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分期 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 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有 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脑梗死前期
灌注成像
背景-影像学检查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 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脑梗死发生以后的早期或超早 期诊断上,包括MR弥散加权成像、MR灌注加权 成像、CT灌注成像、ECT等的超早期诊断。
如何在急性脑梗死发生的早期做出诊断并确定 缺血半暗带,从而在有效的再灌注时间窗内积极 溶栓治疗,实施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是近年来急 性脑梗死研究的热点。
从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量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 的发生经历了3个变化时期: 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 改变 脑局部CCR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 改变 这2个过程合称为脑梗死前期 由于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才发生不可逆转 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的 影像学分期示意图
去骨程度
体位固定
好
2次扫描间不能移动体位
较好(椎动脉欠佳)
要求相对低
谢 谢
血流量灌注图
脑血流量(CBF):CBF=CBV/MTT,指在单位时间内流 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表示方法为 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内的脑血流量[ml/(100g .min)]。它反映脑组织内的血流量,CBF值越小,意 味着脑组织的血流量越低.
血容量灌注图像
脑血容量(CBV):指存在于一定量脑组织血管床的容积,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得出,表示方 法为每100g脑组织的血容量(ml/100g)。
CTP通过多个参数,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CTA可明确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因,对颅内、颈 动脉的狭窄、闭塞进行准确的判断。 CTP、CTA检查,可以指导临床进行及时、积极、有 效的治疗。
低灌注是所有脑缺血病因机制的最后通路,动态CT灌注 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并 可根据各种参数的比值及相互关系提供相关的脑血流动 力学的功能信息 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分期可以区分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 生理学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半暗带
CBF示右侧基底节区及颞叶低灌注区,而CBV范围较小,二者 不匹配区即为半暗带。
病例1
男,67岁,间断头昏5年余
CTP未见异常
代偿良好,可以随诊观察
病例2
女,48岁,言语不清4天
( Ⅰ1期)
病例3
男,41,左侧肢体无力
脑梗死前期Ⅰ1期
病例4
RICA起始部 重度狭窄
平均通过时间灌注图像
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时间-密度曲线 下降至最高强化值一半时的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 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单位为秒(s)。
峰值时间灌注图像
峰值时间(TTP):指在TDC上从注入对比剂到对比剂浓 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单位为秒(s)。TTP值越大,意味着 最大对比剂团峰值到达脑组织的时间越晚。
Ⅱ1期
病例5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Ⅰ2期 (左侧大脑中 动脉供血区)
病例6
2017/3/5
66
双源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扫描方案
检查设备及药物
设备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 Medrad公司的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 药物 1.造影剂:碘佛醇 (规格:50ml:16g(Ⅰ)/瓶) 2.其他:0.9%生理盐水。
先行常规颅脑CT平扫。
CT脑灌注扫描:选取层面(通常为基底节层面) 。
使用高压注射器,以6ml/s的流率,对比剂40ml+30ml生 理盐水, 注射4s后开始连续40s的动态扫描。 扫描条件:80kV,270mA,球管转速1s/转,扫描周期 1.0s,每次采集 3层图像,层厚8mm, 重复扫描40次,共 持续40s,重建 120幅图像。
脑梗死前期概念的提出
脑梗死前期由高培毅教授提出,从影像学角度 出发,将脑血液动力学异常、脑局部低灌注、脑 局部缺血和脑梗死的最终发生作为一个整体事件。 脑梗死前期 超急性期脑梗死(<6h) 急性期脑梗死(<24h) 亚急性期脑梗死(24h~2w) 慢性期脑梗死(2w~2m)
脑缺血时血流量的变化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1. 如何早期明确诊断,尤其病因诊断; 2. 判断其病情程度、风险程度及预后 3. 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4. 最大程度的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如何判断脑血流状态? 脑CT灌注成像 (CTP): 优点:直接评价脑组织的灌注情况 ,是否存在低灌 注,低灌注区域是否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 不足:不能显示灌注情况与相应血管的关系。 如何评价脑血管状态? CT血管成像(CTA) 优点:可以直观显示动脉的狭窄、闭塞等情况。 不足:不能确定狭窄的血管供血区是否一定存在脑 组织低灌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