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行业战略分析以首旅集团为例

1、现金流量分析
通过分析联想集团的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了解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 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从而评估联想集团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资金管 理能力。
2、财务比率分析
通过计算联想集团的各项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率、负债率等,可以深 入了解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联想集团具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和较高的市场竞 争力。然而,其在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首旅集团的成功经验
首旅集团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团队:首旅集团拥有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团队。他们具备丰 富的管理经验、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2、企业文化:首旅集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秉承“诚信、责任、创新、 奉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 力。
3、经营模式:首旅集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线下门店和 线上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同时,该集团还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发展,如与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面临的挑战
1、竞争对手的崛起: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 旅游行业,这对首旅集团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领先地位,首旅集团 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进行战略分析时,我们发现联想集团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如其创新能 力、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其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 客户的议价能力,以应对潜在的威胁。此外,联想集团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 局新兴领域,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财务政策和策略。以下是我们在对 联想集团进行财务战略分析时所的内容: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和欧洲的“海岸公路”计划。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发展阶段差异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国外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早,已进入成熟阶 段,而国内旅游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经验借鉴
国外旅游业在政策制定、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 国内借鉴和学习。同时,国内旅游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模 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03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践与经验
国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要点一
旅游基础设施升级
要点二
旅游产品创新
国内一些旅游城市通过提升旅游交通 、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为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地积 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
要点三
02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 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 究尚不深入。
03
对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推动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 政策措施的研究亟待加强。
研究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 高市场竞争力。
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 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提供有益参 考。
03
02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
04 加强国际合作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旅游业的 合作和交流,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 的国际化发展。
旅行社集团化战略

旅行社集团化战略——关于横向一体化战略的探讨倪颖彭明明(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1班,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要:我国旅行社入世以后将会面临很大的机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规模小,效益差,不规范”等问题,入世对于中国的旅行社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旅行社作坊式管理和杂货店式经营的体制与市场相脱离,“价格战”更是与现代旅行社管理机制背道而驰,形成了旅游业的恶性循环。
集团化是旅行社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就集团化战略以及其中比较有效的横向一体化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旅行社;集团化;横向一体化;战略1我国现阶段旅行社业发展状况数据一:全球旅游及旅行业最具领导地位的论坛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称,中国未来10年旅游及旅行业前景十分乐观,预计到2013年旅游及旅行业年增长率为10.9%。
旅游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2013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8400余亿元人民币。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
数据二:1996年至2002年间,我国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以7.5%的速度逐年下降,全行业处于低盈利状态,2002年全行业的利润仅为12亿。
如下图:2001年到2003年全国旅行社利润利润率(%)200120022003年度(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业已经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是,作为旅游及旅行业的核心产业,旅行社从目前的经营模式和获利状况来看发展却并不令人乐观。
我国是旅游大国,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旅行社的成长和成熟,但我国旅行社的总体国际竞争力还非常弱,经营管理模式也非常混乱,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中国的旅游业前景看好,但国内的旅游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
我国旅行社的总数并不少,然而旅行社规模经济弱,集中程度低,中国的几大旅行社也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企业。
旅游企业经营研究综述

旅游企业经营研究综述在旅游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背景下,旅游企业是否有序、高效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深远。
近年来,旅游企业经营成为研究的焦点,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学科来解析旅游企业高效经营密码。
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将已有研究成果分为旅游企业品牌研究、旅游企业服务管理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绩效研究以及旅游企业竞争力研究四个方面。
一、旅游企业品牌研究(一)品牌内涵品牌是一种“服务”——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2000)“指出:品牌不仅是一个名称、术语和标记,而且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最好的品牌传达了一种服务的保证。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97)在其名著《竞争战略》中把标歧立异战略视为企业竞争的三大战略之一,认为标歧立异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歧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挑战性的东西,而设计或品牌形象是实现歧异战略的首要手段。
旅游产品作为服务性产品,具有无形性,很难向旅游者当场展示,此外,随着竞争的加剧,旅游企业的软硬件日益接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日益增强,因此,品牌是一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二)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品牌战略是指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战略。
以质量为基础创旅游品牌,选择企业名称与品牌名称并用为主的品牌策略模式,实施创品牌与上规模联动的名牌战略,对我国旅游企业来说己不是未雨绸缪,而是亡羊补牢、生死枚关的大问题,更是提高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治本之策(郭鲁芳,2001);杨海红、雷引周(2005)分析了旅游企业品牌形成的八大条件:决策条件、管理条件、人才条件、观念条件、政策条件、政府条件、市场条件、价格条件,并提出要完成我国旅游企业品牌战略,需从准确定位、强化品牌意识、强化宣传、借名扬名、与节庆事件结合、重质量与讲信誉、利用集团化和网络化手段等方面入手;旅游企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中国旅游集团企业调研报告

中国旅游集团企业调研报告中国旅游集团企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集团企业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中国旅游集团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次调研将对几家代表性的旅游集团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在线问卷调查、面访、文献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旅游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三、调研结果1. 旅游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对调研对象的问卷调查和面访,我们了解到旅游集团企业普遍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战略。
他们既通过并购其他旅游企业来扩大规模,也通过开发自身的旅游产品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他们也在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2. 市场竞争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旅游集团企业面临着来自现代舒适酒店、出境游、互联网旅游等各个方面的竞争。
为了与竞争者区别开来,旅游集团企业积极创新,推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3. 文化交流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集团企业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还带动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拓成为旅游集团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调研结论旅游集团企业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相对优势。
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出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还为旅游集团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旅游集团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纳外部资源,提升自身实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旅游集团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他们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浅述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研究进展

1 我 国旅 行 社 的集 团化 道 路 分 析
我 国旅 行社 的集 团化 道路 尚处 于过 渡时 期 分 析其 原因 主要 有两 方 面 : 硬 件条 件来 看 , 本运 作是 ¨, 从 资 旅 行社 集团化 进程 的核心 , 我 国 的旅行社 企业 集 团规模 尚小 、 但 财力 较弱 , 是 集团化 发展 的“ 这 软肋” 从 软件 ; 条件看 , 国的旅行社 企业 大部 分仍 处于经 验管 理 阶段 , 我 距世 界上具 有先进 水平 的旅 行社企业 还有相 当大 的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第3 期
《 疆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新 (
J un l fXij n r lUnv r i o r a ni g No ma ie st o a y
( t rl ce c sE i o Na u a in e d t n) S i
差距 。
2 我 国旅 行社 集 团化 发 展 模 式 研究
对我 国旅行 社集 团化发 展模 式 的研究 , 归纳起 来 主要 有如 下几 种观点 :
2 1 以紧密联 系为主 、 紧密联 系为辅 的 集团模 式 . 半
此种 观点认 为 , 目前我 国的旅 行社 集 团联 合方 式 以松 散关 系为 主。 由于企业集 团是 市场经 济 中企业组织
Vo . 5 No 3 12 , . S p 2 0 e 研 究 进展
王 璐
( 新疆 师范 大 学 生命 与环 境 科 学学 院 , 疆 乌 鲁木 齐 8 0 5 ) 新 3 0 4
摘 要 : 通过对近些年 来旅游界的 学者关于中国 旅行 社集团 化的发 展道路、 发展模式、 结构、 组织 发展对策等 主要问题研
中国旅行社企业的集团化模式研究

中国旅行社企业的集团化模式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冯佳指导教师王建喜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我国的旅行社企业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集团化道路。
本文在总结我国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发展沿革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在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所列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旅行社企业要进行集团化发展时应选择的目标模式,即纵向一体化模式。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我国旅行社业的新型经营体系——垂直分工体系。
最后,引用实证,简要分析了广东广之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纵向一体化这一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关键词:旅行社;集团化;一体化;模式The study of the conglomeration model of China Travel ServiceEnterprise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Feng jiaTutor Wang Jianxi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more and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which way of the conglomerate China's travel agencies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in de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e the conglomerat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vel agencies enterprises and conglomerate developing process of history about al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ies enterprise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irstly, the author offers that the current group of our agents in the conglomerat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asons. Then, according to arranges in order the reason, the author proposed which way the China's travel agencies enterprises should choose when during the stage of conglomerate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model. Through establish a new system of modern enterprise, create a new type of China's travel agencies operating system-- the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Finally, the author cite a living example,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and some lessons of Guangdong GL Y INTERNATIONAL TRA VEL SERVICE LTD in using the model of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Key words:Travel Agency;Conglomeration;Integration;Model根据国际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客源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研 究综述
杨 莹 莹 北 京 工 商 大 学 北 京 1 0 0 0 4 8
基金支持 : 本研 究受北京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青年项 目( 1 1 J G C 0 9 8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 1 O Y J C Z H 0 4 2 ) 资助。
开发 , 同时 世界 旅 游 组 织对 我 国 旅游 产 业 的 发展 给 出 了非 常 二 旅 游 企 业 集 团发 展 模 式研 究 现 状 欧美 经 济 发达 国 家的 旅游 产业 是 在 国 民经济 发展 起 来后 高 的 预期 , 其预 测 到2 0 1 5 年时, 在 世 界旅 游 目的地 中 , 我 国将 随 着 国 民 收入 水 平增 加 , 旅游 需 求 产 生 自然 发展 起 来 的 , 因 位 列第 一 。
部 分发 展 中国家 和地 区 , 还 是 有一 些 学者 研 究 旅游 业 发展 模 式 的变化 。I o a n n i d e s 、Di mi t r i ( 1 9 9 4 ) 研 究 了小 型 岛 国旅游
业 的状 态 、转 变 和 活 力发 展 , 提 出旅 游 的 发展 要走 环 境 可持 续 的模 式 。J o h n Br o h a m( 1 9 9 6 ) 研 究 了第三 世界 国家 外 向型 旅游 发展模 式给第 三 世界 国家带来 的 问题 。No a m S h o v a l 、
扩 大规 模 , 却存 在许 多 不经 济 的行 为 和 发展模 式 , 如 中小 旅 游 企 业 太多 , 市 场 分 散度 低 , 产 品 雷 同化 现象 严 重 , 价格 竞 争 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研究综述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旅游發展大趋势,关系到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存活问题。
通过对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旅游企业走集团化道路面临的难题、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标签:旅游企业;集团化;集团化战略1 研究背景我国是旅游大国,但远非旅游强国。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情况非常严重,在旅游企业规模、实力、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旅游强国差距甚大。
实力雄厚的跨国旅游企业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业竞争更趋激烈。
如何在短期内加强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加快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获得与外资巨头竞争的实力,引起了理论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也是研究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迫切需求。
2 研究内容回顾2.1 关于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研究李玉新(2003)认为旅游企业集团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具有优势,并认为旅游业集团化经营可以通过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区域化经营模式实现。
吴丽霞(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特征,指出了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的现象,并提出增强我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着手策略。
史常凯(2006)对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动因及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和社会动因,并探讨了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元化”集团化扩张的三种路径模式。
许丽君,江可申(2006)提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以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
倪强(2008)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旅游企业与国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差距;分析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动因、模式及发展趋势,并从公司战略层次和策略层次提出了对策。
刘民坤(2008)结合近十年国内学者对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分析了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和社会动因,提出了“价值创新”、“归核化战略”的发展对策。
王伟(2012)从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指出文化旅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择优扶持一些大型企业组建文化旅游集团,依托文化旅游集团的核心优势,加强互补文化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2.2 关于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刘艳(2004)通过对国内旅行社集团与国外著名旅行社集团的实践回顾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中要坚持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思路,重视市场营销,培养创新能力,建立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效应。
董媛(2006)对我国当前实施集团化战略最常用的四种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认为旅行社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可分为四个步骤:环境战略分析,掌握集团化战略增长方式,根据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增长方式,内部实施具体措施。
李晓趁,王福清,郭晖(2007)指出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集团化模式。
随着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不断改进、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成熟,中国旅行社集团最终会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成为旅游批发经销商,中型旅行社可以形成战略联盟,小旅行社主要成为代理零售商”的垂直分工层次体系。
吴晓昊(2007)对国旅模式、中青旅模式、春秋模式及首旅模式的成功进行分析,指出旅行社企业应当通过资产重组、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方式有效的配置资产。
佘重阳(2009)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贵州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提出贵州旅行社行业最终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机制形成网络化”的集团化发展模式。
张千红(2012)从湖北省旅行社业的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以大型旅行社企业为核心进行横向一体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电子商务化”两大实践模式。
2.3 关于旅游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研究杨智勇(2005)以国外知名饭店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为背景,在分析我国饭店走集团化道路的必然性及集团化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饭店集团经营运作模式:带资管理、委托管理、特许经营、联销经营、顾问咨询。
谢守红(2007)指出饭店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主导的旅游饭店集团未能摆脱其原有体制上的问题,应当以各种不同的资本经营和管理方式实施“强强”联合,不断发展和扩大。
曲秀梅(2008)主张在饭店集团化过程中实施集团延伸,饭店可以利用和延伸饭店集团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主力饭店通过延伸得以壮大,延伸饭店在主力饭店的支撑下得以快速成长,二者相得益彰。
郭庆凤,聂小荣(2008)对中外饭店集团的经营战略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国饭店集团的SWOT分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饭店集团化发展战略。
董海沙(2009)认为我国饭店集团要在国际饭店集团成熟的资本运营手段、方法上,进行创新和融合,建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饭店集团化经营战略。
刘成军(2010)认为由于中国饭店集团在发展初期还不具备与跨国饭店集团在大城市商务饭店市场上直接竞争的实力,其首选的市场空间可能在于非经济中心城市和观光度假景区。
2.4 关于旅游景区集团化发展的研究贾爱顺(2007)指出战略联盟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新的经营发展路径: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将资源延伸到旅游供应链的下游各环节,延伸到旅游景区以外的其他旅游景区,最大限度的追求集成效应。
岳晓娜(2008)从景区企业的角度,通过“博弈论”分析了景区竞合机制,并探讨了旅游景区竞合模式、旅游景区战略联盟的竞合发展途径。
孙家杰,王子彦(2009)提出“一卡通”联盟的旅游景区集团化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述评与展望3.1 文献述评3.1.1 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表明:集团化将成为旅游企业求得生存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它对旅游企业寻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费用、取得关联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是优化旅游企业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
3.1.2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级集团向国际级集团转变;积极进行国际化发展,组建跨国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发展道路,发展综合性集团;金融证券公司与旅游集团的相互渗透;旅游企业集团的标准化管理将是集团化管理的重要方向;技术领先和管理创新。
3.1.3 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模式与对策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模式主要有行政组合模式、资本运作模式、资产经营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
关于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的对策要分为战略层次和策略层次,分别有品牌运作、管理模式、网络化运营、相关多元化、人力资源、合理控制规模;实施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建立资本纽带、开展有效的资本运营、创新集团文化。
3.2 研究不足与空白关于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动因、发展途径、模式、现有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缺乏创新。
第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是对企业集团化发展定性方面的研究,如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博弈论分析、SCP分析框架等。
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对现象的解释上,多借助数据和资料对中外旅游企业进行静态论证的比较。
缺乏更深入的动态研究,定量研究很少,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多数研究都笼统而宽泛地探讨整个国家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缺乏针对性,无法为特定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第四,从研究结果上看,多数研究归结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意义和模式的讨论上,较为宽泛,缺乏客观依据,只能为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
3.3 研究展望笔者认为,在对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中,需要有新的突破:第一,研究方法上,加强对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定量分析,以统计数据和模型为基础,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得出切合实际发展状况的研究结论,更好地指导旅行社企业的集团化发展。
第二,研究内容上,要对大小各异的旅游企业个体在集团化进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对不同的集团化运作模式具体实施细则的进一步研究;尝试对时段周期进行划分,研究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旅游集团的生命周期,从集团化各时期的特点出发提出相适应的战略对策;进行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出集团化战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理论。
第三,研究对象上,加强针对性,将研究对象聚焦到特定地区或者特定企业,为特定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1]李玉新.旅游业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分析和实现模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3,(1).[2]吴丽霞.基于SCP 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3]史常凯.旅游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动因及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2).[4]倪強.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5]刘民坤.动因、战略与治理: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反思[J].商业研究,2008,(06).[6]王伟.山西省旅游文化产业集团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7]刘艳.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4.[8]董媛.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战略[D].重庆:西南大学,2006.[9]李晓趁,王福清,郭晖.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28:2223.[10]吴晓昊.中国旅行社集团创新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9).[11]佘重阳.贵州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12]张千红.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2.[13]杨智勇.集团化——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前沿,2005,(11):5556.[14]谢守红.中国饭店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J].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7,(8):0809.[15]曲秀梅.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6971.[16]董海沙.构建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饭店集团化经营战略[J].饭店现代化,2009,(1):4344.[17]刘成军.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4648.[18]贾爱顺.我国旅游景区的战略联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