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的意义

文章来源:医学网发表时间:2007-05-24 10:39:00关键字:胰腺炎淀粉酶(amylase' AMS)、脂肪酶(Lipase' 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AMS存在于多种器官内,故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一定限制[1],而LPS在AP时出现较晚[2],影响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如同时检测AMS'LPS,则诊断AP的价值明显提高.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1994-07~1997-07连续3 a出现上腹剧痛而怀疑为AP的急诊住院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证实等)为金标准,同时测定AMS和LPS.金标准确诊的患者为患病组(Ap组),金标准排除胰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非Ap组).患病组48(男40,女8)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48岁. 对照组50(男43,女7)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43岁.1.2诊断标准按199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订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1.3标本收集入院当天测定血、尿AMS和LPS,以后每天早晨抽血、留尿送检,连续测定至结果转阴.标本当日检验,核对后记录结果.1.4测定方法AMS用酶法动态法,LPS用酶法消浊法.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美国博乐公司生产的定值质控血清作质量监控.检测所用仪器为美国Beckmam―7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1.5真实性指标计算方法灵敏度:Se=a/(a+c);特异度Sp=d/(b+d);准确度=(a+d)/(a+b+c+d).其中a为真阳性例数,b为假阳性例数,c为假阴性例数,d为真阴性例数.2结果2.1正常参考值测定测定了120名献血员AMS和LPS,AMS 为正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别,以X±2s作正常参考值范围,则血AMS 为13 iU/L~67 IU/L'尿AMS为110 IU/L~470 IU/L;LPS为偏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异,以95.0%位点确定上限为163 iU/L,参考范围0~163 IU/L.2.2截断点选择以尤登指数法确定[3],尤登指数:YI=Se+Sp-1'即尤登指数等于灵敏度加特异度减1得到.由此选定血AMS截断点498 IU/L,尿AMS截断点为1 150 IU/L.患者血尿AMS 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AMS测定阳性. LPS截断点为280 iU/L,达到和超过截断点为LPS阳性.2.3AMS和LPS诊断AP的价值患者AMS和LPS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2.4AMS'LPS联合诊断价值AMS'LPS其中任意1项或2项均阳性列为阳性,AMS'LPS2项均阴性列为阴性,则联合诊断的价值最大,灵敏度100%,特异度98.0%,准确度99.0%.其次为LPS'AMS诊断价值最低.2.5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与敏感度的关系4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抽血、留尿作AMS和LPS,经统计发病时间与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AMS从发病第1日开始升高,第2日达高峰,第3日开始下降,直到第10日仍有0.6%阳性. AMS后期下降与AP恢复呈正相关,疾病恢复越好,AMS下降越快,Lankisch等[4]也认为AMS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恢复情况. LPS也从第1日开始升高,第3日达高峰,但下降速度较慢.有资料表明,LPS在发病第6日阳性率仍达76.0%[5],与本组测定结果(73.3%)基本一致. agarwal等[6]认为,AP在发病24 h 内,LPS与AMS的敏感度一样,本组测定的结果是AMS(85.8%)高于LPS(62.3%),这可能与采用的方法不同有关.3 讨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对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仍然依赖于AMS测定,单纯测定AMS敏感度和特异度受限.国外资料表明,单纯AMS的敏感度在75.0%~92.0%之间,特异度在60.0%~90.0%之间[5],本组AMS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4.0%略高于国外资料.单纯测定LPS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4.0%,略高于Pezzilli等[5]测定的敏感度82.0%,特异度90.0%.如若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提高.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例AMS阴性患者的LPS全阳性,LPS 测定阴性的2例患者AMS全阳性,敏感度得到了互补,故敏感度达到了10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只有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AMS测定阳性,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为99.0%.AMS'LPS测定的方法学问题现均已解决[5],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随着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商品化的AMS,LPS试剂盒的提供,AMS,LPS测定方法会越来越变得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aMS'LPS联合检测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国外也仍以AMS'LPS诊断为主[7].但对合并肾功能衰竭、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的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假阳性,AMS同工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以前用AMS'LPS对AP诊断价值评价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截断点概念.有人以参考值上限为阳性指标,如陈国桢等[8]提出AMS超过500 iU. 该数值为一经验数字,实为参考值上限的8倍. 本组观察的98例患者'经用尤登指数和ROC曲线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截断点很接近,即血AMS498 IU/L,是参考值上限(67 IU/L)的7.4倍,国外Van Ingen等[9]测得的AMS截断点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3倍~14.5倍,我们测得的AMS结果(7.4倍)与国内外学者的结果相吻合.胰腺通常分泌大量的消化酶,绝大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10].临床上目前能测定的只有AMS'LPS'ELastase-I'Trypsin 等酶,它们在胰腺内合成.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大量破坏,胰管阻塞,阻碍了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各自的血浓度骤然升高[11].本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血清AMS在发病后4 h~12 h内升高,平均8 h. 尿AMS则在18 h~36 h升高,平均24 h. 48例患者LPS 在10 h~24 h内升高,平均15 h,但持续时间长,平均10 d,最长2例达发病后15 d,比文献[8]报道短. aMS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S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S和LPS进行联合诊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 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笔者通过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9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57岁,平均(38.1±3.6)岁。
6.4.16.4粮食中重要的酶

1.粮食加工中的酶 2.淀粉酶 3.蛋白酶 4.脂肪酶
1.粮食加工中的酶
粮食化学基础
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谷物细胞能够在 常温下以极高的速度和专一性进行化学反 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在谷物的收 获、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酶也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谷物的储藏品质加工 品质等均有极密切的关系。
粮食化学基础
根据来源的不同,谷物生产加工过程 中所涉及的酶可以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两 种,其活力对加工和保藏中调节和控制食 品质量特征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酶制剂根据作用谷物中底物的 不同可以分为:淀粉酶,蛋白酶、酯酶。
2.淀粉酶
粮食化学基础
淀粉酶又称酶,经发芽
粮食化学基础
脂肪酶对粮食储藏和加工的影响
由于脂肪酶的作用导致谷物、油品游 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造成酸苦味,使谷 物变质、油品酸败。
脂肪酸值测定
氧化还原酶
➢ 酚氧化酶:氧化酚类物质,切开的马铃薯、 苹果表面变黑。
➢ 过氧化氢/物酶:能够分解过氧化氢/物。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蛋白酶的作用:
1.面制品品质改良 2.谷物发酵产品生产 3.谷物制品风味改良
粮食化学基础
植物蛋白酶作用
4.脂肪酶
粮食化学基础
脂肪酶是可作用于甘油三酯的酯键,
使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
甘油和脂肪酸。
谷物中大部分脂肪酶存在于粮粒皮层 中,少部分存在于胚中。加工粮食时,酶 和底物有机会接触,从而加速了脂肪的分 解,所以成品粮比原粮难保管。
粮食化学基础
谷物中,只有玉米、高粱、稻谷、小米等几种粮食中 含有。其他粮食只有在发芽过程中才会大量出现。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方法选取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统计单独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单独脂肪酶检测的阳性率及脂肪酶联合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性。
结果患者血清淀粉酶阳性例数为27例,阳性率为56.25%;血清脂肪酶的阳性例数为26例,阳性率为54.17%;联合检测的阳性例数为38例,阳性率为79.17%;血清脂肪酶与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淀粉酶联合血清脂肪酶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及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的阳性率,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在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诊断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重症,发病初都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容易与胃病、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相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由于急性胰腺炎进展极快,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以检查血清淀粉酶为主,但由于发病时间等原因,造成单纯检查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不高。
故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有学者提出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1],但对此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故为探讨血清淀粉酶联合脂肪酶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作者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都经B超、CT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符合1996年外科学分会推荐的胰腺炎诊断标准[2],且通过彩超排除胆结石、胰腺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影响研究的疾病。
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之脂肪酶与淀粉酶

肾功能障碍时AMY亦升高。
临床用途
两者均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脂肪酶在特异性、敏感性和时效性上均明显优于淀粉酶,两者具有互补作用,临床应联合应用。
临床建议
1、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联合应用LPS和AMY,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特异性与敏感性区别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LPS升高时间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血清淀粉酶。尤其在急性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酗酒、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胆疾病可引起LPS轻度升高。
AMY诊断急性胰腺炎特异性不高,其他多种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血清AMY升高。
一般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持续3-5天。
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的病人淀粉酶都会增高,也有少部分胰腺炎病人淀粉酶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升高程度与病情不相关
急性胰腺炎时,LPS升高程度更大,血清脂肪酶活性与疾病严重度不呈正相关。
急性胰腺炎时AMY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和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升高幅度越大,急性胰腺炎可能性越大。
2、重视LPS和AMY在肝功能中的作用,建议在肝功能组合中联合应用,以便于在肝胆疾病、胃肠疾病与胰腺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时间特点
脂肪酶半衰期长,持续时间更长,升高程度更大。
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在症状出现4-来水平。
在急性胰腺炎中凡是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脂肪酶均升高,而脂肪酶升高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
淀粉酶半衰期短,出现症状后如不及时进行检测,有可能会导致淀粉酶正常。
脂肪酶淀粉酶

淀粉酶和脂肪酶是两个经常一起出现的检验项目,经常用于胰腺炎的诊断,胰腺炎中两者均会升高,在胰腺炎的诊断中同时测定两种酶的活性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两者也存在着差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下两种酶。
基本情况淀粉酶顾名思义是分解淀粉和糖原的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因此可以分为唾液型淀粉酶(S-AMS)和胰腺型淀粉酶(P-AMS)。
淀粉酶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在尿中出现,因此可以在尿中测到淀粉酶,这也是淀粉酶与脂肪酶的区别之一。
脂肪酶是消化脂类的水解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的浓度是血清脂肪酶的20000 倍,其他器官如食管、胃和小肠也可以分泌脂肪酶。
胰腺的脂肪酶主要由腺泡细胞的顶部分泌入腺腔,脂肪酶在胰腺中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脂肪酶均经过腺腔转运至小肠,在小肠中被肠激酶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脂肪酶,参与脂类的消化。
仅有很少一部分(约1%)脂肪酶会通过腺泡细胞的基底部分泌入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从而进入血液循环中。
一部分血清脂肪酶会由肾脏分泌,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因此不会出现在尿里,尿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升高的意义急性胰腺炎是引起淀粉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胰腺炎时病变的胰腺可以释放过多的淀粉酶入血,导致血淀粉酶升高。
一般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 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持续3-5 天。
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的病人淀粉酶都会增高,也有少部分胰腺炎病人淀粉酶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因此还要更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
腮腺炎时由于腮腺型淀粉酶释放入血过多,也会引起血淀粉酶增高,此时脂肪酶通常不高。
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卵巢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由于癌组织的异位分泌,也可以导致淀粉酶升高。
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肾脏疾病导致淀粉酶排除障碍也可以引起淀粉酶升高。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巨淀粉酶血症,由于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成为大分子,而不能从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淀粉酶升高,此时尿淀粉酶通常降低。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得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就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得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急性期胰腺炎与其她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得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得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得淀粉酶与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就是常规生化检查得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就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得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就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得消化酶,在胰腺疾病得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得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得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得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得淀粉酶与/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与/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与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与脂肪酶得释放,血液中得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与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得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得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得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实在就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得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得血清淀粉酶.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得敏感度与特异性还就是有一定得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得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就是不确定得,最有可能就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得活性.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得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得诊断就是不合理得,应该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2:10
30/10
2、恶心、呕吐、腹胀 原因: 肠道充气,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
3、发热:中等度 3-5天
发热持续不退或逐渐升高: ①、坏死型; ②、继发感染:胰腺脓肿、胆道感染
02:42:10
30/13
㈡、体征:
MAP:上腹部压痛,常与主诉程度不相符 SAP:
急性腹膜炎体征 肠鸣音消失或减弱 腹水征:血性、淀粉酶增高 Grey-Turner征、Cullen征:胰酶坏死组织
及出血渗入腹壁下 上腹包块:2-4周 黄疸:结石、胰头炎性水肿、胰腺脓肿、
假性囊肿、肝细胞损害 手足搐搦
一、概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 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 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疼痛、 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 点。
❖ 临床上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型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2、家族性高脂血症→胰液内脂质沉着 3、妊娠、糖尿病昏迷、尿毒症
㈥、感染:急性传染病
㈦、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
素等
㈧、其他:球后穿透性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炎等
8-25%原因不明。
02:42:10
30/5
生理性防御屏障: 正常情况下胰腺血液循环充沛:
胰酶以酶原形式存在;
胰管内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灭活少
02:42:10
30/23
以下表现应按SAP处理:
❖ 1、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 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 2、体征:腹膜炎征、Grey-Tuner征或 Cullen征
❖ 3、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降低<2mmol/L、 血糖 >11.2mmol(无DM史)、血尿淀粉酶 突然下降
激活方式:
肠肽酶
胰蛋白酶原
胰液
பைடு நூலகம்
→ 十二指肠
↓
↓↓
————→
胰蛋白酶 ↓
各种胰消化酶激活:
02:42:10
30/7
①、磷脂酶A→产生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脑磷
脂→胰腺组织坏死;
②、
激肽酶原
激肽释放酶→ ↓
缓激肽、胰激肽→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加→水肿、休克; ③、弹性蛋白酶→血管弹性纤维水解→出血、
血栓形成;
02:42:10
30/1
02:42:10
30/2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㈠、胆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胆源性AP)
机理:1、梗阻:壶腹部狭窄、Oddi括约肌痉挛 (胆石、蛔虫、胆道感染) 2、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松弛 (胆石移行、壶腹部或胆道炎症) 3、胆道炎症→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 胆红素等激活胰酶→AP
02:42:10
30/14
五、并发症
㈠、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病后2-3周继发感染。 2、假性囊肿:病后3-4周。
02:42:10
30/15
㈡、全身并发症
MOF
1、急性呼衰 2、急性肾衰 3、心力衰竭、心率失常 4、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5、胰性脑病
6、败血症及真菌感染 7、慢性胰腺炎 8、高血糖、糖尿病
量的有生物活性或提前激活的酶。
自身消化理论(序贯作用): 1、病因→酶原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连锁反应 2、胰腺导管内通透性增加→活性胰酶渗入胰腺 组织 →加重胰腺炎症
02:42:10
30/6
正常胰腺分泌两种形式的消化酶:
⑴、有生物活性: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
⑵、无生物活性: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前磷脂 酶、前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原等。
4、C反应蛋白(CRP) 有助于评估与监测AP的严重性。
02:42:10
30/18
5、生化检查 1)高血糖症:
2)低钙血症: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坏死型:<2mmol/L. <1.5mmol/L预后不良
3)高胆红素血症 4)肝功能损伤
5)高甘油三酯血症
02:42:10
30/19
6、X线腹部平片 1)排除内脏穿孔 2)AP间接征象:“哨兵袢”、“结肠切割症” 3)肠梗阻
7、腹部B超与CT显像 B超:胰腺肿大、脓肿、假性囊肿及胆囊、 胆道情况。 CT:了解AP的严重程度,对水肿型和坏死型 的鉴别有较大的价值。
02:42:10
30/20
02:42:10
30/21
02:42:10
30/22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SAP:MAP标准+局部并发症或/和器官衰竭
02:42:10
30/3
㈡、酗酒、暴饮暴食 机理:1、胰外分泌增加
2、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 3、胰蛋白沉淀形成蛋白栓:慢性酒癖
㈢、胰管阻塞:胰管结石、蛔虫、胰管狭窄、 肿瘤
㈣、手术与创伤 直接、间接损伤胰腺( 影响血液循环) ERCP
02:42:10
30/4
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1、高钙血症→胰管钙化→胰液分泌↑、胰蛋白 酶原激活:甲状旁腺肿瘤、vitD过多
02:42:10
30/16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增高、N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 血淀粉酶:6-12h↑ 48h↓ 持续3-5 d
确诊:超过正常值3倍 疑诊:超过正常值2倍
尿淀粉酶:12-24h↑,持续1-2W(受尿量的影响)
02:42:10
30/17
3、血清脂肪酶测定 24-72h↑,持续7-10天 注:对就诊较晚者有诊断价值,特异性较高。
④、脂肪酶→胰腺和周围脂肪坏死、液化。
02:42:10
30/8
三、病理
水肿型(间质型):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 浸润,散在点状脂肪坏死
坏死型:胰腺组织坏死、出血 胰液外溢、血管损害 →化学性腹水、胸水 和心包积液、ARDS、肺水肿、肺出血、 肾衰、DIC
02:42:10
30/9
四、临床表现
1、腹痛:95%、突然、酗酒或暴饮暴食后发病 部位:上腹中部或偏右、偏左 性质:剧烈、持续性,向腰背部带状放射,弯 腰抱膝体位
02:42:10
30/11
4、低血压及休克:仅见于SAP
机理:①、有效血容量不足 ②、缓激肽类↑:胰舒血管素原被激活 ③、并发感染和胃肠道出血 ④、释放心肌抑制因子
02:42:10
30/12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 代谢性酸、碱中毒 低钾 低镁 低钙
6、其他:急性呼衰 ARDS 急性肾衰 心力衰 竭 心律失常 胰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