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pptx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180P)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180P)

一、“民间文学”的提出
1、“民间文学”概念的输入 Folk-lore:汤姆斯(William Thorns). 1846 (Folkloristics)
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附: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学者的精神文化说 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间文学说 传统文化说
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中对民俗范围的理解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 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举行的仪式;不是 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 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 生活。” ——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出版
顾颉刚、容肇祖、黄石、江绍原、杨成 、林惠祥、常惠、钟敬文……“我国早期致力于民俗学的学者,他们原 来所从事的专业,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是搞文学的,有的是搞语言文字学的, 有的是搞社会学的。自然,也有人一开始 就搞民俗学的,但那只是众多学者中的少 数人而已。”
——钟敬文《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和体会》
一 个 瑶 族 家 庭 的 照 片
注意照片上的人口结构
一个他者的介入
第一讲 什么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既指一个特定的学 科及民间文艺学,也指这个学 科研究的对象。
学科界定 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的一 般规律及社会功能的科学。
学科对象的界定
一个20年前的权威性定义: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 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 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
2、对“民间文学”的认识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 走向语境(context) 德里达的“文本”(text)概念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of the text” ——从狭义到广义,即从单一的文字符号 到一切有意义的微型符号

民间文学_课件

民间文学_课件

表演性:“活态”文学
2、群体性与传承性 形式的群体性 内容的群体性 河北耿村 “状元杀和尚”故事 法海洞与小青
2、传承与变异
春秋:《左传》: ‚齐侯归,遇杞梁妻 于郊,使吊之。辞曰: ‘殖之有罪,何辱命 焉!若免于罪,犹有 先人之蔽庐在,下妾 不得与郊吊!’齐侯 吊诸于室。‛
战国:《礼记· 檀弓》中,又有记录: 《孟姜女传说》 ‚杞梁死,其妻迎之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从 宋 朝 开 始 , 民 间 修 庙 祭 祀 。
明清:传说加上孟姜女与秦始皇展开斗争的情节
顾颉刚:‚一件故 事虽是微小,但一 样地随顺了文化中 心而迁流,承受了 各地的时势和风俗 而变,凭借了民众 的情感和想象而发 展。‛
二、为什么学习民间文学?
1、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 现代文明的反思 面向东方
西汉:刘向《列女传》:‚杞梁战死,其妻收丧。 齐侯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 无亲,赴淄而薨。‛ •齐地吊丧中‚歌哭‛风俗 •情节来自民间是‚齐东野人‛ 所创造而为文人所收录
•‚孟姜女,杞梁妻,一 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 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长城路,实难行,乳骆山 下雪纷飞,吃酒则为隔饭 病,愿身强健早归 还‛。——敦煌卷子中唐 代小曲
2、民间文学的特点 1)口头性与表演性
民歌: 小妹生的白又白,情哥生得黑又黑。 白字写在黑纸上,你说合色不合色? 情妹生的好风采,好似莲花带露开 走到山前鸟起舞,走到江边鱼游来。 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妙俏皮 含义丰富 明快生动
红萝卜卜胳膊白萝卜卜腿,果子花脸蛋蛋海纳花花嘴。 吃一回豆荚荚抽一回筋,看一回妹妹揪一回心。

走向民间
原 生 态 歌 舞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或曰: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第1页)
第二节 民间文学作品的分类
民间文学,如果按照体裁分类,有三分法和四分法,前者见教材,后者分类(据张余《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基础》)如下表: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1、增进大学生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了解,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现代社会新的民间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家对民间文学尤其是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唤起大家对乡土文化和民众创造力的重视。尤其希望引起大家对各自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并且通过大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在实践中多对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记录、研究和利用,尤其是抢救性的调查、发掘、保存和研究,充分发挥传统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在民间文学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利用的成果,就一定会对民间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人在民间文学的调查与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
现在,我国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一般通用“民间文学”一词,其含义是指群众
的口头创作,以与作家文学相区别。
根据以上介绍,民间文学简言之就是:
群众创作并流传的口头文学艺术作品。其具体的定义就是: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性等特征。(教材第18页)
韵文类 歌 谣 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长篇抒情诗等。
史 诗 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

民间文学幻灯片四

民间文学幻灯片四


( 样记,不加入自己的任何补充和删改。 • B、记录的方法 • 基本方法是耳听手记。最好的方法 是使用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技术设备。 •

(三)慎重整理(科学写定)
• A、整理写定的基本原则 • 1.两种认识 • 2.基本原则 • 在忠实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慎 重整理写定。要做到“四个不改变”: (1)不改变原作主题。(2)不改变原 作品的情节。(3)不改变原作品的人物。 (4)不改变原作品的语言风格。

• 2 综合整理 • 综合整理是指从所记录的同一类型 作品的若干份异文中选一篇最完善的记 录稿作为基础,同时吸取其他异文进行 整理的方法。这是传统的方法。其优点 是整理出来的作品往往代表了这一类型 作品的较完美的典型原貌,缺点是在材 料的综合拼接中,容易失去作品和具体 讲唱人的个性特征,文学性虽然加强了, 科学性却受到影响。

2.“中大”时期——20世 纪30年代吴文藻、杨堃、林 惠祥、费孝通、钟敬文等人 的人类学调查。

3.西南联大时期—— 1938-1946年,少数民族聚 居区域。芮逸夫《苗族的洪 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 马长寿《苗瑶之起源神话》、 马学良的《苗族史诗》等。
• 4.延安时期——鲁艺师生《陕北民 歌选》 • 5.解放后的采录——1950后出版 《民间文艺集刊》与《民间文学》 杂志;1979年后《中国民间故事集 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 • 采录民间文学现场《王家二姑娘》
B、整理写定的方法 • 1 单项整理。 • 指的是就一份原始记录稿加以 整理。一般只是疏理头尾,划分段 落,规整字句,增加注释。对内容 上有害的部分加以删除,对语言讲 得不通顺、表达意义不明确的地方 尽心订正,把重复啰唆、拖泥带水 的话加以提炼,对方言土语给以适 当的注释,从而充分显示民间文学 原作的风格。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PPT课件

皮影戏,是一种 用灯光照射兽皮 或纸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以表演故 事的民间戏剧。
“亲外迷的这传时的形朴农在

中切戏恋艺种到,欢式的村河

国地迷了术源各皮迎很民,南 影称,多形于个影。受间这、

灯 ” 。
它 为
人 们
少 国
式 ,
中 国
国 家 ,
戏 曾
元 代
人 们
艺 术
种 拙
山 西

赠他收皮也对的中的黑色陕影汉影
一般的刺绣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垫、鞋面之类,中国民间很多妇女都能绣出,比较 普及。除此之外还有彩绣、包梗绣、雕绣、贴布绣、钉线绣、十字绣、绚带绣、平绣、 鱼骨绣、轮廓绣等等。 而且刺绣作品一开始的不走销,但近几年来作为艺术品价格持续走高。
第 三
皮章 影
皮影
是一种用灯光照射 兽皮或纸板做成的 人物剪影以表演故 事的民间戏剧。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 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
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是现在 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刺绣的飞速发展
如今,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 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 复杂。例如双面绣《猫》,作品极为出色。至今,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双 面异色样绣,为刺绣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
馈其相国展,用戏少绿上国戏西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 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已友告候展每围以②乐增日以①
来们诉,绿到的绿插趣添的渲插
到春小它的柳环化柳。节气染柳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ppt课件

四肢肥大 身上带有装饰图案
表情,动作 比较夸张
皮影戏的装饰特点
皮影戏的装饰特点
• 色彩活泼明快、 注重对比; • 雕刻精细流畅, 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
你能说说 皮影戏的 特点吗?
代表作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 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 等,无所不有。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 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 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 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刘胡兰、小二黑结 婚、东郭先生,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
昔日的辉煌
•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 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 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 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 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妮妮是一只展翅 飞翔的燕子,其 造型创意来自北 京传统的沙燕风 筝。
剪纸
问: 右边有一幅图,
谁能准确的说出它的 名字叫什么?
答:皮 影
• 皮影戏,又• 什皮子称么影戏“戏”是影,,皮子么 是又“影戏称灯”“影戏影,?“灯影戏”、 • ““是剪土纸将影影影灯上戏戏光,””照由• 戏有戏等是,等射艺”的”,将有 , 由 人、地、灯的 兽 一“区“光地 皮 边皮 影 戏叫纸照土区 或 操“影射影叫 纸 纵皮戏由戏猴”兽”版“ 一,雕皮 边刻猴 演成戏唱的”,人、并物配
皮影与哪种民间艺术相似?
皮影与剪纸的相同点
都采用了镂空的视觉效果
皮 影 与 剪 纸 的 不 同 点

民间文学幻灯片一

民间文学幻灯片一

• 4、建国后在一些大学相继开设了民间文 学课程。50年代前后,一些大学相继开设 民间文学课程,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 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 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深入农村和少数民族 地区,发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写出 了一些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发生后工作中 断,未能把民间文艺的学术研究开展起来。 • 主要贡献:
• (1)搜集了大量反映历代农民起义和反帝斗争 以及现代革命斗争的歌谣、传说。如关于太平天 国、捻军、义和团的歌谣和故事传说,关于创建 革命根据地和抗日的歌谣、故事等。 • (2)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仅民间史 诗、叙事诗就有上百部。如藏族《江格尔》,柯 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纳西族的《创世纪》, 彝族《葛梅》,苗族《苗族古歌》,傣族《召树 屯》,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蒙古族《嘎达 梅林》。后又出版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白族民歌集》《纳西族的歌》等。
• 2. 国外的有关民间文学定义、提法 • 教材P3 • 《大英百科全书》介绍“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一词说“民间文学 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传播的知识。 它像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 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 谚语、谜语等组成。在所有已知的人群 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生产着它。” •
• 4.民间文艺学与民族学。民族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 5.民间文艺学与语言学。是语言学 家们研究方言、民族语言以及古今 语言变迁的珍贵资料 • 6.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 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关系密切。
• (二)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民间文艺学是一门具有国际性的学 科,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推进下,这 门科学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 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 国家之一。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 (W Thoms)首先提出了“Folklore” 这一学科名词。1878年,英国又率先成 立民俗学会。

民间文学幻灯片二

民间文学幻灯片二

• 2.集体性的形成与发展 •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形成于人类 必须结成一定群体才能生存的原始社 会。 •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这种集体 性的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在阶级社会里,集体性的表 现形式就更加灵活了。既有集体 场合下的共同创作,也有集体智 慧和个人独创性相结合的创作方 式,这时作品是否能在集体中流 传,为集体所享用,为集体所认 可显得尤其重要。
• (3)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还表现在口 头讲唱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表现方 法上(便于记忆和表演)。如情节、 形象类型化,结构、叙事方式程式化, 语言朴实明快而又生动形象,富于音 乐性以及比兴、对比、重叠、反复、 谐音等手法的运用等。 采茶戏《骂 街调》
•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 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 要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口 头语言本身的因素。 • 从社会历史看,人类古 老的文学是伴随口语而不是 伴随文字产生的。
• (3)有固定的传承来源(如亲 缘、地缘、业缘传承)。 • (4)形成独特的传承风格。如 秦地女童话的诗意,藏族故事家 黑尔甲讲故事的机智,刘德培故 事的风趣和巧妙结尾等。
• 在传承中起骨干、桥梁作用。 • 他们是民间文学的活仓库,是民 间文学作品的集散站。 • 他们的贡献最主要的还是在其主 观创造性的发挥上。
• (二)口头性 • 1.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 •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
行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 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 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它的这些 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 头性。 • 周立波《笑话》 • 《壹周立波秀》节目
• 口头性的表现 • (1)跟作家文学相比,它不需 要文字作中介。 • (2)民间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文 字记录,书面保存,但他的生命 力,本质属性依然在口头讲唱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再次启动,加快立法进程。2001年 修正的著作权法明确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
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案例
1999年,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中央电
视台的主持人:郭颂老师演唱的《乌苏里船歌》 是一首创作歌曲。黑龙江省赫哲族乡政府认为, 郭颂及中央电视台等侵犯了其著作权。
2001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法院一审判决郭颂等被告在使用《乌苏里船歌》 时,应当注明“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并 在《法制日报》上发表声明;驳回了原告要求赔 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2003年9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此案,维持一 审判决。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案例
1999年,民间剪纸艺人白秀娥将其制作
的数十幅蛇图剪纸提交给国家邮票印制局,邮 票印制局选择了其中4幅,并向白秀娥支付资 料费970元。
白秀娥以该邮票侵犯了其剪纸作品著作权 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00万元。北京 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判决国家邮政局、 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赔偿白秀娥经济损失7 万元,并当面向白秀娥道歉。判决发生法律效 力后,白秀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两被告支 付了白秀娥经济损失及延期履行金等共计8万 余元。
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务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主讲教师:陆岳松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艺术作品的概念

民间艺术作品的特征

民间艺术作品法律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艺术作品是指由某
一个国家、民族或社区居民群

体创作,经过世代口传身授, 不断丰富演进,为整个国家、
民族或社区群体所接受的具有

传统价值的文学、艺术、音乐、 舞蹈、神话、礼仪、习惯、手
工艺、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的
有形或无形表达。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集体性


长期性
变异性 传承性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 辽阔的地域,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最为丰富,

因此最应该提供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
1996年《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

护条例(第一稿)》;2002年草案完成。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思考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文艺作品是一种实用作品,
其法律保护与一般作品不同,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是具

有悠久的文化传承的国家,保
护民间文艺作品是弘扬民族精来自神的一种体现,任何组织或个
人都得尊重民间文艺作品,不
得侵权。
知识产权得之有道 举案说理依法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