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卡的编制和例题——【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无损检测工艺卡(通用)

□ 湿 (□ 水、□ 油) 浓度
mol/100mL
□ AC
安(A)
磁极距
mm
磁化电流
□ DC
安(A) 匝(TA) 提升力
N
磁化时间
秒
退磁
检测部位示意图:
编 制: 资 格:
2010 年 10 月 22 日
审 核: 资 格:
年月日
渗透检测工艺卡
工程名称
材质
检验范围
验收标准
环境温度
℃
检验比例
检验部位 □ 焊缝
顺时针进行标记。
编 制: 资 格:
审 核: 2010 年 10 月 22 日 资 格:
年月日
x 射线检测工艺卡
工程名称
检 工件名称
测材 质 增感方式
条 显影剂
件 显影 时间/温度
工 工件规格
艺 参 胶片规格
数
检测部位
执行标准
设备型号
底片黑度
前屏厚度
后屏厚度
定影剂
防范措施
/24℃
定影
时间/温度
/24℃
说
明
编 制: 资 格:
2010 年 10 月 22 日
审 核: 资 格:
年月日
粉检测工艺卡
工程名称
产品规格
焊缝编号
材质
检验范围
检测规程
验收标准
合格级别
检验部位 □ 焊缝
□ 坡口
□ 其他
检验时机 □ 焊后
□ 机加工后 □ 返修后
□ 热处理后
表面制备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 荧光
磁粉选择
□ 水荧光 □ 干 型号:
工程名称 工件名称 工件规格 材质 仪器型号 耦合剂 表面粗糙度
{设备管理}特种设备超声检测通用工艺卡编制及答案

{设备管理}特种设备超声检测通用工艺卡编制及答案特种设备超声检测通用工艺卡一钢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卡编制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操作程序1、仪器调整(1)聚焦清晰、增益适当、抑制置关。
(2)有标准要求的灵敏度余量。
JB/4730.3-2005第67页3.2.2.3.1款规定在达到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不小于10dB。
(3)深度范围选择适当。
2、入射点至前沿距离lο的测定:(1)在CSK-ⅠA试块上测试;(2)要求误差≤±1mm。
3、K值的测定要求:(1)要求误差≤±0.1mm。
(2)可在CSK-ⅢA试块上进行,计算式:K=(a2-a1)/(h2-h1)。
(3)可以在CSK-ⅠA试块上测定,K=(lο+x-35)/30。
4、扫描线的调节①要求误差≤2%。
②可以在CSK-3Ⅲ试块上进行。
也可以在CSK-ⅠA试块上测定。
③小于20毫米厚的钢板焊缝要求使用水平定位。
大于20毫米的钢板可焊缝以使用水平定位,也可以使用深度定位法,但要求荧光屏的利用不低于满刻度的50%。
5、表面耦合补偿根据实际试板情况,推荐上表面的声能损失一般按3-4dB补偿;下表面的声能损失按4dB补偿。
一次性规定有要求的。
按照一次性规定。
6、距离——dB曲线的绘制①可以绘制距离——dB曲线,也绘制距离——波幅曲线。
②三条线在图上的位置及灵敏度关系要符合标准要求。
③在距离——dB(或波幅)曲线图上需注明参考波幅的高度、是否已计入表面补偿,使用的定位方式及调节比例7、探伤灵敏度的选择及调整。
探伤灵敏度是指在确定的声程范围内发现规定大小缺陷的能力。
一般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或有关标准确定。
可通过调节仪器上的[增益]、[衰减器]、[发射强度]等灵敏度旋钮来实现。
调节探伤灵敏度的目的在于发现工件中规定大小的缺陷,并对缺陷定量。
探伤灵敏度太高太低都对探伤不利。
灵敏度太高、示波屏上杂波太多、判伤困难。
灵敏度太低,容易引起漏检。
实际探伤中,在粗探时为了提高扫查速度而又不引起漏检,常常将探伤灵敏度提高,这种在探伤灵敏度基础上适当提高后的灵敏叫做搜索灵敏度或搜查灵敏度。
无损检测习题(综合题)

• 某化工厂的中间体转换器储罐示意图所示, Φ1500×3600×16.5mm该容器为类别为Ⅲ类, 焊缝系数1.0,材料为16MnR,焊接方式:接管和 高颈法兰为单面手工焊。焊口有关尺寸见表一; 根据定检有关规定,检验员要求对部分焊口进行 射线检验,要求见如下:
• 1.阀门内接管和高颈法兰的焊缝100%检验。 • 2.要求:按JB/T 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
已知: T=10mm, D0=273mm,F=428mm, K=1.2 求: N和L3
解: N=180/α=180/(θ+η)
∵ θ=arccos[(0.44 T+ D0)/(1.2 D0)] =arccos[0.44×10+273)/(1.2×273)]
θ=32.14°
又∵η=arcsin[D0·sinθ/( 2FD0]=arcsin[273×sin32.14/(2×428-273)]
12F
Fe-10/16
13F
Fe-10/16
B7
双壁双影透照 6×2
12/13F Fe-12/Fe-13
B8
双壁双影透照 4×2
13/14F Fe-13/Fe-14
(2)焊缝长度和焦距的确定 ① 焊缝长度: B2为L=273π=857.22(mm) B3为L=133π=417.62 (mm) B7为L=76π=238.64 (mm) B8为L=51π=1)透照方式、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型号 的确定
① 透照方式:B2, B3采用双壁单影透照, B7, B8采用双壁双影透照 ② 按透照厚度W确定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 型号见表。
焊缝编号 透照方式
透照厚度(W)mm 应识丝号 象质计型号
无损检测PT工艺编制

PT工艺编制及要求一、复合板的工艺应注意的问题:(1)此类工艺题一般都使用ⅡC-d作为检测方法(2)如果环境温度没有在标准范围内,要注意使用A型对比试片进行渗透温度的对比实验。
(3)不锈钢内表面焊缝,应用不锈钢的钢丝刷进行清理。
并且要注意渗透剂中的氯和氟对检测面的腐蚀。
(4)对于在用容器的开罐检验,要注意罐内的有毒物质的预清理和置换,要适时检测。
并对进罐的要求注意说明。
1、分离器R201如图所示,规格为Ф800×2800×(12+3),材质16MnR/1Cr18Ni9Ti,接管材质同内层,在用Ⅱ类压力容器;端部已打开。
内有圬状物,温度5~8℃。
内层焊缝表面100%检测,检测方法标准JB/T4730-2005,质量验收标准JB/T4730-2005Ⅰ级。
(40分)请对分离器编制渗透探伤工艺卡,具体要求如下:(1)操作程序应按顺序逐项填写。
(2)渗透探伤剂型号:具体型号可按国内外渗透探伤剂商品型号选择。
(3)已具备的渗透探伤设备及设施如下:水源、电源、便携式渗透探伤设备,固定式渗透探伤装置,紫外灯,黑光辐照计,荧光亮度计,照度计,A、B、C三种类型试块等。
(4)工件示意草图:可不画,但应注明。
(5)请在注意事项栏中说明关键注意事项。
(6)在工艺卡内“编制”“审核”和“批准”栏中填写其资格等级或职务、日期。
渗透探伤工艺卡二、工艺题(现场安装容器)1、某现场安装低温乙烯贮罐,如图所示A101,10万立方米,介质:乙烯,材质20MnMoNi,无磁性,板厚:12mm,要求焊缝外表面焊后和内焊缝清根后进行渗透检测,请依JB/T4730-2005填写工艺卡。
(17分)水、电都不很方便,又是容器的局部检验,所以应当使用ⅡC-d。
图A101渗透探伤工艺卡三、工艺题 (36分)(小部件的工艺选择回答理由)汽轮机部件——止推盘见下图,规格:φ300×40mm ,材质3Cr13,表面粗糙度:Ra0.4( 8)。
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

钢构作业指导书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无损检测工艺卡编写指南1.通用部分2.每张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3.委托编号、工艺卡编号、工程名称、工件名称、工件特征、技术要求、探伤器材、操作工艺、示意图、人员签署等。
4.编写时机:检测工程师接收派工到现场勘查后,检测实施前。
5.编写依据:检测合同、设计图纸或产品技术要求、相关规范或产品技术条件、检测方案、委托单、各种检测方法标准、相关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等。
6.委托编号:检测工程师接收派工后,办公系统中将会自动生成一个派工编号,该派工编号即为委托编号,例如PG201400001。
7.工艺卡编号:由委托编号+后缀,后缀表示方法为探伤方法(UT/RT/MT/PT)+序列号(01),例如PG201400001UT01。
8.工程名称: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工程名称,例如XXX钢结构工程。
9.工件名称: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工件名称,例如钢柱或钢梁。
10.检测部位: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检测部位,一般为工件名称+零件名称与零件名称连接焊缝,例如钢柱翼板与腹板连接焊缝。
11.母材材质:以委托单为依据,填写委托单中的母材材质,例如Q235A或Q345B等。
12.接头类型: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对接、T接、角接、搭接、十字接头、管座角接等。
13.母材厚度: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是指母材的公称厚度,而非实测厚度,单位为mm,当检测部位为不等厚焊接时,按“薄板/厚板”填写,T型接头按“腹板/翼板”填写。
14.坡口型式:以设计图纸、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I型、V型、单边V型、X型、K型、U型等。
2、焊接方法:以现场勘查为依据,主要有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等。
3、焊缝宽度(焊角):以现场勘查为依据,单位为mm。
4、检测标准:是指检测方法标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中有明确要求时应以此为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无要求时,以所采用的规范中规定检测方法或引用的检测标准为准;当设计文件或产品技术条件及所采用的规范均无要求时,应与委托方进行协商采用何种检测标准,经委托方同意后写入委托单中由委托方经办人确认。
无损检测案例分析

焊缝无损检测缺陷图片图813夹鸨、条形夹渣与条形气孔图814条形夹渣图8-1-5条形气孔二、未焊透图816未焊透四、未熔合图817未熔合五、裂纹图8-1-8 裂纹(transverse cracks:横向裂纹;longitudinal root crack:纵向根部裂纹)六、咬边七、内凹图8-1-11内凹八、烧穿图8-1-12烧穿焊缝无损检测案例分析【案例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背景某天然气分输管网工程,要求射线检测100%。
2、问题描述查无损检测项目部工艺规程《XX公司XX工程无损检测通用射线检测规程》,其中描述“…… 像质计的使用参照SY/T4109-2005,……射线评级参照SY/T4109-2005……,”等指导性话语;查其暴光曲线为固定时间,电压一厚度曲线,但其现规程中明确说明项目投入三台XXG2505定向射线机,但其暴光曲线惟独一个,现场人员解释为三台机器为同一厂家生产,性能差不多。
3、问题分析(1)工艺规程是相当于公司标准一级的文件,对于项目上的工艺规程,就应当相当于项目上的标准,是所有检测人员赖以编制工艺卡的依据,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与设计指定标准的要求, 对每一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做出明文规定,而不能使用“参照XX标准”等术语。
(2)暴光曲线是反映每一台射线机在一定的透照工艺,胶片系统条件下其暴光时间、选用电压、透照厚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曲线,虽然射线机厂家给定的暴光曲线是一个型号一个曲线,这不能说明这些射线机就可以共用一个暴光曲线,实际上,就是同一台机器在不同的使用时期,我们还要对其暴光曲线做出修正,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一机一曲线。
4、问题处理(1)重新编制工艺规程,将标准中的内容,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入到工艺规程中来,使工艺规程能切实地指导检测人员工作。
(2)要求检测单位对每一台设备做暴光曲线,并制定暴光曲线校验制度。
【案例2】无损检测工艺卡1、背景某5万方储油罐无损检测工程,施工规范为GB50128 — 2005,最底层板厚为24mm,最上层板厚为8mm。
射线工艺卡编制

摘自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的编制程序和计算09-03储罐射线工艺卡的编制程序和计算1检测条件的确定(1)射线机的选用:由图4–34可知,有內径450mm的孔,200EGB1C周向射线探伤机可送入罐內且它的射线窗口可对B1和B2进行中心周向曝光;B3若能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也可进行中心周向曝光。
下面计算B3的几何不清晰度:已知:b=8+4=12mm, d=(1.0+3.5)/2=2.25mm,D i=450mm 则f=10db2/3=10×2.25×122/3=118mm<Di/2=450/2=225mm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可进行中心周向曝光。
其它焊缝采用250EG-S3定向X射线探伤机。
当周向X射线探伤出现故障时,均可采用该机。
(2)胶片选用天津Ⅲ型,它与AGFA C7虽同属T3型,但没给曝光曲线图。
天津Ⅴ型属于T2型胶片,16MnR不是裂纹敏感性材料,又没给曝光曲线图,不能采用。
胶片规格按L eff确定。
(3)增感屏规格:采用厚度为0.03mm 铅增感屏,其规格与胶片规格同。
(4)像质计:双壁双影采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其它采用Fe-R10系列像质计。
2.检测工艺参数的确定(1)透照方式、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型号的确定①透照方式:A1、A2采用单壁透照,B1~B3采用中心周向透照或改用单壁外透照(假如200EGB1C周向射线探伤机出现故障),B4采用双壁单影透照,B5采用双壁双影透照②按透照厚度W确定应识别丝号和像质计型号见表4-4。
(2)焊缝长度和焦距的确定①焊缝长度:A1为L=1800mm A2为L=280mmB1和B2总长为L=2(1200+20)π=2×3832.7(mm)B3为L=(450+16)π=1464 (mm)B4为L=273π=857.7 (mm)B5为L=89π=279.6mm②确定焦距由给定的曝光曲线图,再考虑到k值对一次透照长度的影响及工件结构原因,用定向探伤机各条焊缝焦距均采用6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环境
1)/
2)在暗区进行,环境光照度≤20Lx,至少3min的暗区适应
辅助观察器材
必要时可用2~10倍放大镜观察磁痕。
磁痕记录内容
记录缺陷性质,形状,尺寸及部位
磁痕记录方式
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同时应用草图记录缺陷。
超标缺陷处理
发现超标缺陷后,清除至肉眼看不见,再采用磁粉检测复验,直至缺陷清除
4)磁悬液喷灌:HD-BW黑磁水悬液或D-YLH荧光磁悬液
5)(见注2)
磁悬液施加方法
1)一般:浇法或喷洒磁悬液
2)剩磁法:浸法
质量验收标准
JB/T4730.4-2005
合格级别
Ⅰ级
磁粉检测质量评级要求
1、焊接接头:
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
2)不允许存在任何线性缺陷磁痕
3)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35mm×100mm)长径d≤1.5mm,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磁粉检测工艺卡的编制(通用部分)
表1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
产品或工件名称
题目中给定
材料牌号
题目中给定
规格尺寸
题目中给定
热处理状态
题目中给定
检测部位
1)内表面对接焊接接头
2)内表面
3)角焊缝
4)根据题意
被检表面要求
(见注1)
检测时机
1)焊后
2)焊接完成至少24h后
3)球罐:焊后至少36h后
4)热处理后
6)用触法磁化从**通电,并安装接触垫,以防打火烧伤;用连续法检测I=15L=**A
7)用绕电缆法(线圈法)纵向磁化:因为Y=S线圈截面/S 工件截面≈**,Deff≈**mm,L/Deff=*/*=**,N =**,所以用*充填因数公式计算,I=**A;L/D>15时,取15。
8)磁化规范最终以A1-30/100(C1-7/50;D1-15/50)标准试片上磁痕显示确定。
2)提升力≥118N ,间隙0.5mm
3)I=(8~15)D=**A
4)I=(4~5)L=**A
5)I=**A,(N=**)
6)磁化规范最终以标准试片确定
磁粉、载液及磁悬液配制浓度
1)HK-1黑磁粉+水:10g/L~25g/L
2)YC2荧光磁粉+水0.5 g/L~3.0g/L
3)固定式磁粉探伤机:
0.1mL/100mL~0.4mL/100mL
光线及检测环境
1)被检工件表面光照度≥1000Lx
2)黑光福照度≥1000μW /cm2;环境光照度≤20Lx
缺陷记录方式
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并应用草图记录缺陷标示
磁化方法
1)磁轭法
2)交叉磁轭法
3)轴向通电法
4)触头法
5)中心导体法
电流种类磁化规范
一般为:AC
1)提升力≥45N
3
施加磁悬液
1)磁悬液施加喷或浇散均可,检测螺纹根部磁悬液浓度用0.5g/L
2)**焊缝:磁悬液施加在交叉磁轭行走方向的前上方;**焊缝: 磁悬液施加在交叉磁轭行走方向的正前方
3)**焊缝:磁悬液喷洒时自上而下、自高而低分两个半圆进行磁化、喷洒。
4
磁痕观察与记录
光线
1)被检测焊缝表面光照度≥1000Lx;(500Lx为100W灯泡距离30cm处的照度,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A、检测现场应设灭火器,用于防火。
B、检测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
C、进容器内检测,要有进罐作业票,使用电器、照明用电应使用安全电压,并要办用电作业票。打磨等作业要办动火票。
D、容器外设专人监护。
表2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操作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操作要求及主要工作参数
1
预清理
见注1
2
磁化
设备选择
1)CXE交叉磁轭
2)CDX-Ⅱ磁粉探伤机
3)3)CJE交叉电磁轭;CDX-Ⅱ磁粉探伤机
磁化方法
1)磁轭法;2)交叉磁轭法;3)轴向通电法;4)触头法;5)线圈法;6)中心导体法
磁化规范
1)提升力≥45N,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200mm之间
2)提升力≥118N ,间隙0.5mm
3)I=15D=**A
4)I=5L=**A
注2:油基载液使用:
A、对腐蚀应严加防止的某些铁基合金(如经过加工面某些轴承或轴承套)
B、水可能会引起电击的地方。
C、在水中浸泡可能引起氢脆的某些高强度钢;
D、油基载液可填写“LPW-3号煤油”。
注3:偏置芯棒法:
交流电I=(8~15)D中D=d+2T,每次有效监测区宽度约为4d,重叠10%。
注4:安全防护:
2、受压部件或材料:
1)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白点
2)不允许存在任何线性缺陷磁痕
3)圆形缺陷磁痕(评定框尺为2500mm2)长径d≤2.0mm,且在评定框内不大于1个
3、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磁化方法示意图:
(应画,现略)
磁化方法附加说明:
1)(必要时填)先周向磁化,后纵向磁化:
2)**焊缝用交叉磁轭磁化
5)I=**A,(N=**)
6)I=15D=**A磁化规范最终以标准试片确定
磁化次数
1)周向和纵向各一次
2)每种磁化方法,均应考虑有效磁化区及重叠区。
试片校核
1)固定式探伤机:先用E(B)型标准试块校验设备的综合灵敏度。
2)磁化规范最终以A1-30/100(C1-7/50;D1-15/50)标准试片上磁痕显示确定。放置区域在两磁极连线外侧的1/4处
9)退磁后Br≤0.3mT
编制
XXXMT-Ⅱ
审核பைடு நூலகம்
XXX PT-Ⅱ(检测责任工程师)
批准
单位技术负责人
日期
XX年XX月XX日
日期
XX年XX月XX日
日期
XX年XX月XX日
注1:被检表面要求:
a、清除并打磨焊缝及热影响区。
b、除去漆层,露出金属光泽。
c、打磨掉工件表面与电极接触处的非电导覆盖层。
d、使用干法检测时:清除油污等,工件表面要干净和干燥。
检测设备
1)CXE交叉磁轭
2)CDX-Ⅱ磁粉探伤机
3)CJE交叉电磁轭
标准试块(片)
1)一般:A1-30/100
2)较高:A1-15/100
3)曲面:A1-15/50
4)小检测面:C1-15/50
5)交流探伤机:E型试块
6)直流探伤机:B型试块
检测方法
1)分荧光湿法:连续法(剩磁法(
2)非荧光湿法:连续法(剩磁法)
3)**焊缝用可变角度电磁轭磁化,在垂直或平行焊缝的两个方向磁化。
4)保证磁轭磁极与工件接触良好,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接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保证有效磁化区15mm的重叠,在磁化时施加磁悬液;
5)用轴向通电法或中心导体法磁化;截面最大尺寸=**mm;I=(8~15)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