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运动的

合集下载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6.静止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夸大了相对 静止)
只承认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夸大了 绝对运动)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 飞矢不动 刻舟求剑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 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二、物质运动是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学了哲学上的规律这一概念之后,同学们hold不住了, 纷纷举例,把它作为规律,请你帮助判断这些例子的对错, 并说明理由。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探究1:判断分析: (1)规律对人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起消极作用。因此,有 的规律好,有的规律不好。 (2)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3)人类可以利用规律,可以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4)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只能听从规律。 (5)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 生变化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 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上的两种错误认识:
二、运动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 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2.具体运动的形式: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主体, 分子是热运动的主体,电子和 光子是热运动和光运动的主体, 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主体, 人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 主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 的主体等。总之,一句话,物 质是一切变化的承担者,是世 界上一切发展过程的基础。

运动的规律性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运动的规律性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问题2: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P24
揠苗助长
三峡工程
(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 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促进作用) (2)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 作用。
升、追溯过去、预见未来等)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23-3
指导 意识
人的 把 实践
观念中 变成
的东西
现实的东西
火神山医院设 计方案
建设施工
设计方案
火神山医院 (存在)
注意: 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结合材料,说一说做事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具体 事例说明你的理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含义(是什么) P25-1
第 21 页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要求(怎么办)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意识现象
思维、感觉、精神 思想、认识、观念 情绪、情感、意志 理想、目标、目的 理论、学说、路线、方针、政策 梦境奇遇、神话传说、鬼神迷信、歪理谬论 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的预测
P23 阅读与思考 蜘蛛和织工;蜜蜂和建筑工人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决定原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过程。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和检验真理。

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
A 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
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
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
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
A 观点属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知识点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夯实基础 一.运动的含义
含义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举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物转星移几度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 离不开物质)
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肯定运 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
3
四.运动与静 止的关系
活学活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点评:这个考点常用于辨析题或分析题中,常用于辨析或分析一些错误观点。

(3)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并非消极保守。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4)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运动形式多样性原理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1)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它们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运动规律,不能把低级运动形式拔高为高级运动形式,也不能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惟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用单纯的生物运动来说明社会运动,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观点。

(2)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存在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实体客观实在的二元对立统一体。

它们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彼此依存的统一体。

它们是运动的基础和条件,是运动的载体和形式,同时也是通过运动而发生变化的客观实体。

从辩证的角度看,物质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物质是客观实体,是运动的前提条件。

运动是由客观实体物质产生的,可以说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起点。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构成元素,它的变化是运动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物质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是一切运动的根源。

运动是物质变化的中心和主体,是物质的动力源。

运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形态、状态、数量、构成等,从而使物质继续发展。

物质的变化必须经过运动,否则无法发展。

运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变化规律,改变物质变化过程,从而推进物质发展。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彼此依存的统一体。

这种二元对立的统一实体,是物质和运动之间复杂的统一关系。

它们永远处于管制关系,各自制约,并且共同作用。

决定运动方式的是物质,把物质发展起来的是运动。

物质变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绝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简单地交替出现。

它们之间具有非对称性,物质是运动的基础,但运动也是推动物质发展的动力。

它们之间还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

以上就是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简要介绍,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统一关系,彼此相辅相成,彼此制约,彼此依存,构成了物质运动的定律。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之间又处于一种管制关系,必须把它们当做统一整体来看待。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客观实在的统一体,才能达到发展物质运动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共享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 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 是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脱离物质谈运动或脱 离运动谈物质都是不科学的。
思辩之美
合作探究四
1.虚线框:欧布里德犯了什么错误? 2.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看,刻舟求剑中的楚人 犯了什么错误?
欧布里德: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楚人: 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成果共享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 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有所获
4.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⑴运动含义 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⑶静止含义 ⑷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以致用
1.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 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3.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僧肇说: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这两个观点分别为 A.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辩证法 C.相对主义、两点论 D.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4.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 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辩之美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 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者心动!” 合作探究二: 1.材料中楚人与慧能的认识错了吗,为什么? 2.请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评析楚人和慧能所犯的错误。
结合问题 自主预习
1.哲学上的运动是什么意思? 2.物质与运动之间、运动与静止之间什么 关系? 3.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运动 与静止有何区别与联系? 4.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
你我共享
合作探究一:你知道有哪些诗句体现事物的运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 白居易)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 贺知章)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南唐 李煜) 运动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课前复习
1.物质的含义?它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把握规 律的客观性。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 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 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 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思辩之美
“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但我还是我。”
合作探究三:请你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 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总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有又静止 的一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括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 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 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条 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