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24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24例护理体会
浅慢 , 凹 征 明 显 , 三 口唇发 绀 、 吸气 , 泣 样 呼 吸 , 至呼 吸暂 停 , 双 抽 甚 常 提示 呼 吸 衰 竭 ; 出 现 心 率 突 然 增 快 超过 10次 ̄ i 超 过 2 0次, 若 8 a r n或 0
mi, n 呼吸突然 加快 , 超过 6 g n 极度烦 躁不安 , 0 ̄ mi, 明显发绀 , 肝脏 增大或水肿 , 提示 心力衰竭 ; 若腹部 严重膨胀 , 鸣音消失 , 肠 口唇发 绀, 面色发灰 , 呕吐咖啡样 物 , 常提示中毒性 肠麻痹 。 对重症患儿可用 冬眠疗法 , 使机体处 于抑制状态 , 以避免不 良反应 , 并可 降低 新陈代 谢及能量消耗 。同时密切观察有无皮肤 出血 点 、 淤斑 、 淤血 、 便血等 症状 , 注意 D C的发生 , I 以便及 时发现 , 及时 反应差 、 拥抱反应减弱等 , 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严 重可致婴儿死亡 。 新生儿刺激反应正常 、 肌张力 良好 。 若对刺激无反 应或 反应 低下 、 肌张力差是病 态的表现 。新生儿 体温易受环境 温度 的影响而改 变 , 夏季 常因室温 过高 、 水摄 入不 足而发生 高热 、 水。 脱 冬 季又易发 生体温不 升 , 是早产儿 、 凡 低体 重儿要 防止硬肿症 的发
新生儿黄 疸是新生 儿期 常见 的临床症状 ,由于其发病机 制不
同, 它既可 以是生理现象 , 又可 以是病理现象 。严重时可致 中枢神经 系统受损 , 产生胆 红素脑病 , 愈后很差 。及时有效治疗黄疸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院于 20 我 0 8年 1月~ 0 9年 l 20 2月间对 2 4名新生儿黄 疸采用蓝光 照射配合水 疗 、 触一 系列整体 护理 , 抚 明显减少 黄疸 的 发生 和促进黄疽 的消退 , 现报道 如下 。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特点;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

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I成人超过2mg/dI),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1]1 新生儿黄疸分类1.1 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umoL/L(12mg/dI),未成熟儿出现较晚,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umoL/L(15mg/dI),可延迟至3-4周消退。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2 病理性黄疸1.2.1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1.2.2黄疸程度重,巨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I),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I),或发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5mg/dI)。

1.2.3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1.2.4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I)。

2 黄疸的临床表现2.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口腔黏膜、四肢近端比较明显,一般不超过肘膝,5-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小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患儿出生后24h内即可出现,黄疸可出现在四肢,会过膝,手足心黄染,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色泽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

患儿精神状态、食欲不好,苍白,多汗,大便颜色发白,有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I)易引起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前言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以上。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造成胆红素代谢不良,从而引起黄疸。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

因此,对新生儿黄疸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中医病因分析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生理发育不完全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衡,从而导致胆汁外溢,引起黄疸。

由于新生儿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出现感染,进一步影响黄疸的治疗,因此在治疗黄疸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内服药物:中医常用的内服药物有黄连素、柴胡、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瘀止血,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

•排毒疗法:采用鸡羊粉膏制成的中药棉包,将其敷于新生儿腹部,有助于排毒、利胆。

•拔火罐: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可以在胸口和小腿上进行拔火罐,可以通过刺激皮肤散热,缓解黄疸症状。

按摩理疗中医认为按摩能够促进新生儿气血循环,帮助胆红素代谢。

按摩部位包括头部、背部、腹部和四肢,按摩手法以轻揉、搓、推、拉等为主,按摩时间不宜过长。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按摩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消除阻滞,促进气血流通,帮助消除新生儿黄疸。

常用的穴位包括翳风、迎香、三阴交等,按摩时间和手法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通过食物来调节新生儿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黄疸症状。

常用的食疗包括:•清热化痰:采用柚子皮、薏苡仁等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

•补气养血:采用山药、银耳等食物,有助于滋养肝脾、调畅气血,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注意事项•确保良好的洁净卫生环境,防止感染。

•进行适当的包裹,保持温暖。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哺乳和缺乏营养。

•对于重度黄疸患儿应及时转诊,进行专业治疗。

•避免过度刺激和紧张,帮助新生儿调整情绪,促进消化吸收。

结语针对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方法,因其具有安全、便捷、无副作用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护 理】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邹长秀(江西省永丰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331500)【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㊂方法:选择江西省永丰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给予舒适护理㊁双面蓝光照射;母婴同室㊁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㊂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黄疸消退,无并发症,治愈出院㊂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㊂【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66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11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皮肤㊁黏膜㊁巩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㊂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胎儿型红细胞裂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新生儿对胆红素代谢能力较低,易发生黄疸[1]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永丰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为出生3h~28d,平均年龄12d㊂入院前查血清胆红素浓度>255μMol/L(15mg/ dl),经皮测黄疸指数为0.7~10.3mMol/L,所有患儿根据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综合评估后符合光疗指征,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全身皮肤㊁黏膜㊁巩膜黄染,无尖叫㊁激惹㊁惊厥㊁嗜睡等精神异常症状,排除母乳性黄疸㊂1.2 方法 加强入院宣教,实行母婴同室的开放式舒适护理,根据病情轻重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双面蓝光照射或双面蓝光照射㊂采用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公司生产的XHZ规格型号的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波长为450~480nm㊂2 护理2.1 心理护理 根据家属的文化教育程度及家庭背景进行新生儿黄疸常识的健康宣教,讲解黄疸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㊂光照疗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之一㊂解除家属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㊂由主管护士详细评估患儿病情,制定护理措施㊂2.2 保证患儿足够的水分及能量供应,防止脱水:为需要药物治疗的患儿常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匀速输入药物,补充核黄素,加强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㊂鼓励母乳喂养,记录出入液量及大㊁小便次数㊂2.3 双面蓝光照射的护理2.3.1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准备 检查暖箱的性能,清洁暖箱㊁灯管和箱内有机玻璃床板,治疗箱表面用0.5%的含氯消毒剂试擦,待干燥后,箱内使用由南京电生理仪器厂生产的 华石牌”SMB-B1型微型消毒器消毒30min,通风备用㊂箱内湿化器加蒸馏水至2/3满,根据患儿胎龄㊁体重设置箱温为28℃~36℃,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检查暖箱通风口,预热暖箱㊂调节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2],保持病室安静㊁整洁㊁舒适㊂2.3.2 新生儿的准备 沐浴能有效清除新生儿皮肤表面上羊水内所含的蛋白,使细菌生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细菌的感染,在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㊂患儿沐浴后,不要扑粉,修剪指甲,测生命体征,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臀红,观察脐部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双眼佩戴黑色光疗防护眼罩,选择大小适宜的尿不湿,外套黑色棉布,遮挡会阴部,脱光衣服充分暴露,将患儿放入预热备用暖箱,取舒适卧位㊂2.3.3 双面蓝光照射的护理 启动治疗箱上下灯开关,每天连续照射12h,每1~2h更换患儿体位,变换照射部位㊂光照期间,护士加强巡视,观察患儿有无发热㊁呕吐㊁腹泻等脱水现象,有无皮疹的发生,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当患儿发生严重不适时,应暂停蓝光治疗;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之间㊂护士箱内喂乳时采用45°角,喂食速度不宜太711快,喂乳后头部稍抬高并协助新生儿取侧卧位[4],防止溢乳㊂2.4 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h 测体温一次,观察大㊁小便的量和性状;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黄疸的色泽和分布,有无加重;注意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有无嗜睡㊁反应差㊁拒乳㊁吸吮无力,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㊂护士每天经皮测量黄疸指数,即在新生儿前额眉弓上方1cm 处及两侧面颊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㊂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完成㊂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㊂认真填写新生儿护理记录表㊂蓝光照射期间,护理人员和家属避免裸视蓝光源,预防电光性眼炎的发生㊂2.5 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 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复杂,应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康复,预防并发症㊂鼓励母乳喂养,多喂糖水,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至全日总量的15%~20%㊂光照完毕指导母亲实行袋鼠式护理,新生儿与母亲亲密接触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注意产妇与新生儿保暖,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奶摄入量及免疫状态[5],同时体现优质护理服务中以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进母婴感情㊂3 讨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生理性黄疸常发生于生后2~3d,一般无需治疗,10~15d 可自行消退㊂病理性黄疸严重的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严重者可死亡㊂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6],使未结合胆红素光异构化,形成构象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上述异构体呈水溶性,可不经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㊂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定时喂乳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促进母子感情,同时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胆红素的排泄㊂本院亦收治了29~45d 不等的婴儿黄疸,因为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缺乏而延误治疗,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㊂双面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既促进产妇的康复,又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增进母子感情,体现以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推广㊂参考文献[1]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张润红.沐浴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39-40.[4] 孙苗.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8(20):53-54.[5] 杨舒广,杜放辉,叶贞志.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奶摄入量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49-50.[6] 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收稿日期:2014-02-10)编辑:韩月月【护 理】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王 娜(武汉市武昌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 430063)【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㊂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效果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糖尿病;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67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118-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811。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分析

些临床上 成功 的案例 , 给家属信心 , 取得 家属的信任 , 从 而让
后 出现黄疸。其中 1 5例早产儿 , 1 0例经剖宫产儿 , 5 5例 自然分
娩患儿 。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 的诊 断标准 。 经检查患儿 的
家属积极 的帮助患儿配合治疗 护理 。 1 . 2 . 2 . 3 生理性黄疸护理 针对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包括保暖
1 . 2 . 2 护理 方 法
现 出食 欲不振 、 吮吸无力 时 。 应该耐心 喂养也可使用 滴管 , 必要 时按照主治医生 的叮嘱进行静脉补液【 3 】 。多饮 水 , 保证分水和 营
时多次 的照射 方法 , 每次 蓝光照射 的时 间为 8 h , 进行 2次, d , 第
1 次与第 2次蓝光照射的时间间隔在 4 ~ 5 h左右。
疸,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维持患儿 的体 温在 一个稳定 的状 态 ,
1 . 2 . 1 蓝光治疗方法 将 患儿呈裸露状态放入蓝光箱 内,进行短
可 以将他们放 置在温湿度适中的环境中 。②喂养护理 。指导家 长在婴儿出生后 3 0 ai r n开始 哺乳 , 增加哺乳次数 , 注意在患儿表
等症状 . 可判断是胆红素脑病 的早期表现 . 应立即通知 医生 采取
抢救措施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 的部位和范围 。 估计血清胆红素的
病理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 的病 因较复杂 , 常常会损害患儿 的神 经
中枢 , 出现手足徐 动症 、 智力或 听力 下降等症 状 , 严 重 的话会 导 致溶血 , 进而引发核黄疸 , 造成严 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为分析
家属的想法 和需求 ,选择适当的方式争取最大 限度 的排解患儿 家属的疑惑以及 担忧等心理压力l l _ 。与家属进行有 效的沟通 , 耐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 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 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 见,由于肠壁胆红素浸入之故,肝脾肿大硬 ,尽早手术治疗,凡胆郁汁超过12~13周 胆汁肝硬变时手术效果差 。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 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 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做好新生儿皮肤清洁护理 住院期间应每日沐 浴,保持皮肤清洁。出院后有条件的家庭应坚 持每日给婴儿洗澡,如果条件有限,应每日用 温水擦洗婴儿的颈部、腋下、腹股沟。及时做 好臀部清洁护理,预防红臀的发生。
做好脐部护理 每日用0.75%稀碘酊擦试脐 带2次,脐带脱落后仍擦拭3天,防止脐炎的 发生。
(5) G6P-D缺乏――病因:故明思意,体 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 较多。
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 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 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 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 豆等。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 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 黄疸应重在预防。
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 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 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 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 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 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 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 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 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1 黎彩 霞. 对新生儿 家属进行健 康教 育的体会. 南方 护理 学报 ,
20 1( )6. 0 5,2 8 :0
[] 2 关北平 , 吴少珠 , 陈敏 . 生 儿黄疸 的早 期观 察 与护理 干预. 新
内蒙 古 中 医 药 ,0 8 3 7 7 . 2 0 , :0— 1
预, 达到促进胆红素排 出体外 的 目的。遵 医嘱给予 白蛋 白和 酶诱
1 临 床 资 料
导剂。纠正酸中毒 , 以利 于胆红 素和 白蛋 白的结 合 , 减少胆 红素
脑病 的发生。
2 5 实施 蓝光 照射疗法 .
蓝光疗法是 以波长 4 0~ 7 m的蓝 2 4 0n
色荧光 管照射新 生儿 的皮肤 , 可使血清及 照射部位皮肤 间接 胆红 素转化 为光 一氧胆红 素 , 经胆 汁及尿排 出体外 , 并 以降低间接 胆 红素 的含量 。往蓝光床 水盆 内注入蒸 馏水 , 调节温 度 3 3 0~ 2℃ 早产儿/ 新生 儿 3 2~3 6℃ , 度 5 % 一6 % , 灯 管 距 3 湿 5 5 上 0— 5 m, 0c 下灯 管距 2 3 m, 0~ 0c 光疗前 测生命体 征 , 录黄疸程度 , 记 戴上眼罩及尿布 , 2~4h测 生命 体征 , 每 保证 水分 的供 给 , 两次 喂奶间给予糖水 , 必要时给 予静脉 补液 , 注意保 暖 , 防止发 热 、 腹
疗措施 , 如蓝光光疗 、 换血疗 法及其它相应治疗 , 1例发生核黄 无 疸及其 它严 重并 发症 , 均痊愈 出院。
4 体 会
晚, 持续 时间过长 , 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 , 或黄疸 已经消退而又 出 现, 或黄疸在 高峰 时间后渐退而 又进行性加重 ; ③黄疸程度 过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14T10:54:51.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银娟
[导读] 蓝光照射前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王银娟
(四川省巴中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巴中 6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主要是因血液中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大约有60%的正常新生儿可出现黄疸,而早产儿发生率可达80%[1],大部分呈一良性的临床经过,少数过高的胆红素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极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2] 。

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38例,进行细致观察,及时治疗,精心护
理,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3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2d,最大24d,平均年龄(7.8土1.5)d;发病日龄2~24d,平均5.4d;生理性黄疸23例,病理性黄疸15例;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05μmol/L,并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1.2 方法严密观察、蓝光照射、抚触、早期排便干预。

2 护理
2.1 黄疸评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2 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umol/L;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20.6μ 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5μ mol/L为病理性黄疸[3[。

详细询问病史(妊娠史、分娩史)及母亲血型;严密观察黄疸程度及进展情况,注意全身皮肤、巩膜的色泽情况;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判断黄疸发生的原因,如新生儿溶血病常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黄疸伴有贫血;仔细体检,如腹部有无隆起、肿块,有无肝脾肿大,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肝脾肿大。

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瘀斑瘀点, 脐部有无感染,排除感染引起的黄疸。

2.2 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监测病情变化,严密观察黄疸程度及进展情况,注意全身皮肤、巩膜的色泽情况、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射减弱等,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4]。

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包括患儿的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呼吸、大小便情况。

2.3 蓝光照射护理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5]。

光疗包括蓝光、白光、超蓝光和绿光,以蓝光最佳。

蓝光照射前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可予蓝光照射前向家属说明蓝光照射的方法、照射时间及疗效等。

将光疗箱置于有空调的病室内,保持病室环境整洁,保证病室良好的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湿度保持55%~65%。

患儿入箱前预热暖箱,箱内温度保持在32℃左右,早产儿、低体重儿则要32℃~35℃湿度保持在50%~60%;行蓝光照射时患儿必须裸露,给患儿戴上黑色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用尿布遮盖会阴部,男孩注意保护阴囊;入箱后给予患儿枕部放头圈,防止头部直接接触平硬玻璃板而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必须每2h翻身-次, 左、右侧卧位、平卧位、俯卧位交替, 使全身皮肤均匀接受蓝光照射;有专人照护, 保持患儿口鼻通畅,防止窒息。

在照射过程中要每2h测生命体征一次,使体温保持在36.0℃~37.4℃,少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现象,此时适当将箱温调低1~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囟门的紧张度、哭声、肌张力、吸吮反射等变化,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如有抽搐和呼吸暂停、紫绀者应立即停止照射,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给予适当处理。

光疗过程稀便和排便频繁,粪便和尿液对新生儿的皮肤会有强大的刺激,所以需要加强脐部和皮肤的护理。

经蓝光照射后患儿黄疸消退,血淸胆红素足月儿<171μmol/L, 即可结束照射治疗,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光照疗法后洗澡,认真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和炎症,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4 抚触护理有文献报道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明显优予临床上釆用的蓝光照射疗法和換血疗法[6]。

本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外并给予正规的国际标准抚触方法,按照头部、面部、胸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按摩,2次/d, 上、下午各1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5min,每次均在进食1h后进行。

按摩时要注意:室温要控制在24℃~25℃;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并适当用力,留意在按摩过程中婴儿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或异常表现。

2.5 早期排便干预新生儿摄入不足,喂养次数少,肠道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新生儿肠粘膜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和活性是成人的10倍,它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胆红素增高[7]。

灌肠、腹部按摩可使新生儿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

方法:出生后4h用10ml注射器吸取开塞露5ml加生理盐水5ml,连接肛管插入肛门5~6cm, 并注入开塞露液7~8ml,以后每天一次,连续3天, 同时每天在两次喂奶之间给予腹部按摩2次,每次3~5min。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且吞咽时食管不蠕动,食管下部括约肌不关闭,易发生溢乳,新生儿黄疸期间吸吮无力,纳差,故应嘱咐家长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间歇喂养,足月儿3h/次,早产儿2h/次。

参考文献
[1] 李兴山.新生儿黄疸240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5):381~382.
[2]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3~13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5~218.
[4] 吴改林,贾玉双,杨祖钦,等.新生儿黄疸合并肾上腺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 :2056~2057.
[5] 张亦维.两种光疗方法治疗17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09,38(6):706.
[6] 赵红梅,关丽婵.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10) :772.
[7]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 :408~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