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异常心理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

”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IA 社会模式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行为模式[答案] B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性标准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D 以上都对[答案] D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IIA 疑病症B 强迫症C 孤独症D 焦虑症[答案] C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I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B 行为模式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D 医学模式[答案] A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IA 行为模式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D 社会模式[答案] B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IIIA 以经验为标准B 社会适应标准C 心理测验的标准D 以上都是[答案] C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IIIA 错觉B 幻觉C 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答案] D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IVA 意向倒错B 违拗症C 矛盾意向D 意志缺乏[答案] B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IIA 美国B 欧洲C 中国D WHO[答案] C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IIIA 现实性焦虑B 神经症性焦虑C 压抑性焦虑D 道德性焦虑[答案] C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III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答案] D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IIIA 精神分析学派B 学习理论C 认知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C13.抑郁性障碍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IA 意志丧失B 木僵C 症状躯体化D 自杀[答案] D14.引起抑郁性障碍的病因可能是:()II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5.关于人格障碍不正确的论述是:()IIA 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B 往往持续终生C 人格显著偏离常态D 存在智力障碍[答案] D16.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以后形成的人格异常称为:()II A 人格改变B 类病态人格C 人格障碍D 正常人格的反应[答案] A17.性指向障碍不包括:()IIA 同性恋B 恋物癖C 窥淫癖D 恋童癖[答案] C18.酒依赖往往包含:()IIA 心理依赖B 生理依赖C 耐受性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19.形成药物依赖的主要因素是:()IIA 获得药物的机会B 药物的特点C 人格缺陷D 社会压力[答案] B20.关于因特网成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VA可能是一种心理依赖B不是生理依赖C可能与其它心理障碍有关D 以上都不对[答案] D二、名词解释1.异常心理(mental abnormal or mental disorder)[答案] 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

以下关于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1、主观感觉异常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

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

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

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多疑、神经过敏多疑、神经过敏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

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紧张、焦虑、恐怖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病人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

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解决办法: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持久(≥3个月),内容 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制的一种沉重精神负担。 特点:社会功能基本受损,一般分离不出明显的刺 激原因,很难摆脱内心痛苦,不但在情绪方面波动 较大,人格也出现某些缺陷即心理状态出些了某些 病理性改变。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过渡。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 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 个人的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客观的看待社会适应标准
•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 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 1、定义:指以出乎意料的或无先兆的,同任 何特殊刺激无关联的惊恐症状发作为特点的焦 虑障碍; • 2、患病情况:终生患病率为2-4%; • 3、临床表现: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症状; • 4、惊恐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惊恐发作 一次且害怕再次出现、担心后果或行为发生相 应变化,并持续一月;排除物质使用所致生理 变化和其它焦虑障碍;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生Hale Waihona Puke 医学模式精神分裂病人的家属 父母 患病率% 9.80 躁狂抑郁症病人亲属 父母 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患病率% 11.5 22.2 95.7 23.0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掌握 • 1.异常心理的概念 • 2.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3.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4.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5.睡眠障碍、进⻝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
诊断和干预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 第二节 若干异常心理问题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 分异常心理至今尚无生物学证据,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二)行为理论模式 (三)心理动力模式 (四)人本理论模式 (五)认知理论模式 (六)社会文化模式 (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 需求下学习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 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 3.心境障碍
• 30.心境障碍
•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0.神经症性、应激相关及躯体形式
• 5心理因素相关障碍
障碍

6.人格障碍、习性与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50.伴有生理功能紊乱及躯体因素 的行为综合症
•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 60.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现实不相符的过分担心,认为大祸临头、惶惶不 可终日,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 b自主神经紊乱:心悸、出汗、胸闷、呼吸加快、 便秘、尿频尿急、全身酸痛等。甚至出现阳痿早 泄、月经不调。 • C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震颤、注意 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及生活。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 抑郁症是一种常⻅的精神疾病,WTO估计 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严重的抑郁症患 者会出现自杀,每年自杀人数在100万人左 右,虽然目前有许多治疗办法,但只有一半 的患者接受过治疗,而在有些国家中仅有不 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

癔症-异常心理学

癔症-异常心理学
中世纪的欧洲:癔症是鬼魔附体,主张消灭其肉 体以拯救其灵魂。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Charcot:发现癔症患者极易 被催眠。 提出“中枢神经系统退化论”,虽然症 状由心理制约
3
概念、历史(二)
H.Bernheim认为癔症完全是心因性的 Babinski创建了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区分了癔症与
某些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修正了癔症的误诊。
患者体验到一种真正的能力丧失:运动或感觉功能丧失或 削弱,同样没有神经病理可以解释这种功能丧失现象。
最常见的是眼睛失明、耳聋、瘫痪和麻木(丧失感觉)。 转换性症状没有医学证据的支持,也不是装出来的。它们
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不受人的意识控制。比如检查表明 眼睛很好,没有缺陷或受到伤害,但患者就是无法看见。
ICD-10将它改名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CCMD-3据此仍沿用癔症名称
7
CCMD-3分类
40 癔症 40.1 癔症性精神障碍 40.11 癔症性遗忘 40.12 癔症性漫游 40.13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40.14 癔症性精神病
40.141 癔症性附体障碍 40.142 癔症性木僵
8
CCMD-3分类
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
素质与人格: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
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躯体因素:脑干上段特别是间脑器质性损害与癔症有某种因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Latah综合征、Arctic癔症、集体癔症(mass hysteria)
16
分离性遗忘
Dissociative Amnesia
17
分离性遗忘
并非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记忆缺失 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为重要的近期事件 分离性遗忘几乎总是顺行的,忘记的是导致症状产生的压

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情绪低落
“三低”
思维迟缓
意志减退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 2.心理症状:焦虑、自罪自责、注意力和记忆 力下降、精神运动性迟缓、自杀倾向等。 3.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和胃肠功能 紊乱、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等。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抑郁(depression):
常见的异常心理
也称情感低落,表现为心情异常 低落,心境抑郁,自我感觉不良,兴
趣减退,常自罪自责,甚至自伤和自
杀。常伴有食欲减退或缺失、闭经等。 多见于抑郁症患者。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常见的异常心理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 :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 病。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 (depressive episode)。 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 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
主要特点:猜疑和偏执
始于成年早期 男性多于女性
第二节
(二) 分类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四、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诊断标准(CCMD-3) :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 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 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 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 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 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第八节异常心理及不良行为PPT课件

第八节异常心理及不良行为PPT课件
道德性焦虑,因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致使社会要求 与自我表现发生冲突而引起内疚感所致的情绪反应。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焦虑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由潜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 引起的。
学习理论认为观念与感觉之间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性 联系。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一)经验标准 1.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 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者心理与行为状 态的判断。 (二)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具 有客观性及便于比较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心理测量 的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且有些心理特征偏离常态并不 一定是心理异常,因此,统计学标准不能普遍适用。
以心理理论、心理现象、心理健康和心理 应激等基本知识,综合认识各种异常心理与不 良行为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 预,也是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目标之一。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目的要求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八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三)医学标准 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 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 体而言就是依是否有症状和病因存在作为判断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 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用社会适应作标准 判断心理是否异常,要注意考虑国家、地区、民族、时 间、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