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发动机教案(全本)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教案标题: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进行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4. 电控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维修。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实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电控发动机的兴趣,并简要介绍电控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重点强调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提供电控发动机实训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如示波器、电压表等。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进行电控发动机的调试和故障诊断。
4. 故障诊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模拟电控发动机的故障,并引导学生进行诊断和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仪器的读数、分析数据、检查电路连接等方式,找出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
5. 总结归纳:学生根据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的经验,总结归纳电控发动机故障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6. 评价反馈:通过考试、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提升。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电控发动机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2. 实训设备:包括电控发动机实验台、示波器、电压表等。
3.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电控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和故障诊断方法的理论支持。
4. 故障模拟器:用于模拟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情况,帮助学生进行故障诊断。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和处理故障的能力,评价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定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示意图分析: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学会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线束和连接器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4.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类型点火塞和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点火控制策略5. 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排放控制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电控技术应用的理解。
3. 实操演示法:演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故障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PowerPoint 或其他演示软件3. 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模型4. 故障诊断工具和设备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3. 综合评价:小组讨论表现、故障诊断案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践操作12课时。
2.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控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
3. 分析工作原理:讲解各个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车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第二章: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2.1 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原理2.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2.3 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三章: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3.1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3.2 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3.3 点火控制策略及算法第四章: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4.1 排放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电控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4.3 排放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五章: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5.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5.2 故障诊断工具及设备5.3 常见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方法第六章:电控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6.1 进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6.2 电控进气控制系统的组成6.3 进气控制策略及算法第七章:电控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7.1 怠速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7.2 电控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7.3 怠速控制策略及算法第八章:电控发动机性能测试8.1 发动机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8.2 电控发动机性能测试设备及工具8.3 发动机性能测试案例及数据分析第九章: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9.1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与步骤9.2 故障诊断工具及设备的使用9.3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方法第十章:电控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概述电控发动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讨论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控技术的挑战和机遇10.3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下电控发动机的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电控技术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突破、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电控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和影响。
二、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重点: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难点:燃油喷射控制算法的复杂性和实时性。
三、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重点:点火系统的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难点:点火时机控制的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重点:排放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控制策略。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控发动机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电控发动机的调试方法(1)了解引擎工作的基本参数,如冷却液温度、油压和速度等。
(2)通过读取ECU故障码,了解发动机故障信息。
(3)利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电控发动机进行调试和监测。
(4)进行实时数据记录和分析,以找出故障原因。
(5)根据故障现象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复。
3.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技巧(1)检查发动机机械部件是否正常,如缸压、气门正时等。
(2)检查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如电池电压、电源线路和传感器接线等。
(3)通过故障码以及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数据的读取,排除电控部分的故障。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通过讲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电控发动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控发动机的优势和功能。
2.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ECU和执行器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操作(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电控发动机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5.实验报告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操作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交流和讨论,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汽车电控发动机教案

汽车电控发动机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电控发动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能够识别和解决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 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难点: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设置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和维护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学会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并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1.2 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电控技术的优点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单元2.4 连接线路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3.1 点火控制3.2 燃油控制3.3 排放控制3.4 怠速控制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故障诊断方法4.2 故障维修流程4.3 常用诊断工具5. 电控发动机典型故障案例分析5.1 点火系统故障案例5.2 燃油系统故障案例5.3 排放系统故障案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故障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教学课件3. 故障诊断工具:示波器、诊断仪等4. 实践操作车辆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占总评的70%。
六、教学进程安排第1周: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2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3周: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4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第5周:分析电控发动机典型故障案例。
七、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电控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和维修过程。
2.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模拟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3. 开展校内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车上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
《电控发动机维修》教案完整版1-12章全

第一章汽车专用万用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正确描述汽车专用万用表的功能、组成及控制面板。
2.能力目标:通过讲解与演示,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汽车专用万用表测量并分析各传感器的信号电压、参考电压、电阻、电流,测量发动机转速、点火闭合角、占空比等电控发动机相关参数。
3.情感目标: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汽车专用万用表的功能。
教学难点: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
【目标学习】1.认识汽车专用万用表的组成,各局部的功能,各符号的含义。
MIN/MAXA umA/TEMP COM V/O/Hz2.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8.电控汽油发动机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2) , (3) , (4) , (5) o第六章电控汽油发动机的燃料系统与性能检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正确描述电控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各部件的作用、类型和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讲解与演示,使学生能正确进行电控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各部件的性能检测。
3.情感目标: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控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各部件的作用、类型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控系统各传感器的性能检测。
【目标学习】1.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是2.节气门体是控制的主要部件之一,安装在与 (或)之间。
主要由节气门、、、和等组成。
与节气门是同轴转动的,其作用是将转变成输送给ECUo3.节气门的结构如下图,指出图中所指部件。
节气门体的结构4.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并在发动机的各种工况下,保持。
其组成,5.电动汽油泵主要由、和三局部组成。
—是电动汽油泵的主体,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和等。
电动汽油泵内设置有两个阀,分别是—和阀,其作用分别是和O6.电动汽油泵的结构如下图。
指出图中所指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巡回指导分组练习(3)测量时与被测量设备并联指针表看档位取刻度读数,数字表显示相应的值,为0时,档位打得太大,为1时档位打得太小。
前面有“一”说明电压实际方向与测量表笔方向相反。
3.电阻的测量档位置于电阻测量档,红黑表笔接到被测设备(电阻)两端。
方法:(指针表测量电阻前必须调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1)表笔插到相应的孔内。
(2)估算电阻大小,选择相应的档位。
(无法确定时随便选一档位进行初测)(3)测量时与被测量设备并联,设备断点测量,测量受其它设备影响时设备要脱离电路测量。
(4)指针表档位乘刻度读数,数字表显示相应的值,为0时,档位打得太大,为1时档位打得太小。
4.蜂鸣档的使用4.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万用表不使用时,必须将档位放置在电压档的最高档;测量未知电流或电压或电阻时,档位放置在最高位,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巡回指导分组练习点火系统的组成电控发动机可按照喷油器安装位置、燃油喷射部位、喷射方式、喷射时序、控制方式和进气量检测方式的不同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1)电子控制单点汽油喷射系统(SPI (2)电子控制多点汽油喷射系统(MPI)多点喷射系统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气浓度的控制,单点喷射系统有利于简按汽油喷射部位分类1)缸内喷射(2)缸外喷射按汽油喷射方式分类1)连续喷射方式(2)间歇喷射方式按汽油喷射时序分类1)同时喷射(2)分组喷射(3)顺序喷射按汽油喷射的控制方式分类(1)机械控制式(K型)(2)机电混合控制式(KE型)(3)电子控制式(EFI)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按空气量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歧管压力计量式(D型)、翼片式(叶片式)、卡门旋涡式(超声波式和光电感应式)、热线式和热膜式等。
其中翼片式(叶片式)、卡门旋涡式(超声波式和光电感应式)、热线式和热膜式汽油喷射系统也称为L型喷射板书设计:课后回顾: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控制原理及组成课时计划巡回指导制,可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五、怠速平稳,工况过渡圆滑,工作可靠,灵敏度高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快,它能根据各个传感器输入的电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而准确地将适量汽油喷入进气门附近,所以发动机的怠速稳定,加速性能好,工况过渡圆滑,操作灵敏度高,且故障率较低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板书设计电控汽油发动机的优点课后回顾:课时计划课题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型新课教学目的要求1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仿真软件是否使用使用教学难点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教学方法实物或仿真软件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是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须的清洁空气。
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怠速阀、节气门体、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等组成。
讲授新课巡回指导分组练习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空气经滤清器过滤后,由节气门控制、空气流量传感器计量,通过节气门体进入进气总管,再分配到各进气歧管。
在进气歧管内与喷油器喷出的汽油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吸入气缸内燃烧。
发动机怠速时,节气门关闭,空气流经旁通空气道,旁通空气道流通截面积的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通过怠速阀控制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时,为加快暖机过程,ECU控制怠速阀加大旁通空气道的开度,使满足快怠速所需要的空气量经空气流量传感器计量后,绕过节气门直接进人进气总管。
随着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升高,ECU控制怠速阀调节旁通空气道的开度逐渐减小,旁通空气量也随之逐渐减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后,其转速逐渐降低至正常怠速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
在单点喷射系统中,发动机采用中央集中喷射,在多点喷射系统中,为了消除进气脉动和使各缸配气均匀,对进气总管、歧管在形状、容积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设计要求。
进气总管容积大,歧管形状过渡圆滑。
发动机每缸分别设置独立的歧管,歧管和总管可制成整体型,也可制成分开型,然后再用螺栓连接。
进气管内壁应光滑无积炭现象,否则应修理;两连接端面应平整,以免出现漏气现象。
实操演示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板书设计: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课后回顾:课时计划课题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型新课教学目的要求1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节气门体的构造仿真软件是否使用使用教学难点节气门体的构造教学方法实物或仿真软件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节气门体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巡回指导分组练习节气门体是控制发动机进气量的主要部件之一,安装在进气总管与空气滤清器(或空气流量传感器)之间。
节气门体主要由节气门、怠速调整螺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发动机冷却液连接管和真空管接头等组成。
有些节气门体上还装有发动机怠速阀。
驾驶员通过油门踏板控制节气门的开度,进而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节气门是同轴转动的,其作用是将节气门的开度转变成电信号输送到ECU。
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节气门全闭,空气经过旁通空气道进入进气总管。
调节怠速调整螺钉,即可改变旁通空气道的流通面积,从而改变发动机怠速时的进气量。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怠速的调整,由ECU根据水温传感器等信号通过怠速阀控制。
为了避免冬季空气中的水分在节气门体上结冰,可以使发动机冷却液流经节气门体,以便对其加热性能检测节气门体应无裂纹及其他损伤,与进气软管和进气总管连接的两端部应光滑无划痕;各真空管连接端应无变形。
用手转动节气门轴,节气实操演示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课时计划巡回指导分组练习一般为5000km;丰田汽车一般为4000km。
滤清器壳体上设置有“→”记号,箭头所示为汽油流动方向。
或标有“IN”表示接进油管,“OUT”表示接出油管电动汽油泵电动汽油泵的组成及功能作用:将汽油从油箱中吸出,供给燃油系统是够的具有规定压力的汽油。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压力一般为0.2~0.3MPa,机械控制或机电混合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压力一般为0.5MPa。
电动汽油泵的安装形式主要有两种,安装在供油管路中和安装在汽油箱内。
组成:泵体、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和壳体类型: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滚子泵、齿轮泵(转子泵)、涡轮泵和侧槽泵。
常见电动汽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滚子泵主要由壳体、圆柱形滚子和转子等组成,组装后在其内部形成五个滚子室。
滚子泵的转子由电动机带动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滚子紧压在泵体上,从而使五个滚子室成为相对独立的密封空间。
在转子旋转过程中,滚子室的容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积不断发生变化,在进油口时,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将过滤后的汽油吸人泵内;在出油口时,容积减小,滚子室内的汽油压力增大,增压后的汽油由出油口输出。
齿轮泵齿轮泵也称转子泵,主要由带外齿的主动齿轮、带内齿的从动齿轮和泵套组成,主动齿轮偏心安装。
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旋转,由于齿轮啮合,使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一起旋转。
在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内外齿相啮合的过程中,由内外齿所密封的腔室容积将发生变化,在容积增大处设置进油口,容积减小处设置出油口,即可将汽油以一定压力泵出。
齿轮泵与滚子泵相比较,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泵油腔室的数目(等于齿数)较多,因此齿轮泵输油的流量和压力脉动都比较小,性能比滚子泵好。
板书设计:常见电动汽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课后回顾:课时计划课题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型新课教学目的要求1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常见电动汽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仿真软件是否使用使用教学难点常见电动汽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物或仿真软件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电动汽油泵总成性能的检测(1)拔下电动汽油泵总成上的电插,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动机电阻,其阻值应符合规定。
(2)用导线短接电动汽油泵两检测插孔,接通点火开关(不要起动发动机),听电动汽油泵的工作应无噪声;否则应进一步检查油泵总成与油箱之间的O形密封圈是否错位、老化或漏装,回油管定位杯是否错位。
3)电动汽油泵最大压力和保持压力的测量方法步骤如下: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课时计划教学目的要求1渗透专业学习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结构与原理仿真软件是否使用使用教学难点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性能检测教学方法实物或仿真软件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燃油压力调节器1.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结构与原理作用:保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汽油压力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保持汽油压力和进气真空度之间的压力差为恒定值(通常为250 kPa)组成:壳体、膜片、回油阀门和校正弹簧等组成原理:高压油由进油口进入压力调节器下腔,油压作用在膜片的一侧,而弹簧的张力和进气真空度作用在膜片的另一侧。
膜片上方的弹簧总是力图关闭通向回油管路的出口,作用在膜片下方的油压与弹簧力的作用相反,力图打开回油管路的出口。
当系统油压增高时,在上下腔压力差的作用下,膜片压缩弹簧上行,回油管路出口打开,燃油经回油管流回油箱,油压下降;当系统油压降低时,在上下腔压力差的作用下,膜片下行,关闭或减小回油管路出口,回油量学生按要求进行实践训练巡回指导分组练习减小,油压升高。
如此反复,将系统油压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燃油压力调节器上腔通过一软管取节气门后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使发动机负荷变化时也能维持喷油压力与进气歧管间的压力差恒定不变,从而保证了燃油的喷射量与喷射时间的线性关系。
当汽油泵停止工作时(发动机停转),在弹簧张力作用下,阀门关闭,使系统内保持一定的残余压力,以利于发动机再起动。
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性能检测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性能检测是通过测量系统燃油压力实现的,将油压表连接到系统管路上之前,应先卸掉管路中的燃油压力。
卸压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专用卸压阀卸压;二是在发动机工作咐拨下油泵继电器或电动汽油泵电插,使发动机自行熄火卸压;三是通过慢慢松动管路中连接螺栓卸压,此时应用棉纱包住管接头。
三种方法视方便程度选用。
燃油压力调节器性能检测的方法步骤:(1)卸压并安装油压表,油压表安装如图示。
2)起动发动机,测量发动机在怠速和节气门全开时的系统燃油压力,应符合规定值,否则,在确定供油系统其他部件性能完好的情况下,均表明燃油压力调节器有故障。
3)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拔下燃油压力调节器上的真空软管,指示油压应立刻上升到节气门全开时的燃油压力,否则表明燃油压力调节器有故障实操演示脉动阻尼器喷油器工作时,油路中油压会产生微小的波动。